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海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計畫預算審查委員會關於青海省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與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草案的審查結果報告

(2018年1月30日青海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主席團第三次會議通過)

青海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查了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受省人民政府委託提出的《青海省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與2018年計畫草案的報告》以及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草案。 在省十二屆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對計畫報告和計畫草案初步審查的基礎上, 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 計畫預算審查委員會對計畫報告和計畫草案作了進一步審查。 現將審查結果報告如下:

2017年, 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發展環境,

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 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 按照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和省十二屆人大六次會議決議,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 以“四個轉變”新思路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 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多措並舉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保生態、防風險, 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全面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同時也面臨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任務繁重、創新能力不強、市場活力不足、民間投資增長乏力、要素保障趨緊、一些領域風險不容忽視等困難和挑戰。

計畫預算審查委員會認為,

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草案, 全面貫徹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 體現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落實了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部署, 指導思想明確, 目標積極穩妥, 任務重點突出, 措施切實可行。 建議大會批准《青海省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與2018年計畫草案的報告》, 批准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草案。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 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也是深入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的重要一年。 全省各地區各部門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 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堅持新發展理念, 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努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認真實施“五四”戰略, 切實推動“四個扎扎實實”落實。 為此, 計畫預算審查委員會提出以下建議:

一、保持投資合理增長, 發揮投資支撐作用。 緊盯國家投向, 謀劃一批調結構、轉方式、強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項目, 確保固定資產投資持續穩定增長, 不斷提高投資有效性和精准性。 積極推進投資計畫專案庫與財政專案庫對接, 加快投資計畫下達和資金撥付進度。 強化專案投資責任管理,

做實專案前期, 提升工作水準, 加強組織協調, 力促年初確定專案早開工早見效。 強化經濟運行和要素保障, 保持工業穩定運行和工業投資持續增長。 深化投資審批改革, 完善鼓勵民間投資政策措施。 著力用好產業基金, 創新多元投融資機制, 引導帶動社會投資。 穩步推廣PPP和特許經營模式, 完善配套政策, 加大協調力度, 加強跟蹤指導, 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做好“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工作。

二、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著力振興實體經濟。 建設現代產業體系, 必須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實施更加精准有效的產業政策, 努力構建綠色環保、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現代產業體系。

著力推進高原特色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 構建現代農牧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 不斷提高特色優質農牧業產品比例。 堅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依託特色優勢, 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 積極支援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立足現有產業基礎, 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把存量調優做強, 積極引入外部資源, 擴大優質增量, 推進工業轉型升級, 培育壯大實體經濟。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加大對旅遊、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科技和資訊服務、醫養結合、健身休閒等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 培育壯大生產性服務業, 積極發展生活性服務業, 鞏固提升傳統服務業,著力提高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高品質發展。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的新要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自主創新示範為引領,集聚創新資源,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有針對性地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促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創業載體,優化“雙創”服務。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開展品質提升行動,實施好“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畫”等重點人才聚集、提升和使用工程。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政府債務風險評估、預警和監管,積極探索區域性金融風險防範機制。深化金融改革,將服務實體經濟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相結合,實現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良性迴圈。深入推進精准脫貧攻堅,落實精准方略,創新幫扶舉措,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實施好重點扶貧工程,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強化中央環保督查問題整改,繼續推進湟水河流域污染防治,開展城市揚塵綜合治理,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加大工業、農業污染防治力度。

四、全面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增強發展活力動力。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落實好“三去一降一補”工作任務,努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混合所有制和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優化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激發企業活力,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繼續推進簡政減稅減費,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證照分離”和網上審批。建立營商環境評價機制,營造公平、穩定、透明、可預期的辦事創業環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積極融入“一帶一路” “國家自貿區”戰略和蘭西城市群建設,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提升新型城鎮化水準。強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援青工作,加強與沿海沿邊地區通關一體化合作,推動我省優勢產業走出去,在融合發展中創造新優勢,打開新空間。

五、貫徹落實共用發展理念,推進民生持續改善。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繼續圍繞民生工作短板和薄弱環節,圍繞就業增收、教育強基、百姓安居、全民健康、幸福養老、人居環境等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工作。深化政策支援,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機制,狠抓工作落實。推進建立覆蓋城鄉、注重公平、均等共用的民生保障機制。統籌城鄉和區域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支援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強化食品藥品和安全生產監管,努力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加強民生領域投入改革,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民生建設,增強民生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共用性和可持續性,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鞏固提升傳統服務業,著力提高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高品質發展。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的新要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自主創新示範為引領,集聚創新資源,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有針對性地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促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創業載體,優化“雙創”服務。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開展品質提升行動,實施好“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畫”等重點人才聚集、提升和使用工程。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政府債務風險評估、預警和監管,積極探索區域性金融風險防範機制。深化金融改革,將服務實體經濟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相結合,實現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良性迴圈。深入推進精准脫貧攻堅,落實精准方略,創新幫扶舉措,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實施好重點扶貧工程,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強化中央環保督查問題整改,繼續推進湟水河流域污染防治,開展城市揚塵綜合治理,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加大工業、農業污染防治力度。

四、全面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增強發展活力動力。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落實好“三去一降一補”工作任務,努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混合所有制和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優化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激發企業活力,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繼續推進簡政減稅減費,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證照分離”和網上審批。建立營商環境評價機制,營造公平、穩定、透明、可預期的辦事創業環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積極融入“一帶一路” “國家自貿區”戰略和蘭西城市群建設,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提升新型城鎮化水準。強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援青工作,加強與沿海沿邊地區通關一體化合作,推動我省優勢產業走出去,在融合發展中創造新優勢,打開新空間。

五、貫徹落實共用發展理念,推進民生持續改善。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繼續圍繞民生工作短板和薄弱環節,圍繞就業增收、教育強基、百姓安居、全民健康、幸福養老、人居環境等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工作。深化政策支援,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機制,狠抓工作落實。推進建立覆蓋城鄉、注重公平、均等共用的民生保障機制。統籌城鄉和區域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支援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強化食品藥品和安全生產監管,努力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加強民生領域投入改革,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民生建設,增強民生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共用性和可持續性,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