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儀器非萬能細活得靠肉眼!~海口官方談大霧逼停航船

原標題:海口海事局釋疑“大霧逼停航船”:儀器非萬能, 細活得靠肉眼

2月19日, 滯留車輛在海口秀英港碼頭排起長龍。 中新網 圖

連日來,

大霧導致海口三港斷斷續續出現停航。 在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下, 籠罩海口上空的白霧, 為何還能影響船隻通航?這成了不少市民遊客心頭的疑惑。 海口海事局通航管理處副處長張海濱稱, 即便是現代航海業, 目視、瞭望依然是必不可少的航海手段, 尤其是在船隻出港、進港的過程中。

張海濱介紹, 在如今的船舶系統中, 絕大多數商船, 包括日夜航行在瓊州海峽的貨船和客船, 都裝上了“甚高頻”, 通過它來“牽線搭橋”。 但是海上航行安全依然有兩個因素起作用。 一是目前多數漁船等小型船隻並未裝備“甚高頻”, 商船與之相遇時, 無法保證能夠進行暢通聯繫, 只能由一方主動避讓。 避讓不及, 則發生相撞。 另一種情況,

則是如今困擾海口三港的天氣原因。 “儀器並非萬能, 例如雷達有盲區, 裝備也有可能會失靈。 特別是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 如果無法進行目視瞭望, 盲目把通航的安全交給儀器來決定, 是十分危險且不負責任的。 目視與技術相結合, 才是安全航行的根本。 ”張海濱介紹, 能見度不良, 最終將導致無法進行正常的瞭望, 即使擁有先進的技術裝備, 也不足以完全掌握周邊的海域情況。

因此, 為保障瓊州海峽航行安全, 海事部門制定了《湛江徐聞港區水域船舶安全航行管理規定》, 於2016年3月1日正式實施。 根據該規定, 當能見度小於1000米時, 禁止船舶進入航道航行。

“春節期間, 瓊州海峽出現多年難遇的大霧天氣, 能見度最低時不到50米。 ”在一線工作了6年,

張海濱從未見過如此大霧, “即使是往年, 也沒有遇到過這麼濃厚、持續時間這麼長的大霧。 ”

大霧之下, 船隻將面臨著巨大的安全風險。 當肉眼幾乎無法目視時, 即使通過雷達找到了港口的方向, 依然無法順利停靠。 張海濱比喻道:“好比司機停車, 找到了停車場, 還得找到停車位。 ”找到船舶“停車位”這種細活兒, 還得依靠肉眼目視。 “雷達有盲區, 現代港口又大多是人工疏浚而成, 在看不見的水下是一條條類似溝渠的航道, 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剮蹭到其他船隻, 或是偏離航道導致擱淺。 ”因此, 船隻靠泊如同停車, 光靠倒車影像可不行, 還得留神多看看兩側的後視鏡。

那麼, 既然大霧天氣船隻靠泊有風險, 是不是船隻出航就沒有風險了呢?張海濱的答案是否定的。

與船隻靠泊的原理一樣, 駛出港口, 同樣需要優良的能見度, 否則同樣也將發生剮蹭, 或是擱淺。

“大霧天氣貿然出海, 可能會造成其他嚴重後果。 ”例如, 船隻駛向對岸之後, 才發現對岸同樣也是大霧彌漫, 只能緊急前往錨地拋錨。 “隨意冒著大霧出航, 對旅客而言, 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張海濱說。

有細心的市民遊客發現, 連日因大霧發生的斷續停航中, 有部分情況是對岸出現大霧, 卻導致了海口三港無法出航。 張海濱介紹, 這也是基於大霧造成能見度底下, 出港、進港船隻受影響而發生的停航。

“瓊州海峽是一個整體, 一方出現大霧, 另一方也無法通航。 ”連日來, 為了及時保障瓊州海峽的正常通航,

海事工作人員熬了無數個晝夜。 張海濱坦言, 此刻最大的願望, “就是好好睡一覺。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與信德海事無關。 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 請讀者僅作參考, 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投稿或聯繫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