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話徐晨:從“橋樑”到“逆行者”,NOLO VR的C端市場拓荒之路

經過數年的沉澱和積累, VR行業整體方向和節奏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 尤其是2017年末行業內多款重磅新品亮相後, 不難從中發現這樣的趨勢:移動VR領域, VR一體機開始唱主角;最早佈局消費者市場的硬體廠商們, 迫于生存壓力也開始紛紛發力B端。

都說大勢可順不可逆, 但偏偏有一家“頭鐵”的公司——NOLO VR, 在這樣的行業大環境下, 不僅表示更看好基於手機的移動VR, 更是不遺餘力的發力消費者市場, 可謂是行業內的“逆行者”。

實際上在成為“逆行者”之前, NOLO VR在行業內一直扮演著“橋樑”的角色——通過專為移動VR打造的空間定位與交互解決方案NOLO,

讓移動VR真正“移動”起來的同時, 也讓移動VR可以享受PC VR的體驗。

1月31日上午10點, NOLO VR推出全球首款基於手機的6DOF移動VR內容平臺——NOLO HOME, 讓一直以來被行業冠以低端之名的VR眼睛盒子不再只是簡單的視頻播放機, 而是成為一台與虛擬世界自由交互的口袋娛樂神器。

對於NOLO VR來說, NOLO HOME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平臺?從“橋樑”到“逆行者”, NOLO VR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轉變?移動VR的消費者市場, 究竟怎麼樣才能打開?帶著這些問題, 界線菌採訪了NOLO VR的CMO徐晨。

NOLO HOME:基於mobile VR的6DOF內容平臺

NOLO HOME是NOLO品牌旗下的移動VR生態平臺, 也是全球首款移動六自由度VR應用平臺, 開發者及用戶現可在官網自由下載體驗。 從界線菌瞭解到的情況來看, NOLO HOME和以往的內容平臺相比最大的特點在於純粹——有且只有基於mobile VR的6DOF內容。

目前平臺內置的功能表包括商城、教程以及應用下載。 從實際體驗來看, NOLO HOME有點類似豌豆莢:玩家在安裝APP後, 下載的遊戲會自動安裝在手機中, 然後通過手機打開下載好的遊戲內容, 佩戴頭顯, 配合NOLO即可享受mobile VR 6DOF內容體驗。

據悉, NOLO HOME此次上線的為Beta版本, 支持Daydream以及Cardboard。 徐晨透露, 產品目前主要是為使用者提供體驗, 完整版本將會在今年4月份上線, 屆時會支持包括Gear VR在內的三個平臺。 此外, 全球支付系統、論壇系統以及遊戲評分系統會同步上線。

NOLO HOME內共包含包括《Space Draw》、《Amazing Magic》在內的5款6DOF遊戲, 雖然整體數量看起來較少,

但徐晨表示, NOLO VR正在與海內外大量優秀的移動VR內容開發團隊溝通, 到今年5月份, 平臺預計會有20款以上經過篩選的優質內容, 而且遊戲內容也會在後續持續更新。

徐晨告訴我們, NOLO HOME的內容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管道:

NOLO發貨之後, 部分開發團隊已經開發自發的開發內容;

NOLO VR會尋找優秀的內容團隊, 通過合作的方式將產品移植到NOLO HOME上, NOLO VR為其提供成熟的SDK支援;

在談及NOLO VR與內容開發者之間的合作模式時, 徐晨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目前平臺內上線的遊戲均為Lite版本, 會免費提供給用戶, 讓用戶先玩起來。 等到完整版本的平臺上線後, 我們和CP之間會建立起成熟的聯運分成模式。 ”

徐晨坦言, NOLO VR對於內容團隊更多的支援來自於技術和SDK, 還沒有提供相關費用支援。 但徐晨表示, NOLO VR希望能與國內外優質CP共同合作——

“如果真的是很優秀的遊戲我們願意支付一定的費用, 在遊戲品質的追求上, NOLO VR從來不會吝嗇錢。 甚至我們可以做出一定的讓步, 因為從根本上我們都是為了輸出優秀內容給使用者。 ”

移動VR之路:硬體和平臺兩步走

在進入VR市場之前,NOLO VR的空間定位技術主要應用于無人機領域。切入VR行業之後,其推出的主打產品為NOLO——採用自研的“PolarTraq”空間定位技術,為用戶提供毫米級的頭部和雙手6-DoF空間定位和交互功能。

(延伸閱讀:開箱首測丨作為連接移動VR和PC VR的橋樑,NOLO是否足夠“結實”?)

去年1月31日,NOLO登陸美國Kickstarter眾籌,在收穫海外用戶一致好評的同時,也交出了一份堪稱完美的答卷:不到半天的時間即達成目標金額,截至3月11日眾籌結束,獲得了1683名支持者超過23萬美元的支持。去年6月,NOLO開始正式發貨,徐晨透露,截止目前NOLO的發貨量已經接近一萬。

儘管收穫了不錯的銷量以及市場給予的正向回饋,但徐晨還是坦言,NOLO VR在發展過程中走了彎路——

“我們一直都在解決Steam的問題,努力提升Steam在mobile VR的體驗,但是卻忘了我們的初心。”

Motion Tracking for VR/AR,在NOLO VR的LOGO下邊寫著這樣的一句話,這也正是徐晨提到的初心。好在兜兜轉轉,NOLO VR最終選擇找回自己的初心,回到最初就瞄準的賽道上,所以就有了今天上線的內容平臺NOLO HOME。

“其實也沒有特別的契機,就是覺得時候到了。”

徐晨告訴我們,實際上關於是否推出內容平臺,NOLO VR團隊內部糾結了很久。但是當注意到整個市場的環境,PC端VR已經打的慘烈,但移動VR基本還是空白的時候,最終堅定了團隊的想法——“我們感覺NOLO VR更多的機會可能還是在移動端。”

市場正向回饋和使用者的推動加速了NOLO HOME的快速落地,而NOLO VR最終選擇了mobile VR而非VR一體機,則是取決於他們對於整個移動VR市場的判斷——

“一方面,手機最大的優勢在於移動互聯,mobile VR有這個潛質,但是現在還沒有人真正做到。另一方面,一體機和mobile VR看似架構一樣,但是使用者要多為一塊螢幕以及一顆晶片買單。”

Virtual World in Your Pocket,打開NOLO HOME時,會顯示這樣的一句slogan。翻譯成中文為你口袋裡的虛擬世界,乍一看,和以往大多數VR眼鏡盒子的宣傳語幾乎無二。但是在徐晨看來,真正的mobile VR和傳統用於看360°視頻的盒子有著本質的區別——能否提供6DOF體驗。

擁有化腐朽為神奇力量的,正是NOLO VR此前推出的產品NOLO。因此,徐晨告訴我們,NOLO VR要做的事情,就是以硬體為基礎,以技術為核心,最終打造成熟的NOLO HOME平臺。同時徐晨也表示,目前NOLO VR的關注重心放在了NOLO HOME上,但後續也將會對硬體和技術進行持續反覆運算。

面向C端:我們追求的是星辰大海

在徐晨看來,VR行業中只存在兩種公司。一種是在已有的市場中不斷競爭,搶佔市場份額的公司;另一種則是不斷開拓市場,希望盤子越滾越大的公司。NOLO VR屬於後者。徐晨告訴我們,和紛紛發力B端市場的大多數公司不同,NOLO VR無論初心還是最終目標都只有一個——追求C端市場的星辰大海。

“VR的早期屬於極客市場,但我們會堅定的找到C端市場,把極客市場這個小眾的圈子盡可能擴散,讓更多普通消費者也能接受VR。我們堅信,VR行業的機會一定是在C端市場。”

“C端市場”一詞,或許是每一家尚在VR行業爭渡的公司深藏於內心無法言說的痛。無論是從以往的論壇、沙龍內容,還是界線菌私下與各個公司交流來看,大多數公司都有著關於“C端市場”的夢想和期盼,然而在關於C端市場的爆發期一次次修正後,大多數企業都只能埋頭轉向B端尋求生存。

“特別理解做B端的企業,因為每一家公司都會有自己的生存壓力。但是對於NOLO VR來說,暫時還沒有太大生存壓力,不做消費級市場豈不是太可惜了。”

做C端市場,同樣是NOLO VR將戰場選擇在mobile VR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價格等因素,讓VR眼鏡盒子成了距離消費者最近的產品,儘管NOLO VR對於mobile VR有著更高的定義和要求,但通過C端市場最能接受的方式接觸到使用者,總歸是邁向消費者市場的第一步——“盒子市場已經有很高的保有量,用戶重新拾起落灰的頭顯成本不會太高。”

當然,在遠大的理想也要遵循基本法,在徐晨看來,雖然NOLO VR目標直指消費者市場,但市場的成長絕非一朝一夕——

“至少還需要兩年,才能有大的突破。但是我們能看到,在我們一步步往前走的過程中,得到的所有回饋都是正向的:市場正在慢慢接受VR,mobile VR的體驗越來越好,用戶量也在一點點擴大。我們沒有辦法讓整個市場快速擴大,但是我們能一直堅持做下去,在市場真正起來之前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後記:不安分的拓路者

誠然,NOLO HOME現階段能提供的體驗非常有限——平臺內只有五款遊戲,各方面功能尚不完善。或許,NOLO VR在行業內的能量不像Oculus、HTC那麼足夠——儘管很早就在移動端推“6DOF”的概念,但這一概念伴隨著數款重量級的VR一體機問世才幾乎在一夜之間人盡皆知。

但至少在移動VR 6DOF內容探尋這條路上,率先發力的NOLO HOME開了一個好頭,為全球移動VR粉絲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可落地的移動VR體驗平臺。更重要的一點在於,正是有了像NOLO VR這樣“不安分”的公司,不斷突破和顛覆大家的想像力,從而讓整個行業的未來有了更多的Possible。

2018年才開啟不久,一場關於6DOF的革命正蓄勢待發,NOLO VR究竟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不妨拭目以待。

移動VR之路:硬體和平臺兩步走

在進入VR市場之前,NOLO VR的空間定位技術主要應用于無人機領域。切入VR行業之後,其推出的主打產品為NOLO——採用自研的“PolarTraq”空間定位技術,為用戶提供毫米級的頭部和雙手6-DoF空間定位和交互功能。

(延伸閱讀:開箱首測丨作為連接移動VR和PC VR的橋樑,NOLO是否足夠“結實”?)

去年1月31日,NOLO登陸美國Kickstarter眾籌,在收穫海外用戶一致好評的同時,也交出了一份堪稱完美的答卷:不到半天的時間即達成目標金額,截至3月11日眾籌結束,獲得了1683名支持者超過23萬美元的支持。去年6月,NOLO開始正式發貨,徐晨透露,截止目前NOLO的發貨量已經接近一萬。

儘管收穫了不錯的銷量以及市場給予的正向回饋,但徐晨還是坦言,NOLO VR在發展過程中走了彎路——

“我們一直都在解決Steam的問題,努力提升Steam在mobile VR的體驗,但是卻忘了我們的初心。”

Motion Tracking for VR/AR,在NOLO VR的LOGO下邊寫著這樣的一句話,這也正是徐晨提到的初心。好在兜兜轉轉,NOLO VR最終選擇找回自己的初心,回到最初就瞄準的賽道上,所以就有了今天上線的內容平臺NOLO HOME。

“其實也沒有特別的契機,就是覺得時候到了。”

徐晨告訴我們,實際上關於是否推出內容平臺,NOLO VR團隊內部糾結了很久。但是當注意到整個市場的環境,PC端VR已經打的慘烈,但移動VR基本還是空白的時候,最終堅定了團隊的想法——“我們感覺NOLO VR更多的機會可能還是在移動端。”

市場正向回饋和使用者的推動加速了NOLO HOME的快速落地,而NOLO VR最終選擇了mobile VR而非VR一體機,則是取決於他們對於整個移動VR市場的判斷——

“一方面,手機最大的優勢在於移動互聯,mobile VR有這個潛質,但是現在還沒有人真正做到。另一方面,一體機和mobile VR看似架構一樣,但是使用者要多為一塊螢幕以及一顆晶片買單。”

Virtual World in Your Pocket,打開NOLO HOME時,會顯示這樣的一句slogan。翻譯成中文為你口袋裡的虛擬世界,乍一看,和以往大多數VR眼鏡盒子的宣傳語幾乎無二。但是在徐晨看來,真正的mobile VR和傳統用於看360°視頻的盒子有著本質的區別——能否提供6DOF體驗。

擁有化腐朽為神奇力量的,正是NOLO VR此前推出的產品NOLO。因此,徐晨告訴我們,NOLO VR要做的事情,就是以硬體為基礎,以技術為核心,最終打造成熟的NOLO HOME平臺。同時徐晨也表示,目前NOLO VR的關注重心放在了NOLO HOME上,但後續也將會對硬體和技術進行持續反覆運算。

面向C端:我們追求的是星辰大海

在徐晨看來,VR行業中只存在兩種公司。一種是在已有的市場中不斷競爭,搶佔市場份額的公司;另一種則是不斷開拓市場,希望盤子越滾越大的公司。NOLO VR屬於後者。徐晨告訴我們,和紛紛發力B端市場的大多數公司不同,NOLO VR無論初心還是最終目標都只有一個——追求C端市場的星辰大海。

“VR的早期屬於極客市場,但我們會堅定的找到C端市場,把極客市場這個小眾的圈子盡可能擴散,讓更多普通消費者也能接受VR。我們堅信,VR行業的機會一定是在C端市場。”

“C端市場”一詞,或許是每一家尚在VR行業爭渡的公司深藏於內心無法言說的痛。無論是從以往的論壇、沙龍內容,還是界線菌私下與各個公司交流來看,大多數公司都有著關於“C端市場”的夢想和期盼,然而在關於C端市場的爆發期一次次修正後,大多數企業都只能埋頭轉向B端尋求生存。

“特別理解做B端的企業,因為每一家公司都會有自己的生存壓力。但是對於NOLO VR來說,暫時還沒有太大生存壓力,不做消費級市場豈不是太可惜了。”

做C端市場,同樣是NOLO VR將戰場選擇在mobile VR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價格等因素,讓VR眼鏡盒子成了距離消費者最近的產品,儘管NOLO VR對於mobile VR有著更高的定義和要求,但通過C端市場最能接受的方式接觸到使用者,總歸是邁向消費者市場的第一步——“盒子市場已經有很高的保有量,用戶重新拾起落灰的頭顯成本不會太高。”

當然,在遠大的理想也要遵循基本法,在徐晨看來,雖然NOLO VR目標直指消費者市場,但市場的成長絕非一朝一夕——

“至少還需要兩年,才能有大的突破。但是我們能看到,在我們一步步往前走的過程中,得到的所有回饋都是正向的:市場正在慢慢接受VR,mobile VR的體驗越來越好,用戶量也在一點點擴大。我們沒有辦法讓整個市場快速擴大,但是我們能一直堅持做下去,在市場真正起來之前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後記:不安分的拓路者

誠然,NOLO HOME現階段能提供的體驗非常有限——平臺內只有五款遊戲,各方面功能尚不完善。或許,NOLO VR在行業內的能量不像Oculus、HTC那麼足夠——儘管很早就在移動端推“6DOF”的概念,但這一概念伴隨著數款重量級的VR一體機問世才幾乎在一夜之間人盡皆知。

但至少在移動VR 6DOF內容探尋這條路上,率先發力的NOLO HOME開了一個好頭,為全球移動VR粉絲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可落地的移動VR體驗平臺。更重要的一點在於,正是有了像NOLO VR這樣“不安分”的公司,不斷突破和顛覆大家的想像力,從而讓整個行業的未來有了更多的Possible。

2018年才開啟不久,一場關於6DOF的革命正蓄勢待發,NOLO VR究竟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不妨拭目以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