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小編帶你玩轉叢台區的這個邯鄲“明珠”

提起叢台公園, 邯鄲人沒有不知道的!叢台公園位於咱們叢台區, 戰國時期曾是趙國宮苑的組成部分。 歷經千載風雨的剝蝕, 許多雄偉壯觀的建築都已化成廢墟, 而唯有巍峨的叢台經過歷代不斷修繕, 仍傲然佇立, 雄風依舊, 成為戰國時期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一處名勝景觀, 她也成為邯鄲市的象徵和標誌性建築。 關於“武靈叢台”, 今天小編帶您從裡到外好好地探究一番, 讓您徹底“玩透”叢台。

叢台公園有東、南、西、北四個門。 這個是東門, 是正門。

公園是免費的。 門樓下, 大媽們在跳廣場舞。 這地方不擾民, 是個不錯的選擇。

一進門, 與大門正沖, 抬眼便可望見一座高大的工農兵雕像拔地而起, 在蒼松翠柏的映襯下十分壯觀。

雕塑底座四面都刻有字, 這一幅字是“毛澤東思想指引下的人民革命, 是歷史前進的火車頭”。

往前走就到了“七賢祠”。 “七賢祠”和“武靈叢台”是公園的核心, 也是精華所在。

七賢祠, 位於叢台公園內古叢臺北側, 面南而立, 是為戰國時期趙國的七賢而建, 始建于明萬曆年間,

原為“三忠祠”和“四賢祠”。

三忠祠

三忠即救趙氏孤兒的韓厥、程嬰、公孫杵臼。

四賢祠

四賢為廉頗、藺相如、趙奢和李牧。

韓厥(生卒年不詳)

春秋中期晉國卿大夫,始為趙氏家臣,後位列八卿之一,至晉悼公時,升任晉國執政,戰國時期韓國的先祖。

景公三年,晉司寇屠岸賈借靈公被殺事件誣陷趙朔,欲殺之。韓厥知而不能止,遂密告趙朔,勸其逃避。朔以忠於晉而不肯,並以不絕趙嗣為托。厥應之。後屠岸賈滅趙氏全族。

趙朔妻莊姬是景公之姑母,有遺腹。她事先到其母的宮中躲藏,遂免遭其害。後生趙武(世稱趙氏孤兒)。在此之時,韓厥力保趙孤。

景公十七年,景公病。韓厥面訴趙氏有功于晉,景公為之感動,問:“趙有後否?”韓厥實告趙武尚在,遂為趙氏平反昭雪,誅屠岸賈,滅其族;力趙武,複趙氏田邑。

程嬰(?—約前583年)

春秋時晉國義士,千百年來為世人稱頌。相傳他是古少梁邑(今陝西韓城西少梁附近程莊)人,為晉卿趙盾及其子趙朔的友人。晉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賈殺趙,滅其族,朔客公孫杵臼與之謀,嬰抱趙氏真孤匿養山中,而故意告發令諸將殺死杵臼及冒充孩兒,後景公聽韓厥言,立趙氏後,誅屠岸賈,嬰則自殺以報杵臼。

公孫忤臼(?—前597年)

晉襄公死後,趙盾謀立公子雍,狐射姑則謀立公子樂(都是晉文公之子),並將其從陳國迎回,想與趙盾爭權。趙盾派公孫杵臼等人將公子樂截殺。最後狐射姑被迫出奔。晉景公三年(西元前597年)和程嬰合謀,藏匿趙氏孤兒趙武,自己獻出了生命。

廉頗(生卒年不詳)

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主要活動在趙惠文王(前298—前266)、趙孝成王(前266—前245)、趙悼襄王(前245—前236)時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其他三人分別是李牧、白起、王翦)。廉頗是戰國時期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其征戰數十年,攻城無數,殲敵數十萬,而未嘗敗績。為人也襟懷坦白,敢於知錯就改。在秦趙長平之戰中,因趙王輕信秦國的“反間計”,被奪走兵權。趙王任用只會空談的趙括,致使趙軍大敗。十多年後,趙國亡。

他的一生,正如司馬光所言:“廉頗一身用與不用,實為趙國存亡所系。此真可以為後代用人殷鑒矣。”這一結論,既概括了廉頗一生榮辱經歷的史實,又揭示了人才與國家盛袁興亡的重要關係,確實值得後人深思。

藺相如(生卒年不詳)

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曾得和氏璧,強秦願以十五城換之,趙派藺相如出使秦國,藺相如僅僅是宦官繆賢門下的“舍人”。經繆賢向惠文王薦舉,身攜“和氏璧”,充當趙使入秦。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璧歸趙,取得了對秦外交的勝利。

趙惠文王十九年,秦王欲與趙王在澠池會盟言和(今河南澠池縣西),趙王非常害怕,不願前往。廉頗和藺相如商量認為趙王應該前往,以顯示趙國的堅強和趙王的果敢。趙王與藺相如同往,廉頗相送,而未達到低窪大與趙王分別時說:“大王這次行期不過三十天,若三十天不還,請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要脅趙國的希望。”廉頗的大將風度與周密安排,壯了趙王的行色,同時由於相如澠池會上不卑不亢的與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擊了秦王施展的種種手段,不僅為趙國挽回了聲譽,而且對秦王和群臣產生震懾。最終使得趙王平安歸來。

趙奢(生卒年不詳)

趙奢本是趙國徵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稅的時候,平原君家不肯繳納,趙奢依法處治,殺了平原君家九個當權管事的人。平原君大怒,要殺死趙奢。趙奢趁機勸說道:“您在趙國是貴公子,現在要是縱容您家而不遵奉公家的法令,就會使法令削弱,法令削弱了就會使國家衰弱,國家衰弱了諸侯就要出兵侵犯,諸侯出兵侵犯趙國就會滅亡,您還怎能保有這些財富呢?以您的地位和尊貴,能奉公守法就會使國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國家強盛,國家強盛了趙氏的政權就會穩固,而您身為趙國貴戚,難道還會被天下人輕視嗎?”平原君認為他很有才幹,把他推薦給趙王。趙王任用他掌管全國的賦稅,全國賦稅非常公平合理,民眾富足,國庫充實。閼與破秦之後,趙惠文王賜給趙奢的封號是馬服君,趙奢於是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同。由於趙奢受封“馬服君”。其子孫遂以“馬服”為姓,後改單姓“馬”。是馬姓的重要來源。

李牧(?-前229)

李牧,嬴姓,李氏,名牧。漢族,戰國時期趙國柏仁人(今邢臺隆堯),戰國時期的趙國將領。李牧戰功顯赫,生平未嘗一敗仗。李牧生平事蹟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並得到武安君的封號。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3個月後趙國即滅亡。

這是右側牆上的壁畫《趙國四賢圖》

這是左側牆上的壁畫《趙氏孤兒忠義三臣》

七賢祠院裡就是邯鄲碑林了。

邯鄲碑林藏碑三百餘塊,其中有全國最大的墓誌銘—何宏敬墓誌。碑刻從宋元到現代,對研究邯鄲的人文歷史極具價值。

七賢祠的對面就是著名的“武靈叢台”

武靈叢台相傳始建于戰國趙武靈王時期(325年--299年),是趙王檢閱軍隊與觀賞歌舞之地,古稱"武靈叢台"。顏師古《漢書注》稱,因樓榭台閣眾多而"連聚非一",故名"叢台"臺上原有天橋、雪洞、花苑、妝閣諸景,結構嚴謹,裝飾美妙,曾名揚列國。現存古台雄偉壯觀,是明清以來的修復建築,雖已非原貌,但仍不失古典亭榭的獨特風格。它是趙都歷史的見證,成為古城邯鄲的象徵。

從北門沿著用磚和條石鋪成的踏道,步步登高跨過門檻,迎門而立的碑刻,正面刻有清代乾隆皇帝《登叢台》的一首律詩,背面是他的古風《邯鄲行》詞。

乾隆《登叢台》

傳聞好事說叢台,勝日登臨霽景開。

豐歲人民多喜色,高樓賦詠寫雄才。

襟漳帶沁真佳矣,雪洞天橋安在哉!

煙樹迷茫閭井富,為籌元氣善滋培。

乾隆詩碑的後面則是“武靈舊館”。原為紀念趙武靈王而建,清末改為財神廟。現在是有關趙國歷史的展室。

趙武靈王

武靈舊館正中是趙武靈王的大理石塑像 。關於趙武靈王,我們最熟知的當是“胡服騎射”了。

胡服騎射

“胡服騎射”指學習胡人的短打扮服飾,同時也學習他們的騎馬、射箭等武藝。西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前325—前299)吸取了北方少數民族騎馬作戰的優點,進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發展騎兵,開拓北地。胡服騎射雖然引起貴族的不滿,卻使趙國的軍事力量強大起來。趙惠文王(前298—前266)繼位後整頓內政,於是“民富而府庫實”。當時楚、齊相繼衰弱,趙國因此成為唯一能與秦國爭雄的強國。

由此門可達台頂

台頂上的亭子叫“據勝亭”,明嘉靖十三年始建亭於臺上,取名“據勝亭”,其意是在防禦上據此者勝。

登上據勝亭,遠眺太行山,近觀邯鄲市容,趙都風光盡收眼底。

從南門下台,可見郭沫若的詩作勒石。

《邯鄲攬勝》郭沫若

邯鄲市內趙叢台,秋日登臨曙色開。

照黛妝樓遺廢跡,射騎胡服思雄才。

太行陣地漳河外,烈士陵園滏水隈。

現代經營基礎厚,武安鐵礦峰峰煤。

叢台正門南向過拱橋,有一座風格別致且富有故事情節的小園,名“二度梅園”。書生梅良玉與淑女陳杏元執手相對,意態生動、欲語還休。

園林的主體建築是一尊白水泥雙人塑像,為市園林處雕塑創作室劉傑根據《二度梅》故事於1988年創作。

此塑像表現了男主角梅良玉、女主角陳杏元二人含情脈脈、悲悲切切,生死別離,難分難舍的情景。

《二度梅》:該書寫的是唐朝梅良玉與陳杏元的愛情故事,其中有這樣的情節:梅父遭宰相盧杞陷害,梅良玉在盛開梅花被狂風全部吹落的當晚設祭,祈禱梅花重開二度、父冤得以昭雪 。後來,梅花果然二度怒放。梅、陳歷經患難,終得圓滿結局。

今天的邯鄲叢台據勝亭東門上方,便有邯鄲著名書法家李鶴亭根據這個故事題寫的“夫妻南北兄妹沾襟”門額。

兩千年歷史的武靈叢台訴說著滄桑

雖然歷經風雨的洗刷

但卻是叢台人心中永遠無法抹滅的地方

他可能不完美

但他是我們叢台人永遠的驕傲!

●圖文/叢宣

春秋中期晉國卿大夫,始為趙氏家臣,後位列八卿之一,至晉悼公時,升任晉國執政,戰國時期韓國的先祖。

景公三年,晉司寇屠岸賈借靈公被殺事件誣陷趙朔,欲殺之。韓厥知而不能止,遂密告趙朔,勸其逃避。朔以忠於晉而不肯,並以不絕趙嗣為托。厥應之。後屠岸賈滅趙氏全族。

趙朔妻莊姬是景公之姑母,有遺腹。她事先到其母的宮中躲藏,遂免遭其害。後生趙武(世稱趙氏孤兒)。在此之時,韓厥力保趙孤。

景公十七年,景公病。韓厥面訴趙氏有功于晉,景公為之感動,問:“趙有後否?”韓厥實告趙武尚在,遂為趙氏平反昭雪,誅屠岸賈,滅其族;力趙武,複趙氏田邑。

程嬰(?—約前583年)

春秋時晉國義士,千百年來為世人稱頌。相傳他是古少梁邑(今陝西韓城西少梁附近程莊)人,為晉卿趙盾及其子趙朔的友人。晉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賈殺趙,滅其族,朔客公孫杵臼與之謀,嬰抱趙氏真孤匿養山中,而故意告發令諸將殺死杵臼及冒充孩兒,後景公聽韓厥言,立趙氏後,誅屠岸賈,嬰則自殺以報杵臼。

公孫忤臼(?—前597年)

晉襄公死後,趙盾謀立公子雍,狐射姑則謀立公子樂(都是晉文公之子),並將其從陳國迎回,想與趙盾爭權。趙盾派公孫杵臼等人將公子樂截殺。最後狐射姑被迫出奔。晉景公三年(西元前597年)和程嬰合謀,藏匿趙氏孤兒趙武,自己獻出了生命。

廉頗(生卒年不詳)

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主要活動在趙惠文王(前298—前266)、趙孝成王(前266—前245)、趙悼襄王(前245—前236)時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其他三人分別是李牧、白起、王翦)。廉頗是戰國時期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其征戰數十年,攻城無數,殲敵數十萬,而未嘗敗績。為人也襟懷坦白,敢於知錯就改。在秦趙長平之戰中,因趙王輕信秦國的“反間計”,被奪走兵權。趙王任用只會空談的趙括,致使趙軍大敗。十多年後,趙國亡。

他的一生,正如司馬光所言:“廉頗一身用與不用,實為趙國存亡所系。此真可以為後代用人殷鑒矣。”這一結論,既概括了廉頗一生榮辱經歷的史實,又揭示了人才與國家盛袁興亡的重要關係,確實值得後人深思。

藺相如(生卒年不詳)

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曾得和氏璧,強秦願以十五城換之,趙派藺相如出使秦國,藺相如僅僅是宦官繆賢門下的“舍人”。經繆賢向惠文王薦舉,身攜“和氏璧”,充當趙使入秦。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璧歸趙,取得了對秦外交的勝利。

趙惠文王十九年,秦王欲與趙王在澠池會盟言和(今河南澠池縣西),趙王非常害怕,不願前往。廉頗和藺相如商量認為趙王應該前往,以顯示趙國的堅強和趙王的果敢。趙王與藺相如同往,廉頗相送,而未達到低窪大與趙王分別時說:“大王這次行期不過三十天,若三十天不還,請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要脅趙國的希望。”廉頗的大將風度與周密安排,壯了趙王的行色,同時由於相如澠池會上不卑不亢的與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擊了秦王施展的種種手段,不僅為趙國挽回了聲譽,而且對秦王和群臣產生震懾。最終使得趙王平安歸來。

趙奢(生卒年不詳)

趙奢本是趙國徵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稅的時候,平原君家不肯繳納,趙奢依法處治,殺了平原君家九個當權管事的人。平原君大怒,要殺死趙奢。趙奢趁機勸說道:“您在趙國是貴公子,現在要是縱容您家而不遵奉公家的法令,就會使法令削弱,法令削弱了就會使國家衰弱,國家衰弱了諸侯就要出兵侵犯,諸侯出兵侵犯趙國就會滅亡,您還怎能保有這些財富呢?以您的地位和尊貴,能奉公守法就會使國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國家強盛,國家強盛了趙氏的政權就會穩固,而您身為趙國貴戚,難道還會被天下人輕視嗎?”平原君認為他很有才幹,把他推薦給趙王。趙王任用他掌管全國的賦稅,全國賦稅非常公平合理,民眾富足,國庫充實。閼與破秦之後,趙惠文王賜給趙奢的封號是馬服君,趙奢於是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同。由於趙奢受封“馬服君”。其子孫遂以“馬服”為姓,後改單姓“馬”。是馬姓的重要來源。

李牧(?-前229)

李牧,嬴姓,李氏,名牧。漢族,戰國時期趙國柏仁人(今邢臺隆堯),戰國時期的趙國將領。李牧戰功顯赫,生平未嘗一敗仗。李牧生平事蹟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並得到武安君的封號。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3個月後趙國即滅亡。

這是右側牆上的壁畫《趙國四賢圖》

這是左側牆上的壁畫《趙氏孤兒忠義三臣》

七賢祠院裡就是邯鄲碑林了。

邯鄲碑林藏碑三百餘塊,其中有全國最大的墓誌銘—何宏敬墓誌。碑刻從宋元到現代,對研究邯鄲的人文歷史極具價值。

七賢祠的對面就是著名的“武靈叢台”

武靈叢台相傳始建于戰國趙武靈王時期(325年--299年),是趙王檢閱軍隊與觀賞歌舞之地,古稱"武靈叢台"。顏師古《漢書注》稱,因樓榭台閣眾多而"連聚非一",故名"叢台"臺上原有天橋、雪洞、花苑、妝閣諸景,結構嚴謹,裝飾美妙,曾名揚列國。現存古台雄偉壯觀,是明清以來的修復建築,雖已非原貌,但仍不失古典亭榭的獨特風格。它是趙都歷史的見證,成為古城邯鄲的象徵。

從北門沿著用磚和條石鋪成的踏道,步步登高跨過門檻,迎門而立的碑刻,正面刻有清代乾隆皇帝《登叢台》的一首律詩,背面是他的古風《邯鄲行》詞。

乾隆《登叢台》

傳聞好事說叢台,勝日登臨霽景開。

豐歲人民多喜色,高樓賦詠寫雄才。

襟漳帶沁真佳矣,雪洞天橋安在哉!

煙樹迷茫閭井富,為籌元氣善滋培。

乾隆詩碑的後面則是“武靈舊館”。原為紀念趙武靈王而建,清末改為財神廟。現在是有關趙國歷史的展室。

趙武靈王

武靈舊館正中是趙武靈王的大理石塑像 。關於趙武靈王,我們最熟知的當是“胡服騎射”了。

胡服騎射

“胡服騎射”指學習胡人的短打扮服飾,同時也學習他們的騎馬、射箭等武藝。西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前325—前299)吸取了北方少數民族騎馬作戰的優點,進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發展騎兵,開拓北地。胡服騎射雖然引起貴族的不滿,卻使趙國的軍事力量強大起來。趙惠文王(前298—前266)繼位後整頓內政,於是“民富而府庫實”。當時楚、齊相繼衰弱,趙國因此成為唯一能與秦國爭雄的強國。

由此門可達台頂

台頂上的亭子叫“據勝亭”,明嘉靖十三年始建亭於臺上,取名“據勝亭”,其意是在防禦上據此者勝。

登上據勝亭,遠眺太行山,近觀邯鄲市容,趙都風光盡收眼底。

從南門下台,可見郭沫若的詩作勒石。

《邯鄲攬勝》郭沫若

邯鄲市內趙叢台,秋日登臨曙色開。

照黛妝樓遺廢跡,射騎胡服思雄才。

太行陣地漳河外,烈士陵園滏水隈。

現代經營基礎厚,武安鐵礦峰峰煤。

叢台正門南向過拱橋,有一座風格別致且富有故事情節的小園,名“二度梅園”。書生梅良玉與淑女陳杏元執手相對,意態生動、欲語還休。

園林的主體建築是一尊白水泥雙人塑像,為市園林處雕塑創作室劉傑根據《二度梅》故事於1988年創作。

此塑像表現了男主角梅良玉、女主角陳杏元二人含情脈脈、悲悲切切,生死別離,難分難舍的情景。

《二度梅》:該書寫的是唐朝梅良玉與陳杏元的愛情故事,其中有這樣的情節:梅父遭宰相盧杞陷害,梅良玉在盛開梅花被狂風全部吹落的當晚設祭,祈禱梅花重開二度、父冤得以昭雪 。後來,梅花果然二度怒放。梅、陳歷經患難,終得圓滿結局。

今天的邯鄲叢台據勝亭東門上方,便有邯鄲著名書法家李鶴亭根據這個故事題寫的“夫妻南北兄妹沾襟”門額。

兩千年歷史的武靈叢台訴說著滄桑

雖然歷經風雨的洗刷

但卻是叢台人心中永遠無法抹滅的地方

他可能不完美

但他是我們叢台人永遠的驕傲!

●圖文/叢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