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歷史文化名村——黨家村

歷史文化名村——黨家村

2017.10.27

文字部分摘自老師党康琪文章

攝影:天空

時間:2017年10月21日

1986年, 西安冶金建築學院和日本九州大學聯合組團,

對陝西韓城黨家村進行了兩次調查。 1991年, 由該團日方團長青木正夫教授執筆, 用日文寫成的《黨家村》一書的問世, 標誌著國際社會對黨家村的發現。 由此, 國內外專家學者相繼前來考察, 國內各級傳媒相繼專題報導。 於是, 2001年, 黨家村被批准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 黨家村被批准公佈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村;而至2006年, 在文物大省的陝西, 黨家村竟與西安古城牆並列, 榮登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作為一組古建築群, 黨家村保留下來的僅為原貌的二分之一, 被稱為 “活化石”, 即有如此效應, 那黨家村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呢?

黨家村位於陝西韓城東北方向, 西南距市區9公里, 東距黃河3.5公里, 坐落在雖然很小、卻是黃河一級支流的泌水河谷, 所處地段呈葫蘆形狀, 俗稱“党圪土勞 ”。 站在河谷南邊原上看去, 村莊位於泌水北岸, 背依高崗;北河岸數丈高的石壁, 兼有河堤、屋基、保安功用;綠水東流, 小橋碧柳, 果園菜畦, 秀色可餐;村東北崖上的寨堡, 城樓高聳, 雉堞如畫。

若站在北原原畔俯瞰, 青瓦千間, 高塔樓閣, 巷道幽深曲折, 古木點綴其間, 一派青蒼緊湊中透露出北方少見的潔淨。

由108國道有柏油路從黨家村北原上穿過, 從北原入村, 有三條坡道, 為東坡、西坡, 中間的叫小坡。 三坡下的村口, 都築有哨門。 黨家村的主巷道稱上巷,

上巷兩端即東、西坡下的東、西哨門。 上巷以寬窄變化構成曲折, 上巷兩側均開有數條南北走向的支巷, 支巷巷口絕不相對, 只分別與主巷構成“丁”字形狀, 次支巷也是如此。 穿過上巷南邊的支巷, 是下巷, 下巷經過幾個九十度轉向, 向東南延伸, 通往下廟及文星閣。 如此佈局, 都在追求一個曲折, 要讓視線透不過去。 風水先生解釋說:這才聚氣, 能聚集財氣、文氣、喜氣、勃勃生氣等等。

在這大小巷道的兩側,坐落著一百來座四合院,還建有祭獻祖宗的十一座祠堂,為崇拜神靈的文聖賢廟(俗稱上廟)、武聖賢廟(俗稱下廟),為瞻仰文昌星及孔聖人、被稱為村標的文星閣;建有看家樓,大小巷口的二十五座哨門,為躲兵荒馬亂、大號叫泌陽堡的寨子這些保安設施;配合著用被洪水翻滾過的失去棱角的河石鋪成的巷道、坡道,砌就的數丈高的石壁,便形成了一處罕見的古建築群。

來黨家村考查觀光的,較多關注的是這裡的四合院。確實,與北京四合院、山西各大院相比,這裡的四合院有明顯的不同。

無論哪裡的四合院都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圍繞院子,四邊佈置各類房屋;二是門窗開向院子,對外不開窗;三是方位必正,譬如,如果院落所在不正,或者撇下一些不用,或者將不足填補方正。而從工藝上看,這裡也同京晉名院一般精細。不同處是:這裡的房屋多為兩層;院落小,挨得緊,簡直擠在一起;門道多為走馬樣式:上首房屋不住人,只用來祭祖待客。

京晉四合院多是一層,面積大得多,佈局也不同。例如北京,總有一個前院,多帶偏院,穿過垂花門才能進入正院,正院又是甬道又是花樹,要寬敞豁亮得多,除過臨街一面,還有專門修築的界牆。黨家村四合院院基一般不足四分,一個獨立院落,雖有二進式、前院、後院、偏院的,但數量很少。上首的廳房和下首的門房都將地基橫向占盡,兩側廂房嵌在二者之間。廳房、門房向院一面的大部分簷水,先要流入廂房山牆上用磚懸砌的、緊承屋簷的水槽——俗稱筒槽,再流瀉下來。四面房子的背牆與廳房門房的山牆一起,構成院落界牆。這樣以來,留下的院子就很小了,有的還能擺下兩個乒乓球案子,有的只能放下一個。即使有人得到一塊較大的房基地,也多遵循這一格局,只是兩院三院並排修建而已。為節約地基,相鄰院落間兩家廂房後坡簷水的水道僅僅一尺來寬,有的甚而把兩院廂房背牆築得挨在一起,竟將水道修到牆頂上,廂房後坡簷水由牆頂水道先匯入筒槽後,再分別下瀉到自家院中。日本朋友將這小而擠的特點稱為“緊湊”。

黨家村四合院院門分牆門和走馬門樓兩類,門多開在門房偏左或偏右一間,中門較少。牆門窄小樸素,走馬門樓高大氣派。北京四合院的工藝比較集中地顯示在通向正院的垂花門上,黨家村則比較集中在走馬門樓上。走馬門樓因臨街有“上馬石”、就近牆上有“栓馬環”,有的豎著“栓馬樁”,為主人出入、賓客來往乘騎騾馬方便得名。走馬門安在門房脊檁正下方,門外房下空間叫“外門道”。外門道上有閣樓,閣樓向外一面堆疊起來的枋木稱門楣,門楣有的略施彩繪,也有全部透花飾以楓拱和垂花的。兩側下起牆裙,上與門框等高處,用做有紋線的花磚圈出兩方很大的“框壁”,框中用磚做成各種圖案。框壁外側左右各有一根一半牆內一半牆外的通柱,柱下有石礎,是逢年過節、紅白喜事粘貼對聯的地方。

兩柱外側以及同列山牆,牆頭都砌著寬約一尺的“螭頭子”。螭頭子上部呈弧形,作支撐房檐狀,也起裝飾作用。下部為座鬥,建築師恨不能把滿腹巧思全用在這座鬥上。座鬥靠內一面與牆砌在一起,整體突出牆外,呈懸空狀,雕刻外露的三面。外露部分又分兩層,下層多為透雕須彌座,下飾流蘇、雲頭等形狀。上層多為二級“鬥”形構件,能刻六幅畫面。年代較早的畫面簡單,如明朝、清朝前期,多為卦爻符號之類。後來發展為瓶爐三事、盆景瓶插、琴棋書畫、人物故事等。至乾隆年間,藝術上可說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有人調查統計,黨家村走馬門樓上的螭頭子的樣式有四十多種呢。

門為黑色,配以紅綠色門框。門上面為木質門匾,浮雕著諸如“耕讀世家”、“安樂居”、“忠厚”、“登科”之類的題字,白底黑字或藍底金字,有的表白心志情趣,有的顯示身份地位,書法刻工都十分講究。匾下左右兩個“管扇”頭,雕成雲頭、蓮花等樣式,塗金抹銀,點綴著門樓外觀。門兩邊有“門墩石”,分方形、鼓形、獸形幾類,方形、鼓形上也都雕有人物、禽獸、花卉等,形態生動逼真。

黨家村處處可見大大的“福”字,基本上都是仿照壁所刻的“福”字,據傳,這個“福”字是入士鄉賢党蒙從京城帶回的慈禧太后賜給他的禮物,因之稱為“慈禧賜福”。党蒙,字養山,號泌亭,為清朝翰林。家境貧寒,12歲前不曾穿過襪子。幼年隨父到甘肅古浪縣學官署讀書。光緒二年(1876年),隻身赴京趕考,連中三元,入翰林院。後經考試入刑部,任主事、外郎、郎中等。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帝奔陝。党蒙隨諸臣往潼關迎駕,受到賞識,委任為雲南臨安知府。党蒙為官正直、盡力盡職,是一位受人愛戴的清官。他是黨家村的驕傲,直到現在,村人依然時常提憶起這位先賢。党蒙六世孫現在尚生活在黨家村。

門裡房下空間稱“內門道”。內門道牆上,總築有一個小神龕,用來供奉土地神。設在門房一側的門道的迎面山牆上,都有青磚浮雕,或字或景。字以“福”、“壽”為多,只一字,兩米見方。“福”字瀟灑開發,“壽”字平和穩重,當是出自昔日大手筆,輾轉臨摹而成。景多以喜鵲、梅花、青松、仙鶴為題材,皆取福慶長壽之意,構圖雕琢則絕無雷同。

北京四合院上房家長居住,中間會客,兩邊臥室。黨家村上首廳房卻平日供奉祖先牌位,遇到喪事用為靈堂,婚嫁時則用作禮堂,設席款待賓客。建造上基礎高,起架高,寬敞高大。一般三大間,不隔。有的有樓,有的無樓。有樓的又有全樓、兩側有樓、一側有樓、廊上也有樓等幾種形式。

廳門為滿間十二扇屏風式樣,上透下實。透的部分做成艾葉、菊花、萬字、方勝等圖案,實的部分浮雕著人物花卉瓶插之類。門前有廊。平日僅開中間兩扇中門,但逢婚喪大事,卸下全部門扇,與廊連成一片。

廳房屋面更具特色,為兩坡水。橫脊高大,兩頭前後坡沿山牆又分別下來一條躺脊;橫脊兩端與躺脊接榫處各安有一個造型張牙舞爪的“脊獸”,相當於廟宇宮殿上的“鴟吻”;四條躺脊的下端也都砌有“脊獸”:俗稱“五脊六獸”。這種裝飾,是北京民居在所謂“輦轂之下,防範僭越”的現實威懾下,絕不採取的。

 來黨家村觀光的遊客都對村上的節孝碑有興趣。的確,此碑工藝卓而不群。來到碑前,首先引起人們注意的是青石基座上兩丈多高的碑樓。樓頂懸山兩面坡式,簷上筒瓦包溝、五脊六獸。脊為透雕,橫脊中部聳有一尊圓雕,為1公尺高四面透風的兩層小閣樓。簷下結構為仿木磚雕,層層疊起的斗拱擎著檁條,檁上架著方椽。斗拱下麵是橫額"巾幗芳型",額框由游龍、麒麟、香爐等圖案的透雕組成。額下雕刻尤為精美,總體欄杆形狀,每兩個立柱間為一畫面,共四幅。從東到西,第一幅雕著"喜鵲梅花",取"喜上梅梢"之意;第二幅"鶴立溪水",取"鶴壽千年"之意;第三幅為"奔鹿圖","奔鹿"意即求取俸祿;第四幅"鴨戲蓮蓬",蓮蓬中生有很多蓮子,此圖寄寓願後世人丁興盛之意。碑樓牆面十分平整,"清水式"磚縫橫豎中繩。牆磚比別處的要小,村中老輩人傳說這是用[圖片]黨家村鋸截齊打磨平光後砌上去的。兩邊牆上的對聯與橫額一樣,是陽文磚雕。對聯上方各砌有一個手捧"壽"字的人物深浮雕,據說左邊凸睛翹須神情兇猛的叫徐彥昭,右邊慈眉善目富態端莊的是楊侍郎,皆舊戲《忠保國·二進宮》中人物,都做過女主的保駕。對聯虎口上銜,蓮花下托。概括起來,整個碑樓可以說集黨家村磚雕之大成。

白鹿原有個朱先生, 党家村有位党先生!

圖文:天空

在這大小巷道的兩側,坐落著一百來座四合院,還建有祭獻祖宗的十一座祠堂,為崇拜神靈的文聖賢廟(俗稱上廟)、武聖賢廟(俗稱下廟),為瞻仰文昌星及孔聖人、被稱為村標的文星閣;建有看家樓,大小巷口的二十五座哨門,為躲兵荒馬亂、大號叫泌陽堡的寨子這些保安設施;配合著用被洪水翻滾過的失去棱角的河石鋪成的巷道、坡道,砌就的數丈高的石壁,便形成了一處罕見的古建築群。

來黨家村考查觀光的,較多關注的是這裡的四合院。確實,與北京四合院、山西各大院相比,這裡的四合院有明顯的不同。

無論哪裡的四合院都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圍繞院子,四邊佈置各類房屋;二是門窗開向院子,對外不開窗;三是方位必正,譬如,如果院落所在不正,或者撇下一些不用,或者將不足填補方正。而從工藝上看,這裡也同京晉名院一般精細。不同處是:這裡的房屋多為兩層;院落小,挨得緊,簡直擠在一起;門道多為走馬樣式:上首房屋不住人,只用來祭祖待客。

京晉四合院多是一層,面積大得多,佈局也不同。例如北京,總有一個前院,多帶偏院,穿過垂花門才能進入正院,正院又是甬道又是花樹,要寬敞豁亮得多,除過臨街一面,還有專門修築的界牆。黨家村四合院院基一般不足四分,一個獨立院落,雖有二進式、前院、後院、偏院的,但數量很少。上首的廳房和下首的門房都將地基橫向占盡,兩側廂房嵌在二者之間。廳房、門房向院一面的大部分簷水,先要流入廂房山牆上用磚懸砌的、緊承屋簷的水槽——俗稱筒槽,再流瀉下來。四面房子的背牆與廳房門房的山牆一起,構成院落界牆。這樣以來,留下的院子就很小了,有的還能擺下兩個乒乓球案子,有的只能放下一個。即使有人得到一塊較大的房基地,也多遵循這一格局,只是兩院三院並排修建而已。為節約地基,相鄰院落間兩家廂房後坡簷水的水道僅僅一尺來寬,有的甚而把兩院廂房背牆築得挨在一起,竟將水道修到牆頂上,廂房後坡簷水由牆頂水道先匯入筒槽後,再分別下瀉到自家院中。日本朋友將這小而擠的特點稱為“緊湊”。

黨家村四合院院門分牆門和走馬門樓兩類,門多開在門房偏左或偏右一間,中門較少。牆門窄小樸素,走馬門樓高大氣派。北京四合院的工藝比較集中地顯示在通向正院的垂花門上,黨家村則比較集中在走馬門樓上。走馬門樓因臨街有“上馬石”、就近牆上有“栓馬環”,有的豎著“栓馬樁”,為主人出入、賓客來往乘騎騾馬方便得名。走馬門安在門房脊檁正下方,門外房下空間叫“外門道”。外門道上有閣樓,閣樓向外一面堆疊起來的枋木稱門楣,門楣有的略施彩繪,也有全部透花飾以楓拱和垂花的。兩側下起牆裙,上與門框等高處,用做有紋線的花磚圈出兩方很大的“框壁”,框中用磚做成各種圖案。框壁外側左右各有一根一半牆內一半牆外的通柱,柱下有石礎,是逢年過節、紅白喜事粘貼對聯的地方。

兩柱外側以及同列山牆,牆頭都砌著寬約一尺的“螭頭子”。螭頭子上部呈弧形,作支撐房檐狀,也起裝飾作用。下部為座鬥,建築師恨不能把滿腹巧思全用在這座鬥上。座鬥靠內一面與牆砌在一起,整體突出牆外,呈懸空狀,雕刻外露的三面。外露部分又分兩層,下層多為透雕須彌座,下飾流蘇、雲頭等形狀。上層多為二級“鬥”形構件,能刻六幅畫面。年代較早的畫面簡單,如明朝、清朝前期,多為卦爻符號之類。後來發展為瓶爐三事、盆景瓶插、琴棋書畫、人物故事等。至乾隆年間,藝術上可說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有人調查統計,黨家村走馬門樓上的螭頭子的樣式有四十多種呢。

門為黑色,配以紅綠色門框。門上面為木質門匾,浮雕著諸如“耕讀世家”、“安樂居”、“忠厚”、“登科”之類的題字,白底黑字或藍底金字,有的表白心志情趣,有的顯示身份地位,書法刻工都十分講究。匾下左右兩個“管扇”頭,雕成雲頭、蓮花等樣式,塗金抹銀,點綴著門樓外觀。門兩邊有“門墩石”,分方形、鼓形、獸形幾類,方形、鼓形上也都雕有人物、禽獸、花卉等,形態生動逼真。

黨家村處處可見大大的“福”字,基本上都是仿照壁所刻的“福”字,據傳,這個“福”字是入士鄉賢党蒙從京城帶回的慈禧太后賜給他的禮物,因之稱為“慈禧賜福”。党蒙,字養山,號泌亭,為清朝翰林。家境貧寒,12歲前不曾穿過襪子。幼年隨父到甘肅古浪縣學官署讀書。光緒二年(1876年),隻身赴京趕考,連中三元,入翰林院。後經考試入刑部,任主事、外郎、郎中等。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帝奔陝。党蒙隨諸臣往潼關迎駕,受到賞識,委任為雲南臨安知府。党蒙為官正直、盡力盡職,是一位受人愛戴的清官。他是黨家村的驕傲,直到現在,村人依然時常提憶起這位先賢。党蒙六世孫現在尚生活在黨家村。

門裡房下空間稱“內門道”。內門道牆上,總築有一個小神龕,用來供奉土地神。設在門房一側的門道的迎面山牆上,都有青磚浮雕,或字或景。字以“福”、“壽”為多,只一字,兩米見方。“福”字瀟灑開發,“壽”字平和穩重,當是出自昔日大手筆,輾轉臨摹而成。景多以喜鵲、梅花、青松、仙鶴為題材,皆取福慶長壽之意,構圖雕琢則絕無雷同。

北京四合院上房家長居住,中間會客,兩邊臥室。黨家村上首廳房卻平日供奉祖先牌位,遇到喪事用為靈堂,婚嫁時則用作禮堂,設席款待賓客。建造上基礎高,起架高,寬敞高大。一般三大間,不隔。有的有樓,有的無樓。有樓的又有全樓、兩側有樓、一側有樓、廊上也有樓等幾種形式。

廳門為滿間十二扇屏風式樣,上透下實。透的部分做成艾葉、菊花、萬字、方勝等圖案,實的部分浮雕著人物花卉瓶插之類。門前有廊。平日僅開中間兩扇中門,但逢婚喪大事,卸下全部門扇,與廊連成一片。

廳房屋面更具特色,為兩坡水。橫脊高大,兩頭前後坡沿山牆又分別下來一條躺脊;橫脊兩端與躺脊接榫處各安有一個造型張牙舞爪的“脊獸”,相當於廟宇宮殿上的“鴟吻”;四條躺脊的下端也都砌有“脊獸”:俗稱“五脊六獸”。這種裝飾,是北京民居在所謂“輦轂之下,防範僭越”的現實威懾下,絕不採取的。

 來黨家村觀光的遊客都對村上的節孝碑有興趣。的確,此碑工藝卓而不群。來到碑前,首先引起人們注意的是青石基座上兩丈多高的碑樓。樓頂懸山兩面坡式,簷上筒瓦包溝、五脊六獸。脊為透雕,橫脊中部聳有一尊圓雕,為1公尺高四面透風的兩層小閣樓。簷下結構為仿木磚雕,層層疊起的斗拱擎著檁條,檁上架著方椽。斗拱下麵是橫額"巾幗芳型",額框由游龍、麒麟、香爐等圖案的透雕組成。額下雕刻尤為精美,總體欄杆形狀,每兩個立柱間為一畫面,共四幅。從東到西,第一幅雕著"喜鵲梅花",取"喜上梅梢"之意;第二幅"鶴立溪水",取"鶴壽千年"之意;第三幅為"奔鹿圖","奔鹿"意即求取俸祿;第四幅"鴨戲蓮蓬",蓮蓬中生有很多蓮子,此圖寄寓願後世人丁興盛之意。碑樓牆面十分平整,"清水式"磚縫橫豎中繩。牆磚比別處的要小,村中老輩人傳說這是用[圖片]黨家村鋸截齊打磨平光後砌上去的。兩邊牆上的對聯與橫額一樣,是陽文磚雕。對聯上方各砌有一個手捧"壽"字的人物深浮雕,據說左邊凸睛翹須神情兇猛的叫徐彥昭,右邊慈眉善目富態端莊的是楊侍郎,皆舊戲《忠保國·二進宮》中人物,都做過女主的保駕。對聯虎口上銜,蓮花下托。概括起來,整個碑樓可以說集黨家村磚雕之大成。

白鹿原有個朱先生, 党家村有位党先生!

圖文:天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