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十而立卻淪為三十難立,三十歲+的你該擔心失戀還是失業?

前不久看到京東閱讀有篇有聲書大概叫三十歲, 你該擔心失戀還是失業?內容雖然多少有點煽情, 但是也到盡了屬於我們這個年紀的恐慌, 有些人擔心家裡逼著結婚, 有些人卻為自己到了三十卻碌碌無為而苦悶, 總歸有屬於自己的一些困惑。 我自己雖然已經過了擔心失戀的年紀, 已經有了小孩, 不到一歲, 但卻莫名的擔心著失業。

還有則消息:華為清退消息出來後, 在科技互聯網圈, 獵頭紛紛表示:我們不獵40+的人。 因為這個年齡段的人, 身體素質下滑, 缺乏激情, 創新能力大大衰弱, 時間與注意力, 也被家庭消耗不少, 精力難以應對高強高壓的競爭環境。

真正的大企業更傾向于留下精英, 請退不作為的人, 吸收新鮮血液, 為臃腫的組織瘦身。 如此一來, 中年員工無法在技術部門容身, 便傾向於管理崗位。 但與之不匹配的是, 這部分人對收入的預期會更高。 誰會用高薪聘請貢獻不大的人?除了關係戶, 少有人會有這樣的好運氣。

於是, 眼高過頂的人們, 就會迎來真正的中年危機。

但我發現, 更多同齡的女人與男人, 還在“你愛不愛我”、“你會不會背叛我”、“公司新來的前臺看能不能跟她搞搞婚外情”、“過年同學聚會回不回去”、“婆婆今天說的那句話什麼意思”等小心思中消耗光陰和注意力。 少有人真正意識到, 大環境已經如此嚴酷了。

這就好像陳後主, 深居高閣, 奏樂侑酒, 天天懶散舒適地活著。

隋兵入侵時, 君臣上下歌妓縱酒, 賦詩如故, 還笑著對侍從說:“齊兵三來, 周師再至, 無不摧敗而去, 彼何為者耶?”

底下人也附和:“長江天塹, 古以為限, 隔斷南北, 今日隋軍, 豈能飛渡?邊將欲作功勞, 妄言事急。 ”

不曾想, 隋軍一路勢如破竹, 直逼皇城。 從此, 朝代更迭, 陳後主淪為階下囚。

你不也是另一個陳後主嗎?

呆在“體制固若金湯、人脈四通八達、我永不失業”的幻覺中, 以為30、40風華正茂, 人力資本正值上升期, 但不曾想, 在企業家和獵頭眼中, 你已經被打上“剩餘價值不大”的冰冷標籤。

說實在的,到了三十歲+的年齡後,你應該是懂得體貼的人;應該懂得先知先覺;肅清理想,認清所謂的生活。

有人這樣形容30歲已婚男人的生活狀態:世界大著呢,孩子小著呢,事情多著呢,鈔票少著呢,別人笑著呢,老婆罵著呢,日子長著呢,俺正忙著呢。

俗話說三十而立,“三十而立”是一句老話,也許也是中國這樣一個尚儒的國度對於男人的一個年齡尺規,我們也尋找不出這個“立”的具體標準在哪裡?單單從成家,有工作這樣的基本範疇在當今這個物質型社會中大概遠遠不夠了,現在的物質標準已久太高,現在人們頭頂上的無形物質尺規也越來越高,讓很多的“三十而立”年齡變成了“三十難立”。首先應當消除對三十而立意義的認知好像男人到了三十歲左右,就一定要擁有美好的家庭,一定要擁有屬於自己的業之類的,結果在無形之中給自己增加了很多的壓力“三十而立”的重心是在於“立”。很多人容易忽略這一點的,也因此沒有意識到“立”有個過程。不是想“立”就能“立”,己“立”的目標需要有很多條件,更需要自己一個長期的努力拼搏過程。另外,受教育程度、成長經歷等的不同都會影響自己的“立”。大家不必在年齡上給自己太多有壓力。把三十當成是“立”的開始,而不是“立”的結束,壓力就會解少很多。其次,就是消除對“立”的標準的認識誤區——“立”並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換句話說,都有自己的奮鬥目標。因為每個人有能力都是不同,所以奮鬥目標是不相同的。在制訂自己的奮鬥目標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訂。不能一味的糊裡糊塗。

最後奉獻幾個蘊含著深刻哲理的小故事,人生需要慢慢去體悟

1.當玻璃杯中裝滿牛奶的時候,人們說:這是牛奶;當裝滿油的時候,人們又說:這是油。只有杯子空時,人們才看到杯子。

感悟:當我們心中裝滿學問、財富、權勢、成就和偏見的時候,就不是自己了。往往擁有了一切,卻不能擁有自己。

2.兩隻老虎,一隻在籠子裡,一隻在荒野中。兩隻老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環境不好,互相羡慕對方。

它們決定交換身份,開始十分快樂。但不久,兩隻老虎都死了:一隻饑餓而死,一隻憂鬱而死。

感悟:有時,人們對自己的幸福熟視無睹,總是把眼睛看向別人的幸福。其實,你所擁有的正是別人所欣羡的。

3.老人對他的孩子說:“攥緊你的拳頭,告訴我什麼感覺?”孩子攥緊拳頭:“有些累!”老人:“試著再用些力!”孩子:“更累了!有些憋氣!”

老人:“那你就放開它!”孩子長出一氣:“輕鬆多了!”老人:“當你感到累的時候,你攥得越緊就越累,放了它,就能釋然許多!”

感悟: 多簡單的道理,放手才輕鬆!

4.一男子去買車,需要10萬元,可男子只帶了現金99998元,就差2元錢!突然,他發現門口有一個乞丐,就過去對乞丐說:“求你了,給我2元錢吧,我要買車!”乞丐聽後,大方地拿出4元錢遞給男子,說:“幫我也買一輛。”

感悟: 如果你完成了九成以上的任務,那麼任何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助你成功,相反,你什麼也不做的話,神仙也救不了你。

5.有一個城裡人,1984年為了圓出國夢,賣了一套四合院的房子,湊了30萬,背井離鄉到義大利淘金……風餐露宿,大雨送外賣,夜半學外語,在貧民區被搶7次被打3次……

辛苦節儉,如今已兩鬢蒼蒼,30年了,終於攢下100萬歐元(人民幣745萬),打算回國養老享受榮華。一回國,發現當年賣掉的四合院現仲介掛牌8000萬,刹那間崩潰了……

感悟: 或許,人一生多半是瞎忙……有些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6.百貨公司的香水,95%都是水,只有5%不同,那是各家秘方。人也是這樣,95%的東西基本相似,差別就是其中很關鍵性的5%,包括人的修養特色,人的快樂痛苦欲望。

感悟: 香精要熬個五年、十年才加到香水裡面去,人也是一樣,要經過成長鍛煉,才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味道。

7.父親丟了塊表,他抱怨著翻騰著四處尋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等他出去了,兒子悄悄進屋,不一會兒就找到了表。父親問:怎麼找到的?兒子說:我就安靜地坐著,一會兒就能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表就找到了。

感悟:我們越是焦躁地尋找,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只有平靜下來,才能聽到內心的聲音。

說實在的,到了三十歲+的年齡後,你應該是懂得體貼的人;應該懂得先知先覺;肅清理想,認清所謂的生活。

有人這樣形容30歲已婚男人的生活狀態:世界大著呢,孩子小著呢,事情多著呢,鈔票少著呢,別人笑著呢,老婆罵著呢,日子長著呢,俺正忙著呢。

俗話說三十而立,“三十而立”是一句老話,也許也是中國這樣一個尚儒的國度對於男人的一個年齡尺規,我們也尋找不出這個“立”的具體標準在哪裡?單單從成家,有工作這樣的基本範疇在當今這個物質型社會中大概遠遠不夠了,現在的物質標準已久太高,現在人們頭頂上的無形物質尺規也越來越高,讓很多的“三十而立”年齡變成了“三十難立”。首先應當消除對三十而立意義的認知好像男人到了三十歲左右,就一定要擁有美好的家庭,一定要擁有屬於自己的業之類的,結果在無形之中給自己增加了很多的壓力“三十而立”的重心是在於“立”。很多人容易忽略這一點的,也因此沒有意識到“立”有個過程。不是想“立”就能“立”,己“立”的目標需要有很多條件,更需要自己一個長期的努力拼搏過程。另外,受教育程度、成長經歷等的不同都會影響自己的“立”。大家不必在年齡上給自己太多有壓力。把三十當成是“立”的開始,而不是“立”的結束,壓力就會解少很多。其次,就是消除對“立”的標準的認識誤區——“立”並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換句話說,都有自己的奮鬥目標。因為每個人有能力都是不同,所以奮鬥目標是不相同的。在制訂自己的奮鬥目標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訂。不能一味的糊裡糊塗。

最後奉獻幾個蘊含著深刻哲理的小故事,人生需要慢慢去體悟

1.當玻璃杯中裝滿牛奶的時候,人們說:這是牛奶;當裝滿油的時候,人們又說:這是油。只有杯子空時,人們才看到杯子。

感悟:當我們心中裝滿學問、財富、權勢、成就和偏見的時候,就不是自己了。往往擁有了一切,卻不能擁有自己。

2.兩隻老虎,一隻在籠子裡,一隻在荒野中。兩隻老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環境不好,互相羡慕對方。

它們決定交換身份,開始十分快樂。但不久,兩隻老虎都死了:一隻饑餓而死,一隻憂鬱而死。

感悟:有時,人們對自己的幸福熟視無睹,總是把眼睛看向別人的幸福。其實,你所擁有的正是別人所欣羡的。

3.老人對他的孩子說:“攥緊你的拳頭,告訴我什麼感覺?”孩子攥緊拳頭:“有些累!”老人:“試著再用些力!”孩子:“更累了!有些憋氣!”

老人:“那你就放開它!”孩子長出一氣:“輕鬆多了!”老人:“當你感到累的時候,你攥得越緊就越累,放了它,就能釋然許多!”

感悟: 多簡單的道理,放手才輕鬆!

4.一男子去買車,需要10萬元,可男子只帶了現金99998元,就差2元錢!突然,他發現門口有一個乞丐,就過去對乞丐說:“求你了,給我2元錢吧,我要買車!”乞丐聽後,大方地拿出4元錢遞給男子,說:“幫我也買一輛。”

感悟: 如果你完成了九成以上的任務,那麼任何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助你成功,相反,你什麼也不做的話,神仙也救不了你。

5.有一個城裡人,1984年為了圓出國夢,賣了一套四合院的房子,湊了30萬,背井離鄉到義大利淘金……風餐露宿,大雨送外賣,夜半學外語,在貧民區被搶7次被打3次……

辛苦節儉,如今已兩鬢蒼蒼,30年了,終於攢下100萬歐元(人民幣745萬),打算回國養老享受榮華。一回國,發現當年賣掉的四合院現仲介掛牌8000萬,刹那間崩潰了……

感悟: 或許,人一生多半是瞎忙……有些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6.百貨公司的香水,95%都是水,只有5%不同,那是各家秘方。人也是這樣,95%的東西基本相似,差別就是其中很關鍵性的5%,包括人的修養特色,人的快樂痛苦欲望。

感悟: 香精要熬個五年、十年才加到香水裡面去,人也是一樣,要經過成長鍛煉,才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味道。

7.父親丟了塊表,他抱怨著翻騰著四處尋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等他出去了,兒子悄悄進屋,不一會兒就找到了表。父親問:怎麼找到的?兒子說:我就安靜地坐著,一會兒就能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表就找到了。

感悟:我們越是焦躁地尋找,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只有平靜下來,才能聽到內心的聲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