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春節餘額已不足,請明年再充值

不自不覺間春節假期就沒有了, 連外賣的配送費都降到了正常價格, 許多人心不甘情不願地開始了新一年的工作。

但還有一批人卻如釋重負!

比如被七大姑八大姨纏著問工作的, 被爹媽催著找物件的, 被家裡小輩圍著要紅包的……

這件衣服也就背負著使命誕生了。

院長的年也過得有些累, 在應對以上種種的同時, 還要頂著寒風往電影院跑。

所以今天不說電影, 換個口味聊一部美劇。

《去他*的世界》

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

男主角是個俊朗的小少年, 有著嚴重的心理問題。

情感麻痹, 只能以手浸油鍋、獵殺動物來獲取寬慰。

動物殺得不上勁兒了, 就決定找個人殺殺看, 女主就是他的目標。

女主角也是個俊美的小少女, 有著強烈的叛逆情緒。

母親再婚嫁入富人家庭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丈夫對女主的語言中充滿了性暗示, 女主母親卻當做沒看見。

於是去尋找自己親身父親的念頭佔據了女主的腦海, 和男主結識以後就一同上路。

路上他們遇到了拉著男主手對自己動手動腳的猥瑣大叔, 結果狠狠地訛了人家一筆。

摸進一幢豪宅裡玩耍, 卻發現主人是個淩虐少女的慣犯, 這次男主發動了自己的“屠夫”技能, 割了人家的喉嚨。

“尋親+逃亡”就成了兩人旅程的主題。

男主就像抓住唐僧的妖精一樣,想殺女主卻遲遲下不去手,反而蹩腳地去關心和維護她。

女主也逐漸走出內心的陰霾,學著去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兩人之間的感情又喪又有愛,評分也飆到了9.0。

有句評論說的非常紮心:片子評分這麼高說明了現實中的人們活的有多窩囊,只能在電視劇裡過過癮了。

開個腦洞,如果讓他倆來體驗一把中國年,想必都是分分鐘會爆炸的主,各種寒暄攀談,面對不熟的人,對不擅社交的人來說就是一種酷刑。

劇中的兩位主角其實更適合活在自己的方寸世界中,有一兩位知己便足夠。

但現實中,像他們一樣的人其實不少,而這個世界也對他們特別不友好。

僅憑見縫插針的社交媒體就已經足以把人淹沒。

想想年前各種群裡發的紅包連結,鋪天蓋地的掃福活動,就是為了使某個本該是電子錢包的軟體增加社交功能。

抱著同樣心思的也並非僅此一家,現在的各種APP,哪怕是個記錄大姨媽的軟體都要讓你註冊登陸,還能看到附近的用戶,不知是想讓大家交流些什麼健康小知識。

有時面對繁重的社交應酬,以及更繁重的生活壓力,真想對這世界說一聲“去他*的”。

院長講了幾年電影,也有段走火入魔的時期。

朋友圈裡看到誰在約看某個熱門爛片,隨即在下方回復說片子難看別去。

後來被朋友點醒,才意識到看電影對有些人來說只是個放鬆、約會的活動,有時不用太較真片子好壞。

在那之後心態也愈發平和,更喜歡討論而非無意義的爭吵。

人生苦短,我們有時不僅是為自己而活,也沒有上面那部劇中主角拋開一切“離家出走”的魄力。

還不如順心意,能讓自己輕鬆一點就輕鬆一點,不要徒增煩惱。

“尋親+逃亡”就成了兩人旅程的主題。

男主就像抓住唐僧的妖精一樣,想殺女主卻遲遲下不去手,反而蹩腳地去關心和維護她。

女主也逐漸走出內心的陰霾,學著去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兩人之間的感情又喪又有愛,評分也飆到了9.0。

有句評論說的非常紮心:片子評分這麼高說明了現實中的人們活的有多窩囊,只能在電視劇裡過過癮了。

開個腦洞,如果讓他倆來體驗一把中國年,想必都是分分鐘會爆炸的主,各種寒暄攀談,面對不熟的人,對不擅社交的人來說就是一種酷刑。

劇中的兩位主角其實更適合活在自己的方寸世界中,有一兩位知己便足夠。

但現實中,像他們一樣的人其實不少,而這個世界也對他們特別不友好。

僅憑見縫插針的社交媒體就已經足以把人淹沒。

想想年前各種群裡發的紅包連結,鋪天蓋地的掃福活動,就是為了使某個本該是電子錢包的軟體增加社交功能。

抱著同樣心思的也並非僅此一家,現在的各種APP,哪怕是個記錄大姨媽的軟體都要讓你註冊登陸,還能看到附近的用戶,不知是想讓大家交流些什麼健康小知識。

有時面對繁重的社交應酬,以及更繁重的生活壓力,真想對這世界說一聲“去他*的”。

院長講了幾年電影,也有段走火入魔的時期。

朋友圈裡看到誰在約看某個熱門爛片,隨即在下方回復說片子難看別去。

後來被朋友點醒,才意識到看電影對有些人來說只是個放鬆、約會的活動,有時不用太較真片子好壞。

在那之後心態也愈發平和,更喜歡討論而非無意義的爭吵。

人生苦短,我們有時不僅是為自己而活,也沒有上面那部劇中主角拋開一切“離家出走”的魄力。

還不如順心意,能讓自己輕鬆一點就輕鬆一點,不要徒增煩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