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跟著老徐看天下41:那些年,記者是個多麼風光的差事

幹了大半輩子的新聞民工, 從來沒覺得日子像現在這樣難過。 人老了, 愛回憶。 忽然想, 年輕時, 咱也曾風光過。

上初中時, 日記本上曾經寫下過兩個願望:一個是長大了能夠天天吃白饃;一個是長大了能夠當作家。

老家記憶

我的老家在新店鄉隱山北邊的徐莊, 那時候還屬於南陽縣的地盤, 北與方城縣毗鄰, 東與社旗縣接壤, 屬於三不管地帶。 貧窮, 落後, 是老家留給我的兒時記憶。 逃離農村, 過上城裡人的生活, 是我奔跑的動力。

記憶中的窩窩頭就是這個樣

我在老家生活了16年, 也吃了16年的窩窩頭。 現在的年輕人, 不知道真正的窩窩頭的滋味, 那種難吃, 我實在找不出詞語來形容。 反正, 經常吃得胃裡吐酸水。 也正因如此, 有了吃白饃的願望。 至於當作家, 是興趣使然, 覺得當了作家就能光宗耀祖。

在新店隱山的留影

吃白饃的願望很快就實現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 我有了第一份工作:在原南陽縣廣播站如今的宛城電臺當了記者編輯。 第一次採訪, 是去英莊的一個養雞場。 場長叫啥, 早已忘記, 但場長殺雞招待我的事記得很清楚。 那天中午, 採訪完畢, 場長熱情地留我吃飯, 並讓工人殺了一隻還是幾隻雞, 燜了很大一鍋雞肉。 那頓飯, 我吃得很飽。 現在說起來覺得有點丟人, 但那時候真是吃頓肉就覺得幸福。 幹記者有肉吃, 是這個職業給我的第一印象。 那年, 我20歲, 風華正茂。

老徐在採訪中

後來, 我到一家報社上班。 這份報紙, 雖然發行量不大, 但因為是中部協作區的機關報, 所以經常去四川、湖北、陝西幾個省採訪, 而且經常採訪這些省相關地區的主要領導。 像湖北省的襄樊市、十堰市, 四川省的達州地區, 陝西省的商洛地區、安康地區等地的市長、專員, 採訪有幾十人次之多。 現在知道, 對於一個地方媒體來說,

想採訪本地的主要領導並非易事, 可我那時候初生牛犢不怕虎, 採訪這些領導一點都不怯場。 那時候覺得, 幹記者很風光。

與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的合影

那時的風光還表現在, 無論到哪裡去採訪, 好吃好喝好招待不說, 當地的領導一般都會安排去當地的風景區看看, 名曰考察實際上就是遊玩。走的時候,還會有當地的土特產奉上。當然,現在這種行為屬於“不正之風”,但那時候沒有沒有這麼多規定。

與著名作家周同賓先生的合影

幹記者的風光,當然不全是因為吃喝遊玩。更多的,是因為那時人們對記者的尊重。那個時期,媒體較少,也沒有互聯網,更沒有自媒體,許多單位的領導,以上報紙為榮。但凡哪個媒體的記者要到哪個單位去採訪,被採訪單位一定會把記者奉若上賓,車接車送,安排一大幫人員接待。哪像現在,人們像防火防盜一樣防記者。即便你是去做一個正面的採訪,對方也會以各種理由推託。這倒不是新時期就不需要宣傳了,而是很多單位的領導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抱著無過便是功的心態去工作。這實在是當下社會的一個悲哀。

採訪明星們的合影

那時的風光,還來自於單位效益的良好。我初到另一家報社上班時,正趕上紙媒最後的好時候。那幾年,沒有廣告任務,沒有訂報任務,也沒有寫稿任務,幹好幹壞全憑自覺,都一樣拿工資拿獎金,而且還不少。平時各種福利券應有盡有,看電影有電影券,唱歌有唱歌券,理髮有理髮券,買衣服有衣服券,就連配個眼鏡都有眼鏡券,美容券和吃飯券更是多得用不完……平時幾乎不用你怎麼花錢買東西就能生活。

採訪鳳凰傳奇時的合影

那時的風光,還來自于記者的良知。那時的記者,大多滿腔熱血,一身正義,遇到看不慣的人和事,就會用手中的筆做武器,向邪惡挑戰,沒有一點的個人利益在裡面。也正因如此,人們敬重記者,覺得記者就是正義的化身,有什麼事了,願意向記者反映。哪像現在的一些記者,特別是一些偽記者,常常以負面報導相威脅,以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這樣的記者,看起來很風光,但風光的背後唯有罵聲。

職業照

當前,紙媒每況愈下,但老徐覺得,存在就有價值。只是,這種風光何時能再有?

名曰考察實際上就是遊玩。走的時候,還會有當地的土特產奉上。當然,現在這種行為屬於“不正之風”,但那時候沒有沒有這麼多規定。

與著名作家周同賓先生的合影

幹記者的風光,當然不全是因為吃喝遊玩。更多的,是因為那時人們對記者的尊重。那個時期,媒體較少,也沒有互聯網,更沒有自媒體,許多單位的領導,以上報紙為榮。但凡哪個媒體的記者要到哪個單位去採訪,被採訪單位一定會把記者奉若上賓,車接車送,安排一大幫人員接待。哪像現在,人們像防火防盜一樣防記者。即便你是去做一個正面的採訪,對方也會以各種理由推託。這倒不是新時期就不需要宣傳了,而是很多單位的領導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抱著無過便是功的心態去工作。這實在是當下社會的一個悲哀。

採訪明星們的合影

那時的風光,還來自於單位效益的良好。我初到另一家報社上班時,正趕上紙媒最後的好時候。那幾年,沒有廣告任務,沒有訂報任務,也沒有寫稿任務,幹好幹壞全憑自覺,都一樣拿工資拿獎金,而且還不少。平時各種福利券應有盡有,看電影有電影券,唱歌有唱歌券,理髮有理髮券,買衣服有衣服券,就連配個眼鏡都有眼鏡券,美容券和吃飯券更是多得用不完……平時幾乎不用你怎麼花錢買東西就能生活。

採訪鳳凰傳奇時的合影

那時的風光,還來自于記者的良知。那時的記者,大多滿腔熱血,一身正義,遇到看不慣的人和事,就會用手中的筆做武器,向邪惡挑戰,沒有一點的個人利益在裡面。也正因如此,人們敬重記者,覺得記者就是正義的化身,有什麼事了,願意向記者反映。哪像現在的一些記者,特別是一些偽記者,常常以負面報導相威脅,以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這樣的記者,看起來很風光,但風光的背後唯有罵聲。

職業照

當前,紙媒每況愈下,但老徐覺得,存在就有價值。只是,這種風光何時能再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