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也許唯一道德的動物飼養,就是旅行青蛙|格外有用

專欄:格外有用(beyond weird)

這是理想國的一個新欄目。 我們不斷遇到一些知識、資訊, 它們很有用, 方便你養生致富, 吹談自如。 我們很迫切想和你分享。

它們又有些超出常格, 聽起來有點怪(舉一個例子:躺平健身的可行性), 但絕對不是瞎掰, 背後一定有科學依據, 包你驚喜, 包你滿意。

你願意做一隻寵物嗎?

By 陸飛

如果有一天人類被外星人或者人工智慧當成了寵物, 不愁衣食不用買房除了賣萌作揖什麼也不用幹, 你願意嗎?

這個問題在暢想外星人的時候我常常記起。 無論可能不可能, 願意還是不願意, 至少現在我們還有自由來討論抉擇一下人類的前途與就業問題。

而那些已經成為了人類寵物的動物, 就沒那麼幸運了。

然而, 人渣敗類的錯固然顯而易見, 但是, 有沒有可能, 更隱秘地存在著一種原罪, 即, 身為一個寵物主人, 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有不少人這樣認為。 美國羅格斯大學Gary Francione教授和Anna Charlton教授在萬古(Aeon)上發佈過一篇文章, 標題為“Why keeping a pet is fundamentally unethical”, 簡單來說他們認為, 即使主人都是非常有愛心並善待動物的人, 養寵物這件事從根子上來講就是不道德的, 類比的物件居然就是奴隸制啊。 此文一出, 轉發破萬, 引起了外國網友們的熱情討論。

···

吃雞和吃狗當然有區別

說起養寵物, 美國人民早早地走在了我們前面。 據本文即將出場的主角——作家Jessica Pierce在她的新書Run, Spot, Run:The Ethics of Keeping Pets中提到, 在美國, 從20世紀70年代起, 寵物增長率就超過了人口增長率, 而今總計約有4.7億隻寵物和3.16億人口。 不僅數量巨大, 而且這些美帝寵物的待遇顯然也好過大洋彼岸的同僚們:“90%的寵物主人把寵物視作家庭成員;三分之二的寵物主人允許寵物上床;主人們花在寵物金魚身上的平均手術費用都達到了幾百美元。 ”

由此本文的討論有了一個界限:那些對寵物不好的主人, 拿寵物當作牟利工具的商人, 或者不把動物當寵物只是養來看門裝飾或者吃掉的人, 不在討論範圍。 假如你關心動物議題,

一定非常熟悉這個說法:吃豬吃雞沒見你們停嘴, 幹嗎吃貓吃狗就一個個都大呼小叫。

這種說法的問題就是牛頭不對馬嘴。 如上文所說, 90%的寵物主人把寵物視作家庭成員, 試問有哪個養殖場主會把養殖雞當作自己孩子又抱又啃?更別說買菜的人。 一腳踩爛路邊的野花, 和一腳踩爛家中澆灌心血養了幾年的盆栽, 能是一回事嗎?所以掐架之前我們必須先溝通好一個明確的“寵物”定義和分界線。

每到這時候, 國人的法律意識都突然得到了釋放, 標記法律上一條狗就是一條狗嘛, 無論你是養來看門還是當成兒子, 要是不小心被抓去吃了, 那也只是財產損失範疇而已。 各位網友, 請不要假裝天真, 哪國的法律都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不變的。

何況, 法律只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一些人勇於永遠活在最low地帶, 不講道德無視(他人)情感, 這沒有什麼可誇耀。

···

人類啊你清醒一點, 你滿足不了我的

回到Jessica Pierce。 Jessica和她的孩子都是寵物愛好者, 意思就是在美國那4.7億隻寵物中, 她家貢獻了數條狗、一隻貓、多隻豚鼠、多隻老鼠、一隻倉鼠、一條蛇、一隻蜥蜴、一隻壁虎、一隻狼蛛、寄居蟹們、孔雀魚們、沙蟹們、蟲子們、青蛙們、金魚們、蟋蟀們、蝴蝶們、海猴子們和一個螞蟻農場。

這份清單不僅證明了Jessica對動物持久廣泛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它拓寬了我們貧窮的想像力:只有貓狗算寵物嗎?隨著寵物業的發達,人們生活習慣的潛移默化,越來越多的動物被納入了寵物範圍,搬入了人類的居所之中。即使在中國尚未多元到這一步,如果順其自然發展也一定會有這一天,君不見刺蝟早已擠入ins新寵,北京郊區已經小範圍流行起了寵物猴子,而各種big cats的風靡也大大分食了家貓的萬千寵愛。在我們討論寵物議題時,這是不可以忽略的現實。

那麼,Jessica家的這麼多動物,是不是因她無心照料結果活得很慘呢?答案是不。Jessica是一個相當負責的主人,不僅會查閱動物行為學資料來照顧自己的寵物,甚至還要養鄰里和朋友家的——那些家庭裡的小孩在厭倦了自己的寵物後,父母第一個登門拜訪的就是Jessica家,豚鼠、孔雀魚和老鼠就是這麼來的。

但是這個模範主人在打掃滿屋子的籠子、換水盆和逛寵物店的過程中,慢慢滋生了一種內疚感,懷疑起了養寵物這件事本身的道德性。事情的起因是,有一次她讀到了一篇關於金魚智力的研究文章,這種生物並不僅僅像傳說中只有三秒記憶那樣愚蠢。恰恰相反,它們有足夠的智商為自己只能在一個小玻璃缸中無止盡的打轉感到無聊。另一篇證明寄居蟹也能感受並記憶疼痛的文章更讓她難堪,因為她的小女兒和幾個小孩子有次給家裡的寄居蟹Spidey洗澡,水溫顯然更符合她女兒對舒服的想像,而對於那只蟹則不啻於下鍋。

寄居蟹

我們不可能要求小孩子瞭解各種動物知識,(那我們是不是就不應該讓小孩子養寵物呢?)也不可能要求家長時刻陪同在旁監督。現實點,如果寵物對人類主人的要求大過了它提供的愉快和方便,它還算是“寵物”嗎?

在這些無可奈何的限制下,Jessica家中的寵物相繼夭亡。蛇只活了幾個月,蜥蜴終年一個夏天,寄居蟹Spidey也歸了天。儘管全家人認真學習了寵物照料手冊並盡力照料,死亡還是不斷地發生。活著的壁虎Lizzy則擊破了Jessica的心理防線,她看著壁虎被困在二十加侖深的玻璃桶裡那種了無生氣的樣子時,難以遏制歉意。寵物店給了另一次重擊,在看到店員簽收了一筐老鼠寶寶時,身為母親的她滿腦子都是鼠媽鼠寶被迫分離的想法。

“這就是我的大馬士革之路,”Jessica說。(注:聖經典故,保羅在去往大馬士革的路上遇到了神,聽見了神的聲音,領受了自己的使命,成為使徒。)

或許有人會提出,這以上問題只說明了我們對某些動物瞭解不夠,或者不是所有動物都適合做寵物。很好,我們邁出了第一步,在這點上和Jessica有了共識。我們不可能瞭解所有動物的所有方面,尤其是作為寵物的動物所獲關注有限,即使某個人打包票說自己能投入無數精力,但大部分人養寵物都是為了便捷的獲取快樂,必須從全盤而不是個例出發訂立標準;而有部分動物比另一部分動物更不適合做寵物則相當明顯了,相比於一隻狗,我們要跟寄居蟹如何相親相愛呢?無論在情感上還是物質提供上,有些動物我們都滿足不了。

可是到底什麼寵物是合適的寵物呢?從倫理角度,羅格斯大學兩位教授認為任何的動物都不應該作為寵物,而Jessica的觀點沒有那樣徹底,從現實操作層面她在書中提了一些折衷的方法。然而總體來說,在沒有相關動物保護法的國度,要限制人們出於好奇和炫耀而豢養新穎種類寵物,是很困難的。中東土豪們的老虎獅子,戰鬥民族的熊,就是證明。可以想像,只要有條件,我國人民也能將蒙古大草原上的兔猻掠奪一空。

兔猻

···

養寵物的人是不道德的

讓我們從最普遍的動物,貓與狗,來完成道德質疑的最重要一擊。

很多人可以接受上面提出的各種質疑,表示自己從來也沒打算要把那些野生動物當成寵物,但貓貓狗狗,早就已經被人類馴化了,它們沒有野生能力,不當寵物還能怎麼辦呢?

但是未來,寵物是一個應該自然滅絕、不復存在的門類。因為說到底,“寵物”的存在,是一個雙輸的事情。

首先請明確,對於動物,成為寵物之後的生活並不更幸福。Jessica寫道,美國這些數量巨大的寵物們其實並沒有得到特別好的照顧。人類的居住環境對於它們的健康未必適宜,數百萬隻寵物都帶著未經治療的慢性疼痛或緩慢疾病在生活著。而寵物生活看似飯來張口愉快得很,但也使得它們非常依賴人類,等主人出門後,不得不面對漫長的孤獨。說出來主人們自己可能都不信,美國人對電視的喜愛遠遠超過了對他們的寵物,因為根據調查顯示,美國寵物主人平均每天只有40分鐘花在“寵物護理”上,包括餵養、美容、運動、玩耍,遠不及花在看電視上的多。所以可憐的不只是壁虎Lizzy,有貓的讀者請回想一下,家裡的貓主子是不是每天去窗玻璃前癡癡看小鳥。

何況為了區區幾頓飯就放棄了整個物種的自由,這筆買賣動物們真的願意嗎?想當初家狗的祖先在3萬多年前、家貓的祖先在大約9500年前進入人類社會,動物跟人類互相提供技能各取所需,仍然有獨立性。隨著馴化的深入,以及貓狗功能性使用的降低(牧羊捕鼠等),最後變成了今天這樣的附屬關係。如果歷史重來一次,貓狗們還會為了多一些食物來源而替人類幹活嗎?恐怕它們已經沒有這個腦子去思考了——自從和人類生活在一起,貓狗不怎麼需要動腦,頭骨都變小了。像人類這樣以智力為最高標準的物種,不知道對於這樣的結果有沒有一點歉意。

另一方面,作為主人的一方也是輸家。因為寵物把主人變成了“奴隸主”。寵物就像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小孩子,而成人與自己孩子間的關係不可能是平等的。寵物無法清晰表達意見,沒能力反抗主人意志,它們必須提供“可愛”“忠誠”“陪伴”來換取生存資源,這一切都可能將主人變成一個獨裁者,擁有說一不二或者“我是為了你好”的思維模式。當然了,所謂的為了你好,一般來說都是為了主人方便。下一次你把二哈的狗臉揉得稀巴爛,向一臉鄙視的貓主子獻上狂熱的吻時,捫心自問一下小時候被討厭的親戚又抱又親是什麼感覺。

當上帝的感覺真的很爽,實在太難拒絕。可越是把寵物當做家庭成員的主人,就越會體會到這其中道德的曖昧:當你可以全權束縛一個生命的自由,當你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犧牲一個家庭成員的利益甚至還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這個時候,你在心理上已經向奴隸主邁近了。

也許唯一道德的動物飼養,是類似養旅行的青蛙兒子。無論你對它多好,多想念它,它都可以不理你,不回來陪你,甚至根本不接受你,這才是一個獨立物種應有的尊嚴。

本文僅是引述對於寵物飼養的一種觀點,篇幅有限不能照顧到各種角度,無法當做對於這一議題的結論。在理想國這個近100個員工擁有25只寵物貓5只寵物狗4條寵物金魚的地方,我們瞭解現實要複雜得多,而一次吸貓往往就會瓦解全部理智。

這份清單不僅證明了Jessica對動物持久廣泛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它拓寬了我們貧窮的想像力:只有貓狗算寵物嗎?隨著寵物業的發達,人們生活習慣的潛移默化,越來越多的動物被納入了寵物範圍,搬入了人類的居所之中。即使在中國尚未多元到這一步,如果順其自然發展也一定會有這一天,君不見刺蝟早已擠入ins新寵,北京郊區已經小範圍流行起了寵物猴子,而各種big cats的風靡也大大分食了家貓的萬千寵愛。在我們討論寵物議題時,這是不可以忽略的現實。

那麼,Jessica家的這麼多動物,是不是因她無心照料結果活得很慘呢?答案是不。Jessica是一個相當負責的主人,不僅會查閱動物行為學資料來照顧自己的寵物,甚至還要養鄰里和朋友家的——那些家庭裡的小孩在厭倦了自己的寵物後,父母第一個登門拜訪的就是Jessica家,豚鼠、孔雀魚和老鼠就是這麼來的。

但是這個模範主人在打掃滿屋子的籠子、換水盆和逛寵物店的過程中,慢慢滋生了一種內疚感,懷疑起了養寵物這件事本身的道德性。事情的起因是,有一次她讀到了一篇關於金魚智力的研究文章,這種生物並不僅僅像傳說中只有三秒記憶那樣愚蠢。恰恰相反,它們有足夠的智商為自己只能在一個小玻璃缸中無止盡的打轉感到無聊。另一篇證明寄居蟹也能感受並記憶疼痛的文章更讓她難堪,因為她的小女兒和幾個小孩子有次給家裡的寄居蟹Spidey洗澡,水溫顯然更符合她女兒對舒服的想像,而對於那只蟹則不啻於下鍋。

寄居蟹

我們不可能要求小孩子瞭解各種動物知識,(那我們是不是就不應該讓小孩子養寵物呢?)也不可能要求家長時刻陪同在旁監督。現實點,如果寵物對人類主人的要求大過了它提供的愉快和方便,它還算是“寵物”嗎?

在這些無可奈何的限制下,Jessica家中的寵物相繼夭亡。蛇只活了幾個月,蜥蜴終年一個夏天,寄居蟹Spidey也歸了天。儘管全家人認真學習了寵物照料手冊並盡力照料,死亡還是不斷地發生。活著的壁虎Lizzy則擊破了Jessica的心理防線,她看著壁虎被困在二十加侖深的玻璃桶裡那種了無生氣的樣子時,難以遏制歉意。寵物店給了另一次重擊,在看到店員簽收了一筐老鼠寶寶時,身為母親的她滿腦子都是鼠媽鼠寶被迫分離的想法。

“這就是我的大馬士革之路,”Jessica說。(注:聖經典故,保羅在去往大馬士革的路上遇到了神,聽見了神的聲音,領受了自己的使命,成為使徒。)

或許有人會提出,這以上問題只說明了我們對某些動物瞭解不夠,或者不是所有動物都適合做寵物。很好,我們邁出了第一步,在這點上和Jessica有了共識。我們不可能瞭解所有動物的所有方面,尤其是作為寵物的動物所獲關注有限,即使某個人打包票說自己能投入無數精力,但大部分人養寵物都是為了便捷的獲取快樂,必須從全盤而不是個例出發訂立標準;而有部分動物比另一部分動物更不適合做寵物則相當明顯了,相比於一隻狗,我們要跟寄居蟹如何相親相愛呢?無論在情感上還是物質提供上,有些動物我們都滿足不了。

可是到底什麼寵物是合適的寵物呢?從倫理角度,羅格斯大學兩位教授認為任何的動物都不應該作為寵物,而Jessica的觀點沒有那樣徹底,從現實操作層面她在書中提了一些折衷的方法。然而總體來說,在沒有相關動物保護法的國度,要限制人們出於好奇和炫耀而豢養新穎種類寵物,是很困難的。中東土豪們的老虎獅子,戰鬥民族的熊,就是證明。可以想像,只要有條件,我國人民也能將蒙古大草原上的兔猻掠奪一空。

兔猻

···

養寵物的人是不道德的

讓我們從最普遍的動物,貓與狗,來完成道德質疑的最重要一擊。

很多人可以接受上面提出的各種質疑,表示自己從來也沒打算要把那些野生動物當成寵物,但貓貓狗狗,早就已經被人類馴化了,它們沒有野生能力,不當寵物還能怎麼辦呢?

但是未來,寵物是一個應該自然滅絕、不復存在的門類。因為說到底,“寵物”的存在,是一個雙輸的事情。

首先請明確,對於動物,成為寵物之後的生活並不更幸福。Jessica寫道,美國這些數量巨大的寵物們其實並沒有得到特別好的照顧。人類的居住環境對於它們的健康未必適宜,數百萬隻寵物都帶著未經治療的慢性疼痛或緩慢疾病在生活著。而寵物生活看似飯來張口愉快得很,但也使得它們非常依賴人類,等主人出門後,不得不面對漫長的孤獨。說出來主人們自己可能都不信,美國人對電視的喜愛遠遠超過了對他們的寵物,因為根據調查顯示,美國寵物主人平均每天只有40分鐘花在“寵物護理”上,包括餵養、美容、運動、玩耍,遠不及花在看電視上的多。所以可憐的不只是壁虎Lizzy,有貓的讀者請回想一下,家裡的貓主子是不是每天去窗玻璃前癡癡看小鳥。

何況為了區區幾頓飯就放棄了整個物種的自由,這筆買賣動物們真的願意嗎?想當初家狗的祖先在3萬多年前、家貓的祖先在大約9500年前進入人類社會,動物跟人類互相提供技能各取所需,仍然有獨立性。隨著馴化的深入,以及貓狗功能性使用的降低(牧羊捕鼠等),最後變成了今天這樣的附屬關係。如果歷史重來一次,貓狗們還會為了多一些食物來源而替人類幹活嗎?恐怕它們已經沒有這個腦子去思考了——自從和人類生活在一起,貓狗不怎麼需要動腦,頭骨都變小了。像人類這樣以智力為最高標準的物種,不知道對於這樣的結果有沒有一點歉意。

另一方面,作為主人的一方也是輸家。因為寵物把主人變成了“奴隸主”。寵物就像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小孩子,而成人與自己孩子間的關係不可能是平等的。寵物無法清晰表達意見,沒能力反抗主人意志,它們必須提供“可愛”“忠誠”“陪伴”來換取生存資源,這一切都可能將主人變成一個獨裁者,擁有說一不二或者“我是為了你好”的思維模式。當然了,所謂的為了你好,一般來說都是為了主人方便。下一次你把二哈的狗臉揉得稀巴爛,向一臉鄙視的貓主子獻上狂熱的吻時,捫心自問一下小時候被討厭的親戚又抱又親是什麼感覺。

當上帝的感覺真的很爽,實在太難拒絕。可越是把寵物當做家庭成員的主人,就越會體會到這其中道德的曖昧:當你可以全權束縛一個生命的自由,當你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犧牲一個家庭成員的利益甚至還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這個時候,你在心理上已經向奴隸主邁近了。

也許唯一道德的動物飼養,是類似養旅行的青蛙兒子。無論你對它多好,多想念它,它都可以不理你,不回來陪你,甚至根本不接受你,這才是一個獨立物種應有的尊嚴。

本文僅是引述對於寵物飼養的一種觀點,篇幅有限不能照顧到各種角度,無法當做對於這一議題的結論。在理想國這個近100個員工擁有25只寵物貓5只寵物狗4條寵物金魚的地方,我們瞭解現實要複雜得多,而一次吸貓往往就會瓦解全部理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