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些書,春節前你絕對買不到!

理想國按:

嗯, 買不到的原因……是它們還沒有出版

這是一份理想國2018年春季擬出版的不完全書目, 歷史、文學、社科、藝術……真的是:各種重磅!

當然, 鑒於各種主客觀原因, 我們不一定能按期完成任務, 但你可以點贊或轉發以示鼓勵, 也可以留言說說你最期待哪一/幾本, 說不定就能給編輯們更多好運和動力。 2018年, 我們一起加油吧!

(部分圖書還沒有確定封面, 暫以外版書封面或作者照片代替)

歷史·人文

《創造日本:1853-1964》

[荷] 伊恩·布魯瑪

倪韜 譯

2018.02

1853年馬修·佩里的黑船駛入江戶灣, 結束長達二百多年的鎖國, 由此時到美國監管時期的經濟高度發展, 日本只用了一百多年就成為在1964年成功舉辦奧運的現代國家。 在這本優美且精簡的書中, 伊恩·布魯瑪清晰呈現日本歷經的種種重大事件與相繼而來的轉變, 從倒幕運動、明治維新、日俄戰爭、侵華戰爭、東京審判, 一直到美國接管及東京奧運。

《八月炮火》

[美] 巴巴拉·W. 塔奇曼 著

張岱雲 等 譯

2018.03

在這部普利策獎經典著作中, 作者以懸念感十足的敘事手法, 精彩地展現了1914年8月期間危機的形成、爆發以及大戰初期的戰役, 傳神地刻畫了一個個充滿缺陷的帝王、政客和將領, 叩問了是什麼使他們希臘悲劇般地踏進一場無人希望發生, 且絕大多數人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世界大戰。 這些歷史教訓對當今世界仍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

《娜塔莎之舞:俄羅斯文化史》

[英] 奧蘭多·費吉斯

郭丹傑、曾小楚 譯

2018.03

托爾斯泰的名著《戰爭與和平》中, 娜塔莎這位自小接受法國教育的貴族小姐, 不論蘇格蘭舞、英吉里茲舞, 還是俄羅斯民間舞, 都能舞出婀娜多姿、優雅動人的俄羅斯風情。 奧蘭多·費吉斯通過本書, 重新詮釋《戰爭與和平》這部巨作, 介紹托爾斯泰、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柴可夫斯基、契訶夫、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維奇等偉大文學家和藝術家,

以優美筆觸再現廣袤質樸、包容一切的俄羅斯。

《宋徽宗》

伊沛霞 著

韓華 譯

2018.03

宋徽宗在位期間, 這位極富藝術天賦的皇帝引領宋朝達到了文化上的鼎盛, 也幾乎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 然而作為亡國之君, 他又被女真人俘虜,並最終客死異國他鄉,因此更多地被後世認為是一個失敗的皇帝。伊沛霞教授積數十年之功寫成《宋徽宗》,成為英文世界為這位皇帝撰寫的首部完整傳記。她將宋徽宗放回歷史語境中,重塑了這位宋代皇帝的形象,力圖矯正大眾對徽宗“腐化、昏庸”的成見,還原一個繁榮國度的君主不斷追求卓越榮耀的雄心—儘管這份雄心以悲劇收場。

《劍橋插圖中國史》

伊沛霞 著

趙世瑜 等 譯

2018.01

伊沛霞以獨特的宏觀視野,從史前時代中國文明的起源到儒學、佛教、道教的興起,從王朝、帝國到現代中國,探討中國文明得以形成的諸多基本問題,側重考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及其對普通人民生活的影響;涵蓋藝術、文化、經濟、社會、對婦女的態度等各方面,從複雜、動態、多層的中國歷史中,捕捉到最具關鍵性的歷史事件與文化現象,把中國的過去與現在貫穿成一幅前後相續、特色鮮明、多姿多彩的歷史圖景,賦予讀者全新的中國歷史視野。

《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增訂版)

王汎森 著

2018.03

人真的可以在自己身上克服他的時代嗎?適逢“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晚清士大夫和民國知識份子的學術追求、思想世界乃至個人命運與時代劇烈碰撞,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貫穿其間:從應對“傳統學術與思想內部的危機”到“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糾纏與徘徊”,再到建立“學術社群”的努力及學術世界主義與學術民族主義間的兩難選擇,學術與社會、政治的緊張始終未曾消失。

《沈從文的前半生》

張新穎 著

2018.02

“對後半生有了相對充分的瞭解之後,回頭再看前半生,會見出新的氣象,產生新的理解。”

沈從文的前半生,在已經出版的傳記中,有幾種的敘述相當詳實而精彩;再寫,就很有可能成為沒有必要的重複工作。這是我五年前起筆寫《沈從文的後半生》時有過的想法。但在《沈從文的後半生》完成後,這一想法有所改變。不僅是因為近二十年來不斷出現的新材料中,關涉前半生的部分可以再做補充;更因為,後半生重新“照見”了前半生,對後半生有了相對充分的瞭解之後,回頭再看前半生,會見出新的氣象,產生新的理解。我抑制不下衝動,試寫《沈從文的前半生》。

《大奧日本》

[日] 茂呂美耶 著

2018.02

德川幕府所在的江戶城,是日本史上空前未有的複合建築群,而“大奧”,是這建築最深處的存在,亦是位於權力中心的女性所建立的組織結構。大奧的世界,因幽閉而引人遐想。至高統治的背後,將軍與執掌大奧的禦台所,如何度過一日三餐的常規生活?位分森嚴的種種規制之下,暗藏著怎樣生動的人情細節?兩百年的大奧一夢,如何開始,又如何落幕?

文學·文藝

保羅·奧斯特

Paul Auster

《4 3 2 1》2018.03

本書是保羅·奧斯特七年來創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在四個平行世界中,主人公阿奇·弗格森的人生沿著四條截然不同的軌跡展開,從出生到青年時代,演化出四重彼此獨立又交相映襯的變奏,愛、友誼和思想激情在其間形成鏡像般的迷人對照。在這部(或者四部)令人難忘的成長小說中,保羅·奧斯特“從來沒有如此的奧斯特”。

卡爾·奧韋·克瑙斯高

Karl Ove Knausgård

《我的奮鬥2:戀愛中的男人》2018.03

欲望或是現實,這是個問題。

屬於個人的自我空間與屬於家庭的情感軌跡,一場空間與線條間的纏鬥,無法可解。

本書是自傳小說《我的奮鬥》系列的第二部,描寫了主角卡爾·奧韋如何在第二段婚姻生活中不斷切換自己的角色:他是充滿著躁動的荷爾蒙、在愛河中追逐嬉弄的情人,是柔情蜜意、有求必應的陪產丈夫,是負責白天帶娃、推持著三架童車壯觀出行的新手爸爸,是不知如何應對岳母大人的蹩腳女婿,是在自己母親的生日慶典上古怪致辭的好兒子—因為他也是淩晨或午夜獨自在斗室寫作的作家,這一切得以被生動記錄。

《我懺悔》

[西班牙] 喬莫·卡夫雷 著 邱美蘭 譯

2018.03

阿德里亞的父親從事古董交易,在外行蹤詭秘,在家中則整日關在書房把玩古董。充滿奇珍異寶的書房是阿德里亞竊聽家族秘密的基地,最吸引他的莫過於一把18世紀製造的小提琴。他偷偷將價值連城的小提琴借給好友,卻得到父親意外身亡屍首分離的噩耗。隨著時光流逝,真相漸漸從書房滲出,阿德里亞的故事也如長卷般展開。

詹姆斯·索特

James Salter

1925- 2015

《光年》2018.03

“美國當代文學被遺忘的英雄”,三十年後遲來盛譽,引發閱讀風潮。

維瑞和芮徳娜夫婦的生活,似乎只是一場無盡的饗宴。丈夫溫柔而富有才華,妻子優雅聰慧,他們有兩個可愛的小孩,一群迷人的朋友,還有一隻狗和一匹小馬。模範家庭,理想人生,卻在幾無覺察間如一艘大船慢慢腐朽,無可挽回……從未有人這樣寫過被時間磨損的愛和婚姻,也沒有誰如此心碎地寫出家庭與自我、佔有與放棄之間逐步擴散的裂痕。“一部20世紀的傑作”,《光年》是屬於所有世代的理想的哀歌。

科馬克·麥卡錫

Cormac McCarthy

01

《血色子午線》2018.03

本書情節看似單一,記述了主人公在美墨邊境遊蕩的經歷。他先是加入美國的軍事組織,在被印第安人沖散隊伍後,投入了賞金獵人組織,開始了跟隨小說的靈魂人物霍爾頓法官在墨西哥獵殺賞金目標的生活。之後,這支隊伍遭遇土著尤馬人的報復,幾乎全軍覆沒。二十八年後,已成為男人的主人公在格裡芬的蜂巢酒館遭遇法官,被其殺害,小說在法官的舞蹈中結束。

下不斷遭遇的共同困境。

02

《長路》2018.03

故事的開場,設定在大災難發生的數年後。孩子出生的前幾夜,不知名的災難改變了世界的樣貌。舉目所見,只有冰冷的雨雪、無盡的黑暗,不見清朗日光或蔚藍天色。荒蕪嚴寒的末日,道德淪喪,善惡無分,吞噬弱者是唯一的生存之道,人性與尊嚴在此灰色煉獄裡蕩然無存。一對父子在文明的廢墟間踽踽獨行,往南方海岸去尋找一線生機。在構思多年之後,麥卡錫以最精煉的字句織就,寫成《長路》一書,表達他對環境以及人性的關注,也是獻給世界的一首優美挽歌。

《放牧人生:湖區故事》

[英]詹姆斯·裡班克斯 著

尹楠 譯

2018.03

這是一本牧羊人的生活回憶,一個關於謀生的故事,也是一種延續數百年的古老生活方式的記錄。書中以夏、秋、冬、春四章,講述了牧羊人作業和生活的四季輪回—放牧、剪羊毛、配種、買賣、評獎、休閒……有風雪中的極度艱辛危險,也有真正田園牧歌的祥和美好,無論如何,都是牧區人們祖祖輩輩的樸素、本真的生活。這種生活深深紮根於我們大多數人已失去的土地。

梁文道

[一千零一夜]系列

根據作者讀書節目“一千零一夜”整理而成,並經作者細心修飭乃至重寫,以更為細緻精煉的筆觸,傳述經典的意義。

01

《如何經典》2018.03

有些經典一開始,寫的人、讀的人都沒有意識到那是經典,後來卻被不斷回溯,終於成為經典;有些經典屢遭質疑,卻對整個文化造成巨大影響;有些經典艱深晦澀,很少有人真正閱讀;還有些經典好像人人都知道,其實總在被誤解。

02

《人的處境》2018.03

從湯顯祖到莎士比亞,從古典時期到當下,對人性重要問題的思考從來沒有停止過。本書所選的經典作品,探討了人在不同處境下不斷遭遇的共同困境。

03

《曾經有一個國家》 2018.05

我是誰?我們是誰?如何區分我者與他者?本書所解讀的經典文本,關注自我與族群,歷史與記憶,對立與融合,關注所謂“想像的共同體”。

朱天心

01

《想我眷村的兄弟們》2018.03

這本書作家朱天心關於臺灣書寫的九〇年代三部曲(王德威語)。《想我眷村的兄弟們》為三部曲開篇之作。時移事往,當世界已然不再年輕,“中年”似乎成為朱天心極為關切的書寫場域,她筆下的中年人物像搜集骨董的玩家一般時時整理著自己的困境,悸懼老與死,珍視那些一去不返的事物:“眷村黨”、“浦島太郎”、袋鼠族媽媽、春風蝴蝶女子……朱天心忘情於她與時間的角力,為她熟識的老靈魂們立一尊時間老人的巨像。

02

《古都》2018.03

從湯顯祖到莎士比亞,從古典時期到當下,對人性重要問題的思考從來沒有停止過。本書所選的經典作品,探討了人在不同處境下不斷遭遇的共同困境。

03

《漫遊者》2018.03

我是誰?我們是誰?如何區分我者與他者?本書所解讀的經典文本,關注自我與族群,歷史與記憶,對立與融合,關注所謂“想像的共同體”。

許子東

《許子東現代文學課》2018.03

四書五“經”,春秋“典”律,是“經典”。但在現代中文文學中,“魯郭茅巴老曹”,還有郁達夫、丁玲、沈從文、張愛玲,不也是“經典”嗎?這門課既要講“五四”起源、各家流派,又要從作品入手,重點討論“魯郭茅巴老曹”等,兼顧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個文類。希望以後有機會擴展成一部相對完整的中國現代文學簡史。文學這門學科,一向沒有標準答案,也從來沒有所謂的最好課程。希望成千上萬的讀者,看到的是一種不可能完美、但完全真實的課堂實況,多一個參考,多一種選擇。

《唐詩宋詞解:詩為心聲,詞乃情物》

李劼 著

2018.01

拿掉唐詩宋詞,中國文化的一張美麗面孔就沒有了。繼“奇書!天書!”《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論〈紅樓夢〉》之後,又一“清掃霧霾”的認知奇著問世。顛覆千年定論,別一種唐詩宋詞的打開方式,一本地球引力拽不住的奇書,復興被歷史掩埋的華夏民族的人文精神。

白先勇

《一個人的“文藝復興”:白先勇文化身影》2018.03

白先勇既是“現代文學的傳燈人”,也是“傳統戲曲的傳教士”。大學念的是外文系,如今成了一個中國傳統文化的佈道者。白先勇認為,我們自己的文化要復興,必須先從固本開始,“五四”時代我們剛開始接觸到西方東西,去學人家,那是對的,可從那時到現在,也有一個世紀的接觸了,對於西方文化怎麼看法,怎麼吸收,現在應該要有比較成熟的眼光了。

賈行家

《潦草》2018.03

然而並非隨意、零亂,而是由諸如“市井”“風物”“活法”“無常”“職業”“柔軟”“卑污”等線索綴連,較為完整而系統。一段段人生、人性、人心之素描,鉤畫一個個潦草的生命。冷眼而有深情,閱盡百態眾生。

《不經意》

楊葵 著

2018.03

《不經意》—立春,抄一頁小楷《入菩薩行論》;芒種,沖一碗二十年的茶餅;夏至,深夜在胡同裡拍電影;立秋,回憶那年成都的菊花香味;處暑,聽林老先生彈奏古琴曲《憶故人》;白露,跟隨虞山吳派余老師學琴;大雪,閉戶讀日本古典文學《徒然草》;至若清明掃墓,立夏觀雨,寒露聽風,霜降看琴……生活中的這些柴米油鹽、風花雪月,構成了讀書、寫作兩大主題的底色,它們更接近“不經意”的本來意思。

《過得去》

楊葵 著

2018.03

《過得去》—作者回憶故人往事的散文結集,修訂版篇目有所增刪。《虎坊路甲十五號》《農展館南裡十號》,以特定空間為物件,追憶往昔歲月。前者寫的是作協幹部宿舍,後者寫的是文聯大樓,記錄下作者在成長及工作歲月中難以忘懷的若干人物與幾段往事。作者從事出版十餘年,打過交道的作家不可計數,《我和我的作者們》記錄下其中印象深刻的幾段過往。

《小王子》

[法]安東尼·聖埃克蘇佩里 著

繆詠華 譯

2018.03

小王子住在一顆名叫B612的小行星上,每天的生活是打掃三座火山,清理有害的猴麵包樹樹苗,以及看落日。有一天他的星球上長出一朵玫瑰花,小王子對她呵護備至,又因為感情的懵懂而頻頻衝突。小王子傷心出走,四處遊歷,來到了地球,認識了狐狸和飛行員,也見到了五千朵玫瑰的花園。在見識了許多也學會了許多之後,小王子決定回去B612,回到他的獨一無二的玫瑰身邊。

《一些時刻》

蘇方 著

2018.03

小說由十九個短故事組成,這十九個故事彼此獨立也彼此聯繫,關於戀情與婚姻中的欲望、背叛、欺騙與軟弱。故事的主線是男女主人公陳年與王麥的情感糾葛。小說創造性地構思了這對主人公在“平行時空”裡,相遇的不同場景、做出的不同選擇,最終卻導向相似的結局命運。他們像是為自己的人生不斷按下“撤銷鍵”,反復重新設定每一次開始,在曖昧中試探、較量、糾纏、掙扎,卻一次次在絕望中走向永恆的“毀滅之路”。

《說東道西》

唐魯孫 著

2018.02

唐魯孫是中國飲食文化和掌故雜談方面具有代表性和傳奇性的人物。他以其博聞強記和細膩動人的文字功夫,演繹了一段段“舌尖上的民國史”,功力至深,韻味至長,尤為難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魯孫還記錄下很多鮮為人知的民俗掌故、宮闈秘聞,以及晚清民國的服飾、手藝、年俗、名人軼事等。

《翻譯研究》

《翻譯新究》

思果 著

2018.01

思果先生畢生從事翻譯工作,心裡掛念的始終是中國文化,為了自己深愛的中文,他根據幾十年翻譯生涯積攢下來的大量實例,寫成《翻譯研究》、《翻譯新究》。在他心目中,譯文要像自己佩服的散文家的散文那樣,流利清通,精確妥帖,而這兩本書就像是給讀者的“軍用地圖”,告訴人哪裡有地雷,哪裡有險灘,哪裡有流沙。

社科·紀實

《掃地出門:美國城市的貧窮與暴利》

[美] 馬修·德斯蒙德 著

胡䜣諄、鄭煥昇 譯

2018.03

本書是2017年普利策非虛構類作品獎、《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Amazon年度TOP20、《出版人週刊》十大好書、Goodreads年度好書。2008年5月,德斯蒙德搬進密爾沃基一個拖車營,隨後又住進了極其窮困的北城的一處出租屋。當時還是社會學專業研究生的他筆耕不綴,記錄瀕臨被驅逐群體的生活:他們的房租占收入的70%到80%,租到的房屋客觀來說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

《單身女性生存錄》

[美] 麗蓓嘉·特雷斯特 著

賀夢菲、薛軻 譯

2018.03

《單身女性生存錄》是一部有關21世紀美國單身女性議題的當代新聞紀實作品。作者一方面以時間脈絡系統梳理了單身女性在美國現代歷史進程中發揮的作用、如何成為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回顧了她們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投身醫療救護、工業生產,以及在社會運動中爭取投票權、墮胎權的故事。

《永生的海拉》

[美] 麗蓓嘉·思科魯特 著

劉暘 譯

2018.03

她叫海瑞塔·拉克斯,但科學家們只知道“海拉”。她的細胞被醫生取走,“永生不死”,促成克隆技術、基因圖譜等無數醫學突破,貢獻多個諾貝爾獎,但她的家人卻毫不知情地生活在貧困中。當二十年後她的女兒驚聞她還“活著”時,驚恐萬狀、哀痛欲絕。作者耗時十年挖掘這段精彩歷史,記述拉克斯一家如何用一生時間來接受海拉細胞的存在,細膩地捕捉了科學發現中的動人故事,及其對個體的深遠影響,並探討其中的醫學倫理問題。

《萬物起源》

[美] 大衛·貝爾科維奇 著 / 舍其 譯

2018.03

本書來源於耶魯大學本科生課程,作者貝爾科維奇教授以一種非常精練但不失輕鬆愉快的方式,在短短200頁的篇幅裡,講述了從大爆炸到今天所有重大事物的起源,覆蓋了量子力學/天體物理學/化學/行星科學/地質學/生物學和人類歷史這些學科,可以說是“一本書講遍全宇宙,200頁讀完一學期”。

《神經 的邏輯:怪誕行為背後的腦神經機制》

[美]埃利澤·斯滕伯格 著

高天羽 譯

2018.03

從最怪異的夢和幻覺,到精神分裂症與多重人格,腦是各式各樣怪念怪行的肇事者。從外部看,這些現象常顯得“瘋狂”,事實上,它們卻有邏輯可循,這套邏輯使我們創造經驗、保全自我。無論是哈欠會傳染、虛假記憶、不餓卻進食、色情片盛行、感同身受等常見的行為、心理狀況和情感,還是清醒夢、瀕死體驗、盲人看到的景色、夢遊殺人等驚奇案例,《神經的邏輯》都為我們娓娓道來。

《總覺得餓?——哈佛大學教授的開創性飲食法》

[美]大衛·路德維希 著

未宛 王立慧 譯

2018.03

本書是一本真正來自醫學界的科學飲食方法的科普書,建立在美國資深臨床醫生與營養專家大衛·路德維希的幾十年臨床經驗和前期試驗資料上,綜合了眾多全球科研成果,完全顛覆了以“控制熱量攝入”為核心的各式減肥概念,並獲得眾多業內人士和媒體的背書。 雖然重點針對的是減肥人群,但是任何人都會從中獲益,因為本書教授的是一種選擇正確食物的方法。吃對了東西,減重只是外在表現,最重要的是身體精力水準的上升,以及慢性疾病的減緩和消失。

《正午5:有人送我西蘭花》

正午故事 著

2018.02

正午創辦於互聯網時代,是一個新的寫作平臺,試圖展現“不客觀、不新聞、不陳舊”的寫作。 “特寫”和“隨筆”是正午主要的寫作方向。我們嘗試去尋找被忽視的人、被遺落的事。“個人史”挖掘那些被埋沒卻值得紀念的回憶。“視覺”試圖在影像和文字、美術之間建立一種張力。“訪談”系列,偏重思想和觀念。“玩物”是偏輕鬆的小段落,生活的情趣。此外,這一期還新增了“書評”和“短故事”欄目,希望以此強調我們對文學的偏好。

藝術·生活

陳丹青

《陳丹青自選集》2018.03

本書是陳丹青二十五年寫作生涯的一次回顧:從初涉寫作的《我的第一次油畫風景寫生》,到紐約藝術經驗的長篇筆記《回顧展的回顧》;從引起軒然大波的《辭職報告》,到直面同性戀話題的訪談《我們遠遠不瞭解人性》;從家國歷史到個人記憶;從影像到城市;從音樂到遊記,再回歸於藝術……這本自選集呈現了陳丹青寫作的諸多面向,以及寫作自身的發展軌跡。這是一次回顧展,只是主角不再是他的畫作,而是他的文章。

約翰·伯格

John Berger

1926- 2017

《理解一張照片》2018.03

本書是伯格過去五十年“寫攝影”的文章精華,由英國國寶級作家傑夫·戴爾悉心編選。本書以時間為序,不僅全面收錄了伯格最有影響力的攝影名篇,也將此前未見收錄的、他為展覽或圖冊撰寫的評論納入其中。很大程度上,這24篇文章代表了約翰·伯格有關攝影之寫作的最高水準。

《餘下的都是噪音:聆聽二十世紀》

[美] 亞曆克斯·羅斯 著

郭建英 譯 李鵬程 校

2018.05

在這部壯闊而戲劇性的作品中,《紐約客》樂評人亞曆克斯·羅斯將二十世紀的歷史與古典樂合而為一,從一戰前的維也納,到二十年代的巴黎,從希特勒的德國,到六七十年代的紐約下城,再至現今我們生活的年代。帶領讀者走入現代風格的迷宮,將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曲家和泛文化革命性地聯結起來。本書可以看做是一部由古典樂所講述的二十世紀史。

《樂隊女孩》

[美] 金·戈登 著

董楠 譯

2018.03

出現於後朋克時期紐約的“音速青年”,是美國音樂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樂隊之一,同樣著名的,還有女主唱金·戈登與同為樂隊主創的瑟斯頓·摩爾的婚姻,他們首次締造了男女雙方在樂隊中的平等創作關係,成為諸多樂迷的理想。全書充滿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所特有的聲光顆粒,記錄下一個“樂隊女孩”如何在男性樂手的“能量頂點”之下成長為一個女人的過程,以及當世上並無前路可尋時,如何構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充滿創造力的人生。

柳 宗悅

Sooetsu Yanagi

1889-1961

《何謂民藝》2018.03

這本小書是關於民藝論的入門之書,是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先生本人最為滿意、論述最具秩序的作品。他為民藝正名,以豐富的內容,對工藝美學以新的視角進行闡釋,將公眾對民藝的種種誤解和不準確的解釋予以清理。跟隨柳先生的腳步,我們欣賞民藝的樸素與真誠之美,體味民間器物所蘊含的萬物哲理和生命智慧。

《生活工藝時代》

三谷龍二 編著

林葉 譯

2018.01

所謂 “生活工藝”,指將功能性的工業製品和審美性的藝術品相結合,創造出真正能用於生活又富有美感的手工設計。本書的作者遍佈各個領域,有學者、媒體人、設計師,也有畫廊經營者,他們從這一浪潮生髮的經濟、歷史、文化等多個層面出發,試圖解答其得以成型的多樣原因。將生活美學置於單純的消費形式、戀物行為,和更深刻的東方傳統文化、審美情趣之間,做了立體的剖析。

柳 宗理

Sori Yanagi

1915-2011

《無名設計》2018.03

何為“無名設計”?未經設計師之手、忠於生活所需的設計,即為“無名設計”。本書將柳宗理生前所著書籍、撰寫的評論文字、參與的訪談等資料加以整理,彙集而成,完整地梳理了一代大師的設計理念。日本工業大師柳宗理走訪世界各地,見證種種“無名設計”的同時,寫下自己對設計與生活之間關係的感悟—好的設計,一定是忠於當地文化,忠於當地人需求的設計。這啟發了柳宗理以“用”為本進行工業設計。

莊祖宜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2018.03

“吃飯十分鐘,做飯一小時。”

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自己下廚實在費時費力。即便外出吃飯,也鮮有人在意盤子裡的食物從何而來,出自何人之手。快節奏的工作生活與細密的社會分工,使人們失去了對“吃”的好奇與探索欲。

《芬蘭人的噩夢》

[芬蘭] 卡羅利娜·科爾霍 著

2018.03

芬蘭有個笑話是這樣講的:“一個內向的芬蘭人和你說話的時候看著自己的鞋子,一個外向的芬蘭人和你說話的時候看著你的鞋子。”我們的主人公—馬蒂,一個典型的芬蘭人,低調內斂,喜歡安靜,重視私人空間。馬蒂盡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尊重他人的空間,待人接物彬彬有禮,不用無聊的閒扯煩擾別人。可是,你或許也猜到了,有時候事與願違。

他又被女真人俘虜,並最終客死異國他鄉,因此更多地被後世認為是一個失敗的皇帝。伊沛霞教授積數十年之功寫成《宋徽宗》,成為英文世界為這位皇帝撰寫的首部完整傳記。她將宋徽宗放回歷史語境中,重塑了這位宋代皇帝的形象,力圖矯正大眾對徽宗“腐化、昏庸”的成見,還原一個繁榮國度的君主不斷追求卓越榮耀的雄心—儘管這份雄心以悲劇收場。

《劍橋插圖中國史》

伊沛霞 著

趙世瑜 等 譯

2018.01

伊沛霞以獨特的宏觀視野,從史前時代中國文明的起源到儒學、佛教、道教的興起,從王朝、帝國到現代中國,探討中國文明得以形成的諸多基本問題,側重考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及其對普通人民生活的影響;涵蓋藝術、文化、經濟、社會、對婦女的態度等各方面,從複雜、動態、多層的中國歷史中,捕捉到最具關鍵性的歷史事件與文化現象,把中國的過去與現在貫穿成一幅前後相續、特色鮮明、多姿多彩的歷史圖景,賦予讀者全新的中國歷史視野。

《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增訂版)

王汎森 著

2018.03

人真的可以在自己身上克服他的時代嗎?適逢“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晚清士大夫和民國知識份子的學術追求、思想世界乃至個人命運與時代劇烈碰撞,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貫穿其間:從應對“傳統學術與思想內部的危機”到“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糾纏與徘徊”,再到建立“學術社群”的努力及學術世界主義與學術民族主義間的兩難選擇,學術與社會、政治的緊張始終未曾消失。

《沈從文的前半生》

張新穎 著

2018.02

“對後半生有了相對充分的瞭解之後,回頭再看前半生,會見出新的氣象,產生新的理解。”

沈從文的前半生,在已經出版的傳記中,有幾種的敘述相當詳實而精彩;再寫,就很有可能成為沒有必要的重複工作。這是我五年前起筆寫《沈從文的後半生》時有過的想法。但在《沈從文的後半生》完成後,這一想法有所改變。不僅是因為近二十年來不斷出現的新材料中,關涉前半生的部分可以再做補充;更因為,後半生重新“照見”了前半生,對後半生有了相對充分的瞭解之後,回頭再看前半生,會見出新的氣象,產生新的理解。我抑制不下衝動,試寫《沈從文的前半生》。

《大奧日本》

[日] 茂呂美耶 著

2018.02

德川幕府所在的江戶城,是日本史上空前未有的複合建築群,而“大奧”,是這建築最深處的存在,亦是位於權力中心的女性所建立的組織結構。大奧的世界,因幽閉而引人遐想。至高統治的背後,將軍與執掌大奧的禦台所,如何度過一日三餐的常規生活?位分森嚴的種種規制之下,暗藏著怎樣生動的人情細節?兩百年的大奧一夢,如何開始,又如何落幕?

文學·文藝

保羅·奧斯特

Paul Auster

《4 3 2 1》2018.03

本書是保羅·奧斯特七年來創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在四個平行世界中,主人公阿奇·弗格森的人生沿著四條截然不同的軌跡展開,從出生到青年時代,演化出四重彼此獨立又交相映襯的變奏,愛、友誼和思想激情在其間形成鏡像般的迷人對照。在這部(或者四部)令人難忘的成長小說中,保羅·奧斯特“從來沒有如此的奧斯特”。

卡爾·奧韋·克瑙斯高

Karl Ove Knausgård

《我的奮鬥2:戀愛中的男人》2018.03

欲望或是現實,這是個問題。

屬於個人的自我空間與屬於家庭的情感軌跡,一場空間與線條間的纏鬥,無法可解。

本書是自傳小說《我的奮鬥》系列的第二部,描寫了主角卡爾·奧韋如何在第二段婚姻生活中不斷切換自己的角色:他是充滿著躁動的荷爾蒙、在愛河中追逐嬉弄的情人,是柔情蜜意、有求必應的陪產丈夫,是負責白天帶娃、推持著三架童車壯觀出行的新手爸爸,是不知如何應對岳母大人的蹩腳女婿,是在自己母親的生日慶典上古怪致辭的好兒子—因為他也是淩晨或午夜獨自在斗室寫作的作家,這一切得以被生動記錄。

《我懺悔》

[西班牙] 喬莫·卡夫雷 著 邱美蘭 譯

2018.03

阿德里亞的父親從事古董交易,在外行蹤詭秘,在家中則整日關在書房把玩古董。充滿奇珍異寶的書房是阿德里亞竊聽家族秘密的基地,最吸引他的莫過於一把18世紀製造的小提琴。他偷偷將價值連城的小提琴借給好友,卻得到父親意外身亡屍首分離的噩耗。隨著時光流逝,真相漸漸從書房滲出,阿德里亞的故事也如長卷般展開。

詹姆斯·索特

James Salter

1925- 2015

《光年》2018.03

“美國當代文學被遺忘的英雄”,三十年後遲來盛譽,引發閱讀風潮。

維瑞和芮徳娜夫婦的生活,似乎只是一場無盡的饗宴。丈夫溫柔而富有才華,妻子優雅聰慧,他們有兩個可愛的小孩,一群迷人的朋友,還有一隻狗和一匹小馬。模範家庭,理想人生,卻在幾無覺察間如一艘大船慢慢腐朽,無可挽回……從未有人這樣寫過被時間磨損的愛和婚姻,也沒有誰如此心碎地寫出家庭與自我、佔有與放棄之間逐步擴散的裂痕。“一部20世紀的傑作”,《光年》是屬於所有世代的理想的哀歌。

科馬克·麥卡錫

Cormac McCarthy

01

《血色子午線》2018.03

本書情節看似單一,記述了主人公在美墨邊境遊蕩的經歷。他先是加入美國的軍事組織,在被印第安人沖散隊伍後,投入了賞金獵人組織,開始了跟隨小說的靈魂人物霍爾頓法官在墨西哥獵殺賞金目標的生活。之後,這支隊伍遭遇土著尤馬人的報復,幾乎全軍覆沒。二十八年後,已成為男人的主人公在格裡芬的蜂巢酒館遭遇法官,被其殺害,小說在法官的舞蹈中結束。

下不斷遭遇的共同困境。

02

《長路》2018.03

故事的開場,設定在大災難發生的數年後。孩子出生的前幾夜,不知名的災難改變了世界的樣貌。舉目所見,只有冰冷的雨雪、無盡的黑暗,不見清朗日光或蔚藍天色。荒蕪嚴寒的末日,道德淪喪,善惡無分,吞噬弱者是唯一的生存之道,人性與尊嚴在此灰色煉獄裡蕩然無存。一對父子在文明的廢墟間踽踽獨行,往南方海岸去尋找一線生機。在構思多年之後,麥卡錫以最精煉的字句織就,寫成《長路》一書,表達他對環境以及人性的關注,也是獻給世界的一首優美挽歌。

《放牧人生:湖區故事》

[英]詹姆斯·裡班克斯 著

尹楠 譯

2018.03

這是一本牧羊人的生活回憶,一個關於謀生的故事,也是一種延續數百年的古老生活方式的記錄。書中以夏、秋、冬、春四章,講述了牧羊人作業和生活的四季輪回—放牧、剪羊毛、配種、買賣、評獎、休閒……有風雪中的極度艱辛危險,也有真正田園牧歌的祥和美好,無論如何,都是牧區人們祖祖輩輩的樸素、本真的生活。這種生活深深紮根於我們大多數人已失去的土地。

梁文道

[一千零一夜]系列

根據作者讀書節目“一千零一夜”整理而成,並經作者細心修飭乃至重寫,以更為細緻精煉的筆觸,傳述經典的意義。

01

《如何經典》2018.03

有些經典一開始,寫的人、讀的人都沒有意識到那是經典,後來卻被不斷回溯,終於成為經典;有些經典屢遭質疑,卻對整個文化造成巨大影響;有些經典艱深晦澀,很少有人真正閱讀;還有些經典好像人人都知道,其實總在被誤解。

02

《人的處境》2018.03

從湯顯祖到莎士比亞,從古典時期到當下,對人性重要問題的思考從來沒有停止過。本書所選的經典作品,探討了人在不同處境下不斷遭遇的共同困境。

03

《曾經有一個國家》 2018.05

我是誰?我們是誰?如何區分我者與他者?本書所解讀的經典文本,關注自我與族群,歷史與記憶,對立與融合,關注所謂“想像的共同體”。

朱天心

01

《想我眷村的兄弟們》2018.03

這本書作家朱天心關於臺灣書寫的九〇年代三部曲(王德威語)。《想我眷村的兄弟們》為三部曲開篇之作。時移事往,當世界已然不再年輕,“中年”似乎成為朱天心極為關切的書寫場域,她筆下的中年人物像搜集骨董的玩家一般時時整理著自己的困境,悸懼老與死,珍視那些一去不返的事物:“眷村黨”、“浦島太郎”、袋鼠族媽媽、春風蝴蝶女子……朱天心忘情於她與時間的角力,為她熟識的老靈魂們立一尊時間老人的巨像。

02

《古都》2018.03

從湯顯祖到莎士比亞,從古典時期到當下,對人性重要問題的思考從來沒有停止過。本書所選的經典作品,探討了人在不同處境下不斷遭遇的共同困境。

03

《漫遊者》2018.03

我是誰?我們是誰?如何區分我者與他者?本書所解讀的經典文本,關注自我與族群,歷史與記憶,對立與融合,關注所謂“想像的共同體”。

許子東

《許子東現代文學課》2018.03

四書五“經”,春秋“典”律,是“經典”。但在現代中文文學中,“魯郭茅巴老曹”,還有郁達夫、丁玲、沈從文、張愛玲,不也是“經典”嗎?這門課既要講“五四”起源、各家流派,又要從作品入手,重點討論“魯郭茅巴老曹”等,兼顧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個文類。希望以後有機會擴展成一部相對完整的中國現代文學簡史。文學這門學科,一向沒有標準答案,也從來沒有所謂的最好課程。希望成千上萬的讀者,看到的是一種不可能完美、但完全真實的課堂實況,多一個參考,多一種選擇。

《唐詩宋詞解:詩為心聲,詞乃情物》

李劼 著

2018.01

拿掉唐詩宋詞,中國文化的一張美麗面孔就沒有了。繼“奇書!天書!”《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論〈紅樓夢〉》之後,又一“清掃霧霾”的認知奇著問世。顛覆千年定論,別一種唐詩宋詞的打開方式,一本地球引力拽不住的奇書,復興被歷史掩埋的華夏民族的人文精神。

白先勇

《一個人的“文藝復興”:白先勇文化身影》2018.03

白先勇既是“現代文學的傳燈人”,也是“傳統戲曲的傳教士”。大學念的是外文系,如今成了一個中國傳統文化的佈道者。白先勇認為,我們自己的文化要復興,必須先從固本開始,“五四”時代我們剛開始接觸到西方東西,去學人家,那是對的,可從那時到現在,也有一個世紀的接觸了,對於西方文化怎麼看法,怎麼吸收,現在應該要有比較成熟的眼光了。

賈行家

《潦草》2018.03

然而並非隨意、零亂,而是由諸如“市井”“風物”“活法”“無常”“職業”“柔軟”“卑污”等線索綴連,較為完整而系統。一段段人生、人性、人心之素描,鉤畫一個個潦草的生命。冷眼而有深情,閱盡百態眾生。

《不經意》

楊葵 著

2018.03

《不經意》—立春,抄一頁小楷《入菩薩行論》;芒種,沖一碗二十年的茶餅;夏至,深夜在胡同裡拍電影;立秋,回憶那年成都的菊花香味;處暑,聽林老先生彈奏古琴曲《憶故人》;白露,跟隨虞山吳派余老師學琴;大雪,閉戶讀日本古典文學《徒然草》;至若清明掃墓,立夏觀雨,寒露聽風,霜降看琴……生活中的這些柴米油鹽、風花雪月,構成了讀書、寫作兩大主題的底色,它們更接近“不經意”的本來意思。

《過得去》

楊葵 著

2018.03

《過得去》—作者回憶故人往事的散文結集,修訂版篇目有所增刪。《虎坊路甲十五號》《農展館南裡十號》,以特定空間為物件,追憶往昔歲月。前者寫的是作協幹部宿舍,後者寫的是文聯大樓,記錄下作者在成長及工作歲月中難以忘懷的若干人物與幾段往事。作者從事出版十餘年,打過交道的作家不可計數,《我和我的作者們》記錄下其中印象深刻的幾段過往。

《小王子》

[法]安東尼·聖埃克蘇佩里 著

繆詠華 譯

2018.03

小王子住在一顆名叫B612的小行星上,每天的生活是打掃三座火山,清理有害的猴麵包樹樹苗,以及看落日。有一天他的星球上長出一朵玫瑰花,小王子對她呵護備至,又因為感情的懵懂而頻頻衝突。小王子傷心出走,四處遊歷,來到了地球,認識了狐狸和飛行員,也見到了五千朵玫瑰的花園。在見識了許多也學會了許多之後,小王子決定回去B612,回到他的獨一無二的玫瑰身邊。

《一些時刻》

蘇方 著

2018.03

小說由十九個短故事組成,這十九個故事彼此獨立也彼此聯繫,關於戀情與婚姻中的欲望、背叛、欺騙與軟弱。故事的主線是男女主人公陳年與王麥的情感糾葛。小說創造性地構思了這對主人公在“平行時空”裡,相遇的不同場景、做出的不同選擇,最終卻導向相似的結局命運。他們像是為自己的人生不斷按下“撤銷鍵”,反復重新設定每一次開始,在曖昧中試探、較量、糾纏、掙扎,卻一次次在絕望中走向永恆的“毀滅之路”。

《說東道西》

唐魯孫 著

2018.02

唐魯孫是中國飲食文化和掌故雜談方面具有代表性和傳奇性的人物。他以其博聞強記和細膩動人的文字功夫,演繹了一段段“舌尖上的民國史”,功力至深,韻味至長,尤為難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魯孫還記錄下很多鮮為人知的民俗掌故、宮闈秘聞,以及晚清民國的服飾、手藝、年俗、名人軼事等。

《翻譯研究》

《翻譯新究》

思果 著

2018.01

思果先生畢生從事翻譯工作,心裡掛念的始終是中國文化,為了自己深愛的中文,他根據幾十年翻譯生涯積攢下來的大量實例,寫成《翻譯研究》、《翻譯新究》。在他心目中,譯文要像自己佩服的散文家的散文那樣,流利清通,精確妥帖,而這兩本書就像是給讀者的“軍用地圖”,告訴人哪裡有地雷,哪裡有險灘,哪裡有流沙。

社科·紀實

《掃地出門:美國城市的貧窮與暴利》

[美] 馬修·德斯蒙德 著

胡䜣諄、鄭煥昇 譯

2018.03

本書是2017年普利策非虛構類作品獎、《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Amazon年度TOP20、《出版人週刊》十大好書、Goodreads年度好書。2008年5月,德斯蒙德搬進密爾沃基一個拖車營,隨後又住進了極其窮困的北城的一處出租屋。當時還是社會學專業研究生的他筆耕不綴,記錄瀕臨被驅逐群體的生活:他們的房租占收入的70%到80%,租到的房屋客觀來說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

《單身女性生存錄》

[美] 麗蓓嘉·特雷斯特 著

賀夢菲、薛軻 譯

2018.03

《單身女性生存錄》是一部有關21世紀美國單身女性議題的當代新聞紀實作品。作者一方面以時間脈絡系統梳理了單身女性在美國現代歷史進程中發揮的作用、如何成為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回顧了她們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投身醫療救護、工業生產,以及在社會運動中爭取投票權、墮胎權的故事。

《永生的海拉》

[美] 麗蓓嘉·思科魯特 著

劉暘 譯

2018.03

她叫海瑞塔·拉克斯,但科學家們只知道“海拉”。她的細胞被醫生取走,“永生不死”,促成克隆技術、基因圖譜等無數醫學突破,貢獻多個諾貝爾獎,但她的家人卻毫不知情地生活在貧困中。當二十年後她的女兒驚聞她還“活著”時,驚恐萬狀、哀痛欲絕。作者耗時十年挖掘這段精彩歷史,記述拉克斯一家如何用一生時間來接受海拉細胞的存在,細膩地捕捉了科學發現中的動人故事,及其對個體的深遠影響,並探討其中的醫學倫理問題。

《萬物起源》

[美] 大衛·貝爾科維奇 著 / 舍其 譯

2018.03

本書來源於耶魯大學本科生課程,作者貝爾科維奇教授以一種非常精練但不失輕鬆愉快的方式,在短短200頁的篇幅裡,講述了從大爆炸到今天所有重大事物的起源,覆蓋了量子力學/天體物理學/化學/行星科學/地質學/生物學和人類歷史這些學科,可以說是“一本書講遍全宇宙,200頁讀完一學期”。

《神經 的邏輯:怪誕行為背後的腦神經機制》

[美]埃利澤·斯滕伯格 著

高天羽 譯

2018.03

從最怪異的夢和幻覺,到精神分裂症與多重人格,腦是各式各樣怪念怪行的肇事者。從外部看,這些現象常顯得“瘋狂”,事實上,它們卻有邏輯可循,這套邏輯使我們創造經驗、保全自我。無論是哈欠會傳染、虛假記憶、不餓卻進食、色情片盛行、感同身受等常見的行為、心理狀況和情感,還是清醒夢、瀕死體驗、盲人看到的景色、夢遊殺人等驚奇案例,《神經的邏輯》都為我們娓娓道來。

《總覺得餓?——哈佛大學教授的開創性飲食法》

[美]大衛·路德維希 著

未宛 王立慧 譯

2018.03

本書是一本真正來自醫學界的科學飲食方法的科普書,建立在美國資深臨床醫生與營養專家大衛·路德維希的幾十年臨床經驗和前期試驗資料上,綜合了眾多全球科研成果,完全顛覆了以“控制熱量攝入”為核心的各式減肥概念,並獲得眾多業內人士和媒體的背書。 雖然重點針對的是減肥人群,但是任何人都會從中獲益,因為本書教授的是一種選擇正確食物的方法。吃對了東西,減重只是外在表現,最重要的是身體精力水準的上升,以及慢性疾病的減緩和消失。

《正午5:有人送我西蘭花》

正午故事 著

2018.02

正午創辦於互聯網時代,是一個新的寫作平臺,試圖展現“不客觀、不新聞、不陳舊”的寫作。 “特寫”和“隨筆”是正午主要的寫作方向。我們嘗試去尋找被忽視的人、被遺落的事。“個人史”挖掘那些被埋沒卻值得紀念的回憶。“視覺”試圖在影像和文字、美術之間建立一種張力。“訪談”系列,偏重思想和觀念。“玩物”是偏輕鬆的小段落,生活的情趣。此外,這一期還新增了“書評”和“短故事”欄目,希望以此強調我們對文學的偏好。

藝術·生活

陳丹青

《陳丹青自選集》2018.03

本書是陳丹青二十五年寫作生涯的一次回顧:從初涉寫作的《我的第一次油畫風景寫生》,到紐約藝術經驗的長篇筆記《回顧展的回顧》;從引起軒然大波的《辭職報告》,到直面同性戀話題的訪談《我們遠遠不瞭解人性》;從家國歷史到個人記憶;從影像到城市;從音樂到遊記,再回歸於藝術……這本自選集呈現了陳丹青寫作的諸多面向,以及寫作自身的發展軌跡。這是一次回顧展,只是主角不再是他的畫作,而是他的文章。

約翰·伯格

John Berger

1926- 2017

《理解一張照片》2018.03

本書是伯格過去五十年“寫攝影”的文章精華,由英國國寶級作家傑夫·戴爾悉心編選。本書以時間為序,不僅全面收錄了伯格最有影響力的攝影名篇,也將此前未見收錄的、他為展覽或圖冊撰寫的評論納入其中。很大程度上,這24篇文章代表了約翰·伯格有關攝影之寫作的最高水準。

《餘下的都是噪音:聆聽二十世紀》

[美] 亞曆克斯·羅斯 著

郭建英 譯 李鵬程 校

2018.05

在這部壯闊而戲劇性的作品中,《紐約客》樂評人亞曆克斯·羅斯將二十世紀的歷史與古典樂合而為一,從一戰前的維也納,到二十年代的巴黎,從希特勒的德國,到六七十年代的紐約下城,再至現今我們生活的年代。帶領讀者走入現代風格的迷宮,將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曲家和泛文化革命性地聯結起來。本書可以看做是一部由古典樂所講述的二十世紀史。

《樂隊女孩》

[美] 金·戈登 著

董楠 譯

2018.03

出現於後朋克時期紐約的“音速青年”,是美國音樂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樂隊之一,同樣著名的,還有女主唱金·戈登與同為樂隊主創的瑟斯頓·摩爾的婚姻,他們首次締造了男女雙方在樂隊中的平等創作關係,成為諸多樂迷的理想。全書充滿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所特有的聲光顆粒,記錄下一個“樂隊女孩”如何在男性樂手的“能量頂點”之下成長為一個女人的過程,以及當世上並無前路可尋時,如何構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充滿創造力的人生。

柳 宗悅

Sooetsu Yanagi

1889-1961

《何謂民藝》2018.03

這本小書是關於民藝論的入門之書,是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先生本人最為滿意、論述最具秩序的作品。他為民藝正名,以豐富的內容,對工藝美學以新的視角進行闡釋,將公眾對民藝的種種誤解和不準確的解釋予以清理。跟隨柳先生的腳步,我們欣賞民藝的樸素與真誠之美,體味民間器物所蘊含的萬物哲理和生命智慧。

《生活工藝時代》

三谷龍二 編著

林葉 譯

2018.01

所謂 “生活工藝”,指將功能性的工業製品和審美性的藝術品相結合,創造出真正能用於生活又富有美感的手工設計。本書的作者遍佈各個領域,有學者、媒體人、設計師,也有畫廊經營者,他們從這一浪潮生髮的經濟、歷史、文化等多個層面出發,試圖解答其得以成型的多樣原因。將生活美學置於單純的消費形式、戀物行為,和更深刻的東方傳統文化、審美情趣之間,做了立體的剖析。

柳 宗理

Sori Yanagi

1915-2011

《無名設計》2018.03

何為“無名設計”?未經設計師之手、忠於生活所需的設計,即為“無名設計”。本書將柳宗理生前所著書籍、撰寫的評論文字、參與的訪談等資料加以整理,彙集而成,完整地梳理了一代大師的設計理念。日本工業大師柳宗理走訪世界各地,見證種種“無名設計”的同時,寫下自己對設計與生活之間關係的感悟—好的設計,一定是忠於當地文化,忠於當地人需求的設計。這啟發了柳宗理以“用”為本進行工業設計。

莊祖宜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2018.03

“吃飯十分鐘,做飯一小時。”

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自己下廚實在費時費力。即便外出吃飯,也鮮有人在意盤子裡的食物從何而來,出自何人之手。快節奏的工作生活與細密的社會分工,使人們失去了對“吃”的好奇與探索欲。

《芬蘭人的噩夢》

[芬蘭] 卡羅利娜·科爾霍 著

2018.03

芬蘭有個笑話是這樣講的:“一個內向的芬蘭人和你說話的時候看著自己的鞋子,一個外向的芬蘭人和你說話的時候看著你的鞋子。”我們的主人公—馬蒂,一個典型的芬蘭人,低調內斂,喜歡安靜,重視私人空間。馬蒂盡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尊重他人的空間,待人接物彬彬有禮,不用無聊的閒扯煩擾別人。可是,你或許也猜到了,有時候事與願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