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厲害了我的園區!“2333”改革提升園區服務效能!

小夥伴們最頭疼的事兒

莫過於辦證了

不僅要帶全資料

還要取號排隊等等等

這種不得不做的正經事兒

常常把我們磨得一點脾氣都沒有

蘇州三生國健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就深有感觸:

還記得當時開工廠, 拿到地後要辦土地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工程規劃許可證等, 要跑很多部門, 現在想起來都費時費力。

這也應該是跑過行政審批的人

不約而同的感觸吧

But!But!But!

以後我們可能

就不會再遇到這樣的情況了

隨著

園區一直不斷提升行政服務效能

努力打造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

“2333”改革初見成效!

什麼是“2333”改革?

在園區開展相對集中許可權改革、大部制改革的基礎上, 進一步集中授權、並聯審批、流程再造, 進一步精簡材料、減少環節、壓縮層級、菜單式審批, 進一步推進全程網上辦、不見面、快遞送, 實現開辦企業2個工作日、不動產登記3個工作日、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33個工作日內完成。

小編這就來帶大夥來看看

具體都有哪些變化

以審批集中為載體、推進服務下沉

將114項審批事項

分批劃轉至行政審批局集中行使

原來

近30個處室

90多名審批人員

16枚審批印章

↓↓↓

現在

3個業務處室

30多名審批人員

1枚審批專用章

☻行政審批實行

內部管理扁平化、要件標準化、裁量規範化

☻體制機制層面

壓縮審批層級、縮短審批鏈條

減少審批時限、規範審批行為

導入ISO9001品質管制體系, 加強與高校、律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的合作, 研究制定合法合理、操作性強的審批標準, 探索標準化的“菜單式審批”, 減少工作人員的自由裁量權。

在此基礎上

將一般項目審批決定權下放到處長一級

原有的

“前臺-處長-分管局長-局長”

四級審批

壓縮為

↓↓↓

現在的

“前臺-處長”二級審批

審批效率大大提高!

以不見面審批為模式, 提升審批效能

你知道嗎?

我們園區行政審批局

可是有一個特別牛的地方哦

可實現不見面及見一次面審批

事項占比100%

積極推進網上辦、集中批、聯合審、區域評、代辦制、不見面, 培育企業“不見面”, 可以提高園區的審批辦事效率!

另外

為了最大限度縮短辦理時限

實行“代辦制”

提供

項目入駐、開工、開業到生產運營

全過程服務

舉個栗子

建築工程建築結構施工圖檔審查、抗震設計審查控制承諾時限由

40個工作日壓縮到7個工作日

實現工業項目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承諾時限由

30個工作日壓縮到2個工作日

工業專案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承諾時限由

30個工作日壓縮到4個工作日

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審查的承諾時限由法定的

20、60個工作日分別壓縮至6、8個工作日

保證了工業項目建設從立項到施工許可全流程承諾時間

壓縮至33個工作日以內

以統一資訊平臺為支援,打通資訊孤島

蘇州工業園區自成立之初,就充分借鑒新加坡和國際先進地區資訊化建設經驗,構建了以“三庫”“三通”(人口庫、法人庫、地理資訊庫和政務通、居民通、企業通)為基礎的“城市大腦”公共資訊服務平臺。

該平臺以時空資訊為基礎

彙聚融合部門間的資料資源

實現多視角的資訊資源全生命週期管理

基於公共資訊平臺中的圖形系統

可根據審批內容

選擇多種類

跨部門的資訊在平臺上進行直觀的比對

依託城市公共資訊服務平臺輔助行政審批,一般專案審批不到現場踏勘即可做出行政決定。

以大部門制為保障,推進“放管服”改革集成

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的系統化、集成化,深化大部門制機構改革。

比如——

☻以深化綜合執法改革強化事中事後監管能力,整合城市管理、市容市政、安全生產、規劃建設、交通水利、漁政管網等領域的執法職能,設立了綜合行政執法局;

☻推進重點領域機構綜合設置,整合工商、物價、質監、食藥監、文化體育教育、旅遊商貿等職能,設立了市場監督管理局。

依託“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資訊”“社會信用資訊”兩大平臺,建立“審管資訊雙向推送”、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資訊“雙公示”等制度,實現事前、事中、事後的緊密銜接、順暢對接。

例如——

☻“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資訊”平臺,彙集了工商、質監、環保、稅務、安監、人社等部門的資訊,目前已覆蓋5200多家企業,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資訊集成,為推動政府服務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資料支撐;

☻“社會信用資訊”平臺通過部門資訊的互聯互通、大資料的自動採集生成,每家企業有90個維度的資料“畫像”,形成了企業特有的“信用身份證”,該平臺已覆蓋園區所有企業。

通過集成化改革,園區形成了大經濟發展、大規劃建設、大文化管理、大行政執法、大市場監管的大部門制工作格局,初步構建了“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一個部門管市場、一個平臺管信用、一張網路管服務”的基層政府治理架構。

流程越來越簡單!

辦事越來越方便!

心情越來越美膩!

厲害了我的園區!

速速給園區點贊!

提供

項目入駐、開工、開業到生產運營

全過程服務

舉個栗子

建築工程建築結構施工圖檔審查、抗震設計審查控制承諾時限由

40個工作日壓縮到7個工作日

實現工業項目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承諾時限由

30個工作日壓縮到2個工作日

工業專案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承諾時限由

30個工作日壓縮到4個工作日

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審查的承諾時限由法定的

20、60個工作日分別壓縮至6、8個工作日

保證了工業項目建設從立項到施工許可全流程承諾時間

壓縮至33個工作日以內

以統一資訊平臺為支援,打通資訊孤島

蘇州工業園區自成立之初,就充分借鑒新加坡和國際先進地區資訊化建設經驗,構建了以“三庫”“三通”(人口庫、法人庫、地理資訊庫和政務通、居民通、企業通)為基礎的“城市大腦”公共資訊服務平臺。

該平臺以時空資訊為基礎

彙聚融合部門間的資料資源

實現多視角的資訊資源全生命週期管理

基於公共資訊平臺中的圖形系統

可根據審批內容

選擇多種類

跨部門的資訊在平臺上進行直觀的比對

依託城市公共資訊服務平臺輔助行政審批,一般專案審批不到現場踏勘即可做出行政決定。

以大部門制為保障,推進“放管服”改革集成

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的系統化、集成化,深化大部門制機構改革。

比如——

☻以深化綜合執法改革強化事中事後監管能力,整合城市管理、市容市政、安全生產、規劃建設、交通水利、漁政管網等領域的執法職能,設立了綜合行政執法局;

☻推進重點領域機構綜合設置,整合工商、物價、質監、食藥監、文化體育教育、旅遊商貿等職能,設立了市場監督管理局。

依託“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資訊”“社會信用資訊”兩大平臺,建立“審管資訊雙向推送”、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資訊“雙公示”等制度,實現事前、事中、事後的緊密銜接、順暢對接。

例如——

☻“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資訊”平臺,彙集了工商、質監、環保、稅務、安監、人社等部門的資訊,目前已覆蓋5200多家企業,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資訊集成,為推動政府服務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資料支撐;

☻“社會信用資訊”平臺通過部門資訊的互聯互通、大資料的自動採集生成,每家企業有90個維度的資料“畫像”,形成了企業特有的“信用身份證”,該平臺已覆蓋園區所有企業。

通過集成化改革,園區形成了大經濟發展、大規劃建設、大文化管理、大行政執法、大市場監管的大部門制工作格局,初步構建了“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一個部門管市場、一個平臺管信用、一張網路管服務”的基層政府治理架構。

流程越來越簡單!

辦事越來越方便!

心情越來越美膩!

厲害了我的園區!

速速給園區點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