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曹可凡“錦園故事”引出又一段“紅故事”,就發生在昔日復興中路“東昇裡”

近日拜讀申城名主持曹可凡先生在《解放日報》朝花週刊上發表的《錦園故事》, 內中說及其祖父表妹夫中共地下党人陳其襄先生對他的鼓勵, 而開設了《同慶錢莊》“為新四軍籌措藥品和食品所需的經費”云云。

好耳熟的名字啊–––陳其襄。 儘管礙於年齡, 我從未見到, 但這一大名當年在我老屋盧灣區復興中路407弄東昇裡, 上至外公外婆、中至父母姊妹兄嫂、下至我們十數個表兄弟, 幾乎人人皆知。

“東昇裡”, 舊時辣斐徳路上一條坐南朝北並不顯眼的石庫門小弄堂, 處於淡水路(原薩坡賽路)和馬當路(原馬浪路)之間。

朝西隔一條馬路便是法國公園(現今的復興公園)。 朝東數百米則是辣斐大戲院, 也就是解放後的長城電影院。 弄內總共三幢石庫門房子, 共三個門牌號碼。 我家3號, 已是弄底了。 我孩提之時也就是上世紀五十年代, 弄口尚有大鐵門, 由專門的守夜人值守。 弄內2號與3號之間又有專門大鐵門與外界隔斷, 因此清靜、安全。 屋內二樓二底, 客廳、廂房外加亭子間, 大小衛生、自備電話一應俱全。

與407弄相隔不遠的辣斐大戲院, 後曾改為長城電影院

估計因為一家人口比較少吧, 母親她們尚未成婚, 不久, “3號裡”樓下廂房連同後間一統租給了房客, 房客名叫陳其襄。 仲介人是韜奮生活書店下僚美珍小姐。 當時, 誰也不知道他們是中共地下黨員。 不久陳其襄先生又熱心為我裨文女中高中畢業的二阿姨介紹去“同慶錢莊”謀職。 當然, 二阿姨也壓根不知此錢莊是共產黨控制下的金融機構, 只是在曹可凡先生文中得知:錢莊系其祖父曹啟東先生開設, 實為祖國解放事業而服務。

聽大人講,

陳其襄為人隨和隨性, 待人一團和氣。 夫婦二人, 兩個孩子外加一位居家教師、一位居家保姆, 從無喧嚷之聲。 當年的底樓有一個大客廳用作接待客人, 平時外公全在樓上“做市面”, 只有陳家一戶在下頭, 實在是安靜。 也就在臨近上海解放那一刻吧, 毫無徵兆地, 陳其襄一家老小連同家什一夜之間盡行消失。 怎麼離開的, 什麼時候走的, 大家都毫不知情, 直到上海解放後, 隱隱傳來資訊:陳其襄是中共地下党, 時任中國紡織工業部花紗布公司總經理, 闔家在京城居住。

1957年陳毅副總理接見蘇聯代表團, 中紡公司原副總裁陳其襄參加會見

至此, 外公他們這才如夢初醒, 這才明白他們為啥看中“3 號裡”這間廂房。

“東昇裡”在當時的辣斐徳路上屬於比較高檔的生活社區。 環境安全係數高–––弄堂小, 進出人少, 不顯眼, 弄堂有二道大鐵門把守, 比較隱蔽。 整條弄堂短小到站在弄口就能看到弄底。 然而, 偏偏就是這條毫不顯山露水的小弄堂, 在我們“3號裡”底下廂房居然有個暗門, 打開暗門,

沿一條狹而窄的陪弄疾行數十步, 又有一扇暗門通向外界。 打開它, 門前近千平方米的廢堆疊空無一人, 一覽無餘。 此時的你, 已身處馬當路、合肥路上了!

啥人會想得到, 復興中路僅一個弄口的東昇裡, 人進去後不需飛簷走壁, 僅數分鐘已經在旁邊那條馬當路上了–––中共地下黨真是好眼力啊!要知道, 這道暗門的存在, 就是弄內1號2號的居家人士也絕不知情的。 當然, 營造這一通道的原因, 是因為當時在法租界內造房有規定:防火。 整條弄堂三幢房子僅一個出入口, 短少一個逃生通道, 暗門通道是用來以防萬一的。

大概又過了十數年吧, 那已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葉了, 姆媽放學回家, 說起白天去吳徑化工廠(現上海氯堿總廠前身)——滬上一家大型國企, 為學生徵兵外調。廠裡負責接洽的一位領導五十掛齡,老練非凡。當她摘錄好人事材料交給姆媽時,順口一聲:“三小姐,儂還認得我伐?”母親頓時靈光大開:儂是我伲廂房間陳其襄先生孩子的家教老師。至此,才徹底明白,連保姆、家教老師都是地下党,來自五湖四海啊!可惜因當時處於“文革”,互道珍重,就此一別。

復興中路407弄已經拆除,變身成為SOHO復興廣場

“東昇裡”於2006年因建立地鐵十號線出入口,連同那條神秘通向馬當路的陪弄,早已搖身一變,成為新天地最為洋氣最為鬧猛的娛樂勝地之一復興SOHO廣場。而我姆媽,作為外公外婆的小女,也於2015年以98歲高齡仙逝。至於我,作為當年居住東昇裡的第三代,是十一個表兄弟中最小一個,今年也行將步入70。我想,此時此刻應該說一下東昇裡的紅故事了–––那石庫門裡的故事,雖瑣碎而渺小,但點點滴滴,終將歸入紅色的軌跡,讓人們常憶常青,常憶常新。

為學生徵兵外調。廠裡負責接洽的一位領導五十掛齡,老練非凡。當她摘錄好人事材料交給姆媽時,順口一聲:“三小姐,儂還認得我伐?”母親頓時靈光大開:儂是我伲廂房間陳其襄先生孩子的家教老師。至此,才徹底明白,連保姆、家教老師都是地下党,來自五湖四海啊!可惜因當時處於“文革”,互道珍重,就此一別。

復興中路407弄已經拆除,變身成為SOHO復興廣場

“東昇裡”於2006年因建立地鐵十號線出入口,連同那條神秘通向馬當路的陪弄,早已搖身一變,成為新天地最為洋氣最為鬧猛的娛樂勝地之一復興SOHO廣場。而我姆媽,作為外公外婆的小女,也於2015年以98歲高齡仙逝。至於我,作為當年居住東昇裡的第三代,是十一個表兄弟中最小一個,今年也行將步入70。我想,此時此刻應該說一下東昇裡的紅故事了–––那石庫門裡的故事,雖瑣碎而渺小,但點點滴滴,終將歸入紅色的軌跡,讓人們常憶常青,常憶常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