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風水>正文

李淳風與袁天罡共寫奇書《推背圖》,如今“陰宅”命運卻天壤之別

提起《推背圖》這本奇書, 愛好歷史文化的人的一定不陌生, 俱傳此書之“奇”堪稱古今之最, 千年來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朝代更替盡隱於此書中, 甚至直至近代很多事件也被《推背圖》言中。 而此書的作者就是唐代的兩位宮廷御用“司天”——袁天罡和李淳風, 這兩人也是一對摯友, 據傳說《推背圖》成書也是袁天罡和李淳風一時興起之下即興創作。

相傳武則天為試兩人“易術”高低, 曾分別令袁天罡和李淳風各尋一處“風水寶地”以作為日後“龍穴”之用。 李淳風遊歷多年終於選定“龍穴之地”, 為標記此地為自己所尋, 李淳風便將一枚銅錢埋於土下。 誰知袁天罡也尋到此處“龍穴”, 以金釵插與土中為記。 等眾人尋與此地時, 不僅袁天罡和李淳風面面相覷, 就是身邊眾人也大為驚歎, 原來袁天罡的金釵正好插在李淳風的銅錢孔中。

由此可見, 袁天罡和李淳風“易學之術”其本事難分上下。 但這也引起了後世之人的巨大爭議;因為袁天罡和李淳風同是“易學宗師”, 其歸天后“陰宅福地”的命運卻大相徑庭。 李淳風之墓早在李唐滅亡後隨即被盜, 而袁天罡之墓卻千年被“重兵把守”, 至今無人敢動, 保存完好。

俱傳袁天罡和李淳風在為武則天選好“龍穴”後仍覺意猶未盡,

定要分出兩人本事高低;袁天罡和李淳風又約定為自己選一塊“陰宅”。 結果和尋找“龍穴”如出一轍, 兩人都選擇了長安縣城東;唯一不同的是, 這次兩人選的位置卻相距數百米之遙。 儘管兩人這次“鬥法”並不像上次那樣一致, 但也無法肯定究竟誰的“陰宅”才是真正的“福地”, 只能等待時間的驗證。

隨著歷史的車輪不斷行進, 袁天罡和李淳風所在的大唐盛世也難抵“殘唐烽煙”, 就在唐朝滅亡後不久, 李淳風之墓隨即被盜墓賊數次光顧;奇怪的是, 相距不遠的袁天罡之墓卻歷經千年, 非但無人敢盜, 歷朝歷代還有重兵把守, 至今保存完好。

此事一出, 立刻激起千層浪。 據考證, 自大唐滅亡之後, 以宋立國開始, 由於“長安縣”特殊的地理位置, 這裡常年設有軍營, 軍中禁地其是宵小之輩敢肆意進出的?但奇怪的是, 無論歷朝歷代在這裡設過多少次軍營, 但每次軍營設立之處剛好將袁天罡之墓包含在內, 而相距不遠的李淳風之墓卻恰恰隔與軍營之外;這就直接造成了賊匪敢肆意破壞李淳風之墓,

卻獨獨不敢碰觸袁天罡之墓的結果。

也正是袁天罡之墓常被“重兵”保護而得以歷經千年仍安然無恙的原因。 就算到了新中國成立後, 袁天罡之墓周邊仍設有駐軍, 重兵保護不減當年。 直到國家安定後,隨著對文物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強,“袁天罡之墓”又被設為“重點文物”,其保護力度有增無減。

如果按照當年李淳風和袁天罡的“鬥法”角度來看,李淳風看來要甘拜下風了。也有人說只是因為“長安縣”的特殊位置才常年有駐軍,這不過是歷史上的“巧合”;究竟是“巧合”,還是袁天罡技高一籌,你怎麼看?

直到國家安定後,隨著對文物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強,“袁天罡之墓”又被設為“重點文物”,其保護力度有增無減。

如果按照當年李淳風和袁天罡的“鬥法”角度來看,李淳風看來要甘拜下風了。也有人說只是因為“長安縣”的特殊位置才常年有駐軍,這不過是歷史上的“巧合”;究竟是“巧合”,還是袁天罡技高一籌,你怎麼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