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育雛 | 抓好雛鵝的“黃金”第一周?

小鵝第一周也被叫做養殖黃金周, 因為這個階段是小鵝腸道及各個器官發育最快的一周, 開食的好與壞關係到小鵝的體重、採食量、抵抗力、均勻度等等, 那又該怎麼做呢?

1鵝苗的選擇:

鵝苗最好選擇信譽度高的大廠家, 但是來了之後建議做進一步的抽查, 隨意挑幾隻小鵝做一下解剖。

2鵝苗到家就要有水有料, 立即開食:

鵝苗從出殼到養殖戶家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最早出殼的鵝苗, 要在孵化器裡面等1天多才開始裝車運輸, 等鵝苗到家時大部分鵝苗都已經出殼了12個小時, 有的甚至更長, 這期間小鵝沒水沒料一直挨餓,

所以鵝苗到家後我們就不要再去控幾個小時的水或料, 而必須要趕緊的開食。

實驗資料顯示, 立即開食促進了卵黃的吸收, 增加了腸道絨毛長度和腸道重量, 加速了免疫器官的發育, 節約了母源抗體和脂肪——既提高了雛鵝的抗病力, 又增加了雛鵝的成活率。

3開口藥的選擇:

選擇一個好的開口藥是至關重要的, 剛出殼的小鵝抵抗力很弱, 臟器發育還不是很完善, 所選的藥物對肝腎的刺激要小或是無刺激最好, 如果肝腎受損發育不好, 後期想把鵝養好就困難了。

同時在飲水中添加多種維生素也是必不可少的, 要提醒大家的是, 維生素一定要用品質好的, 如果使用差的不但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過多的電解質離子還會引起雛鵝拉稀。

4舍溫的調控:

鵝苗剛進鵝舍時, 鵝舍溫度不宜過高, 因為雛鵝在運輸過程中, 運苗車的溫度並不高, 大部分是在28-30度, 如果這時鵝舍溫度過高, 一是造成小鵝應激, 二是小鵝會出現洗澡現象。

鵝苗進入鵝舍3-4個小時內把舍溫升到30-32度就可以了, 這個時候我們還需要觀察, 不能死板的按溫度計來, 以小鵝分佈均勻, 少量有張嘴為准。

5餵料:

第一周不建議控料, 全天供料, 少加勤添, 每次等料吃完後再加, 以免高溫高濕發生黴變, 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勻料, 時常晃動料筒, 刺激小鵝盡可能多的吃料, 有利於小鵝腸道和各器官的發育, 體重增加小鵝的抵抗力也會提高, 有利於六天的做苗。

6水:

水是重中之重, 必須達到人用飲水的要求, 育雛期間必須要保證有足夠的飲水器, 讓小鵝在半米內就能喝到水, 飲水的溫度應該接近舍溫為宜。

7控光:

進舍24小時全光照, 從第二天開始可以採取控光措施, 第一周結束後可以逐漸控制到兩個小時左右,

從第八天開始可以逐漸加長控光時間到4-6小時, 切記關燈的時間要固定。

8環境:

如果是地面育雛, 注意墊料的乾燥, 空氣濕度最好保持在55-70%, 濕度低會損害呼吸道粘膜, 溫度低紮堆, 溫度高影響小鵝採食, 避免有過大的噪音及各種不利因素, 造成小鵝的應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