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影響

1.1引言近年來, 我國畜牧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主要畜產品供求關係已經達到基本平衡, 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畜產品質量、優化並調整畜牧業的產業結構、改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新時期我國畜牧業發展的主要目標。

近幾年, 豬肉和禽蛋的增長速度減慢, 牛羊肉和奶類的增速則保持較高的水準, 養殖方式也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產業化發展也進一步明顯。 據統計, 全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已達2.8萬個;區域化生產特色明顯, 形成了以新疆、內蒙古、河南、山東、河北、四川等為主的肉羊產業帶;消費市場向優質化、多樣化、特色化方向發展, 對畜產品安全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 因此, 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已然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對無公害畜產品、優質畜產品的消費要求也不斷增加, 特別是利用地方的品種資源開發特色畜產品市場的需求旺盛。
可是當前我國畜牧業面臨的一個重大的挑戰是可持續發展問題, 它直接關係到畜牧業、環境、生態、資源等方面的平衡和協調發展。 總體來說, 隨著人口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 對畜產品的需求量加大, 在這種情況下, “人畜爭糧”成為一個不爭的現實, 同時, 現如今很多事例證實了飼料中添加某些激素、抗生素以及有害物質所引起的在動物產品的積累及對人體的間接毒害作用。 因此, 桑葉作為一種非常規蛋白質飼料資源, 可以作為解決畜牧業發展和環境污染之間矛盾的有效途徑, 同時也是非常有開發前途和利用價值的“新型飼料”。 桑葉作為飼料源, 可改變我國的栽桑養蠶的單一傳統養殖模式, 將蠶桑的廢棄的資源再利用。
隨著我國養殖業的快速發展, 飼料短缺問題已成為比較突出的問題, 在"十一五"計畫中, 我國在獲取飼料源上將新增13.3萬hm2的桑園, 因此, 對於桑葉飼用價值的研究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大量的研究表明:國內外均有桑葉飼喂牛、羊及雞等畜禽取得良好效果的報導, 但是均未深入系統研究添加不同水準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和肉品質等方面的影響, 為此, 本論文為了驗證桑葉對肉羊養殖業中的應用效果, 以便為非常規蛋白質飼糧在養羊生產中的商業化應用提供參考, 分別從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等方面探討了桑葉作為反芻動物飼料添加劑在畜牧中的可行性。

1.2選題背景克什克騰旗位於赤峰市西北部,素有“物華天寶, 人傑地靈”、“草原明珠”之譽, 地處內蒙古高原與大興安嶺南端山地和燕山餘脈七老圖山的交匯地帶, 其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 區內的植被以次生草本植物群落、天然次生林灌叢和天然草本植物群落為主, 植被覆蓋率為15.9%。 因克什克騰旗海拔高, 光照資源十分豐富, 大氣透明度強, 全年的日照量一般為2700~2950h, 其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 夏季短促溫涼, 冬季漫長而寒冷, 晝夜溫差大。 每年一月份的平均氣溫最低為-17℃, 2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的影響最高的平均氣溫是在七月份為21℃, 年平均氣溫為2-4℃。 地處中緯度西風帶, 全年較多偏西風,

風速年均2.8-3.0m/s, 尤其在春季一般8級風以上的天數為15-20天, 最高風速可達30m/s。 降雨量大多集中在每年的6、7、8月份, 年降水量平均250-500mm, 無霜期一般60-130d。 克什克騰旗屬於畜牧業大旗,其中畜牧業是全旗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 全旗總人口25萬人, 農牧業人口為18萬人占較大的比重。 草原牧場可以利用的面積為146.67萬hm2, 耕地面積為6.27萬hm2。 於2006年6月末,整個旗的羊存欄為230萬隻, 其中, 綿羊存欄220萬隻, 基礎母羊存欄占50%以上, 肉羊占綿羊總存欄數的80%以上。 在“十一五”期間全旗主要以肉羊產業開發和優化肉種羊基地為重點建設專案, 作為全旗畜牧業中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之一, 實行肉羊的規模化飼養、集約化養殖, 改善飼養方式, 有效的增加了農牧民的純收入, 到2007年,全旗出售肉羔羊達到100萬隻,按當時的市場價格計算,經過飼養方式改善的羊只要比普通的羔羊多出售80元,使牧民的人均年收入增加為500元,進而提高了全旗的經濟效益。也促進了當地的畜產品加工業和飼草料種植業的發展,爭取成為中國北方知名的優質肉羊繁育基地。“十一五”期末,把發展生態畜牧業擺在全旗的首要位置,以生態立旗為發展戰略,做大做強全區畜牧業,以生產優質畜產品和無公害畜產品為前提,使農牧民的年均收入增加,使全旗的收入占人均收入的60%以上。到2010年,克什克騰旗通過綿羊人工授精和培育昭烏達肉羊新品種,育肥出優質的出欄羔羊100萬隻,農牧民的人均年收入增收為2200元,整個旗育肥的優質出欄羔羊純收入為4億元。在羊品種選育上,主要品種有澳美羊、多賽特、德美和薩福克,進而培育新的品種,建立良種繁育體系,調整肉羊產業結構,增加牲畜數量,提高畜產品的品質。在整個“十一五”期,全旗實行禁牧、規模化飼養,優化畜禽結構,通過推廣人工種草,提高飼草料加工的供給水準,同時農區也擴大飼料基地的種植面積,使得全旗的生態環境與畜牧業的發展得到平衡的發展。近幾年,內蒙古金戈爾有機畜牧有限公司在克什克騰旗的養殖基地推廣種植沙地飼料桑,由於沙地飼料桑正是當前防沙治沙、抗風耐寒、保水節土的優良品種,產量高,一年可割多茬,平均每畝產桑葉3000多公斤,且桑葉中含有豐富的粗蛋白和礦物質,是畜禽類動物的優質飼料。主要還能改善並且利用當地的大量荒地和提高畜產品的品質。這與“十二五”初期的發展戰略相一致,使得傳統的養殖方式轉變成為生態畜牧業、現代畜牧業和觀光畜牧業。

1.3桑葉的作用及研究進展由於桑葉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產量大和地域分佈較廣等特點,深入研究它與動物生產相關的營養特性,解決其在動物生產中的關鍵技術難題,大規模投入畜牧生產實踐中,將有利於改善我國飼料資源短缺及分佈不合理的局面,而且對於反芻動物來說,具有消化率高,適口性強的作用,當動物首次接觸桑葉時,沒有抵觸的情況出現,有良好的採食性。桑樹在我國栽培歷史已有4000多年,但是目前除養蠶外,桑葉並未被充分利用,出現了大量桑葉過剩的現象,浪費了大量寶貴資源。在養雞業上的研究應用比較多,其多數的研究表明:添加適量桑葉會改善蛋雞的產蛋量和蛋黃的顏色,及對肉雞的肉品質和風味也有明顯的改善。因此,桑葉作為一種優良的畜禽飼料源,如今作為反芻家畜的蛋白質飼料來源的研究和利用愈來愈受重視。在國外,古巴與其他機構一起,正在開展一系列的研究項目,以驗證在哥斯大黎加技術開發上使用高品質的飼料桑葉的可行性。

1.4桑葉的生物學特性桑葉異名鐵扇子,是桑屬植物(Morusalbal.)的葉子,本屬全球約有16種,分佈於北溫帶,亞熱帶,非洲熱帶及美洲地區,我國約有11種,分佈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如安徽、浙江、四川、內蒙等地。

1.5桑葉的營養價值1.5.1桑葉的能量含量據分析,桑葉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其中粗蛋白質20%-30%、粗脂肪4%-10%、粗纖維8%-15%、無氮浸出物30%-35%、粗灰分8%-12%、鈣1%-3%、磷0.3%-0.6%(上述各種物質的含量指幹重)。在桑葉中脂類物質中,不飽和脂肪酸幾乎占到總脂肪酸的一半,其中以亞麻酸(22.99%)、亞油酸(13.40%)、油酸(3.17%)、棕櫚油酸(3.05%)、花生四烯酸(1.26%)為主。桑葉中氨基酸種類達17種,占桑葉幹物質的10%以上,在這些氨基酸中動物必需和半必需的氨基酸占總量的50%以上,從表1中可見部分氨基酸的組成,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賴氨酸和蘇氨酸的含量也較高。因此在畜禽飼料中添加適當比例的桑葉,有利於調節飼料氨基酸平衡[5]。同時Alessandra在對多種灌木對比的情況下,結果發現其中複葉槭,紫槐、桑葉和刺槐是產量最多的和含蛋白質是最高的。但是桑葉由於其有好的適口性而可以作為首選。4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的影響表1桑葉中???基酸的組成氨基酸含量(%)占蛋白質含量(%)氨基酸含量(%)占蛋白質含量(%)天冬氨酸1.2881.40苯丙氨酸0.725.82蘇氨酸0.4650.69賴氨酸0.715.74絲氨酸0.4930.66組氨酸0.262.1谷氨酸1.2951.92精氨酸0.766.14甘氨酸0.8750.73脯氨酸0.645.16丙氨酸0.420.87亮氨酸1.179.45胱氨酸0.6550.07異亮氨酸0.524.20纈氨酸0.3980.67酪氨酸0.473.89蛋氨酸0.0860.12合計12.381.5.2桑葉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桑葉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尤其富含能維持機體免疫系統、抗氧化系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周轉代謝系統正常或應啟動動所需的B族和C族維生素:桑葉中的礦物質以Ca、K最多。

1.5.3桑葉中的天然活性物質在桑葉中有許多生物活性物質桑葉中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多糖、穀甾醇、異槲皮苷、γ-氨基酸、1-去氧野尻黴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天然活性物質[6],具有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膽固醇,抗腫瘤,抗過敏,抗氧化,抗毛細管滲透,利尿,抗應激作用,能增強機體的耐力和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俞靈鶯和李向榮(2002)研究了用醇法提取得到的桑葉總黃酮通過抑制大鼠小腸雙糖酶活性,發現有顯著的降血糖作用[7]。趙駿等的研究表明,桑葉中的多糖對四氧嘧啶造成的大鼠糖尿病具有顯著的降低血糖的作用[8]。李巨集等報導,桑葉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和多糖共同作用可以降血糖[9]。另外,桑葉中的有效成分進一步被確認還具有治療禿頭症、動脈硬化和減肥以及清除體內的重金屬離子的藥用效力。這些活性物質對機體具有免疫保健作用,有利於動物保持健康快速的生長。

1.6桑葉對畜產品影響的應用研究飼料中添加桑葉飼喂畜禽能夠改善肉的品質和風味。常文環和劉國華指出,添加桑葉粉,能夠顯著改善肉雞的風味品質,主要表現在提高了肉的嫩度、鮮味,降低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5了血清中的尿素氮,從而提高了對氮的利用率,更有利於氨基酸的沉積。但是考慮到生長性能指標,建議適宜添加量前期為3%,後期為5%。王道營和陳菲的研究發現,添加不同水準的桑葉對雞蛋的蛋白、蛋黃比例和質構影響顯著,添加桑葉水準在7%時,其蛋白比例最低、蛋黃比例最高、嫩度最佳,硬度與非桑葉添加組相比下降12.12%。石豔華等將桑葉粉替代玉米豆粕應用到飼喂家兔養殖中,結果表明飼喂桑葉可使兔肉的肉質細膩,膻味變淡,口感更好。Sudo(1999)等研究發現,日糧中添加6%的桑葉粉時可以改善產蛋雞蛋黃顏色,提高蛋重和產蛋量。當添加水準增加為9%,其蛋重和產蛋量與飼喂商品配合料的對照組相近,蛋黃顏色得到明顯改善。國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和印度,日本北海道家禽養殖研究所的試驗結果也表明,在出欄前4周的肉雞飼料中加3%的桑葉粉,可使雞肉的肉質變細、香味變濃,口感也特別好。也有國外的報導指出,將飼用桑葉添加在育肥豬的飼料中,就可以改善豬肉的風味並且可以提高豬肉中多種對人體有益的脂肪酸含量。Tateno等研究則表明當飼喂15%的桑葉時,蛋品質明顯降低,但蛋黃顏色更深。可能是因為桑葉中含單寧的原因,其干擾蛋白質的??用,阻止鈣吸收,引起蛋雞產蛋率下降,蛋黃的顏色增加,同時影響適口性。可以適當的調整配比得以改善這一問題。據Machii的報導,添加桑葉也可增加蛋黃中的維生素K,但是對可以降低人類血壓的γ-氨基丁酸(GABA)及膽固醇的含量沒有顯著的影響,然而當添加桑葉15%飼喂蛋雞7周後,蛋黃中的過氧化脂含量有明顯的降低。

1.7添加桑葉對反芻動物生產性能的影響添加不同水準的桑葉對反芻動物的幹物質採食量方面的影響,許多研究表明:添加桑葉到飼料中,未對反芻動物的幹物質採食量產生顯著的影響。蘇海涯等研究桑葉在反芻動物飼養中的應用中發現桑葉對所有家畜都具有很好的適口性,當動物首次接觸桑葉時,很容易接受並無採食障礙;如果動物已經熟悉了桑葉,則它會優先採食桑葉,不是其它飼草。同時在國內外對動物採食桑葉的研究中證明了桑葉具有很高的消化率,ManuelD指出在一般情況下,桑葉的消化率為70%一80%,莖為37%一%,樹皮為60%.全植株為58%一79%(與莖葉比例有關)[16]。David將3-4個月的牙買加斷奶山羊隨機分配到三個實驗組中,除給與常規日糧外,各組的桑葉和商業精飼料比分別為0:2,1:1和2:0,結果顯示,分別日增重為123.0,125.0和121.0g/d,幹物質的採食量隨著桑樹水準的不斷提高而增加,從1組的1.01公斤/天增加到3組的1.21公斤/天。飼料的轉化率之間沒有顯著的差異。但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幹桑葉可以用來替代商業精飼料對斷奶山羊進行日糧的補飼。嚴冰對5個處理組的湖羊進行不同水準的補飼桑葉,結果發現氨化稻草採食量不受桑葉補6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的影響飼比例影響,結果還提高了總的飼糧採食量,粗蛋白質採食量也相應增加,桑葉在瘤胃內的消化性較好,48h幹物質消化率高達62%[18]。程妮和Uribe都曾報導,桑葉作為反芻動物的飼料源,都可以改善瘤胃生態環境,增加瘤胃內纖維分解菌在纖維物質顆粒上的附著,促進其繁殖,從而進一步可提高對桑葉的消化率和採食量。在反芻動物中添加桑葉,特別是小型的反芻動物,都能滿足其營養物質的需求,都有較明顯的增產效果。劉愛君等在肉牛的常規飼料中每天添加6kg鮮桑葉,結果表明:實驗組肉牛的外觀顯著優於對照組肉牛,其改善了牛的皮毛品質,頸及肩胛部寬厚且肌肉較豐滿;腰角及臀部肌肉豐滿,腰角不明顯;同時顯著的提高了肉牛的平均日增重。馬雙馬等在羊的日糧中添加幹桑葉0.2kg,發現實驗組羊外觀明顯不同於對照組羊,羊的平均日增重較對照組提高了66.07%。一般來說,桑葉作為一種優質的蛋白質資源,補充桑葉不僅提高了日糧的採食量水準,蛋白質含量,同時也改變了飼料的利用效率,從而促進動物的快速增長,同時為養殖戶帶來高的經濟利益;同時,也滿足人們對畜品質的高要求,純天然、無污染、綠色的畜產品。但是,在養羊生產中,尚未深入系統研究添加桑葉對肉品質、肉風味、血液的抗氧化性能,生化指標等方面的影響,因此,這方面的內容還有待充實,為其作為非常規飼料提供依據。

1.8論文總體研究思路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和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越來越重視,開發利用新的天然無公害無殘留的天然植物飼料,促進和改善肉品質和風味已成為近年來畜牧業進一步發展的新課題。但是桑葉作為飼料應用在養羊業上的應用技術還處於剛起步階段,大部分研究都是對畜禽的生產性能方面的研究,較少主要集中在改善肉品質和肉風味,且無桑葉對反芻動物機體免疫機能和抗氧化性能的研究。本試驗通過在日糧中添加不同水準桑葉重點研究: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生產性能的影響;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肉樣常規成分的影響;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產肉能力的影響;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血液抗氧化作用的影響;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免疫機能的影響;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肉品質的影響;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肉風味的影響。希望可以為開發利用新型的綠色飼料提供理論依據。

2.1試驗動物於2011年10月12日至12月27日在內蒙古有限公司的所在地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的養殖基地進行試驗。隨機選擇養殖的育肥羊,統一驅蟲。依據試驗羊體重相近的原則將供試羊120只,隨機分為4組。

2.2試驗材料桑葉是所屬內蒙古金戈爾有機畜牧有限公司的克什克騰旗的牧場所種植。

2.3飼養管理開始試驗前,對周邊的環境,羊舍等進行消毒處理,舍飼飼養每組30只。預試期15,正式試驗期60d。試驗期間,每日早、中、晚三次飼喂,早晚先粗後精,中午喂粗料。試驗羊可自由飲水和運動。每天清理水槽,打掃羊舍。每週兩次用過氧乙酸噴灑羊舍走道,食槽及羊欄。

2.4試驗設計試驗採用單因素完全隨機區組設計,日糧為試驗因素,分為4個處理,即一個對照組,三個試驗組。在日糧中桑葉的添加水準分別為0%(對照組),5%,10%和15%。實驗設計見表2。預試期15d,試驗期60d。表2試驗設計方案處理組對照組IIIIII添加水準(DM%)0510152.5日糧組成及營養水準試驗羊日糧配置參照NRC育肥羊育肥營養量設計。各組日糧的原料組成及營養水準見表3。表3試驗日糧組成及營養水準(幹物質基礎)原料(%)對照組桑葉5%桑葉10%桑葉15%苜蓿18.8018.2017.2015.80甜菜渣5.005.005.005.00羊草28.2027.3025.8023.70桑葉0.005.0010.0015.008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的影響玉米26.5025.5027.1028.50豆粕2.203.000.000.00棉粕6.002.003.702.30DDGS5.007.007.007.00玉米胚芽粕5.504.402.000.00石粉0.900.600.000.00碳磷酸氫鈣0.300.400.600.60食鹽0.600.600.600.60複合添加劑1.001.001.001.00合計100.00100.00100.00100.00消化能(MJ/KG)11.2811.7711.5311.96CP(%)14.2513.2112.2011.73CF(%)4.284.624.864.542.6測試指標與方法2.6.1生產性能測定預飼期結束後連續空腹稱重,之後每隔15d為一階段,晨飼前空腹稱重,試驗期每天記錄每組的投料量和剩料量。在0、15、30、45和60d早晨7:00對每只羊進行空腹稱重,實驗結束計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採食量及平均料重比。計算公式如下:平均日增重=總增重(g)/試驗天數平均料重比=平均日採食量(g)/平均日增重(g)2.6.2肉常規營養成分測定①水分測定:採用GB/T5009.3-2010直接乾燥法②粗蛋白測定:採用GB/T5009.5-2010凱氏定氮法③粗脂肪測定:採用GB/T5009.6-2010索氏抽提法④灰分測定:採用GB/T5009.4-2010高溫灼燒法2.6.3血液生化指標的測定2.6.3.1血樣的採集正試期開始後,每隔15天於清晨空腹頸靜脈采血約15ml,靜置30min,置於離心機中3500r/min離心15min,及時分離血清,-20℃保存。用於測定生化指標。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92.6.3.2測定方法①血清總蛋白(TP)採用雙縮脲法②血清總膽固醇(T-CHO)採用酶比色法③血清總甘油三酯(TG)採用酶比色法④血清尿素氮(BUN)採用比色法均採用南京建成的試劑盒按照其說明測定。2.6.4血液抗氧化指標的測定2.6.4.1血樣的採集同2.6.3.1。2.6.4.2測定方法①超氧化物歧化酶:採用黃嘌呤氧化酶法測定。原理:通過黃嘌呤及黃嘌呤氧化酶反應系統產生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後者氧化羥胺形成亞硝酸鹽,在顯色劑的作用下呈現紫紅色,用可見光分光光度計測其吸光度。然後通過試劑盒的說明公式計算求出被測樣品中的SOD活力。②過氧化氫酶:採用可見光法測定;原理:CAT分解H2O2的反應可通過加入鉬酸銨而迅速中止,剩餘的H2O2與鉬酸銨作用產生一種淡黃色的絡合物,在405nm處測定其生成量,可計算出CAT的活力。③丙二醛:採用TBA法測定;原理:過氧化脂降解產物中的MDA可與硫代巴比妥酸縮合,形成紅色產物在532nm處有最大吸收峰。測試MDA的量常常可反映機體內脂質過氧化的程度,間接反映出細胞損傷的程度。④總抗氧化能力:採用比色法測定;原理:集體中有許多抗氧化物質,能使Fe3+還原成Fe2+,後者可與菲啉類物質形成穩固的絡合物,通過比色可測出其抗氧化能力的高低。2.6.5免疫機能指標的測定2.6.5.1免疫器官的採集於屠宰試驗期,每個組隨機取5只羊進行屠宰,過程中解剖摘取脾臟,用生理鹽水沖洗乾淨,濾紙吸淨組織表面水分後稱重,計算免疫器官與體重的相對重量。2.6.5.2免疫器官指數免疫器官指數(%)=免疫器官鮮重(g)/屠體重(kg)×10010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的影響2.6.5.3血清酸性磷酸酶:採用比色法測定;原理:酸性磷酸酶分解磷酸苯二鈉,產生游離酚和磷酸,酚在鹼性溶液中與4-氨基安替吡啉作用經鐵氰化鉀氧化生成紅色醌衍生物,根據紅色深淺可以測定酶活力的高低。2.6.5.4溶菌酶的測定採用比濁法測定,原理:在一定濃度的混濁菌液中,由於溶菌酶能水解細菌細胞壁上肽聚糖使細菌裂解而濃度降低,透光度增強,故可以根據渾濁度來推測溶菌酶的含量。2.6.5.5血清IL-2濃度採用雙抗體一步夾心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原理:往預先包被白細胞介素2抗體的包被微孔中,一次加入標本、標準品、HRP標記的檢測抗體,經過溫育並徹底洗滌。用底物TMB顯色,TMB在過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轉化成藍色,並在酸的作用下轉化成最終的黃色。顏色的深淺和樣品中的白細胞介素2呈正相關,用酶標儀在450nm波長下測定OD值,計算樣品濃度。2.6.5.6血清IL-6濃度採用雙抗體一步夾心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原理類似血清IL-2濃度測定。2.6.6屠宰試驗2.6.6.1樣品的採集和處理試驗期結束後每組隨機抽取5只羊,禁食16-24h,禁水2h,屠宰前要稱重,屠宰過程中,記錄pH,GR值,眼肌面積,取背腰最長肌貯存2℃冰箱中熟化保存。2.6.6.2產肉能力的測定及方法①宰前活重:綿羊空腹24h後臨宰前的體重。②胴體重:屠宰放血後,剝去毛皮、去頭、去內臟及前肢膝關節和後肢趾關節以下部分後,整個軀體(包括腎臟及其周圍脂肪)靜置30min的重量。③屠宰率:胴體重與屠宰前的活重之比,用百分率表示。④眼肌面積:測量倒數第1與第2肋骨之間脊椎上眼肌(背最長肌)的橫切面積,因為它與產肉量呈高度正相關。一般用硫酸繪圖紙描繪出眼肌橫切面的輪廓.可用下面公式估計:眼肌面積=眼肌高度×眼肌寬度×0.7⑤GR值:在第12與第13肋骨之間,距背脊中線11cm處的組織厚度,作為代表胴體脂肪含量的標誌。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112.6.6.3羊肉品質的測定①失水率的測定:可以間接反映肌間保水性,是測定羊肉的主要物理指標之一。用0.01g的天平稱取背最長肌肉樣(W1),在肉樣上下各覆蓋一層醫用紗布。紗布外各墊18層快速定性分析濾紙,濾紙外各墊一層硬質書寫用塑膠墊板。然後將墊好的肉樣放置於壓力儀的平臺上。用勻速緩慢搖動壓力儀的搖把將平臺升至壓力儀顯示相於35kg的讀數時為止。保持5min,然後迅速鬆動搖把,壓力讀數重定。取出肉樣,立即在天平上稱重(W2)。計算公式:肌肉失水率:=(W1-W2)/W1×100%②熟肉率的測定用0.1g的天平稱量100g左右的背最長肌肉樣,在屠宰後12h內進行測定,置恒溫水浴鍋中於90℃加熱40分鐘。取出後冷卻至室溫,再次稱重,兩次重量比即為熟肉率。計算公式:熟肉率=煮制後肉樣重/煮制前肉樣重×100%③嫩度剪切值的測定???除去筋膜和表面可見脂肪的肉樣置於90℃水浴鍋中加熱40min,冷卻至室溫,按肌纖維垂直方向切成1×1×1cm的條塊。在C-LM3型數顯式肌肉嫩度儀上剪切8次。計算肉樣的平均剪切力值。數值愈小,則肉愈嫩,反之,則肉愈老。④pH的測定測定肌肉45min、24h的肌肉pH,用pH-Star酸度計直接進行測定。2.6.7背最長肌脂肪酸組成和含量的測定參照GB9695.2-2008,採用氣相色譜法測定背最長肌中脂肪酸的組成和含量。2.6.7.1測定原理樣品經過有機溶劑提取粗脂肪後,先後經堿脂化和酸酯化處理生成脂肪酸甲酯,用正己烷萃取,氣相色譜柱分離,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檢測,外標法定量。2.6.7.2脂肪酸甲酯化準確稱取準確稱取0.5g背最長肌(精確到0.001g),於10ml帶蓋離心管中,加入5ml正己烷-異丙醇混合液,渦旋振盪30s,4000轉離心20min。之後置於氮吹儀上吹幹,準確加入1ml無水甲醇和1ml12%氫氧化鈉甲醇溶液和0.5ml正己烷,擰緊試管蓋,搖勻,于50℃水浴皂化15min。冷卻至室溫後,加入4ml1 0%鹽酸甲醇溶液,擰緊試管蓋,90℃水浴酯化2h。冷卻後,加入2ml去離子水,分別用2ml正己烷浸提3次,合12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的影響並正己烷至10ml容量瓶中,用正己烷定容。加入約1g無水硫酸鈉渦旋震盪30s,靜置,取上清液作為待測試液。2.6.7.3氣相色譜分析條件儀器設備:島津GC-2010氣相色譜儀:帶FID檢測器;色譜柱:100%聚甲基矽氧烷塗層毛細管柱,HP-88(100m×0.25mm×0.25μm);進樣口溫度:250℃;檢測器溫度:300℃;柱溫:120℃維持10min,然後以3.2℃/min升溫至230℃,維持35min;載氣:氮氣;恒壓:190kPa;分流比:1:50;進樣量:1μL。2.6.8背最長肌氨基酸組成和含量的測定參照GB/T5009.124-2003,採用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測定背最長肌中的氨基酸的組成和含量。2.6.8.1測定原理樣品中的蛋白質經鹽酸水解後生成游離氨基酸,用離子交換柱分離,以茚三酮做柱後衍生,外標法定量。酸水解過程中,色氨酸被破壞,不能測定。半胱氨酸、胱氨酸和蛋氨酸部分被氧化,不能準確測定。2.6.8.2測定方法酸水解法:稱取50mg(精確至0.1mg)背最長肌樣品于水解管中,加入15.ml6mol/l鹽酸溶液,向試管中緩慢通入氮氣2min,旋緊水解管的蓋子,至於(110±1)℃乾燥箱中水解22-24h。在乾燥箱中加熱1h後,輕輕搖動水解管。24h冷卻後,將水解管中的水解液搖勻,定量濾紙幹過濾,棄去最初幾滴濾液,收集其餘濾液於25ml容量瓶中定容。準確移取0.5ml于塑膠離心管中,置於氮吹儀器或真空濃縮儀上60℃濃縮至近幹,然後再加入200μL水濃縮至近幹兩次。用2.5ml0.02mol/l鹽酸溶液超聲溶解。過0.22μm的濾膜,收集濾液待測。2.6.8.3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測定條件儀器設備:日立L8900氨基酸全自動分析儀:帶自動進樣裝置和梯度洗脫系統;色譜柱:氨基酸專用分析住(4.6mm×60mm);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13流動相:根據儀器要求配製;檢測波長:440nm和570nm;柱溫:57℃;反應柱溫度:135℃;流速:0.400mL/min;柱後衍生試劑流速:0.350mL/min;進樣量:20μL。2.6.9背最長肌肌苷酸的含量的測定2.6.9.1測定原理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測定肌苷酸的含量。2.6.9.2測定方法稱取0.100g樣品,加入2mL的0.6mol/L高氯酸,用手動勻漿器勻漿,冰上靜置5min,12000r/min離心1min,提取上清液600μL,加1mol/LKOH溶液360μL,振盪混勻後以10000r/min於4℃離心10min,最後將上清液用0.45μm濾膜過濾,4℃冰箱中備用。2.6.9.3測定條件檢測波長:250nm;柱溫:30℃;流動相:pH5.6、0.1mol/L磷酸二氫鉀緩衝液;流速:0.5mL/min;洗脫時間:25min;進樣量:5μL。2.7資料處理試驗資料統計分析全部用EXCEL軟體進行處理,採用SAS9.0軟體用ANOVA法進行方差分析,Duncan法進行多重比較。3試驗結果與分析3.1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生產性能的影響從表4可以得出,添加不同水準的桑葉對肉羊的日增重有極顯著(P<0.01)影響,各試驗組比對照組的日增重具有明顯的提高,分別提高了14.76%、25.52%和5.67%,其中10%組日增重效果最好;添加桑葉對肉羊幹物質採食量無顯著影響(P>0.05),14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的影響各實驗組採食量低於對照組,其由小到大的順序為5%<15%<10%<對照組;桑葉的添加可以降低肉羊料重比,與對照組相比,10%組降低了21.89%(P<0.01),對肉羊的生產性能具有明顯的提高,同時5%組降低了15.59%(P<0.01),15%組降低了8.43%(P<0.05)。表4桑葉對肉羊平均日增重、日干物質採食量的影響始重末重日增重組別幹物質採食量(g/d)料重比(kg)(kg)(g/d)對照組38.61±3.5444.28±3.6494.63±9.55d1110.51±62.1911.74±0.66aI(5%)38.36±3.8944.88±3.93108.60±5.23b1075.72±83.869.91±0.77bII(10%)37.61±3.7244.74±3.67118.78±8.77a1089.17±84.039.17±0.71cIII(15%)37.40±3.3243.46±3.48100.91±8.34c1084.73±70.3110.75±0.70b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3.2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肉樣常規成分的影響表5各試驗組的肉樣常規理化指標組別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對照組73.67±1.01a16.60±0.24c6.51±0.10b1.41±0.34I(5%)70.14±1.78d19.17±0.55a7.46±0.47a1.54±0.40II(10%)73.07±0.05a16.68±0.31c6.92±0.09b1.31±0.42III(15%)71.39±0.15c18.79±0.22c6.40±0.27b1.46±0.30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從表5可以看出,對照組和10%組兩組之間水分含量無顯著(P>0.05)影響,但是和5%組、15%組相比較差異極顯著(P<0.01)。其中,5%組和15%組之間的也存在著顯著(P<0.05)的影響。對照組的水分最高,達到72.65%-74.68%;添加不同水準桑葉對肉羊蛋白質含量有提高的趨勢,5%組和10%組與對照組和15%的蛋白質含量差異極顯著(P<0.01),其中5%組的蛋白質含量最高,次之10%組,與對照組相比分別提高了15.5%和13.19%。15%組與對照組蛋白質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各試驗組除15%組脂肪含量均高於對照組,但只有5%組脂肪含量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其餘各組脂肪含量均不顯著(P>0.05)。各試驗組間的背腰最長肌肌肉中脂肪含量的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15大小為5%組>10%組>對照組>15%組。15%組脂肪含量低於對照組,但是趨勢相同。添加不同水準桑葉對肉羊肉樣灰分無顯著影響(P>0.05)。3.3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產肉能力的影響從表6可以看出,除了15%組屠宰率顯著(P<0.05)高於對照組屠宰率外,其餘各組均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影響(P>0.05),但是屠宰率都高於對照組,分別比對照組提高了3.76%、1.22%和0.08%;各試驗組肉羊眼肌面積均高於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其中15%組眼肌面積最高,與屠宰率呈正相關效應,結果也與屠宰率相一致。添加不同桑葉對肉羊的GR值測定,代表胴體的脂肪含量,除了添加5%桑葉組可以顯著(P<0.05)增加GR值,10%組、15%組和對照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是可以說明增加桑葉可以增加肉羊胴體的脂肪水準。表6桑葉對肉羊產肉能力的影響組別屠宰率(%)眼肌面積(cm2)GR(cm)對照組50.19±0.51b25.89±1.911.94±0.08bI(5%)50.58±1.22b27.57±2.352.15±0.10aII(10%)50.80±0.40b26.07±1.571.94±0.14bIII(15%)52.06±0.37a28.43±2.102.06±0.07b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3.4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3.4.1桑葉對肉羊血清總蛋白和尿素氮的影響表7桑葉對肉羊血清TP(mg/ml)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69.46±2.01b69.61±3.8670.64±1.81b73.38±2.7471.31±3.39I(5%)68.48±2.75b73.62±3.8174.04±1.87a75.16±4.8674.02±2.45II(10%)68.03±2.09b71.33±3.5473.92±3.04a72.83±1.7273.18±3.71III(15%)72.27±1.79a73.89±2.6173.48±3.11ab73.94±3.1573.01±3.16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16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的影響(1)從表7中可以看出,試驗第0d時,15%組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5%組和10%組;試驗第15d時,各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是均高於對照組;試驗第30d,5%組和10%組血清總蛋白含量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15%組血清總蛋白含量高於對照組,但影響不顯著(P>0.05);試驗第60d時,添加桑葉組血清總蛋白含量均高於對照組,但是差異不顯著(P>0.05)。(2)從表8可以看出,試驗0d時,各試驗組間血清BUN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15d時,添加不同水準桑葉的肉羊血清BUN含量都低於對照組,5%組顯著低於對照組(P<0.05),10%組(P<0.05)和15%組(P<0.01)血清BUN含量的影響顯著低於對照組;試驗30d,10%和15%組降低的趨勢顯著提高(P<0.05),其中,15%組降低的趨勢更明顯;試驗45d時,5%組血清BUN含量顯著低於對照組(P<0.05),其他組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60d時,添加不同水準桑葉與對照組血清BUN相比較呈現顯著降低的趨勢(P<0.05)。表8桑葉對肉羊血清BUN(mmol/l)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7.85±0.546.53±0.68a5.48±0.52a5.21±0.60a5.10±0.52aI(5%)7.74±0.965.75±0.78b4.80±0.45ab4.39±0.54b4.19±0.75bII(10%)7.60±0.765.30±0.62bc4.55±0.77b4.52±0.78ab4.41±0.49bIII(15%)7.59±0.784.85±0.57c4.32±0.90b4.46±0.64ab4.08±0.63b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3.4.2桑葉對肉羊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影響表9桑葉對肉羊血清T-CHO(mg/dl)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49.16±2.4152.08±4.0054.01±4.5555.29±3.6856.21±5.92I(5%)49.54±4.8151.01±4.8352.18±4.5253.44±5.5753.78±5.74II(10%)49.38±5.6050.97±5.3453.88±4.7252.71±5.3953.34±5.76III(15%)50.09±5.5051.78±5.8252.79±6.2453.07±7.0054.34±5.02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17表10桑葉對肉羊血清TG(mg/dl)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46.87±4.8948.78±3.2750.65±3.0051.05±3.1552.00±3.65I(5%)47.82±3.7948.67±3.4649.34±2.2350.12±3.4650.95±3.48II(10%)47.60±3.6148.10±4.2349.91±3.1150.23±5.4751.16±5.72III(15%)48.02±2.4849.06±7.6750.04±2.8250.81±5.6451.05±4.20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從表9和表10可以看出添加不同水準桑葉對肉羊血清T-CHO和TG含量影響較小(P>0.05),但是在整個試驗過程中,各試驗組在不同時期內血清T-CHO和TG含量均低於各對照組。3.5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血液抗氧化作用的影響(1)從表11可以看出,除了在試驗45d時5%組顯著高於對照組外(P<0.05),各試驗組在試驗15d、30d和60d肉羊血清T-SOD高於對照組,但是影響不太顯著(P>0.05),有上升的趨勢。(2)從表12中可以看出,在試驗0d~30d期間,添加不同水準桑葉各實驗組肉羊血清CAT活力與對照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是有升高的趨勢,均高於對照組;試驗45d,5%組CAT活力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其他各組均高於對照組;試驗60d,除了15%組血清CAT活力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外(P>0.05),其餘各組都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表11桑葉對肉羊血清T-SOD(U/ml)活性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126.13±7.27128.16±7.40129.25±9.40131.12±8.72b130.24±9.86I(5%)127.21±10.82135.73±8.56135.06±9.11142.22±13.61a137.25±7.18II(10%)131.37±9.03132.13±6.63138.74±9.55140.67±7.84ab136.12±7.22III(15%)133.74±7.41136.09±7.39138.78±10.56138.60±4.76ab133.29±9.59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3)從表13可以看出,試驗0d和15d時,各試驗組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30d時,對照組血清MDA含量極顯著高於5%組和15%組(P<0.01),顯著高於10%18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的影響組;試驗45d和60d時,添加桑葉的各個實驗組之間無顯著差異,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4)從表14可以看出,在整個試驗期,除了在試驗15d添加5%和15%的桑葉顯著高於對照組和在試驗60d添加10%和15%桑葉組顯著高於對照組外(P<0.05),其他各試驗期血清T-AOC含量都高於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表12桑葉對肉羊血清CAT(U/ml)活性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3.69±0.773.81±0.563.98±0.704.52±0.61b4.44±0.80bI(5%)3.90±0.784.06±0.344.46±0.525.38±0.62a5.39±0.16aII(10%)3.56±0.703.60±0.684.27±0.865.14±0.76ab5.41±0.43aIII(15%)3.59±0.783.65±0.664.13±0.704.78±0.62ab4.89±0.64ab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表13桑葉對肉羊血清MDA(nmol/ml)含量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4.05±0.523.54±0.323.42±0.26a3.35±0.22a3.36±0.16aI(5%)3.68±0.313.38±0.263.07±0.22c2.74±0.25c2.61±0.15cII(10%)3.91±0.643.30±0.373.14±0.09ac2.82±0.14c2.64±0.10cIII(15%)4.17±0.403.53±0.243.01±0.27c2.62±0.14c2.68±0.11c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表14桑葉對肉羊血清T-AOC活性(U/ml)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28.45±2.4428.24±3.72b30.31±1.7331.66±4.5531.17±3.43bI(5%)31.78±1.9732.16±3.60a33.11±4.2933.65±4.9933.74±3.01abII(10%)29.45±1.8329.87±3.27ab31.70±3.5735.10±4.8936.04±4.93aIII(15%)31.90±3.0132.79±2.67a34.24±3.2835.28±6.8536.71±3.42a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193.6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免疫機能的影響3.6.1桑葉對肉羊免疫器官指數的影響從表15可以看出,添加不同水準桑葉對肉羊脾臟指數除了15%組差異顯著外(P<0.05),其他組脾臟指數均無顯著影響(P>0.05),但是添加桑葉量的增加,脾臟指數也隨之增高。表15桑葉對肉羊免疫器官指數的影響組別脾臟指數對照組1.76±0.24bI(5%)2.13±0.42abII(10%)2.20±0.50abIII(15%)2.66±0.72a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3.6.2桑葉對肉羊非特異性免疫機能的影響(1)從表16可以看出試驗0d時,5%組血清ACP含量高於對照組和其他各實驗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對照組同時也高於10%組和15%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15d時,各實驗組見差異不顯著(P>0.05),但是5%組血清ACP含量高於對照組;試驗30d時,5%組血清ACP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10%組和15%組高於對照組,但是相互間差異不顯著(P>0.05),添加桑葉試驗組之間差異也不顯著(P>0.05);試驗45d時,添加桑葉各試驗組均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但相互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60d時,5%組和15%組血清ACP含量顯著高於對照組,10%組高於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表16桑葉對肉羊血清ACP(U/100ml)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4.48±0.244.75±0.334.96±0.33b5.05±0.25b5.93±0.79bI(5%)4.55±0.154.95±0.505.55±0.43a6.07±0.68a7.01±0.57aII(10%)4.47±0.594.68±0.575.17±0.60ab5.73±0.67a6.60±0.80abIII(15%)4.31±0.214.82±0.215.11±0.28ab5.84±0.44a6.89±0.76a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20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的影響(2)從表17可以看出,試驗0d時,除15%組其他各實驗組血清溶菌酶含量均高於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15d時,添加桑葉組對肉羊血清溶菌酶含量均高於對照組;試驗30d時,15%組血清溶菌酶含量顯著高於對照組和5%組和10%組(P<0.05),但5%組和10%組與對照組血清溶菌酶含量之間沒有顯著的影響(P>0.05),但血清溶菌酶含量均高於對照組,順序依次為5%組>10%組>對照組;試驗40d時,5%組血清溶菌酶含量高於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10%組和15%組血清溶菌酶含量均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試驗60d時,與試驗45d時的趨勢相同,添加桑葉的各個實驗組之間血清溶菌酶含量無顯著影響(P>0.05)。表17桑葉對肉羊血清溶菌酶(μg/ml)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0.39±0.080.46±0.120.53±0.10b0.71±0.08b0.79±0.05bI(5%)0.44±0.090.58±0.160.65±0.13ab0.80±0.12ab0.91±0.13abII(10%)0.42±0.080.52±0.110.62±0.07ab0.86±0.13a0.93±0.08aIII(15%)0.35±0.050.52±0.080.69±0.08a0.88±0.13a0.96±0.15a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3.6.3添加不同水準桑葉對肉羊細胞免疫的影響表18桑葉對肉羊血清IL-2(pg/ml)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432.20±13.15439.47±44.20531.91±74.39551.80±79.24c558.96±80.11I(5%)433.12±60.88442.74±65.01557.76±67.17679.06±84.09a598.01±77.80II(10%)411.66±54.66450.10±51.84543.28±95.41573.89±63.50bc571.55±60.80III(15%)413.66±74.94458.28±59.55558.04±73.84662.23±70.21ab613.33±81.93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1)從表18可以看出,試驗0d時,除5%組對照組血清白介素2含量均高於其他各實驗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15d,添加桑葉各組血清白介素2含量均高於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15%組>10%組>5%組>對照組;試驗30d,各試驗組血清白介素含量仍均高於對照組,差異不顯著(P>0.05),其中,5%組血清白介素含量最高;試驗45d,5%組和15%組血清白介素2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10%組和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2115%組之間血清白介素差異不顯著(P>0.05),5%組和15%組之間也不顯著(P& gt;0.05),但是5%組血清白介素含量高於15%組;試驗60d,各試驗組血清白介素2含量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但是含量均高於對照組。(2)從表19可以看出添加不同水準桑葉對試驗0d時肉羊血清白介素6無顯著影響(P>0.05),5%組血清白介素6含量低於對照組;試驗15d時,添加15%的桑葉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其他各試驗組血清白介素6含量均高於對照組,但是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30d時,添加桑葉組血清白介素6含量均高於對照組,但是5%組血清白介素6含量與對照組相比影響不顯著(P>0.05),10%組和15%組血清白介素6含量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試驗45d時,添加桑葉各組血清白介素6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試驗60d時,各試驗組血清白介素6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其中添加5%的桑葉效果最佳。表19桑葉對肉羊血清IL-6(pg/ml)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100.32±8.97101.12±10.32b108.23±14.52b114.77±13.81b113.83±16.46bI(5%)99.93±8.82110.30±12.09ab120.53±15.08ab139.22±13.35a135.46±17.69aII(10%)104.27±9.67113.96±12.33ab132.00±17.87a134.32±18.60a134.45±14.24aIII(15%)107.36±13.15118.50±13.05a129.08±13.59a137.79±14.78a131.34±10.92a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3.7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肉品質的影響從表20可以看出,試驗5%組肉羊背腰最長肌肉失水率與對照組相比影響顯著(P<0.05),對10%組和15%組肉樣失水率影響不顯著(P>0.05);添加桑葉對肉樣熟肉率的影響除了10%組其餘各組都差異不顯著(P>0.05),5%組肉樣熟肉率顯著高於10%組(P<0.05);添加桑葉10%組肉樣嫩度剪切值顯著低於對照組和試驗5%組和10%組(P<0.05),其他各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添加不同桑葉對肉羊肌肉在45min和24h時pH值均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10%組和15%組肌肉pH在45min時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在24h時各添加桑葉組均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但是各添加桑葉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22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的影響表20桑葉對肉羊肌肉失水率、熟肉率、嫩度及pH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19.70±3.53a58.70±3.37ab9.28±0.47a6.13±0.31b5.50±0.09BbI(5%)15.81±1.81b57.69±1.41b9.39±0.51a6.36±0.26ab5.77±0.38ABabII(10%)20.72±2.61a61.18±2.63a8.38±0.96b6.49±0.16a5.79±0.07ABabIII(15%)18.96±2.93ab58.87±0.47ab9.44±0.15a6.56±0.24a5.98±0.23Aa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3.8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背腰最長肌脂肪酸組成的影響從表22可以看出,對照組、5%組、10%組和15%組背最長肌肌肉中總脂肪酸的含量分別為:13.36、15.69、14.61和12.85mg/g,除15%組背最長肌總脂肪酸含量高於其他各試驗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5%組和10%組肌肉中飽和脂肪酸顯著高於對照組和15%組(P<0.05),但相互間差異不顯著(P>0.05);5%組肌肉中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顯著高於其他各試驗組(P<0.05),10%組肌肉中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於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15%組略低於對照組,但差異也不顯著(P>0.05);各試驗組肌肉中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變化的趨勢和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大致相同,除添加15%組其他各組肌肉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均高於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5%組和10%組比對照組分別增加了50.76%,24.61%;添加桑葉5%和10%試驗組的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均高於對照組,但差異均不顯著(P>0.05),分別提高了30.77%,11.11%。添加桑葉對肉羊各組飽和脂肪酸中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的含量無顯著影響(P>0.05),其中,10%和15%組中的月桂酸和豆蔻酸的含量均顯著低於對照組,棕櫚酸和硬脂酸的含量均與對照組相比較不顯著(P>0.05);單不飽和脂肪酸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油酸,除15%組肌肉中的油酸含量有降低外,其餘各組的含量均高於對照組,但是差異不顯著(P>0.05);各試驗組肌肉中多不飽和脂肪酸之中的亞油酸、α-亞麻酸、花生四烯酸和DHA含量除個別低於對照組之外,其餘都高於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在15%組未檢驗出花生四烯酸,DHA、α-亞麻酸和亞油酸含量在添加桑葉5%組最高,分別比對照組提高了38.63%、4.93%和32.7%。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23表21桑葉對肉羊背腰最長肌肉脂肪酸含量(mg/g)的影響脂肪酸名稱分子式對照組I(5%)II(10%)III(15%)丁酸C4:00.1730.1410.2070.221月桂酸C12:00.115a0.179a0.038b0.028b肉豆蔻酸C14:00.3520.5730.5460.341十四碳一烯酸C14:10.0290.0340.0350.036十五碳酸C15:00.0510.0740.0750.047十五碳一烯酸C15:10.0260.0380.0270.027棕櫚酸C16:03.5213.373.563.214棕櫚油酸C16:10.1770.240.1930.112珠光脂酸C17:00.1310.2110.1180.134十七碳烯酸C17:10.0640.0910.040.249硬脂酸C18:02.5342.8013.2632.664反式油酸C18:1t90.4750.5580.4960.449油酸C18:1c95.0526.1735.0844.553反,反-9,12-十八碳二烯C18:2t60.0380.0430.0280.029酸亞油酸C18:2c60.4590.6820.580.413二十碳一烯酸C20:10.1440.2110.0950.162α-亞麻酸C18:3n30.0810.0850.1110.082二十一烷酸C21:00.0350.0550.0630.022花生四烯酸C20:4n60.0670.110.068DHAC22:6n30.0440.0610.0470.051TFFA13.36±1.71ab15.69±1.45a14.61±1.89a12.85±2.92bSFA6.7

到2007年,全旗出售肉羔羊達到100萬隻,按當時的市場價格計算,經過飼養方式改善的羊只要比普通的羔羊多出售80元,使牧民的人均年收入增加為500元,進而提高了全旗的經濟效益。也促進了當地的畜產品加工業和飼草料種植業的發展,爭取成為中國北方知名的優質肉羊繁育基地。“十一五”期末,把發展生態畜牧業擺在全旗的首要位置,以生態立旗為發展戰略,做大做強全區畜牧業,以生產優質畜產品和無公害畜產品為前提,使農牧民的年均收入增加,使全旗的收入占人均收入的60%以上。到2010年,克什克騰旗通過綿羊人工授精和培育昭烏達肉羊新品種,育肥出優質的出欄羔羊100萬隻,農牧民的人均年收入增收為2200元,整個旗育肥的優質出欄羔羊純收入為4億元。在羊品種選育上,主要品種有澳美羊、多賽特、德美和薩福克,進而培育新的品種,建立良種繁育體系,調整肉羊產業結構,增加牲畜數量,提高畜產品的品質。在整個“十一五”期,全旗實行禁牧、規模化飼養,優化畜禽結構,通過推廣人工種草,提高飼草料加工的供給水準,同時農區也擴大飼料基地的種植面積,使得全旗的生態環境與畜牧業的發展得到平衡的發展。近幾年,內蒙古金戈爾有機畜牧有限公司在克什克騰旗的養殖基地推廣種植沙地飼料桑,由於沙地飼料桑正是當前防沙治沙、抗風耐寒、保水節土的優良品種,產量高,一年可割多茬,平均每畝產桑葉3000多公斤,且桑葉中含有豐富的粗蛋白和礦物質,是畜禽類動物的優質飼料。主要還能改善並且利用當地的大量荒地和提高畜產品的品質。這與“十二五”初期的發展戰略相一致,使得傳統的養殖方式轉變成為生態畜牧業、現代畜牧業和觀光畜牧業。

1.3桑葉的作用及研究進展由於桑葉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產量大和地域分佈較廣等特點,深入研究它與動物生產相關的營養特性,解決其在動物生產中的關鍵技術難題,大規模投入畜牧生產實踐中,將有利於改善我國飼料資源短缺及分佈不合理的局面,而且對於反芻動物來說,具有消化率高,適口性強的作用,當動物首次接觸桑葉時,沒有抵觸的情況出現,有良好的採食性。桑樹在我國栽培歷史已有4000多年,但是目前除養蠶外,桑葉並未被充分利用,出現了大量桑葉過剩的現象,浪費了大量寶貴資源。在養雞業上的研究應用比較多,其多數的研究表明:添加適量桑葉會改善蛋雞的產蛋量和蛋黃的顏色,及對肉雞的肉品質和風味也有明顯的改善。因此,桑葉作為一種優良的畜禽飼料源,如今作為反芻家畜的蛋白質飼料來源的研究和利用愈來愈受重視。在國外,古巴與其他機構一起,正在開展一系列的研究項目,以驗證在哥斯大黎加技術開發上使用高品質的飼料桑葉的可行性。

1.4桑葉的生物學特性桑葉異名鐵扇子,是桑屬植物(Morusalbal.)的葉子,本屬全球約有16種,分佈於北溫帶,亞熱帶,非洲熱帶及美洲地區,我國約有11種,分佈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如安徽、浙江、四川、內蒙等地。

1.5桑葉的營養價值1.5.1桑葉的能量含量據分析,桑葉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其中粗蛋白質20%-30%、粗脂肪4%-10%、粗纖維8%-15%、無氮浸出物30%-35%、粗灰分8%-12%、鈣1%-3%、磷0.3%-0.6%(上述各種物質的含量指幹重)。在桑葉中脂類物質中,不飽和脂肪酸幾乎占到總脂肪酸的一半,其中以亞麻酸(22.99%)、亞油酸(13.40%)、油酸(3.17%)、棕櫚油酸(3.05%)、花生四烯酸(1.26%)為主。桑葉中氨基酸種類達17種,占桑葉幹物質的10%以上,在這些氨基酸中動物必需和半必需的氨基酸占總量的50%以上,從表1中可見部分氨基酸的組成,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賴氨酸和蘇氨酸的含量也較高。因此在畜禽飼料中添加適當比例的桑葉,有利於調節飼料氨基酸平衡[5]。同時Alessandra在對多種灌木對比的情況下,結果發現其中複葉槭,紫槐、桑葉和刺槐是產量最多的和含蛋白質是最高的。但是桑葉由於其有好的適口性而可以作為首選。4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的影響表1桑葉中???基酸的組成氨基酸含量(%)占蛋白質含量(%)氨基酸含量(%)占蛋白質含量(%)天冬氨酸1.2881.40苯丙氨酸0.725.82蘇氨酸0.4650.69賴氨酸0.715.74絲氨酸0.4930.66組氨酸0.262.1谷氨酸1.2951.92精氨酸0.766.14甘氨酸0.8750.73脯氨酸0.645.16丙氨酸0.420.87亮氨酸1.179.45胱氨酸0.6550.07異亮氨酸0.524.20纈氨酸0.3980.67酪氨酸0.473.89蛋氨酸0.0860.12合計12.381.5.2桑葉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桑葉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尤其富含能維持機體免疫系統、抗氧化系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周轉代謝系統正常或應啟動動所需的B族和C族維生素:桑葉中的礦物質以Ca、K最多。

1.5.3桑葉中的天然活性物質在桑葉中有許多生物活性物質桑葉中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多糖、穀甾醇、異槲皮苷、γ-氨基酸、1-去氧野尻黴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天然活性物質[6],具有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膽固醇,抗腫瘤,抗過敏,抗氧化,抗毛細管滲透,利尿,抗應激作用,能增強機體的耐力和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俞靈鶯和李向榮(2002)研究了用醇法提取得到的桑葉總黃酮通過抑制大鼠小腸雙糖酶活性,發現有顯著的降血糖作用[7]。趙駿等的研究表明,桑葉中的多糖對四氧嘧啶造成的大鼠糖尿病具有顯著的降低血糖的作用[8]。李巨集等報導,桑葉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和多糖共同作用可以降血糖[9]。另外,桑葉中的有效成分進一步被確認還具有治療禿頭症、動脈硬化和減肥以及清除體內的重金屬離子的藥用效力。這些活性物質對機體具有免疫保健作用,有利於動物保持健康快速的生長。

1.6桑葉對畜產品影響的應用研究飼料中添加桑葉飼喂畜禽能夠改善肉的品質和風味。常文環和劉國華指出,添加桑葉粉,能夠顯著改善肉雞的風味品質,主要表現在提高了肉的嫩度、鮮味,降低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5了血清中的尿素氮,從而提高了對氮的利用率,更有利於氨基酸的沉積。但是考慮到生長性能指標,建議適宜添加量前期為3%,後期為5%。王道營和陳菲的研究發現,添加不同水準的桑葉對雞蛋的蛋白、蛋黃比例和質構影響顯著,添加桑葉水準在7%時,其蛋白比例最低、蛋黃比例最高、嫩度最佳,硬度與非桑葉添加組相比下降12.12%。石豔華等將桑葉粉替代玉米豆粕應用到飼喂家兔養殖中,結果表明飼喂桑葉可使兔肉的肉質細膩,膻味變淡,口感更好。Sudo(1999)等研究發現,日糧中添加6%的桑葉粉時可以改善產蛋雞蛋黃顏色,提高蛋重和產蛋量。當添加水準增加為9%,其蛋重和產蛋量與飼喂商品配合料的對照組相近,蛋黃顏色得到明顯改善。國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和印度,日本北海道家禽養殖研究所的試驗結果也表明,在出欄前4周的肉雞飼料中加3%的桑葉粉,可使雞肉的肉質變細、香味變濃,口感也特別好。也有國外的報導指出,將飼用桑葉添加在育肥豬的飼料中,就可以改善豬肉的風味並且可以提高豬肉中多種對人體有益的脂肪酸含量。Tateno等研究則表明當飼喂15%的桑葉時,蛋品質明顯降低,但蛋黃顏色更深。可能是因為桑葉中含單寧的原因,其干擾蛋白質的??用,阻止鈣吸收,引起蛋雞產蛋率下降,蛋黃的顏色增加,同時影響適口性。可以適當的調整配比得以改善這一問題。據Machii的報導,添加桑葉也可增加蛋黃中的維生素K,但是對可以降低人類血壓的γ-氨基丁酸(GABA)及膽固醇的含量沒有顯著的影響,然而當添加桑葉15%飼喂蛋雞7周後,蛋黃中的過氧化脂含量有明顯的降低。

1.7添加桑葉對反芻動物生產性能的影響添加不同水準的桑葉對反芻動物的幹物質採食量方面的影響,許多研究表明:添加桑葉到飼料中,未對反芻動物的幹物質採食量產生顯著的影響。蘇海涯等研究桑葉在反芻動物飼養中的應用中發現桑葉對所有家畜都具有很好的適口性,當動物首次接觸桑葉時,很容易接受並無採食障礙;如果動物已經熟悉了桑葉,則它會優先採食桑葉,不是其它飼草。同時在國內外對動物採食桑葉的研究中證明了桑葉具有很高的消化率,ManuelD指出在一般情況下,桑葉的消化率為70%一80%,莖為37%一%,樹皮為60%.全植株為58%一79%(與莖葉比例有關)[16]。David將3-4個月的牙買加斷奶山羊隨機分配到三個實驗組中,除給與常規日糧外,各組的桑葉和商業精飼料比分別為0:2,1:1和2:0,結果顯示,分別日增重為123.0,125.0和121.0g/d,幹物質的採食量隨著桑樹水準的不斷提高而增加,從1組的1.01公斤/天增加到3組的1.21公斤/天。飼料的轉化率之間沒有顯著的差異。但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幹桑葉可以用來替代商業精飼料對斷奶山羊進行日糧的補飼。嚴冰對5個處理組的湖羊進行不同水準的補飼桑葉,結果發現氨化稻草採食量不受桑葉補6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的影響飼比例影響,結果還提高了總的飼糧採食量,粗蛋白質採食量也相應增加,桑葉在瘤胃內的消化性較好,48h幹物質消化率高達62%[18]。程妮和Uribe都曾報導,桑葉作為反芻動物的飼料源,都可以改善瘤胃生態環境,增加瘤胃內纖維分解菌在纖維物質顆粒上的附著,促進其繁殖,從而進一步可提高對桑葉的消化率和採食量。在反芻動物中添加桑葉,特別是小型的反芻動物,都能滿足其營養物質的需求,都有較明顯的增產效果。劉愛君等在肉牛的常規飼料中每天添加6kg鮮桑葉,結果表明:實驗組肉牛的外觀顯著優於對照組肉牛,其改善了牛的皮毛品質,頸及肩胛部寬厚且肌肉較豐滿;腰角及臀部肌肉豐滿,腰角不明顯;同時顯著的提高了肉牛的平均日增重。馬雙馬等在羊的日糧中添加幹桑葉0.2kg,發現實驗組羊外觀明顯不同於對照組羊,羊的平均日增重較對照組提高了66.07%。一般來說,桑葉作為一種優質的蛋白質資源,補充桑葉不僅提高了日糧的採食量水準,蛋白質含量,同時也改變了飼料的利用效率,從而促進動物的快速增長,同時為養殖戶帶來高的經濟利益;同時,也滿足人們對畜品質的高要求,純天然、無污染、綠色的畜產品。但是,在養羊生產中,尚未深入系統研究添加桑葉對肉品質、肉風味、血液的抗氧化性能,生化指標等方面的影響,因此,這方面的內容還有待充實,為其作為非常規飼料提供依據。

1.8論文總體研究思路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和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越來越重視,開發利用新的天然無公害無殘留的天然植物飼料,促進和改善肉品質和風味已成為近年來畜牧業進一步發展的新課題。但是桑葉作為飼料應用在養羊業上的應用技術還處於剛起步階段,大部分研究都是對畜禽的生產性能方面的研究,較少主要集中在改善肉品質和肉風味,且無桑葉對反芻動物機體免疫機能和抗氧化性能的研究。本試驗通過在日糧中添加不同水準桑葉重點研究: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生產性能的影響;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肉樣常規成分的影響;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產肉能力的影響;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血液抗氧化作用的影響;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免疫機能的影響;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肉品質的影響;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肉風味的影響。希望可以為開發利用新型的綠色飼料提供理論依據。

2.1試驗動物於2011年10月12日至12月27日在內蒙古有限公司的所在地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的養殖基地進行試驗。隨機選擇養殖的育肥羊,統一驅蟲。依據試驗羊體重相近的原則將供試羊120只,隨機分為4組。

2.2試驗材料桑葉是所屬內蒙古金戈爾有機畜牧有限公司的克什克騰旗的牧場所種植。

2.3飼養管理開始試驗前,對周邊的環境,羊舍等進行消毒處理,舍飼飼養每組30只。預試期15,正式試驗期60d。試驗期間,每日早、中、晚三次飼喂,早晚先粗後精,中午喂粗料。試驗羊可自由飲水和運動。每天清理水槽,打掃羊舍。每週兩次用過氧乙酸噴灑羊舍走道,食槽及羊欄。

2.4試驗設計試驗採用單因素完全隨機區組設計,日糧為試驗因素,分為4個處理,即一個對照組,三個試驗組。在日糧中桑葉的添加水準分別為0%(對照組),5%,10%和15%。實驗設計見表2。預試期15d,試驗期60d。表2試驗設計方案處理組對照組IIIIII添加水準(DM%)0510152.5日糧組成及營養水準試驗羊日糧配置參照NRC育肥羊育肥營養量設計。各組日糧的原料組成及營養水準見表3。表3試驗日糧組成及營養水準(幹物質基礎)原料(%)對照組桑葉5%桑葉10%桑葉15%苜蓿18.8018.2017.2015.80甜菜渣5.005.005.005.00羊草28.2027.3025.8023.70桑葉0.005.0010.0015.008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的影響玉米26.5025.5027.1028.50豆粕2.203.000.000.00棉粕6.002.003.702.30DDGS5.007.007.007.00玉米胚芽粕5.504.402.000.00石粉0.900.600.000.00碳磷酸氫鈣0.300.400.600.60食鹽0.600.600.600.60複合添加劑1.001.001.001.00合計100.00100.00100.00100.00消化能(MJ/KG)11.2811.7711.5311.96CP(%)14.2513.2112.2011.73CF(%)4.284.624.864.542.6測試指標與方法2.6.1生產性能測定預飼期結束後連續空腹稱重,之後每隔15d為一階段,晨飼前空腹稱重,試驗期每天記錄每組的投料量和剩料量。在0、15、30、45和60d早晨7:00對每只羊進行空腹稱重,實驗結束計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採食量及平均料重比。計算公式如下:平均日增重=總增重(g)/試驗天數平均料重比=平均日採食量(g)/平均日增重(g)2.6.2肉常規營養成分測定①水分測定:採用GB/T5009.3-2010直接乾燥法②粗蛋白測定:採用GB/T5009.5-2010凱氏定氮法③粗脂肪測定:採用GB/T5009.6-2010索氏抽提法④灰分測定:採用GB/T5009.4-2010高溫灼燒法2.6.3血液生化指標的測定2.6.3.1血樣的採集正試期開始後,每隔15天於清晨空腹頸靜脈采血約15ml,靜置30min,置於離心機中3500r/min離心15min,及時分離血清,-20℃保存。用於測定生化指標。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92.6.3.2測定方法①血清總蛋白(TP)採用雙縮脲法②血清總膽固醇(T-CHO)採用酶比色法③血清總甘油三酯(TG)採用酶比色法④血清尿素氮(BUN)採用比色法均採用南京建成的試劑盒按照其說明測定。2.6.4血液抗氧化指標的測定2.6.4.1血樣的採集同2.6.3.1。2.6.4.2測定方法①超氧化物歧化酶:採用黃嘌呤氧化酶法測定。原理:通過黃嘌呤及黃嘌呤氧化酶反應系統產生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後者氧化羥胺形成亞硝酸鹽,在顯色劑的作用下呈現紫紅色,用可見光分光光度計測其吸光度。然後通過試劑盒的說明公式計算求出被測樣品中的SOD活力。②過氧化氫酶:採用可見光法測定;原理:CAT分解H2O2的反應可通過加入鉬酸銨而迅速中止,剩餘的H2O2與鉬酸銨作用產生一種淡黃色的絡合物,在405nm處測定其生成量,可計算出CAT的活力。③丙二醛:採用TBA法測定;原理:過氧化脂降解產物中的MDA可與硫代巴比妥酸縮合,形成紅色產物在532nm處有最大吸收峰。測試MDA的量常常可反映機體內脂質過氧化的程度,間接反映出細胞損傷的程度。④總抗氧化能力:採用比色法測定;原理:集體中有許多抗氧化物質,能使Fe3+還原成Fe2+,後者可與菲啉類物質形成穩固的絡合物,通過比色可測出其抗氧化能力的高低。2.6.5免疫機能指標的測定2.6.5.1免疫器官的採集於屠宰試驗期,每個組隨機取5只羊進行屠宰,過程中解剖摘取脾臟,用生理鹽水沖洗乾淨,濾紙吸淨組織表面水分後稱重,計算免疫器官與體重的相對重量。2.6.5.2免疫器官指數免疫器官指數(%)=免疫器官鮮重(g)/屠體重(kg)×10010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的影響2.6.5.3血清酸性磷酸酶:採用比色法測定;原理:酸性磷酸酶分解磷酸苯二鈉,產生游離酚和磷酸,酚在鹼性溶液中與4-氨基安替吡啉作用經鐵氰化鉀氧化生成紅色醌衍生物,根據紅色深淺可以測定酶活力的高低。2.6.5.4溶菌酶的測定採用比濁法測定,原理:在一定濃度的混濁菌液中,由於溶菌酶能水解細菌細胞壁上肽聚糖使細菌裂解而濃度降低,透光度增強,故可以根據渾濁度來推測溶菌酶的含量。2.6.5.5血清IL-2濃度採用雙抗體一步夾心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原理:往預先包被白細胞介素2抗體的包被微孔中,一次加入標本、標準品、HRP標記的檢測抗體,經過溫育並徹底洗滌。用底物TMB顯色,TMB在過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轉化成藍色,並在酸的作用下轉化成最終的黃色。顏色的深淺和樣品中的白細胞介素2呈正相關,用酶標儀在450nm波長下測定OD值,計算樣品濃度。2.6.5.6血清IL-6濃度採用雙抗體一步夾心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原理類似血清IL-2濃度測定。2.6.6屠宰試驗2.6.6.1樣品的採集和處理試驗期結束後每組隨機抽取5只羊,禁食16-24h,禁水2h,屠宰前要稱重,屠宰過程中,記錄pH,GR值,眼肌面積,取背腰最長肌貯存2℃冰箱中熟化保存。2.6.6.2產肉能力的測定及方法①宰前活重:綿羊空腹24h後臨宰前的體重。②胴體重:屠宰放血後,剝去毛皮、去頭、去內臟及前肢膝關節和後肢趾關節以下部分後,整個軀體(包括腎臟及其周圍脂肪)靜置30min的重量。③屠宰率:胴體重與屠宰前的活重之比,用百分率表示。④眼肌面積:測量倒數第1與第2肋骨之間脊椎上眼肌(背最長肌)的橫切面積,因為它與產肉量呈高度正相關。一般用硫酸繪圖紙描繪出眼肌橫切面的輪廓.可用下面公式估計:眼肌面積=眼肌高度×眼肌寬度×0.7⑤GR值:在第12與第13肋骨之間,距背脊中線11cm處的組織厚度,作為代表胴體脂肪含量的標誌。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112.6.6.3羊肉品質的測定①失水率的測定:可以間接反映肌間保水性,是測定羊肉的主要物理指標之一。用0.01g的天平稱取背最長肌肉樣(W1),在肉樣上下各覆蓋一層醫用紗布。紗布外各墊18層快速定性分析濾紙,濾紙外各墊一層硬質書寫用塑膠墊板。然後將墊好的肉樣放置於壓力儀的平臺上。用勻速緩慢搖動壓力儀的搖把將平臺升至壓力儀顯示相於35kg的讀數時為止。保持5min,然後迅速鬆動搖把,壓力讀數重定。取出肉樣,立即在天平上稱重(W2)。計算公式:肌肉失水率:=(W1-W2)/W1×100%②熟肉率的測定用0.1g的天平稱量100g左右的背最長肌肉樣,在屠宰後12h內進行測定,置恒溫水浴鍋中於90℃加熱40分鐘。取出後冷卻至室溫,再次稱重,兩次重量比即為熟肉率。計算公式:熟肉率=煮制後肉樣重/煮制前肉樣重×100%③嫩度剪切值的測定???除去筋膜和表面可見脂肪的肉樣置於90℃水浴鍋中加熱40min,冷卻至室溫,按肌纖維垂直方向切成1×1×1cm的條塊。在C-LM3型數顯式肌肉嫩度儀上剪切8次。計算肉樣的平均剪切力值。數值愈小,則肉愈嫩,反之,則肉愈老。④pH的測定測定肌肉45min、24h的肌肉pH,用pH-Star酸度計直接進行測定。2.6.7背最長肌脂肪酸組成和含量的測定參照GB9695.2-2008,採用氣相色譜法測定背最長肌中脂肪酸的組成和含量。2.6.7.1測定原理樣品經過有機溶劑提取粗脂肪後,先後經堿脂化和酸酯化處理生成脂肪酸甲酯,用正己烷萃取,氣相色譜柱分離,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檢測,外標法定量。2.6.7.2脂肪酸甲酯化準確稱取準確稱取0.5g背最長肌(精確到0.001g),於10ml帶蓋離心管中,加入5ml正己烷-異丙醇混合液,渦旋振盪30s,4000轉離心20min。之後置於氮吹儀上吹幹,準確加入1ml無水甲醇和1ml12%氫氧化鈉甲醇溶液和0.5ml正己烷,擰緊試管蓋,搖勻,于50℃水浴皂化15min。冷卻至室溫後,加入4ml1 0%鹽酸甲醇溶液,擰緊試管蓋,90℃水浴酯化2h。冷卻後,加入2ml去離子水,分別用2ml正己烷浸提3次,合12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的影響並正己烷至10ml容量瓶中,用正己烷定容。加入約1g無水硫酸鈉渦旋震盪30s,靜置,取上清液作為待測試液。2.6.7.3氣相色譜分析條件儀器設備:島津GC-2010氣相色譜儀:帶FID檢測器;色譜柱:100%聚甲基矽氧烷塗層毛細管柱,HP-88(100m×0.25mm×0.25μm);進樣口溫度:250℃;檢測器溫度:300℃;柱溫:120℃維持10min,然後以3.2℃/min升溫至230℃,維持35min;載氣:氮氣;恒壓:190kPa;分流比:1:50;進樣量:1μL。2.6.8背最長肌氨基酸組成和含量的測定參照GB/T5009.124-2003,採用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測定背最長肌中的氨基酸的組成和含量。2.6.8.1測定原理樣品中的蛋白質經鹽酸水解後生成游離氨基酸,用離子交換柱分離,以茚三酮做柱後衍生,外標法定量。酸水解過程中,色氨酸被破壞,不能測定。半胱氨酸、胱氨酸和蛋氨酸部分被氧化,不能準確測定。2.6.8.2測定方法酸水解法:稱取50mg(精確至0.1mg)背最長肌樣品于水解管中,加入15.ml6mol/l鹽酸溶液,向試管中緩慢通入氮氣2min,旋緊水解管的蓋子,至於(110±1)℃乾燥箱中水解22-24h。在乾燥箱中加熱1h後,輕輕搖動水解管。24h冷卻後,將水解管中的水解液搖勻,定量濾紙幹過濾,棄去最初幾滴濾液,收集其餘濾液於25ml容量瓶中定容。準確移取0.5ml于塑膠離心管中,置於氮吹儀器或真空濃縮儀上60℃濃縮至近幹,然後再加入200μL水濃縮至近幹兩次。用2.5ml0.02mol/l鹽酸溶液超聲溶解。過0.22μm的濾膜,收集濾液待測。2.6.8.3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測定條件儀器設備:日立L8900氨基酸全自動分析儀:帶自動進樣裝置和梯度洗脫系統;色譜柱:氨基酸專用分析住(4.6mm×60mm);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13流動相:根據儀器要求配製;檢測波長:440nm和570nm;柱溫:57℃;反應柱溫度:135℃;流速:0.400mL/min;柱後衍生試劑流速:0.350mL/min;進樣量:20μL。2.6.9背最長肌肌苷酸的含量的測定2.6.9.1測定原理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測定肌苷酸的含量。2.6.9.2測定方法稱取0.100g樣品,加入2mL的0.6mol/L高氯酸,用手動勻漿器勻漿,冰上靜置5min,12000r/min離心1min,提取上清液600μL,加1mol/LKOH溶液360μL,振盪混勻後以10000r/min於4℃離心10min,最後將上清液用0.45μm濾膜過濾,4℃冰箱中備用。2.6.9.3測定條件檢測波長:250nm;柱溫:30℃;流動相:pH5.6、0.1mol/L磷酸二氫鉀緩衝液;流速:0.5mL/min;洗脫時間:25min;進樣量:5μL。2.7資料處理試驗資料統計分析全部用EXCEL軟體進行處理,採用SAS9.0軟體用ANOVA法進行方差分析,Duncan法進行多重比較。3試驗結果與分析3.1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生產性能的影響從表4可以得出,添加不同水準的桑葉對肉羊的日增重有極顯著(P<0.01)影響,各試驗組比對照組的日增重具有明顯的提高,分別提高了14.76%、25.52%和5.67%,其中10%組日增重效果最好;添加桑葉對肉羊幹物質採食量無顯著影響(P>0.05),14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的影響各實驗組採食量低於對照組,其由小到大的順序為5%<15%<10%<對照組;桑葉的添加可以降低肉羊料重比,與對照組相比,10%組降低了21.89%(P<0.01),對肉羊的生產性能具有明顯的提高,同時5%組降低了15.59%(P<0.01),15%組降低了8.43%(P<0.05)。表4桑葉對肉羊平均日增重、日干物質採食量的影響始重末重日增重組別幹物質採食量(g/d)料重比(kg)(kg)(g/d)對照組38.61±3.5444.28±3.6494.63±9.55d1110.51±62.1911.74±0.66aI(5%)38.36±3.8944.88±3.93108.60±5.23b1075.72±83.869.91±0.77bII(10%)37.61±3.7244.74±3.67118.78±8.77a1089.17±84.039.17±0.71cIII(15%)37.40±3.3243.46±3.48100.91±8.34c1084.73±70.3110.75±0.70b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3.2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肉樣常規成分的影響表5各試驗組的肉樣常規理化指標組別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對照組73.67±1.01a16.60±0.24c6.51±0.10b1.41±0.34I(5%)70.14±1.78d19.17±0.55a7.46±0.47a1.54±0.40II(10%)73.07±0.05a16.68±0.31c6.92±0.09b1.31±0.42III(15%)71.39±0.15c18.79±0.22c6.40±0.27b1.46±0.30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從表5可以看出,對照組和10%組兩組之間水分含量無顯著(P>0.05)影響,但是和5%組、15%組相比較差異極顯著(P<0.01)。其中,5%組和15%組之間的也存在著顯著(P<0.05)的影響。對照組的水分最高,達到72.65%-74.68%;添加不同水準桑葉對肉羊蛋白質含量有提高的趨勢,5%組和10%組與對照組和15%的蛋白質含量差異極顯著(P<0.01),其中5%組的蛋白質含量最高,次之10%組,與對照組相比分別提高了15.5%和13.19%。15%組與對照組蛋白質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各試驗組除15%組脂肪含量均高於對照組,但只有5%組脂肪含量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其餘各組脂肪含量均不顯著(P>0.05)。各試驗組間的背腰最長肌肌肉中脂肪含量的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15大小為5%組>10%組>對照組>15%組。15%組脂肪含量低於對照組,但是趨勢相同。添加不同水準桑葉對肉羊肉樣灰分無顯著影響(P>0.05)。3.3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產肉能力的影響從表6可以看出,除了15%組屠宰率顯著(P<0.05)高於對照組屠宰率外,其餘各組均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影響(P>0.05),但是屠宰率都高於對照組,分別比對照組提高了3.76%、1.22%和0.08%;各試驗組肉羊眼肌面積均高於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其中15%組眼肌面積最高,與屠宰率呈正相關效應,結果也與屠宰率相一致。添加不同桑葉對肉羊的GR值測定,代表胴體的脂肪含量,除了添加5%桑葉組可以顯著(P<0.05)增加GR值,10%組、15%組和對照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是可以說明增加桑葉可以增加肉羊胴體的脂肪水準。表6桑葉對肉羊產肉能力的影響組別屠宰率(%)眼肌面積(cm2)GR(cm)對照組50.19±0.51b25.89±1.911.94±0.08bI(5%)50.58±1.22b27.57±2.352.15±0.10aII(10%)50.80±0.40b26.07±1.571.94±0.14bIII(15%)52.06±0.37a28.43±2.102.06±0.07b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3.4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3.4.1桑葉對肉羊血清總蛋白和尿素氮的影響表7桑葉對肉羊血清TP(mg/ml)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69.46±2.01b69.61±3.8670.64±1.81b73.38±2.7471.31±3.39I(5%)68.48±2.75b73.62±3.8174.04±1.87a75.16±4.8674.02±2.45II(10%)68.03±2.09b71.33±3.5473.92±3.04a72.83±1.7273.18±3.71III(15%)72.27±1.79a73.89±2.6173.48±3.11ab73.94±3.1573.01±3.16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16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的影響(1)從表7中可以看出,試驗第0d時,15%組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5%組和10%組;試驗第15d時,各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是均高於對照組;試驗第30d,5%組和10%組血清總蛋白含量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15%組血清總蛋白含量高於對照組,但影響不顯著(P>0.05);試驗第60d時,添加桑葉組血清總蛋白含量均高於對照組,但是差異不顯著(P>0.05)。(2)從表8可以看出,試驗0d時,各試驗組間血清BUN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15d時,添加不同水準桑葉的肉羊血清BUN含量都低於對照組,5%組顯著低於對照組(P<0.05),10%組(P<0.05)和15%組(P<0.01)血清BUN含量的影響顯著低於對照組;試驗30d,10%和15%組降低的趨勢顯著提高(P<0.05),其中,15%組降低的趨勢更明顯;試驗45d時,5%組血清BUN含量顯著低於對照組(P<0.05),其他組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60d時,添加不同水準桑葉與對照組血清BUN相比較呈現顯著降低的趨勢(P<0.05)。表8桑葉對肉羊血清BUN(mmol/l)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7.85±0.546.53±0.68a5.48±0.52a5.21±0.60a5.10±0.52aI(5%)7.74±0.965.75±0.78b4.80±0.45ab4.39±0.54b4.19±0.75bII(10%)7.60±0.765.30±0.62bc4.55±0.77b4.52±0.78ab4.41±0.49bIII(15%)7.59±0.784.85±0.57c4.32±0.90b4.46±0.64ab4.08±0.63b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3.4.2桑葉對肉羊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影響表9桑葉對肉羊血清T-CHO(mg/dl)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49.16±2.4152.08±4.0054.01±4.5555.29±3.6856.21±5.92I(5%)49.54±4.8151.01±4.8352.18±4.5253.44±5.5753.78±5.74II(10%)49.38±5.6050.97±5.3453.88±4.7252.71±5.3953.34±5.76III(15%)50.09±5.5051.78±5.8252.79±6.2453.07±7.0054.34±5.02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17表10桑葉對肉羊血清TG(mg/dl)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46.87±4.8948.78±3.2750.65±3.0051.05±3.1552.00±3.65I(5%)47.82±3.7948.67±3.4649.34±2.2350.12±3.4650.95±3.48II(10%)47.60±3.6148.10±4.2349.91±3.1150.23±5.4751.16±5.72III(15%)48.02±2.4849.06±7.6750.04±2.8250.81±5.6451.05±4.20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從表9和表10可以看出添加不同水準桑葉對肉羊血清T-CHO和TG含量影響較小(P>0.05),但是在整個試驗過程中,各試驗組在不同時期內血清T-CHO和TG含量均低於各對照組。3.5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血液抗氧化作用的影響(1)從表11可以看出,除了在試驗45d時5%組顯著高於對照組外(P<0.05),各試驗組在試驗15d、30d和60d肉羊血清T-SOD高於對照組,但是影響不太顯著(P>0.05),有上升的趨勢。(2)從表12中可以看出,在試驗0d~30d期間,添加不同水準桑葉各實驗組肉羊血清CAT活力與對照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是有升高的趨勢,均高於對照組;試驗45d,5%組CAT活力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其他各組均高於對照組;試驗60d,除了15%組血清CAT活力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外(P>0.05),其餘各組都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表11桑葉對肉羊血清T-SOD(U/ml)活性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126.13±7.27128.16±7.40129.25±9.40131.12±8.72b130.24±9.86I(5%)127.21±10.82135.73±8.56135.06±9.11142.22±13.61a137.25±7.18II(10%)131.37±9.03132.13±6.63138.74±9.55140.67±7.84ab136.12±7.22III(15%)133.74±7.41136.09±7.39138.78±10.56138.60±4.76ab133.29±9.59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3)從表13可以看出,試驗0d和15d時,各試驗組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30d時,對照組血清MDA含量極顯著高於5%組和15%組(P<0.01),顯著高於10%18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的影響組;試驗45d和60d時,添加桑葉的各個實驗組之間無顯著差異,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4)從表14可以看出,在整個試驗期,除了在試驗15d添加5%和15%的桑葉顯著高於對照組和在試驗60d添加10%和15%桑葉組顯著高於對照組外(P<0.05),其他各試驗期血清T-AOC含量都高於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表12桑葉對肉羊血清CAT(U/ml)活性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3.69±0.773.81±0.563.98±0.704.52±0.61b4.44±0.80bI(5%)3.90±0.784.06±0.344.46±0.525.38±0.62a5.39±0.16aII(10%)3.56±0.703.60±0.684.27±0.865.14±0.76ab5.41±0.43aIII(15%)3.59±0.783.65±0.664.13±0.704.78±0.62ab4.89±0.64ab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表13桑葉對肉羊血清MDA(nmol/ml)含量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4.05±0.523.54±0.323.42±0.26a3.35±0.22a3.36±0.16aI(5%)3.68±0.313.38±0.263.07±0.22c2.74±0.25c2.61±0.15cII(10%)3.91±0.643.30±0.373.14±0.09ac2.82±0.14c2.64±0.10cIII(15%)4.17±0.403.53±0.243.01±0.27c2.62±0.14c2.68±0.11c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表14桑葉對肉羊血清T-AOC活性(U/ml)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28.45±2.4428.24±3.72b30.31±1.7331.66±4.5531.17±3.43bI(5%)31.78±1.9732.16±3.60a33.11±4.2933.65±4.9933.74±3.01abII(10%)29.45±1.8329.87±3.27ab31.70±3.5735.10±4.8936.04±4.93aIII(15%)31.90±3.0132.79±2.67a34.24±3.2835.28±6.8536.71±3.42a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193.6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免疫機能的影響3.6.1桑葉對肉羊免疫器官指數的影響從表15可以看出,添加不同水準桑葉對肉羊脾臟指數除了15%組差異顯著外(P<0.05),其他組脾臟指數均無顯著影響(P>0.05),但是添加桑葉量的增加,脾臟指數也隨之增高。表15桑葉對肉羊免疫器官指數的影響組別脾臟指數對照組1.76±0.24bI(5%)2.13±0.42abII(10%)2.20±0.50abIII(15%)2.66±0.72a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3.6.2桑葉對肉羊非特異性免疫機能的影響(1)從表16可以看出試驗0d時,5%組血清ACP含量高於對照組和其他各實驗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對照組同時也高於10%組和15%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15d時,各實驗組見差異不顯著(P>0.05),但是5%組血清ACP含量高於對照組;試驗30d時,5%組血清ACP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10%組和15%組高於對照組,但是相互間差異不顯著(P>0.05),添加桑葉試驗組之間差異也不顯著(P>0.05);試驗45d時,添加桑葉各試驗組均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但相互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60d時,5%組和15%組血清ACP含量顯著高於對照組,10%組高於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表16桑葉對肉羊血清ACP(U/100ml)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4.48±0.244.75±0.334.96±0.33b5.05±0.25b5.93±0.79bI(5%)4.55±0.154.95±0.505.55±0.43a6.07±0.68a7.01±0.57aII(10%)4.47±0.594.68±0.575.17±0.60ab5.73±0.67a6.60±0.80abIII(15%)4.31±0.214.82±0.215.11±0.28ab5.84±0.44a6.89±0.76a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20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的影響(2)從表17可以看出,試驗0d時,除15%組其他各實驗組血清溶菌酶含量均高於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15d時,添加桑葉組對肉羊血清溶菌酶含量均高於對照組;試驗30d時,15%組血清溶菌酶含量顯著高於對照組和5%組和10%組(P<0.05),但5%組和10%組與對照組血清溶菌酶含量之間沒有顯著的影響(P>0.05),但血清溶菌酶含量均高於對照組,順序依次為5%組>10%組>對照組;試驗40d時,5%組血清溶菌酶含量高於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10%組和15%組血清溶菌酶含量均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試驗60d時,與試驗45d時的趨勢相同,添加桑葉的各個實驗組之間血清溶菌酶含量無顯著影響(P>0.05)。表17桑葉對肉羊血清溶菌酶(μg/ml)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0.39±0.080.46±0.120.53±0.10b0.71±0.08b0.79±0.05bI(5%)0.44±0.090.58±0.160.65±0.13ab0.80±0.12ab0.91±0.13abII(10%)0.42±0.080.52±0.110.62±0.07ab0.86±0.13a0.93±0.08aIII(15%)0.35±0.050.52±0.080.69±0.08a0.88±0.13a0.96±0.15a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3.6.3添加不同水準桑葉對肉羊細胞免疫的影響表18桑葉對肉羊血清IL-2(pg/ml)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432.20±13.15439.47±44.20531.91±74.39551.80±79.24c558.96±80.11I(5%)433.12±60.88442.74±65.01557.76±67.17679.06±84.09a598.01±77.80II(10%)411.66±54.66450.10±51.84543.28±95.41573.89±63.50bc571.55±60.80III(15%)413.66±74.94458.28±59.55558.04±73.84662.23±70.21ab613.33±81.93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1)從表18可以看出,試驗0d時,除5%組對照組血清白介素2含量均高於其他各實驗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15d,添加桑葉各組血清白介素2含量均高於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15%組>10%組>5%組>對照組;試驗30d,各試驗組血清白介素含量仍均高於對照組,差異不顯著(P>0.05),其中,5%組血清白介素含量最高;試驗45d,5%組和15%組血清白介素2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10%組和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2115%組之間血清白介素差異不顯著(P>0.05),5%組和15%組之間也不顯著(P& gt;0.05),但是5%組血清白介素含量高於15%組;試驗60d,各試驗組血清白介素2含量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但是含量均高於對照組。(2)從表19可以看出添加不同水準桑葉對試驗0d時肉羊血清白介素6無顯著影響(P>0.05),5%組血清白介素6含量低於對照組;試驗15d時,添加15%的桑葉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其他各試驗組血清白介素6含量均高於對照組,但是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30d時,添加桑葉組血清白介素6含量均高於對照組,但是5%組血清白介素6含量與對照組相比影響不顯著(P>0.05),10%組和15%組血清白介素6含量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試驗45d時,添加桑葉各組血清白介素6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試驗60d時,各試驗組血清白介素6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其中添加5%的桑葉效果最佳。表19桑葉對肉羊血清IL-6(pg/ml)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100.32±8.97101.12±10.32b108.23±14.52b114.77±13.81b113.83±16.46bI(5%)99.93±8.82110.30±12.09ab120.53±15.08ab139.22±13.35a135.46±17.69aII(10%)104.27±9.67113.96±12.33ab132.00±17.87a134.32±18.60a134.45±14.24aIII(15%)107.36±13.15118.50±13.05a129.08±13.59a137.79±14.78a131.34±10.92a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3.7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肉品質的影響從表20可以看出,試驗5%組肉羊背腰最長肌肉失水率與對照組相比影響顯著(P<0.05),對10%組和15%組肉樣失水率影響不顯著(P>0.05);添加桑葉對肉樣熟肉率的影響除了10%組其餘各組都差異不顯著(P>0.05),5%組肉樣熟肉率顯著高於10%組(P<0.05);添加桑葉10%組肉樣嫩度剪切值顯著低於對照組和試驗5%組和10%組(P<0.05),其他各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添加不同桑葉對肉羊肌肉在45min和24h時pH值均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10%組和15%組肌肉pH在45min時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在24h時各添加桑葉組均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但是各添加桑葉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22桑葉對肉羊生產性能、血液生化指標、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質的影響表20桑葉對肉羊肌肉失水率、熟肉率、嫩度及pH的影響組別0d15d30d45d60d對照組19.70±3.53a58.70±3.37ab9.28±0.47a6.13±0.31b5.50±0.09BbI(5%)15.81±1.81b57.69±1.41b9.39±0.51a6.36±0.26ab5.77±0.38ABabII(10%)20.72±2.61a61.18±2.63a8.38±0.96b6.49±0.16a5.79±0.07ABabIII(15%)18.96±2.93ab58.87±0.47ab9.44±0.15a6.56±0.24a5.98±0.23Aa注:同列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無肩標或者肩注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3.8不同桑葉水準對肉羊背腰最長肌脂肪酸組成的影響從表22可以看出,對照組、5%組、10%組和15%組背最長肌肌肉中總脂肪酸的含量分別為:13.36、15.69、14.61和12.85mg/g,除15%組背最長肌總脂肪酸含量高於其他各試驗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5%組和10%組肌肉中飽和脂肪酸顯著高於對照組和15%組(P<0.05),但相互間差異不顯著(P>0.05);5%組肌肉中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顯著高於其他各試驗組(P<0.05),10%組肌肉中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於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15%組略低於對照組,但差異也不顯著(P>0.05);各試驗組肌肉中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變化的趨勢和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大致相同,除添加15%組其他各組肌肉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均高於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5%組和10%組比對照組分別增加了50.76%,24.61%;添加桑葉5%和10%試驗組的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均高於對照組,但差異均不顯著(P>0.05),分別提高了30.77%,11.11%。添加桑葉對肉羊各組飽和脂肪酸中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的含量無顯著影響(P>0.05),其中,10%和15%組中的月桂酸和豆蔻酸的含量均顯著低於對照組,棕櫚酸和硬脂酸的含量均與對照組相比較不顯著(P>0.05);單不飽和脂肪酸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油酸,除15%組肌肉中的油酸含量有降低外,其餘各組的含量均高於對照組,但是差異不顯著(P>0.05);各試驗組肌肉中多不飽和脂肪酸之中的亞油酸、α-亞麻酸、花生四烯酸和DHA含量除個別低於對照組之外,其餘都高於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在15%組未檢驗出花生四烯酸,DHA、α-亞麻酸和亞油酸含量在添加桑葉5%組最高,分別比對照組提高了38.63%、4.93%和32.7%。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23表21桑葉對肉羊背腰最長肌肉脂肪酸含量(mg/g)的影響脂肪酸名稱分子式對照組I(5%)II(10%)III(15%)丁酸C4:00.1730.1410.2070.221月桂酸C12:00.115a0.179a0.038b0.028b肉豆蔻酸C14:00.3520.5730.5460.341十四碳一烯酸C14:10.0290.0340.0350.036十五碳酸C15:00.0510.0740.0750.047十五碳一烯酸C15:10.0260.0380.0270.027棕櫚酸C16:03.5213.373.563.214棕櫚油酸C16:10.1770.240.1930.112珠光脂酸C17:00.1310.2110.1180.134十七碳烯酸C17:10.0640.0910.040.249硬脂酸C18:02.5342.8013.2632.664反式油酸C18:1t90.4750.5580.4960.449油酸C18:1c95.0526.1735.0844.553反,反-9,12-十八碳二烯C18:2t60.0380.0430.0280.029酸亞油酸C18:2c60.4590.6820.580.413二十碳一烯酸C20:10.1440.2110.0950.162α-亞麻酸C18:3n30.0810.0850.1110.082二十一烷酸C21:00.0350.0550.0630.022花生四烯酸C20:4n60.0670.110.068DHAC22:6n30.0440.0610.0470.051TFFA13.36±1.71ab15.69±1.45a14.61±1.89a12.85±2.92bSFA6.7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