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煙臺芝罘區今年整改276條街巷 選址建20處“口袋公園”

記者近日從召開的芝罘區城管局2017-2018年度工作暨作風建設會議上瞭解到, 今年, 芝罘區將以“改善老城區和城郊接合部2.6萬戶居民居住環境”為目標,

完善體制機制, 拉高管理標杆, 全面精准發力, 提升城市管理法治化、精細化、網格化、智慧化、社會化水準, 努力打造“惠民城管”。

完成17個老舊社區整治改造

今年, 芝罘區城管局在2017年完成64個老舊社區整治改造基礎上, 將老舊社區整治改造範圍向城郊和髒亂問題集中的區域延伸, 投入7100萬元資金, 完成奇山、文化宮等17個老舊社區整治改造, 對華新、福泰等8個老舊社區進行基礎改造, 對海港、南通等9個老舊社區進行升級改造, 建築總面積201萬平方米, 惠及居民24588戶。 結合老舊社區改造, 對大海陽南街、文化宮後街等276條背街小巷進行統一整治改造, 系統整治環境衛生和街面秩序, 對街巷兩側的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以及破損的外立面和門頭牌匾進行粉刷改造,

開展路面硬化、綠化升級等工作, 並強化問題派遣和督導考核, 落實長效監管舉措。

探索建立綜合行政執法與公安聯動執勤工作機制, 年內打造20條“城管執法樣板街”、30條“城管執法規範路”。 開展冷飲攤點集中整治行動, 取締無照經營的攤點, 對已審批的臨街便民攤點實施規範化管理, 達到定面積、定標準、定經營內容、統一樣式的“三定一統一”目標。 對市區主要街區、十字路口處的部分老舊牆體進行美化、翻新;對市區南山公園附近進行彩繪美化;對火車站等區域破損牆體進行真石漆美化;對解放路、迎祥路等區域進行老舊牆體粉刷翻新。

堅持“總量控制、准入限制”的原則, 全面取締未經審批的露天燒烤行為,

對審批點位明確經營時間、經營面積、衛生設施配套等具體的從業監管標準, 推廣規模化經營, 推行室內化加工, 強制安裝無煙燒烤設備, 嚴禁室外擺放任何形式的露天燒烤爐具, 消除露天燒烤造成的油煙污染。

在違規廣告治理上“動真格”, 對存量戶外廣告進行全面普查建檔, 確保年內完成存量戶外廣告30%以上的拆除目標, 並打造環山路、山海路、迎祥路、南迎祥路、解放路5條“無戶外商業廣告示範街”。 按照《煙臺市戶外廣告設置規範》要求, 加強轄區各類廣告監管, 開展大型戶外廣告安全檢測工作, 探索推行施工圍擋“牆體化”, 用規格統一、樣式美觀的磚砌實體牆替代彩鋼板臨時簡易圍擋, 明確公益廣告不低於50%的設置比例。

選址建設20處“口袋公園”

芝罘區城管局將圍繞以綠靚城理念, 全面提高轄區園林綠化檔次。

提升公園廣場和遊園管護標準, 加強對夾河生態園、西炮臺公園、大疃廣場等公園廣場和街頭遊園的日常養護, 做好衛生保潔、植物修剪、病蟲防治等工作, 為市民提供潔淨美觀的觀光休憩場所。 打造園林綠化養護標準路和景觀路, 對解放路、迎祥路、環山路、紅旗路等人流量較大路段進行重點養護, 增加人員投入和修剪保潔頻次, 實現全路段無枯枝落葉、無垃圾雜草、植物修剪整齊一致;對鳳凰台路、文化路、毓西路等道路進行整體設計規劃, 在現有綠地基礎上進行改建, 增加苗木景觀, 增設園林和休閒設施,

打造“一街一景, 風格不一”的園林景觀樣板路。

此外, 開展裸露土地綠化覆蓋整治活動, 對市區部分路段進行補栽補種和樹木追肥, 對裸露樹坑進行綠化覆蓋或道板磚鋪裝, 增加樹池等保護設施, 減少融雪劑對樹木的傷害。 按照“宜花則花、宜草則草、宜樹則樹”的原則, 對轄區內的裸露空地進行綠化覆蓋, 因地制宜利用街角、空地選址建設20處“口袋公園”, 增設苗木、景觀石和休閒設施, 美化街區環境。

新建機場路南堯等6座公廁

芝罘區城管局將實施“城管實事工程”,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規範整治各類廣告發佈設施。 清理整治違章廣告、破損廣告設施、野廣告, 規範統一大型戶外廣告, 整合資訊發佈管道, 更換、新建150處“便民資訊服務塔”。 宣導和引導各街道(園區)、居委會、轄區物業公司在城區部分老舊社區樓洞內規範設置3000個統一樣式和設定位置的“市民資訊宣傳欄”。對城區內老舊社區(除封閉物業管理社區外)的破舊單元樓宇門進行外立面油漆刷新,年度計畫刷新5000個,優化社區容貌、提升城區形象,改善老舊社區樓宇防盜門普遍存在缺乏維護的現狀,消除“花臉門”現象。

推廣小壓站建設和垃圾二次轉運模式。在2017年建成使用18座小型垃圾壓縮站基礎上,2018年再建造“三位一體”小壓站6座。進一步擴大生活垃圾二次轉運覆蓋範圍,將西南河以東區域全部納入二次轉運範圍,取消大型垃圾壓縮車進市區作業,並對所有壓縮車進行全密閉改造,杜絕污水灑漏、氣味難聞問題。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選擇在世秀社區、軍民小學以及環衛處機關3個區域啟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配套垃圾分類設施,實行統一收運。啟動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工作。本著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選取1-2個城建重點專案作為試點,探索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利用新路子,變廢為寶、綜合利用,逐步實現建築垃圾“圍城”源頭治理。增加公廁覆蓋範圍。本著“佈局合理、整潔美觀、方便群眾”的原則,依託小壓站配套新建機場路南堯、旅遊大世界廣場東等6座公廁,升級改造向陽、東花園等8座老舊公廁,維修北河街、東風等32座公廁配套設施,基本形成覆蓋全區的公廁網路。

宣導和引導各街道(園區)、居委會、轄區物業公司在城區部分老舊社區樓洞內規範設置3000個統一樣式和設定位置的“市民資訊宣傳欄”。對城區內老舊社區(除封閉物業管理社區外)的破舊單元樓宇門進行外立面油漆刷新,年度計畫刷新5000個,優化社區容貌、提升城區形象,改善老舊社區樓宇防盜門普遍存在缺乏維護的現狀,消除“花臉門”現象。

推廣小壓站建設和垃圾二次轉運模式。在2017年建成使用18座小型垃圾壓縮站基礎上,2018年再建造“三位一體”小壓站6座。進一步擴大生活垃圾二次轉運覆蓋範圍,將西南河以東區域全部納入二次轉運範圍,取消大型垃圾壓縮車進市區作業,並對所有壓縮車進行全密閉改造,杜絕污水灑漏、氣味難聞問題。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選擇在世秀社區、軍民小學以及環衛處機關3個區域啟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配套垃圾分類設施,實行統一收運。啟動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工作。本著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選取1-2個城建重點專案作為試點,探索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利用新路子,變廢為寶、綜合利用,逐步實現建築垃圾“圍城”源頭治理。增加公廁覆蓋範圍。本著“佈局合理、整潔美觀、方便群眾”的原則,依託小壓站配套新建機場路南堯、旅遊大世界廣場東等6座公廁,升級改造向陽、東花園等8座老舊公廁,維修北河街、東風等32座公廁配套設施,基本形成覆蓋全區的公廁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