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短命」的騰訊立知

騰訊昨日上線內測了一款基於興趣的資訊訂閱和推送APP—騰訊立知, 據悉, 這款APP可以幫助用戶追蹤各種大事情、小興趣的最新動態。

引發質疑

該產品上線後, 立刻有不少用戶質疑, 這和另一款即時資訊類APP——即刻十分相似, 疑似抄襲。

即刻與立知介面對比(左為立知, 右為即刻)。

並且有即刻APP內部員工在朋友圈表示, 騰訊應用寶團隊曾以提供介面為由, 邀請即刻APP入駐應用寶, 然而騰訊轉頭就對“即刻APP”進行抄襲複刻, 推出了“騰訊立知”。

該員工還曬出與應用寶方面的溝通截圖。

而互聯網圈知名大V馮大輝在朋友圈表示, 即刻創始人稱, 應用寶某團隊之前曾找即刻合作。

另外, 據某騰訊內部人士向透露, 一年前其部門提出收購即刻的方案, 最終因高層領導沒拍板, 未果。

據悉, “即刻”上線於2015年3月, 是一款基於興趣的極簡資訊推送工具, 使用者可以通過“即刻”發現、關注感興趣的人物、資訊和事件主題, 持續跟蹤感興趣事件的最新動態, 及時收到定制的提醒。

“即刻”2015年6月, 獲真格基金和平安創投天使輪投資;2016年1月, 獲BAI數百萬美元A輪融資;2016年5月, 獲Vertex、騰訊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

即刻的創新

其實, 即便是頁面相像, 關於抄襲的探討也沒有多大意思。

但是, 這次騰訊立知卻直接把即刻最為核心的競爭力, 給完完整整的複製了過來。

有必要先簡單說一下即刻, 相信已有不少同學用過。

即刻相較於其他資訊訂閱應用的一個核心差異在於用戶訂閱的是一個更為具體和細分的顆粒。 不像是頭條的那種簡單的把所有內容分為:財經、娛樂、社會等較為籠統的板塊兒, 這種籠統分類, 給你推薦的時常並不是你真的想看的。

比如你關注美劇, 而在娛樂板塊, 推送的恐怕不只是自己喜歡的, 英劇、韓劇, 甚至明星八卦都會時常充斥在你的螢幕上, 當然這種純靠演算法的智慧推薦, 在你使用時長充足時是可以做到更精確一些的, 但智慧推薦的效果其實並沒有達到太高的精確度。

這是即刻區別於所有資訊流產品的創新之處。

再看“騰訊立知”, 它所有的資訊流, 也都呈現在某一個和即刻一摸一樣的細分話題之下, 比如“中國球員在NBA的最新消息”“今日科技圈大事”, 與即刻如出一轍。 這樣可以斷定起碼在核心玩法上騰訊是借鑒即刻無疑的。

但是也有另一種不同的聲音:一種想法難道就只能有一款產品嗎?看看有多少公司的資訊流產品, 除了介面不同, 不也都是在模仿今日頭條?

即刻做不到的, 騰訊想做到

其實這兩家的產品如果仔細分析的話還是有所區別, 是在目標使用者和核心理念的區分。

要知道, 剛開始即刻上的內容還是偏向於圍觀自己感興趣的KOL, 以期節省閱讀成本。

再看剛上線的“騰訊立知”, 其資訊流推薦的內容都是爬蟲抓取, 用戶自身並不能生產任何內容。

而推薦的內容也以品質較高的門戶文章或者微信訂閱號為主。 此前一直流傳微信公眾號要做資訊流形式, 但後來被張小龍否認。

如今來看, 這次的“騰訊立知”大抵成全了微信想要嘗試資訊流的形式。

而“騰訊立知”其實沒有什麼估值或者DAU的壓力,它的這款產品純粹在做一個工具。此前騰訊從未上線這類聚合資訊的平臺,如今在自家內容產品矩陣已經初步成型的狀態下,能夠有“騰訊立知”這樣的聚合產品去做整合,於用戶來說是一個福音。

因為既用不著下過多的APP,又能有即刻那樣非常細緻的標籤做精准推薦。而在微信公眾號打開率普遍下降的情況下,這對於公號作者也是另一種補充,多了一種新的曝光方式。

另一方面,內容領域小視頻已經越來越佔據主要的位置,頭條系的西瓜視頻、內涵段子、火山和抖音,隱隱有制霸市場之勢。

而騰訊僅靠一個知名度和DAU都不夠的天天快報短視頻頻道,基本在這個市場沒有聲音。而有了“騰訊立知”就不一樣了,在DAU上去的情況下,如果騰訊想,也可以像即刻一樣側重短視頻的推薦。整個內容產品矩陣呈現出進可攻退可守的情景。

至於抄襲,即刻創始人今日晚間在朋友圈澄清,騰訊是其股東,雙方只是溝通出現了問題,騰訊立知的出現作為競品會幫助即刻做的更好,馬化騰也在圈文下方表示感謝。或許是為了平息外界質疑,這個內測版騰訊立知已經在應用寶內下架,但APP內部的各種功能正常。

雖然立知對騰訊很重要,但是自從3Q大戰以後,騰訊對外公開的是奉行“將半條命交給合作夥伴”。

而如今內測醞釀了半年的騰訊立知剛上線就遭受到了如此大的爭議,在面臨究竟是內部孵化專案更重要,還是外部合作夥伴的利益更重要的選擇時,馬化騰也迅速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目前立知APP已經下架,或許也不會再上架,項目就此夭折。

這個代價是慘痛的,騰訊內部付出了半年的開發、運維成本將會打水漂,但這也是馬化騰為了實現自己謀劃的“半條命”戰略,而必須要承擔的損失。

而“騰訊立知”其實沒有什麼估值或者DAU的壓力,它的這款產品純粹在做一個工具。此前騰訊從未上線這類聚合資訊的平臺,如今在自家內容產品矩陣已經初步成型的狀態下,能夠有“騰訊立知”這樣的聚合產品去做整合,於用戶來說是一個福音。

因為既用不著下過多的APP,又能有即刻那樣非常細緻的標籤做精准推薦。而在微信公眾號打開率普遍下降的情況下,這對於公號作者也是另一種補充,多了一種新的曝光方式。

另一方面,內容領域小視頻已經越來越佔據主要的位置,頭條系的西瓜視頻、內涵段子、火山和抖音,隱隱有制霸市場之勢。

而騰訊僅靠一個知名度和DAU都不夠的天天快報短視頻頻道,基本在這個市場沒有聲音。而有了“騰訊立知”就不一樣了,在DAU上去的情況下,如果騰訊想,也可以像即刻一樣側重短視頻的推薦。整個內容產品矩陣呈現出進可攻退可守的情景。

至於抄襲,即刻創始人今日晚間在朋友圈澄清,騰訊是其股東,雙方只是溝通出現了問題,騰訊立知的出現作為競品會幫助即刻做的更好,馬化騰也在圈文下方表示感謝。或許是為了平息外界質疑,這個內測版騰訊立知已經在應用寶內下架,但APP內部的各種功能正常。

雖然立知對騰訊很重要,但是自從3Q大戰以後,騰訊對外公開的是奉行“將半條命交給合作夥伴”。

而如今內測醞釀了半年的騰訊立知剛上線就遭受到了如此大的爭議,在面臨究竟是內部孵化專案更重要,還是外部合作夥伴的利益更重要的選擇時,馬化騰也迅速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目前立知APP已經下架,或許也不會再上架,項目就此夭折。

這個代價是慘痛的,騰訊內部付出了半年的開發、運維成本將會打水漂,但這也是馬化騰為了實現自己謀劃的“半條命”戰略,而必須要承擔的損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