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牛魔王為何瞧不起孫悟空?七大聖結義背後,暗藏弼馬溫一個秘密!

文:明智金蟬(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在西遊的故事裡, 每當孫悟空牛氣哄哄的介紹自己時, 各路妖王總會輕飄飄地來一句:“你原來是那鬧天宮的弼馬溫麼?”把個孫大聖羞臊的猴臉變成了猴屁股。

那麼問題來了, 妖王們為何總愛揭孫悟空的短, 難道撩撥一下孫大聖的不堪往事就那麼好笑?關於這個問題, 金蟬思來想去糾結了很久, 最後發現這件事也只有一句“老話”的邏輯能夠解釋:看到你過得不好, 我就放心了。

孫悟空初出茅廬時, 曾經與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等妖王結為七兄弟, 等到孫悟空大鬧天宮落難的時候,

六兄弟卻瞬間從人間蒸發了。 關於這件事, 其實就是人間最常見的酒肉朋友的俗套劇情, 不值得大驚小怪。 但當孫悟空在西遊路上又一次見到曾經的結拜大哥牛魔王的時候, 事情卻變得有趣起來。

取經隊伍行至號山的時候, 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因為要吃唐僧, 與孫悟空發生了激烈衝突, 最後被觀音菩薩捉去做了善財童子。 在普通人看來, 能夠得菩薩青睞, 那是天大的機緣, 但紅孩兒的母親羅刹女卻不這麼想:“給觀音做童子, 這分明是把兒子推入靈山的牢籠!”因為這件事, 孫悟空徹底得罪了牛魔王家族, 後來在火焰山, 在女兒國, 孫悟空多次遭遇牛魔王家族成員的報復。

按理說, 號山之後牛魔王與孫悟空已經變成了仇人, 應該遵循“仇人見面, 分外眼紅”的邏輯, 來個不死不休才算合理。 就算到不了不死不休的局面, 起碼也要像羅刹女一樣, 對孫悟空“此恨綿綿無絕期”才行。 但金蟬認真讀了一下故事原文, 發現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 五百年後牛、孫二人重逢,

並沒有因為紅孩兒的事情馬上掀起劇烈的衝突:

這大聖整衣上前, 深深的唱個大喏道:“長兄, 還認得小弟麼?”牛王答禮道:“你是齊天大聖孫悟空麼?”大聖道:“正是, 正是, 一向久別未拜。 适才到此問一女子, 方得見兄, 丰采果勝常, 真可賀也!”牛王喝道:“且休巧舌!我聞你鬧了天宮, 被佛祖降壓在五行山下, 近解脫天災, 保護唐僧西天見佛求經, 怎麼在號山枯松澗火雲洞把我小兒牛聖嬰害了?正在這裡惱你, 你卻怎麼又來尋我?”大聖作禮道:“長兄勿得誤怪小弟。 當時令郎捉住吾師, 要食其肉, 小弟近他不得, 幸觀音菩薩欲救我師, 勸他歸正。 現今做了善財童子, 比兄長還高, 享極樂之門堂, 受逍遙之永壽, 有何不可, 返怪我耶?”牛王罵道:“這個乖嘴的猢猻!害子之情,

被你說過, 你才欺我愛妾, 打上我門何也?”

如此看來, 紅孩兒做了菩薩座下善財童子這件事, 牛魔王心裡其實是很樂意的。 之所以後來跟孫悟空鬧到不死不休的地步, 那已經是孫悟空變成牛魔王模樣私會寡居已久的羅刹女之後的事情了, 畢竟這是任何一個男人都接受不了的屈辱。

牛魔王雖然沒有因為紅孩兒的事情惱恨孫悟空, 但其與孫悟空重逢時的對話, 字裡行間都透漏著滿滿的看不起:

大聖道:“既蒙寬恩, 感謝不盡, 但尚有一事奉瀆, 萬望周濟周濟。 ”牛王罵道:“這猢猻不識起倒!饒了你, 倒還不走, 反來纏我!什麼周濟周濟!”

自從孫悟空參加了取經隊伍, 其實一路之上無時無刻不在遭受妖王們的鄙視, 難道是因為孫悟空背叛妖族投靠官方嗎?金蟬覺得這並不是根本原因。 在這些鄙視者當中, 牛魔王為兒子有了一個不錯的歸宿而老懷寬慰, 仙佛界下來客串的妖王們本身就是官方的爪牙, 而像黑熊怪一樣的個體戶, 最後也興高采烈的做了珞珈山的保安隊長……

可見,妖王們內心深處並不排斥官方編制,之所以對孫悟空充滿了鄙視,很多時候是因為看到曾經與自己花天酒地吹牛皮的一個猴精,保唐僧走完十萬八千里的取經之路後一定能夠得個金身正果,妥妥的靈山高級幹部。面對這樣的現實,妖王們一方面妒火中燒,總忍不住要對孫悟空冷嘲熱諷;一方面又不願意為了“正果”做出努力和相應的犧牲。

牛魔王對孫悟空的態度變化,其實也是同樣的原因。這就像現實生活中一樣,人們總是對陌生人的成功羡慕崇拜,卻對熟人們的成功嗤之以鼻。

電影《霸王別姬》裡有這麼一句臺詞:“若想人前顯貴,你必得人後受罪!”為了金身正果,西天取經的十四年裡,孫悟空上過天庭求玉帝,下過地府謝閻君,枯松澗裡丟過命,獅駝國裡下籠屜……遭了多少罪。

古人有言曰:“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你覺得呢?

可見,妖王們內心深處並不排斥官方編制,之所以對孫悟空充滿了鄙視,很多時候是因為看到曾經與自己花天酒地吹牛皮的一個猴精,保唐僧走完十萬八千里的取經之路後一定能夠得個金身正果,妥妥的靈山高級幹部。面對這樣的現實,妖王們一方面妒火中燒,總忍不住要對孫悟空冷嘲熱諷;一方面又不願意為了“正果”做出努力和相應的犧牲。

牛魔王對孫悟空的態度變化,其實也是同樣的原因。這就像現實生活中一樣,人們總是對陌生人的成功羡慕崇拜,卻對熟人們的成功嗤之以鼻。

電影《霸王別姬》裡有這麼一句臺詞:“若想人前顯貴,你必得人後受罪!”為了金身正果,西天取經的十四年裡,孫悟空上過天庭求玉帝,下過地府謝閻君,枯松澗裡丟過命,獅駝國裡下籠屜……遭了多少罪。

古人有言曰:“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你覺得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