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國生態護林員已逾37萬人

法制網北京2月1日訊 記者張紅兵 記者今天從國家林業局獲悉, 2016年至2017年, 國家林業局利用中央財政補助資金45億元, 在中西部21個省的766個縣(市、區), 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 選聘生態護林員28.8萬人, 精准帶動108萬人穩定脫貧和增收, 新增管護面積2188.64萬公頃。

2017年, 中央財政重點功能區轉移支付補助資金在保持原來投入規模的基礎上, 新增5億元, 用於擴大河北、內蒙古、江西、湖南、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深度貧困地區生態護林員選聘, 把濕地、沙化土地納入管護範圍,

擴大了生態護林員選聘規模, 進一步提升了扶貧效益和生態效益。

據介紹, 各地扎實開展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 開創了生態護林員管理和林業生態扶貧的新局面。 在組織實施方面, 生態護林員的選聘由鄉鎮人民政府具體組織, 管理工作由鄉鎮林業工作站配合鄉鎮人民政府完成。 生態護林員實行相對穩定的進退動態管理。 對符合續聘條件的, 必須續聘, 保持管護工作的延續性, 讓生態護林員吃上了定心丸。

在建章立制方面, 明確了生態護林員選聘的工作職責, 對生態護林員選聘做出了制度化的規定, 出臺了有關生態護林員培訓、考核、管理和退出等規定和辦法。

在資訊化管理方面, 各地利用資訊通信技術,

對生態護林員實施動態監管和科學管理。 寧夏原州區構建了“精准扶貧工程生態護林員管理網路雲平臺系統”, 面向公眾開放, 接受全社會對生態護林員選聘、上崗情況的監督;自主開發了“護林員遠端巡護定位系統”, 通過對生態護林員手持終端傳回的定位資訊及歷史軌跡查詢, 對護林人員進行動態監管。 河南省、陝西省、吉林省等多地建立了微信公眾號, 提供相互學習、交流平臺, 及時解決工作中發現的問題。

近兩年, 各省(區、市)認真落實國家有關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要求, 積極探索創新, 扎實工作, 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有效保護了生態。 新增管護面積2188.64萬公頃, 使管護總面積達到9494.18萬公頃,

人均管護面積3800多畝。 貧困地區所處的大江大河上游和深山遠山等天然林、公益林資源得到妥善保護, 森林火災等人為隱患大大減少, 盜伐、盜獵現象得到有效制止。

二是拓寬了貧困人口脫貧路徑。 使無法外出、無業可扶、無力脫貧、固守邊疆的貧困人口獲得了就業和脫貧機會。 特別是對因交通不便、語言不通、自身無增收技能、貧困程度深的貧困人口提供了就業崗位, 助推了深度貧困地區的精准脫貧。 2016年聘用的28.8萬名生態護林員中, 聘用前人均年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占了近一半, 聘用後人均增收6944.4元, 精准帶動108萬人增收脫貧。

三是激發了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 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選聘為生態護林員, 通過培訓上崗,

增強了參與生態保護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不少地方在崗位培訓的同時, 培養生態護林員掌握一門產業技術, 使生態護林員成為脫貧的帶頭人。 2016年安排的生態護林員中, 打工返鄉人員約7萬人, 40-60歲的占了約3/4。 貧困人口不用外出務工就能實現就業增收, 增加了貧困人口的獲得感, 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