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原來作文可以這樣寫,寫作也是一件簡單快樂的事

從基礎教育開始, 作文一直是老師和學生的心頭之“痛”:學生之“痛”在於不愛寫、不會寫、寫不好, 教師之“痛”在於教無趣、教無序、教無方、教無效。


為尋找治“痛”良方, 我帶領著一群懷揣文學夢想的專家、作家、學者, 潛心開創出一套新派作文寫作方法, 將困擾中小學生的寫作具象化, 並用30年時間持之以恆地推廣實踐, 成功申報了國家教育部“十二·五”、“十三·五”語文科研課題, 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

已惠及全國各地200多萬學子, 讓無數苦於作文教學無法的教師找到了方向。

讓作文變得有生命張力

“我是魚, 一條小小的海魚……我們魚類一般有三種死亡方式:病死、老死或被吃掉。 可很多人並不知道, 我們魚類還有第四種更可悲的死亡方式:渴死……”

這是廣州市六年級學生唐沁蕾的習作《第四種死亡方式》。 一個嚴肅的話題, 被這位元12歲女孩用“小海魚的眼”來透視, 並由此巧妙引出關於水資源枯竭的環保問題。

關於“高科技也有可能給人類帶來災難”這一話題, 六年級學生何晶晶在習作《克隆的悲劇》中寫道:

“隨著克隆技術的發展, 克隆已經不足為奇。 只是, 克隆人總是遭到人們的歧視。 於是, 克隆人成為人們的僕人……女主人與她的孩子萬萬沒有想到僕人居然敢反抗……”

讀罷兩位小學生的習作, 人們無不為她們獨特的視角、活躍的思維、新穎的表達所折服。

她們都是通過新派作文教學的訓練和啟發, 掙脫刻板思維的束縛, 展開想像的翅膀, 讓作文變得有生命張力。

長期以來,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 不少孩子寫作文已模式化、套路化, 純粹是“要我寫”的“生存作文”, 而不是“我要寫”的“生命作文”。

2003年至2018年,我們將圖示快速作文、儲備快速作文、真情快樂作文進行整合,形成相對完整的“快速作文體系”“快樂高效作文教學體系”,在多省的中小學及高校進行實驗,參與學生4000多名,實驗班學生喜愛作文的學生達99%,作文水準明顯提高的學生達96%。

在作文實驗過程中,課題組進行了大量的資料統計和對比分析,形成一個龐大的“資料庫建設工程”。廣州市天河實驗區有19所視窗學校,每所學校都有一個新派作文視窗班。課題組每個學期都會對這些視窗班進行2~4次檢測,從寫作情感、寫作思維、寫作語言3個大板塊,19個小塊進行檢測分析。

對比分析顯示:經過3個月以上的實驗,實驗學生從原來的“不願寫”“沒話寫”“不會寫”“寫不好”等,變成“喜歡寫”“有的寫”“會寫”“寫得好”。

“三位一體”讓寫作具象化

那麼,我們的新派作文究竟“新”在哪裡?它是如何訓練學生寫作的呢?

新派作文提出‘情感、思維、語言三位一體’作文教學法,將思想情感作為作文的基礎和靈魂,用情感突破語言、思維的二元關係,為作文訓練體系建立了立體化的、具有靈魂的生命系統。

在寫作實踐中,為了把握、激發和運用情感,新派作文總結出“真情、癡情、激情、煽情”的“四情”理論,並給出數百種情感激發與運用的策略方法。這些方法就地取材,學生靈活運用,就能發現生活的奧秘,提高寫作的興趣,為作文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調。

不僅情感可以管理,思維也可以管理。新派作文總結出俗稱“畫圈圈”的思維分級發散方法,引導學生從抽象到具象進行逐級思維發散,以此打開思路,讓學生自主找到豐富的寫作素材,解決“沒東西可寫”和“不會寫”的問題。

在講授以“春節”為話題寫作文時,我在黑板上寫下“春節”兩字並逐級“畫圈圈”:

第一級先發散為人、事、物;

第二級將“人”發散為家人、親戚、同學、鄰居、攤販等,將“事”發散為買年貨、放鞭炮、吃年飯、貼春聯等,將“物”發散為春聯、美食、禮物等。

此外,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發散,例如人有熟人、陌生人,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人,好人、壞人等。

如果從春節的文化、歷史、經濟、哲學的角度思考,就是更高一級的思維了。

思維發散圖不僅可以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找到更為豐富的寫作素材,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整理思維,將思維導向寫作訓練的點上。比如寫作《師恩難忘》,如重點寫事,可按圖1所示去發散;如重點寫人,可如圖2去發散。由此打開學生思維的源泉,使作文不再無事可寫無話可說。

同樣,語言訓練也用圖示符號方法,通過句法訓練、段法訓練、篇章訓練、符號訓練以及給句子“請客”法、列算式訓練法、比例線段搭架法等多個複式訓練系統,將抽象的寫作方法用圖示符號表示,促進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同時也增加了寫作的樂趣,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

每個孩子都有寫作潛質,一旦這種潛質爆發,能量往往超乎你想像。

2003年至2018年,我們將圖示快速作文、儲備快速作文、真情快樂作文進行整合,形成相對完整的“快速作文體系”“快樂高效作文教學體系”,在多省的中小學及高校進行實驗,參與學生4000多名,實驗班學生喜愛作文的學生達99%,作文水準明顯提高的學生達96%。

在作文實驗過程中,課題組進行了大量的資料統計和對比分析,形成一個龐大的“資料庫建設工程”。廣州市天河實驗區有19所視窗學校,每所學校都有一個新派作文視窗班。課題組每個學期都會對這些視窗班進行2~4次檢測,從寫作情感、寫作思維、寫作語言3個大板塊,19個小塊進行檢測分析。

對比分析顯示:經過3個月以上的實驗,實驗學生從原來的“不願寫”“沒話寫”“不會寫”“寫不好”等,變成“喜歡寫”“有的寫”“會寫”“寫得好”。

“三位一體”讓寫作具象化

那麼,我們的新派作文究竟“新”在哪裡?它是如何訓練學生寫作的呢?

新派作文提出‘情感、思維、語言三位一體’作文教學法,將思想情感作為作文的基礎和靈魂,用情感突破語言、思維的二元關係,為作文訓練體系建立了立體化的、具有靈魂的生命系統。

在寫作實踐中,為了把握、激發和運用情感,新派作文總結出“真情、癡情、激情、煽情”的“四情”理論,並給出數百種情感激發與運用的策略方法。這些方法就地取材,學生靈活運用,就能發現生活的奧秘,提高寫作的興趣,為作文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調。

不僅情感可以管理,思維也可以管理。新派作文總結出俗稱“畫圈圈”的思維分級發散方法,引導學生從抽象到具象進行逐級思維發散,以此打開思路,讓學生自主找到豐富的寫作素材,解決“沒東西可寫”和“不會寫”的問題。

在講授以“春節”為話題寫作文時,我在黑板上寫下“春節”兩字並逐級“畫圈圈”:

第一級先發散為人、事、物;

第二級將“人”發散為家人、親戚、同學、鄰居、攤販等,將“事”發散為買年貨、放鞭炮、吃年飯、貼春聯等,將“物”發散為春聯、美食、禮物等。

此外,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發散,例如人有熟人、陌生人,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人,好人、壞人等。

如果從春節的文化、歷史、經濟、哲學的角度思考,就是更高一級的思維了。

思維發散圖不僅可以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找到更為豐富的寫作素材,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整理思維,將思維導向寫作訓練的點上。比如寫作《師恩難忘》,如重點寫事,可按圖1所示去發散;如重點寫人,可如圖2去發散。由此打開學生思維的源泉,使作文不再無事可寫無話可說。

同樣,語言訓練也用圖示符號方法,通過句法訓練、段法訓練、篇章訓練、符號訓練以及給句子“請客”法、列算式訓練法、比例線段搭架法等多個複式訓練系統,將抽象的寫作方法用圖示符號表示,促進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同時也增加了寫作的樂趣,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

每個孩子都有寫作潛質,一旦這種潛質爆發,能量往往超乎你想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