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皇帝前來,他卻不拜見,所有人都以為皇帝會殺了他,結果大出意料

老陽按:道高龍虎服, 德重鬼神欽。 一個人如果道德修養到了一樣的程度, 所有人都會從心底對這個人佩服的, 今天老陽就和大家講述一個故事。

清王朝開國皇帝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在位的時候, 正是大清鐵騎南下, 掃蕩各種反抗勢力, 建立起穩固的大清政權的時候。 這時候, 清軍掃南闖北, 勢如破竹, 普天之下, 率士之濱, 人們紛紛歸順新生的大清政權, 但是, 就在這樣的情勢下, 卻有一位高僧, 性情耿介, 護法求正, 堅決不拜當朝皇帝!這位高僧不是別人, 正是京師西閘外古刹名寺廣濟寺裡的大和尚寬壽大師!

寬壽大師字玉光, 洪洞(今山西洪洞縣)人。 當他還年少的時候, 就辭別父母, 離開家鄉, 來到當時的明朝京師, 拜廣濟寺洗元和尚為師, 剃度削髮, 受具足戒, 參究佛理, 妙通經籍。 當時正值明末之季, 朝廷呈現出一副風雨飄搖之勢, 社會更是動盪不安。

就在李闖王率領農民軍攻克京都、人心惶惑之際, 寬壽大師便辭別師尊, 出離已然殘破不堪的京師, 南下江南, 隱跡名山, 或拜名師, 或訪古刹, 或遊山水, 或修經律, 修然自遠, 超然世外。 這一方面, 使得他得以脫逃京師的戰亂;另一方面, 又使他大開視界, 深修佛法, 妙理通達, 心中得道。

到清順治五年(西元1648年), 清政權已然控制大局, 京師也逐漸平靜下來, 寬壽大師才離開江南, 隻身北上。 但是, 他沒有直接回到京師, 而是先來到山西境內的佛教聖地五臺山, 禮佛拜祖, 盤桓日久, 然後方轉道京師, 重返當年受戒之寺廣濟寺。

當時, 清王朝定鼎未久, 人心未服, 尤其是邊遠地區, 尚殘存著多股反抗勢力。 為了征服邊遠, 收取民心, 清王朝就準備寄希望於佛教,

憑藉它的慈悲福果, 化誘諸藩。 因此, 清王朝就下令尊崇佛法, 廣開教門。

寬壽大師剛剛回到寺院中那些日子, 極少言語, 更多的時候都在閉門修法。 即使與其他的僧侶同室對座, 他也經常是終日不發一言;而一到晚上, 他卻焚香秉燭, 兀自危坐達旦。 僧侶們見了, 都覺得他性情古怪, 高深莫測。

但不久, 廣濟寺的法席便開始了。 寬壽大師登壇說法, 條理清晰, 法理明顯, 辯言侃侃, 每年他都按固定的日子舉辦這樣三期法會, 前後一直堅持了十三年, 直到他圓寂西歸時方止。 壇上壇下的寬壽大師, 在聽講的僧侶們眼裡, 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

十三年下來, 聽他弘法、出其門下的僧、俗之人, 成千上萬, 真可謂佛法鼎興, 法名遠播, 以致後來連處在深處皇宮的清世祖也聞聽了寬壽大師的鼎鼎大名。

順治十三年(西元1656年)冬天, 世祖皇帝御駕親臨廣濟寺。 當時, 寬壽大師正在定中。 而寺中住持德光法師聞知之後, 匆忙來到寬壽大師修持的靜室之中, 告訴他說:“聖駕光臨, 怎麼辦才好?”寬壽大師一聽,

卻半點也不驚慌, 從容地說:“不管他是來拜謁佛祖, 還是來拜見我的, 進來拜見不就得了, 何必這樣大驚小怪呢?”

德光法師一聽, 忙說:“聖駕馬上就要到了, 我們還是趕緊出去迎接吧!”可是, 寬壽大師卻依然不為所動, 並不想出去迎接這位世俗的皇帝。 其他僧眾為此驚慌不已。

就在他們你勸我說, 一片忙亂之際, 皇帝的禦輦已然來到山寺門外。 皇帝的近侍僕役們將寺門敲得山響, 叫喊聲十分急迫。 而寬壽大師卻依然不想出定。 大家見事情緊迫, 誠不得已, 就一齊擁上來, 硬將寬壽大師扶持到大殿上。

大家一見龍顏威儀, 高高危坐大殿正上方, 自住持往下的僧眾, 無不誠惶誠恐, 一齊跪倒在皇帝腳下, 山呼萬歲。

可是,這時,寬壽大師卻依然一副渾然不見的樣子,昂首屹立,別說跪拜了,就是拱手作揖、合掌行禮的意思居然也沒有!世祖皇帝一見,勃然大怒。寺僧們無不為寬壽大師的處境焦慮。但寬壽大師自己卻依然只是一味地屏氣緘默,容顏舒泰,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聖祖皇帝直視他良久,見他還是沒有拜謁、懼怕的意思,就心機轉動,不再與理會,怒氣也消減了許多。就讓德光住持陪同著,四處參觀寺廟,拜謁佛祖。而寬壽大師見了,卻又瞪目而視,似在責怪德光住持不該自失佛門弟子的尊嚴,去禮拜、侍奉一位塵俗中的皇帝。這樣過了一會兒,沒等到聖駕啟動,寬壽大師便掉頭回到自己的靜室之中,修煉佛法去了。

清世祖並不責怪。直到他遊興已盡,就要啟駕回宮的時候,才問德光主持說:“這老和尚怎麼如此倔強?”德光法師聽了,不知如何回答,只好代為謝罪。

可是,清世祖回宮之後,每每想起廣濟寺之行,心中總也不能平靜。數日之後,世祖皇帝就命令一名近待重返廣濟寺,詢問寬壽大師說:“大師您之所以不接駕跪拜,佛經上可有明文記載?”

寬壽大師一聽,慷慨朗聲答道:“《梵綱經菩薩戒》中規定著!”說完,就翻檢經籍,找出這卷經律,交給皇帝侍衛,讓他帶回去呈獻給皇帝龍目親觀。

等到侍衛離去,合寺上下見皇帝數天之後,依然心中還記掛著這件事,無不心生惶惑,相顧失色;可寬壽大師卻依然一如既往,徜徉自若。

世祖皇帝看罷經卷,龍心大悅,慨歎良久。第二天,他又傳旨宣詔,命寬壽大師前去皇宮大內,聖駕召見。寬壽大師又不想去。可是,寺僧們卻勸解道:“大師,您如果不去,真的龍顏震怒,廣濟寺的結果會怎麼樣呢?”寬壽大師顧及大家,勉強起行。

進入西華門,步入萬善殿,寬壽大師發現還有其他許多佛門弟子一齊應詔而來,侍立左右。但寬壽大師卻並不顧這些,面向南方,趺坐悠然,仿佛不知身在何處。

一會兒,殿外傳呼“萬歲駕到,眾僧接駕!”大家一湧而出,長跪階下;唯獨寬壽大師依然一如既往地端坐不動。世祖皇帝邁步進殿,看見之後,卻也不惱不怒,反而來到他身旁坐下,問他道:“和尚這些天可好?”寬壽大師一聽,隨口應道:“好。”

等到皇帝賜食完畢,寬壽大師便手持缽盂離開了。

看著寬壽大師步出大殿,世祖皇帝忍不住心中的欽服與感歎,四顧周圍的眾位高僧們說:“作為一代高僧,護法如此精誠,呆欽可歎!你們是否也該向他學習呢?”高僧們一聽,無不汗顏。

從此,世祖皇帝就特別看重這位耿介不群、超凡脫世、高標千古的寬壽大師。

順治十八年(西元1661年),清世祖聖駕仙逝。當時,年歲已然高達八十整的寬壽大師聞聽之後,不覺悲從衷來,率領僧眾親臨大內哭祭。歸來之後,大師猶自悲慟不已,歎息再三,並宣告眾人說:“聖駕駕崩,我也不久於塵世了!”

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一代高僧寬壽大師圓寂西歸。世壽八十,僧臘五十又八。

可是,這時,寬壽大師卻依然一副渾然不見的樣子,昂首屹立,別說跪拜了,就是拱手作揖、合掌行禮的意思居然也沒有!世祖皇帝一見,勃然大怒。寺僧們無不為寬壽大師的處境焦慮。但寬壽大師自己卻依然只是一味地屏氣緘默,容顏舒泰,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聖祖皇帝直視他良久,見他還是沒有拜謁、懼怕的意思,就心機轉動,不再與理會,怒氣也消減了許多。就讓德光住持陪同著,四處參觀寺廟,拜謁佛祖。而寬壽大師見了,卻又瞪目而視,似在責怪德光住持不該自失佛門弟子的尊嚴,去禮拜、侍奉一位塵俗中的皇帝。這樣過了一會兒,沒等到聖駕啟動,寬壽大師便掉頭回到自己的靜室之中,修煉佛法去了。

清世祖並不責怪。直到他遊興已盡,就要啟駕回宮的時候,才問德光主持說:“這老和尚怎麼如此倔強?”德光法師聽了,不知如何回答,只好代為謝罪。

可是,清世祖回宮之後,每每想起廣濟寺之行,心中總也不能平靜。數日之後,世祖皇帝就命令一名近待重返廣濟寺,詢問寬壽大師說:“大師您之所以不接駕跪拜,佛經上可有明文記載?”

寬壽大師一聽,慷慨朗聲答道:“《梵綱經菩薩戒》中規定著!”說完,就翻檢經籍,找出這卷經律,交給皇帝侍衛,讓他帶回去呈獻給皇帝龍目親觀。

等到侍衛離去,合寺上下見皇帝數天之後,依然心中還記掛著這件事,無不心生惶惑,相顧失色;可寬壽大師卻依然一如既往,徜徉自若。

世祖皇帝看罷經卷,龍心大悅,慨歎良久。第二天,他又傳旨宣詔,命寬壽大師前去皇宮大內,聖駕召見。寬壽大師又不想去。可是,寺僧們卻勸解道:“大師,您如果不去,真的龍顏震怒,廣濟寺的結果會怎麼樣呢?”寬壽大師顧及大家,勉強起行。

進入西華門,步入萬善殿,寬壽大師發現還有其他許多佛門弟子一齊應詔而來,侍立左右。但寬壽大師卻並不顧這些,面向南方,趺坐悠然,仿佛不知身在何處。

一會兒,殿外傳呼“萬歲駕到,眾僧接駕!”大家一湧而出,長跪階下;唯獨寬壽大師依然一如既往地端坐不動。世祖皇帝邁步進殿,看見之後,卻也不惱不怒,反而來到他身旁坐下,問他道:“和尚這些天可好?”寬壽大師一聽,隨口應道:“好。”

等到皇帝賜食完畢,寬壽大師便手持缽盂離開了。

看著寬壽大師步出大殿,世祖皇帝忍不住心中的欽服與感歎,四顧周圍的眾位高僧們說:“作為一代高僧,護法如此精誠,呆欽可歎!你們是否也該向他學習呢?”高僧們一聽,無不汗顏。

從此,世祖皇帝就特別看重這位耿介不群、超凡脫世、高標千古的寬壽大師。

順治十八年(西元1661年),清世祖聖駕仙逝。當時,年歲已然高達八十整的寬壽大師聞聽之後,不覺悲從衷來,率領僧眾親臨大內哭祭。歸來之後,大師猶自悲慟不已,歎息再三,並宣告眾人說:“聖駕駕崩,我也不久於塵世了!”

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一代高僧寬壽大師圓寂西歸。世壽八十,僧臘五十又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