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梁啟東:“畝均論英雄”評價方式有什麼啟發意義?

導讀:

年初, 浙江省的一項改革舉措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浙江省政府發佈《關於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規定, 到2020年全省所有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以及產業集聚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小微園區、特色小鎮全部納入“畝產效益”綜合評價。

本文節選版首發於2018年2月23日《經濟日報》。

本文節選版首發於2018年2月23日《經濟日報》

年初, 浙江省的一項改革舉措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浙江省政府發佈《關於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規定, 到2020年全省所有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以及產業集聚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小微園區、特色小鎮全部納入“畝產效益”綜合評價。

“畝均論英雄”, 是一項對考核經濟發展評價的改革舉措。 近幾年來, 浙江省各地不斷探索推進“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和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2016年, 浙江全省11個設區市和89個縣(市、區), 全部出臺了企業綜合評價的相關政策檔, 明確了評價指標、分值權重、評價結果等內容, 開展了企業綜合評價工作。 “畝均論英雄”已經取得了積極成效。 浙江省為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進一步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 制定這個指導意見。

“畝產”本來是農業術語, 指的是農產品的產量、種植業的效益。 浙江省把這個術語引進到工業和整個經濟評價中來, 作為評價GDP、工業增加值、稅收、勞動生產率、污染等指標, 有其獨具特色之處。 探討浙江省“畝均論英雄”的實踐和浙江省政府《關於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指導意見》, 我們可以看出, “畝均論英雄”評價體系有下面特點:

一是覆蓋全域。 浙江省規定, 在全省用地5畝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實施“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基礎上, 到2020年, 全省所有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不含批零住餐、銀證保和房地產開發)以及產業集聚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開發區)、高新區、小微園區、製造類特色小鎮全部納入“畝產效益”綜合評價。

二是市場化配置。 堅持解放思想, 推進制度創新, 完善“畝均論英雄”改革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注重依法行政和制度規範, 依法依規實施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政策, 確保改革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推進。 到2022年, 與“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制度相匹配的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產業創新升級機制全面完善落實。 以縣(市、區)為主體, 全面開展企業綜合評價, 完善導向清晰、指標規範、權重合理、分類分檔、結果公示的企業綜合評價體系。

三是分層管理。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評價以畝均稅收、畝均增加值、全員勞動生產率、單位能耗增加值、單位排放增加值、R&D經費支出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六項指標為主, 評價結果分為四擋或三檔。

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以畝均稅收、畝均營業收入等指標為主。 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綜合評價以畝均稅收等指標為主。 支援有條件的地區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 按照“誰主管、誰統計、誰負責”的原則, 加強資料清查、統計、報送等工作。 各地結合產業發展實際, 圍繞重點傳統製造業和服務業重點行業, 開展分行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 省級層面開展設區市、縣(市、區)、31個製造業以及服務業重點行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 加快推進產業集聚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開發區)、高新區、小微園區等產業園區和製造類特色小鎮“畝產效益”綜合評價。

四是分類指導。 堅持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相結合, 加強企業分類精准指導。 對“畝產效益”綜合評價第一檔企業加大正向激勵力度,重點保障資源要素需求,重點支持開展股份制改造、上市工作以及海內外並購重組,在政府性評先評優、試點示範專案申報、重點科技專案攻關、重大創新載體建設、人才落戶和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傾斜,重點支援綜合評價第一檔的規下企業進入小微企業園區發展。支持金融機構實施差別化信貸政策,在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對第一檔企業在信用評級、貸款准入、貸款授信、擔保方式創新、還款方式創新和利率優惠等金融服務方面給予重點支援。對綜合評價末檔企業依法依規實施整治倒逼,嚴格執行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資源節約、產品品質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國家、省有關產業政策,加大整治“低小散”“髒亂差”和淘汰落後產能力度。支援各地採取協商收回、鼓勵流轉、協議置換、“退二優二”、“退二進三”、收購儲備等方式實施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

五是平臺支撐。綜合評價的效果,關鍵在於獲取資料。為此,浙江省建設綜合評價大資料平臺。加快推進省、市、縣、園區四級“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大資料平臺建設,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對照規範要求將綜合評價有關資料導入平臺,保證基礎資訊的準確、完整、及時更新和共用。加強資料獲得的合規性,按照國家對資料開放的有關規定和要求,綜合評價大資料平臺按主題、部門、地區進行分類分級公開,分檔建立“企業體檢檔案”。

六是機制保障。建立健全要素優化配置機制,在切實推進降本減負基礎上,縣級政府可依據“畝產效益”企業綜合評價結果,依法依規實施用地、用電、用水、用氣、排汙等資源要素差別化價格政策,擴大差別化價格實施行業範圍,加大第一檔企業減免力度,倒逼末檔企業提升資源要素利用效率。推進資源要素區域差別化配置,按照“利用效率高、要素供給多”的原則,構建年度用地、用能、排放等資源要素分配與“畝產效益”績效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資源要素可以跨區域市場化交易,以市、縣政府為主體,推進土地、用能、排汙權等資源要素更大範圍的市場化交易。建立健全促進產業創新升級機制,建立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市場准入標準。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畝均論英雄”對於各個地方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對於地方政府全面深化改革、促進職能轉變、打造營商環境,有許多啟發意義。

作為一種新的考核評價體系,“畝均論英雄”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舉措。“畝均論英雄”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是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有力抓手,促進了“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統一,更好地推進了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更好地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新活力,更好地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作為一種新的考核評價體系,“畝均論英雄”既強調總產量,也強調單位產出,而且更強調單位產出,其本質是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獲得最大的產出效益。“畝均論英雄”追求的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在國際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加快形成品質高、效率優、創新強、體制活、協調性好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作為一種新的考核評價體系,“畝均論英雄”既堅持動力轉換,有促進降本減負,推動“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從以提高資源要素產出率為導向,向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導向升級,在全面落實企業減稅降費政策基礎上,強化精准有力的降本減負,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作為一種新的考核評價體系,“畝均論英雄”既堅持正向激勵,又加強反向倒逼,以“畝產效益”為核心,以市場化配置為導向,以差別化措施為手段,完善激勵倒逼機制,優化產業政策,促進優勝劣汰,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作為一種新的考核評價體系,“畝均論英雄”堅持縣級主體和三級聯動相結合,充分發揮縣(市、區)深化改革的主體作用,推進重點任務落實和重大措施落地,加強省、市、縣三級協同推進,增強改革工作的系統性、有效性。

作為一種新的考核評價體系,“畝均論英雄”意味著對地方官的考核不再是簡單地以GDP規模、經濟增長速度論英雄,而是更加強調發展的品質和效益。“畝均論英雄”弱化的是速度情結,強化的是品質關切,其本質上是對高品質發展的導向。

作為一種新的考核評價體系,“畝均論英雄”要求企業在投資經營時,要算土地徵用的“買賣賬”“補償賬”,更要工業用地的畝均“產出賬”,不斷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改變“攤大餅”式的粗放增長方式。同時必須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大力提高單位能耗、單位排放效益,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切實改善生態環境,破解要素制約,實現集約發展。■

本文節選版首發於2018年2月23日《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宋勉

對“畝產效益”綜合評價第一檔企業加大正向激勵力度,重點保障資源要素需求,重點支持開展股份制改造、上市工作以及海內外並購重組,在政府性評先評優、試點示範專案申報、重點科技專案攻關、重大創新載體建設、人才落戶和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傾斜,重點支援綜合評價第一檔的規下企業進入小微企業園區發展。支持金融機構實施差別化信貸政策,在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對第一檔企業在信用評級、貸款准入、貸款授信、擔保方式創新、還款方式創新和利率優惠等金融服務方面給予重點支援。對綜合評價末檔企業依法依規實施整治倒逼,嚴格執行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資源節約、產品品質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國家、省有關產業政策,加大整治“低小散”“髒亂差”和淘汰落後產能力度。支援各地採取協商收回、鼓勵流轉、協議置換、“退二優二”、“退二進三”、收購儲備等方式實施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

五是平臺支撐。綜合評價的效果,關鍵在於獲取資料。為此,浙江省建設綜合評價大資料平臺。加快推進省、市、縣、園區四級“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大資料平臺建設,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對照規範要求將綜合評價有關資料導入平臺,保證基礎資訊的準確、完整、及時更新和共用。加強資料獲得的合規性,按照國家對資料開放的有關規定和要求,綜合評價大資料平臺按主題、部門、地區進行分類分級公開,分檔建立“企業體檢檔案”。

六是機制保障。建立健全要素優化配置機制,在切實推進降本減負基礎上,縣級政府可依據“畝產效益”企業綜合評價結果,依法依規實施用地、用電、用水、用氣、排汙等資源要素差別化價格政策,擴大差別化價格實施行業範圍,加大第一檔企業減免力度,倒逼末檔企業提升資源要素利用效率。推進資源要素區域差別化配置,按照“利用效率高、要素供給多”的原則,構建年度用地、用能、排放等資源要素分配與“畝產效益”績效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資源要素可以跨區域市場化交易,以市、縣政府為主體,推進土地、用能、排汙權等資源要素更大範圍的市場化交易。建立健全促進產業創新升級機制,建立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市場准入標準。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畝均論英雄”對於各個地方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對於地方政府全面深化改革、促進職能轉變、打造營商環境,有許多啟發意義。

作為一種新的考核評價體系,“畝均論英雄”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舉措。“畝均論英雄”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是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有力抓手,促進了“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統一,更好地推進了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更好地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新活力,更好地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作為一種新的考核評價體系,“畝均論英雄”既強調總產量,也強調單位產出,而且更強調單位產出,其本質是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獲得最大的產出效益。“畝均論英雄”追求的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在國際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加快形成品質高、效率優、創新強、體制活、協調性好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作為一種新的考核評價體系,“畝均論英雄”既堅持動力轉換,有促進降本減負,推動“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從以提高資源要素產出率為導向,向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導向升級,在全面落實企業減稅降費政策基礎上,強化精准有力的降本減負,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作為一種新的考核評價體系,“畝均論英雄”既堅持正向激勵,又加強反向倒逼,以“畝產效益”為核心,以市場化配置為導向,以差別化措施為手段,完善激勵倒逼機制,優化產業政策,促進優勝劣汰,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作為一種新的考核評價體系,“畝均論英雄”堅持縣級主體和三級聯動相結合,充分發揮縣(市、區)深化改革的主體作用,推進重點任務落實和重大措施落地,加強省、市、縣三級協同推進,增強改革工作的系統性、有效性。

作為一種新的考核評價體系,“畝均論英雄”意味著對地方官的考核不再是簡單地以GDP規模、經濟增長速度論英雄,而是更加強調發展的品質和效益。“畝均論英雄”弱化的是速度情結,強化的是品質關切,其本質上是對高品質發展的導向。

作為一種新的考核評價體系,“畝均論英雄”要求企業在投資經營時,要算土地徵用的“買賣賬”“補償賬”,更要工業用地的畝均“產出賬”,不斷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改變“攤大餅”式的粗放增長方式。同時必須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大力提高單位能耗、單位排放效益,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切實改善生態環境,破解要素制約,實現集約發展。■

本文節選版首發於2018年2月23日《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宋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