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上了三年大學,沒交到一個真心朋友”

碌碌無為

2018年2月25日 星期天 天氣陰

文#阿唄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我都挺怕去學校的。

我本就是一個特別喜歡依賴別人的人, 可能就是因為太過於依賴他人,

才感覺自己愈發的孤獨。 坦白的講, 對於孤獨我總有種厭惡的感觸, 既矯情, 又紮心。

我知道, 內心缺乏安全感的人, 除非彼此愛的深沉, 否則甚至可能會給他人帶來不確定的麻煩, 先不談能否指望彼此, 可能還會成為對方的拖累。

很遺憾, 也很難過, 不知是敏感, 還是多想, 突兀的發現。

我上了三年大學, 沒交到一個真心朋友。

曾有人告訴我, 別對還未發生的事, 抱有太大的期望, 也別做太完美的未來規劃。

這讓我想起古典提及阿甘時的那一句話。

對未來的生活保持憧憬, 生活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沒上大學前, 的確想了很多, 想過影視劇裡乾杯烈酒的兄弟情, 又想到愛情劇裡那一場場轟轟烈烈的愛情,

可當我現如今已經踏上了大學的末班車時, 才驚恐的發覺, 愛情沒有, 朋友也少的可憐。

活的挺悲戚。

#1

萱萱在微信裡問我:

“你想不想去學校?”

“想”我回她, 毫不猶豫。

她問我為什麼, 我說在家裡太累了, 每天起早貪黑, 挺難熬的, 我快堅持不下去了。

事實上, 我挺享受學校的那種悠閒生活的, 之所以在學校能堅持下去, 可能就是因為在家中的確挺累的。

在一定程度上, 對於不努力的我們來說, 學校的確是被天堂遮蔽著的地獄, 欺騙自己而已。

挺瞧不起自己的。

明知父母的心酸, 可還是想逃離。

其實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熱愛那種生活, 學校的麻木和家中的辛苦我都不喜歡, 我也不想活在父母的劇本下, 那種生活什麼都好,

也許真的就只有一個缺點, 那不是我真正熱愛的生活。

更可悲的是, 至今為止, 我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熱愛那種生活。

萱萱說:

“我挺怕以後的生活的, 我也不想去學校, 總感覺在學校裡沒什麼朋友。 ”

聽到萱萱說完, 突然覺得很難過。

我絞盡腦汁想了半天, 竟沒在腦海中尋找到幾個真心朋友, 確切的說。

一個也沒有!

和萱萱聊了半天, 她說:

“我甚至都想不出, 我上了三年大學, 到底收穫了什麼, 每天偽裝在笑臉的面具下, 我都不知在過著誰的生活, 也不知我把自己活在了誰的身上, 根本就找不到自己, 最後想想, 連朋友都沒有, 又能活在誰的身上呢。 ”

“我看的很明白, 也活的很明白, 我也知道別用自己的生命去點燃別人眼中的光環,

不值得。 可放棄, 並不是件簡單的事, 有時它比堅持更需要勇氣, 活到大三, 能丟的都丟完了, 也沒什麼好放棄的了, 更沒什麼好留戀的了。 ”

萱萱一口氣打了很多字, 也吸走了我的很多氧氣, 看著萱萱那般低落的模樣, 我感覺呼吸變得艱難了很多。

我說:“萱萱, 紮到我心了。 ”

#2

事隔很多年, 回頭一想, 這一生, 好像就是這樣。

我們不停的經歷, 又不停的丟棄, 像猴子掰苞米一般, 只是我們最後連苞米都沒有, 朋友能走的都走了, 不能走的交情又不深。

記得高中初中小學時。 每個周天, 往學校沖的最歡的即是我們, 在家多待一秒都怕浪費了和朋友相處的時間, 那時那情誼還沒被現實擊垮, 發展的空間那麼大。

只是沒珍惜。

上了大學, 我以為舍友會成為我最強大的一道防線。

可後來才發覺, 並沒有。

一年又一年, 失望攢了一層又一層, 如果說失望能攢多夠, 我想, 真的是能攢多夠攢多夠。

楊瀾說過。

你可以不成功, 但是你不能不成長。

舍友的的確確教會了我成長, 讓我體會到哪怕是一個小集體, 都能有大社會的充實感, 大學成了三點一線的墮落站, 班級, 宿舍, 食堂。 而宿舍, 成了只剩下網路遊戲陪伴的大課堂。

從無話可說再到無話可說, 這才是最可怕的。

我有段時間很好奇, 這冰冷的被窩, 是不是每一分每一秒都確切的告訴我:

“孩子, 這就是大學, 這也是舍友, 舍友不是朋友, 舍友只是舍友。 ”

我想也是, 舍友和朋友終究不同, 朋友會知恩圖報, 朋友也會用心體諒, 可舍友不會。 哪怕你做的太多,合不來就是合不來。

以前看到一句話。

不合群的人,憑什麼那麼酷?

我總覺得在那份不合群的高傲和盎然之下,流露著不一般的落寞,似乎那種孤獨,早已深入骨髓。

那一刻,我似乎能體會到那種簡直能把人悲傷死的感覺。

活著真矛盾。

#3

有一次,別人問我。

“為什麼非要糾結在大學裡談一場戀愛呢?”

我盯著人家的臉,特想說,不談戀愛的大學不叫完整的大學,可終究還是沒有說出口,我知道,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終其一生,我們都是害怕孤獨的。談戀愛和交朋友對於我們而言,真的是內心深處最觸動自己的那一縷念想。

人活著,就靠一個念想。

總不能一直靠理性活著,理性就像貞操,失去了就不會再有了,這真的與感性不同,而且有很大的不同。

至少不會讓我們在遠離學校的那一刻,就滿是解脫,就再也不想回去,我們窮盡畢生精力,都只是為了讓自己活的快樂一些。

如果最終因為他們或者她,能讓我們感覺到學校帶給我的溫馨,而不是日復一日的機械式的麻木,我想這就夠了。

不知是年齡大了,還是逐漸成長了,不知不覺間,變得越來越想依靠老朋友。

很不負責任的說,年少輕狂的我,在黑暗中迷失之後,才慢慢發現自己的脆弱,才愈發的明白朋友的重要性。

一個人在外地上學,逢年過節都特別想家,可我也想在家時,也能特別想念在學校的他們。

心中,想存個念想。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說,我努力奔跑,就是為了不和你們為伍。可此時,我卻發覺,獨當一面並沒有那般重要,只有你們都在時,獨當一面,才是真的獨當一面。

有個朋友挺好的,遠比你一個人待著閉門造車要好太多。

我也想有人某一天拍著我的肩膀告訴我:

“相信我,你並不孤獨……”

我挺害怕過隨波逐流的生活的,所以我渴望自己能像別人那般散發光彩,也能有那般散發光彩的朋友。

在一定程度上,自身的優秀和外在的人脈,齊頭並進,並不矛盾。

你說呢?

哪怕你做的太多,合不來就是合不來。

以前看到一句話。

不合群的人,憑什麼那麼酷?

我總覺得在那份不合群的高傲和盎然之下,流露著不一般的落寞,似乎那種孤獨,早已深入骨髓。

那一刻,我似乎能體會到那種簡直能把人悲傷死的感覺。

活著真矛盾。

#3

有一次,別人問我。

“為什麼非要糾結在大學裡談一場戀愛呢?”

我盯著人家的臉,特想說,不談戀愛的大學不叫完整的大學,可終究還是沒有說出口,我知道,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終其一生,我們都是害怕孤獨的。談戀愛和交朋友對於我們而言,真的是內心深處最觸動自己的那一縷念想。

人活著,就靠一個念想。

總不能一直靠理性活著,理性就像貞操,失去了就不會再有了,這真的與感性不同,而且有很大的不同。

至少不會讓我們在遠離學校的那一刻,就滿是解脫,就再也不想回去,我們窮盡畢生精力,都只是為了讓自己活的快樂一些。

如果最終因為他們或者她,能讓我們感覺到學校帶給我的溫馨,而不是日復一日的機械式的麻木,我想這就夠了。

不知是年齡大了,還是逐漸成長了,不知不覺間,變得越來越想依靠老朋友。

很不負責任的說,年少輕狂的我,在黑暗中迷失之後,才慢慢發現自己的脆弱,才愈發的明白朋友的重要性。

一個人在外地上學,逢年過節都特別想家,可我也想在家時,也能特別想念在學校的他們。

心中,想存個念想。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說,我努力奔跑,就是為了不和你們為伍。可此時,我卻發覺,獨當一面並沒有那般重要,只有你們都在時,獨當一面,才是真的獨當一面。

有個朋友挺好的,遠比你一個人待著閉門造車要好太多。

我也想有人某一天拍著我的肩膀告訴我:

“相信我,你並不孤獨……”

我挺害怕過隨波逐流的生活的,所以我渴望自己能像別人那般散發光彩,也能有那般散發光彩的朋友。

在一定程度上,自身的優秀和外在的人脈,齊頭並進,並不矛盾。

你說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