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老舊社區加裝電梯 需把好事辦好

1月16日, 北京市住建委發佈, 2017年北京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目前, 全市老樓加裝電梯開工459部、運行274部, 創下歷史紀錄。 隨著北京市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 居住在多層無電梯住宅中的居民增設電梯、改善居住條件的願望越來越迫切。 老舊社區加裝電梯, 到底難在哪兒?

【問題】

住戶擔心採光噪音不同意加裝

“我在這邊看了一個上午, 我是搞市政工程設計和施工的, 我對老舊樓房加裝電梯這事不看好。 ”市民胡先生告訴記者, 他家也面臨加裝電梯。 他住一樓, 為此事夫妻倆最近天天吵架,

一方想支持, 一方堅稱給多少錢也不裝。 老胡的理由是, 過去樓房建設有一定的建築標準:垂直高度在23米以下的樓房(即7層及以下樓房)可以不建電梯。

老胡認為, 應對老齡化加裝電梯畢竟與“原配”性質迥異, 而電梯自重及在運行中產生的拉力, 會影響到原有樓房的承重能力。 “住在高層的老人可以採取市場化方式重新選擇居住環境, 不應該通過由政府和社會企業共同參與來改造環境的方式。 ”

住在虎坊路社區的張阿姨告訴記者, 在她居住的這棟樓中, 很多房屋經過了買賣、出租等, 已不是早一批和她一起居住在此的人了。 現在的這一單元裡, 出租房屋佔據了幾家、房屋賣給年輕家庭的也有。 雜亂的居住情況讓他很明白,

這裡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過渡的居住區。 大家集體出錢裝電梯或者其他改造不太現實。

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瞭解到, 不少住戶擔心加裝電梯會影響一樓的採光、視角, 還可能帶來噪音。 還有, 老舊社區單從電梯加裝問題上就已衍生出不少需要跟進解決的問題。 國家雖然會給予一定社區適老化改造的補貼, 但類似加裝電梯的改造, 會面臨一些後續問題, 一方面需要征得大部分業主同意;另一方面, 需要住戶承擔此後的維護費用。

【破解】

居民意見徵集會上獲支持

2015年發佈的《北京市養老服務設施規劃設計技術要點》要求, 新建三層及三層以上多層住宅應至少設置一台電梯。 截至目前, 北京市增設電梯項目共開工459部,

已完成安裝投入運行274部, 遠超出年初計畫。 同時還有21個單元門安裝了爬樓代步器。

2017年, 西城選定靈鏡社區、安德馨居社區、白雲路7號院3個社區作為試點, 增設老舊樓房電梯13部, 其中, 位於西黃城根南街的靈境社區是西城區首個試點老舊社區外掛電梯的社區。

此前, 西長安街街道召開靈境社區居民意見徵集會, 居民代表反映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老舊樓房沒有配套電梯等設施, 給社區居民尤其是老人上下樓帶來了極大困難, 街道現場對居民進行答覆, 擬以靈境社區為試點加裝電梯。

“我們這個社區60歲以上的老人占了一半, 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占到了30%, 年齡最大的已經101歲了, 而且老人還住在4樓。 另外一位80多歲的老人住六層,

一周要做四次透析, 每次都是護工背下來。 ”西黃城根南街社區黨委書記劉剛說。

記者瞭解到, 從2016年11月起, 西黃城根南街社區多次召開居民代表、黨員代表大會, 商議加裝電梯事情, 到2017年3月初, 加裝電梯居民支持率超過了90%, 按相關政策才進入了施工階段。

“新增的電梯就建在我們六層砌體結構住宅樓的樓梯間外側, 新增電梯承重結構為鋼框架, 外圍護結構為玻璃幕牆。 電梯除首層起始停站外, 上部共停4站, 分別為2層半、3層半、4層半和5層半樓梯休息平臺處。 ”劉剛介紹說, “我們靈境社區共有11棟樓, 先期選取了5、7、9號樓作為加裝電梯的試點。 這3部電梯的工程總投入在340萬元, 安裝電梯不需要居民掏錢, 但電梯開起來居民們需要支付運行維護費用,

一層不收費, 二層以上會結合相關情況收取相應的費用。

“以前, 我走幾個臺階就得歇會兒, 真盼著我們樓也有電梯。 這些年, 好多腿腳不好的老鄰居因為沒有電梯都搬走了, 就我還堅持著, 終於, 我們這棟老樓也裝上電梯了。 ”家住靈境社區的付奶奶告訴記者, 她今年70多歲了, 因為膝蓋不好, 平日裡走路都離不開拐棍, 上下樓梯就更加吃力了。 之前, 每爬一層, 她都要休息一會。 現在, 她終於可以“麻利地”下樓了。

記者瞭解到, 2018年, 西城將繼續實施老舊社區綜合改造和加建電梯工作, 初步擬對四平園社區、盆兒胡同62號院、萬明園社區、安德路社區4個老舊社區進行綜合改造, 實施“老舊居民住宅樓房加裝電梯工程”, 擬增設電梯13部。

政府補貼政策確保加裝順利進行

老樓裝電梯雖宣導多年,但遲遲未見效果,既有資金籌措難、也有業主溝通難。1月11日,記者來到北航社區進行實地探訪,包括104號樓在內的21部電梯已經全部建成,工作人員正在做收尾工作,待本週末安監局完成驗收後就可以啟用。雖然天氣寒冷,但不少居民還是願意在電梯前瞧瞧。家住104號樓4層的苑淑英阿姨已經86歲了,她沒有想到自己能夠看到自家樓裡裝了電梯。“以前沒有電梯的時候特別不方便,上樓上一步喘一步。裝了電梯之後就想每天都下去活動活動,買菜也方便了。”苑淑英說。

海澱區社會辦副主任吳希才介紹,自2017年3月開始,海澱區全面啟動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試點工作,在全區廣泛徵集居民意見,動員有需求的老舊住宅樓加裝電梯。從2017年8月至12月,全區老舊社區的住宅樓已有214部電梯開工實施。由於工程涉及拆改地下管線,打地基等程式,較為耗時,4個多月來,包括牡丹園社區、北航社區、毛紡北社區、大柳樹和海洋社區的31部電梯已經完成安裝驗收,可供居民正式使用。

在政策支持方面,海澱還將繼續維持2017年的補貼政策,即在市財政補貼的基礎上,由區財政出資補貼50%,同時對於由於加裝電梯需要電力增容的,由區財政出資負責電力增容;對於央產房,由區財政給予30%的補貼,此外每部電梯的管線改移最高可補貼40萬元。區民政局、區殘聯今年還將出臺針對老年人及特殊群體的補貼政策,確保全區加裝電梯工作的順利進行。

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增設電梯工作推進過程中,全市逐步形成了三種模式:一是“代建租用”模式,由業主委託協力廠商作為實施主體,負責出資增設電梯和後續維護,業主按月或按年繳納使用費,解決了居民初次安裝費用高的問題。二是產權單位或集體出資加裝模式。三是業主自籌自建模式,業主自籌資金,委託協力廠商實施安裝和後續維護,費用由業主約定分攤。

【建議】

“最後半層樓”問題需解決

市人大代表衛愛民連續提了好幾年有關老舊社區加裝電梯的建議。“老舊社區加裝電梯是老百姓關注度很高的一件事。北京很多老舊社區住的都是老年人,上下樓很不方便。我從十四屆人大的第一年開始提這個建議,2015年有了進展,老舊社區加裝電梯納入了北京為老服務標準。”衛愛民介紹說。

“代表們的呼聲得到了政府的重視,首先解決了新建住宅電梯問題,接下來就著重解決老舊社區。”衛愛民告訴記者,北京市建委在城六區選擇了老舊社區試點加裝電梯,海澱區2017年前半年裝了300多部電梯,解決了很多老人的出行難題。

衛愛民坦言,老舊社區加裝電梯目前依然存在三大困難。一是存在低層業主協調難的問題。二是現在的電梯成本過高。“電梯速度慢一點,成本就會降下來一半。”衛愛民建議,通過政府集中採購,要把這件事當做一件公益來做。三是要儘快出臺電梯報批的行政流程。

“是不是所有老樓都適合加裝電梯?應該採取什麼方式安裝?不適合加裝電梯的老樓該怎麼辦?如何回應居民的需求?”作為今年的新代表,朝陽區朝外街道工委書記董會生對“老樓加裝電梯”提出了一系列問題。他所在的朝外街道老舊社區較多,老樓多,老年人也多,因此,街道內不少老樓裝上了電梯。“但是,我發現一些老樓在轉彎處設計不合理,不少加裝的電梯只能停在兩層之間,老年人乘坐電梯後仍然需要再上下半層樓。就是這幾層臺階,卻成為老人們的難題。”他表示,如何解決居民回家的“最後半層樓”問題,需要引起各方的關注。此外,他建議,在樓道較窄的老樓可考慮加裝爬樓機。

“對於那些暫時不具備加裝電梯條件的老樓,還需要彙集各方智慧力量,共同商討解決辦法。”他表示,目前老樓安裝電梯採取政府補貼的方式,乃政府一次性支付,但日後的使用、維修費用他認為屬於物業費用範疇,應該由居民承擔。

來自通州區玉橋街道辦事處的張梅菊代表說:“首先是民意,比如一層和低層的居民回家考慮到影響採光、雜訊大等問題,而高層的居民又比較需要電梯帶來的便利,因此民意達成一致比較困難。”

目前,住在三層以上很多老年人就因為腿腳不方便鮮少下樓。”因此,張梅菊表示,應當針對民意立項難以達成共識的問題,研究制定一些可操作性硬性的規定,規範居民形成共識的程式,固化民意立項結果,推進老舊社區加裝電梯工程的開展。

此外,她表示,因為居住在老舊社區的老年人多數收入比較低,所以牽扯政府資金缺口大,在對居民的收費上尤其是六層住戶則收費較高,在資金方面也問題重重。她認為,應當針對這方面專項設立一套實施辦法,在實施辦法裡面必須明確牽頭單位、明確主責單位,同時還要明確部門的職責是什麼。

□本報記者 周美玉 張江豔 白瑩 文/攝

擬增設電梯13部。

政府補貼政策確保加裝順利進行

老樓裝電梯雖宣導多年,但遲遲未見效果,既有資金籌措難、也有業主溝通難。1月11日,記者來到北航社區進行實地探訪,包括104號樓在內的21部電梯已經全部建成,工作人員正在做收尾工作,待本週末安監局完成驗收後就可以啟用。雖然天氣寒冷,但不少居民還是願意在電梯前瞧瞧。家住104號樓4層的苑淑英阿姨已經86歲了,她沒有想到自己能夠看到自家樓裡裝了電梯。“以前沒有電梯的時候特別不方便,上樓上一步喘一步。裝了電梯之後就想每天都下去活動活動,買菜也方便了。”苑淑英說。

海澱區社會辦副主任吳希才介紹,自2017年3月開始,海澱區全面啟動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試點工作,在全區廣泛徵集居民意見,動員有需求的老舊住宅樓加裝電梯。從2017年8月至12月,全區老舊社區的住宅樓已有214部電梯開工實施。由於工程涉及拆改地下管線,打地基等程式,較為耗時,4個多月來,包括牡丹園社區、北航社區、毛紡北社區、大柳樹和海洋社區的31部電梯已經完成安裝驗收,可供居民正式使用。

在政策支持方面,海澱還將繼續維持2017年的補貼政策,即在市財政補貼的基礎上,由區財政出資補貼50%,同時對於由於加裝電梯需要電力增容的,由區財政出資負責電力增容;對於央產房,由區財政給予30%的補貼,此外每部電梯的管線改移最高可補貼40萬元。區民政局、區殘聯今年還將出臺針對老年人及特殊群體的補貼政策,確保全區加裝電梯工作的順利進行。

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增設電梯工作推進過程中,全市逐步形成了三種模式:一是“代建租用”模式,由業主委託協力廠商作為實施主體,負責出資增設電梯和後續維護,業主按月或按年繳納使用費,解決了居民初次安裝費用高的問題。二是產權單位或集體出資加裝模式。三是業主自籌自建模式,業主自籌資金,委託協力廠商實施安裝和後續維護,費用由業主約定分攤。

【建議】

“最後半層樓”問題需解決

市人大代表衛愛民連續提了好幾年有關老舊社區加裝電梯的建議。“老舊社區加裝電梯是老百姓關注度很高的一件事。北京很多老舊社區住的都是老年人,上下樓很不方便。我從十四屆人大的第一年開始提這個建議,2015年有了進展,老舊社區加裝電梯納入了北京為老服務標準。”衛愛民介紹說。

“代表們的呼聲得到了政府的重視,首先解決了新建住宅電梯問題,接下來就著重解決老舊社區。”衛愛民告訴記者,北京市建委在城六區選擇了老舊社區試點加裝電梯,海澱區2017年前半年裝了300多部電梯,解決了很多老人的出行難題。

衛愛民坦言,老舊社區加裝電梯目前依然存在三大困難。一是存在低層業主協調難的問題。二是現在的電梯成本過高。“電梯速度慢一點,成本就會降下來一半。”衛愛民建議,通過政府集中採購,要把這件事當做一件公益來做。三是要儘快出臺電梯報批的行政流程。

“是不是所有老樓都適合加裝電梯?應該採取什麼方式安裝?不適合加裝電梯的老樓該怎麼辦?如何回應居民的需求?”作為今年的新代表,朝陽區朝外街道工委書記董會生對“老樓加裝電梯”提出了一系列問題。他所在的朝外街道老舊社區較多,老樓多,老年人也多,因此,街道內不少老樓裝上了電梯。“但是,我發現一些老樓在轉彎處設計不合理,不少加裝的電梯只能停在兩層之間,老年人乘坐電梯後仍然需要再上下半層樓。就是這幾層臺階,卻成為老人們的難題。”他表示,如何解決居民回家的“最後半層樓”問題,需要引起各方的關注。此外,他建議,在樓道較窄的老樓可考慮加裝爬樓機。

“對於那些暫時不具備加裝電梯條件的老樓,還需要彙集各方智慧力量,共同商討解決辦法。”他表示,目前老樓安裝電梯採取政府補貼的方式,乃政府一次性支付,但日後的使用、維修費用他認為屬於物業費用範疇,應該由居民承擔。

來自通州區玉橋街道辦事處的張梅菊代表說:“首先是民意,比如一層和低層的居民回家考慮到影響採光、雜訊大等問題,而高層的居民又比較需要電梯帶來的便利,因此民意達成一致比較困難。”

目前,住在三層以上很多老年人就因為腿腳不方便鮮少下樓。”因此,張梅菊表示,應當針對民意立項難以達成共識的問題,研究制定一些可操作性硬性的規定,規範居民形成共識的程式,固化民意立項結果,推進老舊社區加裝電梯工程的開展。

此外,她表示,因為居住在老舊社區的老年人多數收入比較低,所以牽扯政府資金缺口大,在對居民的收費上尤其是六層住戶則收費較高,在資金方面也問題重重。她認為,應當針對這方面專項設立一套實施辦法,在實施辦法裡面必須明確牽頭單位、明確主責單位,同時還要明確部門的職責是什麼。

□本報記者 周美玉 張江豔 白瑩 文/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