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加速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 八百名鄉村教師有了身邊的“特級”導師

2018-02-25 20:13 | 浙江新聞用戶端記者 竺佳 通訊員 池瑞輝

“太棒了!周老師在集士港開了工作室, 特級教師不再高高在上, 我們可以近距離跟師學習!”昨天下午,

集士港鎮44名思品老師在為這項“零的突破”而欣喜——新學期, 浙江省特級教師周漢斌工作室掛牌到集士港鎮中心小學, 她將給全鎮思品老師最接地氣的指導, 包括開講座、教學研討、上觀摩課等。

周漢斌是海曙區正在打造的“特級教師鄉村工作室”所聘請的導師之一。 區劃調整後, 海曙區義務段學校由23所增至64所, 幼稚園由46所增至119所, 教育形態由單一的城區教育向多元的城鄉教育轉變。 為解決新海曙區域內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海曙區教育局確立了城鄉教育統籌發展戰略, 在教育集團化、城鄉師資流動等舉措的基礎上, 創新性推出“送師下鄉”, 通過7位特級教師帶動846名鄉村教師發展, 以提升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加速度”。

據海曙區教育局介紹, 該區共建立9個“特級教師鄉村工作室”, 由7位浙江省特級教師領銜, 培養846名鄉村教師學員, 實現西片區9個鎮(鄉)、街道全覆蓋。 這些“導師”涵蓋初中科學, 小學語文、數學、思品, 學前教育等學科, 業界影響力在寧波是“響噹噹”的。 其中, 有初中科學的省特級教師、海曙外國語學校校長薛瑞芬, 小學語文的省特級教師、寧波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校長楊春麗, 學前教育的省特級教師胡劍紅、李江美, 等等。 每個工作室由導師、協助導師開展工作的骨幹教師組成, 設點鎮(鄉)、街道相應學科所有的教師都是學員。

“工作室, 不是一個虛空的形式, 它內在的意義在於合作之上的攜手前進, 同生共長。

”周漢斌代表導師們莊重承諾, “我們願意將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員。 ”

據悉, “特級教師鄉村工作室”實行任期制, 三年為一個週期。 工作室成員由任教科目相同的骨幹教師組成。 導師將為學員量身定制三年個人專業發展計畫。 工作室有量化發展要求, 如“特級教師鄉村工作室”任期內至少與工作室掛牌學校合作完成1項課題研究任務, 並能獲得區級以上獎項;導師指導學員三年內參與或主持一項校級及以上科研課題研究, 或學科論文在區級及以上獲獎或公開發表;學員每學期有1次及以上彙報課和磨課活動, 每學年至少提供品質較高的教學設計、教育反思或案例等2篇以上。 為鼓勵工作室開展研究工作,

海曙區教育局為每個工作室提供3萬元/年的經費支援。 “現在的城鄉學校在硬體上差別已經很小, 校際的差距主要體現在軟體上。 要讓農村學校留住優秀教師, 重點是為老師們搭建專業提升的平臺。 ”海曙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 該區於去年出臺了《海曙區鄉村教師支持計畫(2017-2020年)實施辦法》, 在編制配備、校長教師交流、職稱評定等方面予以傾斜。 省特級教師工作室是推進鄉村教師成長的又一加油站。 該區的省特級教師人數達11人, 在全市領先。 “工作室都是結合鄉村學校教師的需求和名師的教科研專長匹配優選的, 我們計畫用3年的時間, 每個工作室培養學員的50%以上成為鄉村骨幹教師。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