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比特幣與區塊鏈是不是一回事?

我第一次聽說比特幣、區塊鏈的概念大約是在去年年初,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我都把區塊鏈誤叫做“區域鏈”, 以為跟區域有什麼關係, 隨著比特幣持續火爆, 區塊鏈這個詞在各大頭條頻頻出現, 使人不禁懷疑:如果連區塊鏈都不懂, 你這個人是不是落伍了呢?那就找本書讀下吧。

老實講, 《區塊鏈:定義未來金融與經濟新格局》這本書寫的一般, 東拼西湊了一些材料, 內容也略顯重複, 不過還算淺顯, 讀完至少能對區塊鏈、比特幣有個概念, 說區塊鏈之前, 先回答這個問題:比特幣與區塊鏈是不是一回事?答:不是。

PS:以下內容僅為個人理解, 難免存在謬誤之處, 歡迎指正。

區塊鏈的本質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技術, 所謂“去中心化”, 簡單來講, 就是在整個網路中沒有伺服器, 或者說每個用戶都是伺服器, 有用過迅雷的夥伴可能會知道這樣一種現象, 當你從網上下載一部電影后, 如果你沒有關閉迅雷, 你自己的電腦就會變成別人下載這部電影的伺服器, 別人下載以後, 他的電腦又成了伺服器, 下載的人越多, 這個電影的伺服器就越多, 它被下載的也就越快, 這種技術有個專業術語, 叫做“點對點技術”(Peer to Peer, 簡稱p2p)。 區塊鏈基於點對點技術,

試圖一舉解決中心化的問題, 但為什麼要消除中心呢?這得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說起。

2008年9月, 隨著雷曼兄弟的倒閉, 金融危機爆發了, 各國央行為了應付危機, 採取了極為擴張的貨幣政策, 瘋狂印錢, 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自己的錢忽然貶值了,

昨天還能買倆雞蛋, 今天只能買一個了, 擱誰誰都不樂意, 但央行背後是政府, 貨幣就是它發行的, 你能有啥招?那些既有技術又有頭腦的想了:為啥非要央行發行貨幣?有沒有什麼技術可以去掉央行這個發行機構?

他們首先要思考的問題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從最開始的物物交換,

到後來的一般等價物, 貨幣好像從來都是一件物品, 即便是紙幣, 也需要有人為它背書, 但這幫人認為無論是貝殼、黃金, 還是現金、存款, 那都是貨幣的表現形式, 貨幣的本質是一種契約, 一種信任關係, 如果你我彼此信任, 就是一坨屎, 它也能當貨幣!如果這個理解沒問題的話, 那麼發行貨幣的事, 就不應該由央行來管, 因為他們並不信任央行!實際上不能說他們不信任央行, 而應該說與人相比, 他們更信任機器。 不管什麼事, 只要有人參和, 總歸不能讓人百分百地信任, 但機器就不同了, 你只要設定好演算法, 它就會按部就班的幹活, 只要你的演算法沒問題, 它就不會幹錯。

這幫科學怪人設計了一種方案,基於點對點技術,使得這個方案裡沒有伺服器,所有用戶地位平等,但這又導致了新的問題:如果每個使用者地位平等,那麼同一個交易,以誰的為准?比如甲花五塊錢買了杯可樂,乙非說甲花了十塊錢,那麼甲到底是花了五塊錢呢還是十塊錢呢?如果有中心伺服器,那麼這個問題是好解決的,一切以伺服器上的記錄為准,但這裡的情況是沒有伺服器,甲乙的地位是平等的,甲記的五塊和乙記的十塊產生了矛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怪人們採用了密碼學中的“非對稱加密演算法”,也就是公開金鑰和私密金鑰。這種演算法的原理這裡不展開,只說它能達到的效果,還以甲買可樂為例,首先,它能確定這筆交易是由甲發出的,確定之後立即將這筆交易在全網公佈,待所有用戶(實際上是51%的用戶)都確認這筆交易後,它就生效了,如果乙想推翻這筆交易,他就要以比甲更快的速度傳遍全網並得到全網的確認,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該筆交易確認後被封裝到一個塊中,另外規定每一筆新交易的輸入必須是某筆交易未花費的輸出,就這樣環環相扣,構成長長的資料鏈,這個鏈被稱為區塊鏈……

本書的作者認為,區塊鏈技術跟互聯網的HTTP協議類似,它通過某些共識演算法,打通各個環節,優點是很明顯的,應用前景也是很廣闊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作者說:“對於一項技術,特別是顛覆性技術而言,我們容易形成的誤判是,高估短期影響,低估長期影響。用同樣的道理去看創業機會,我認為,早期的機會遠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多,而中後期的機會卻會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如同當年的互聯網,互聯網概念剛出現時,著實火了一把,但泡沫吹得太大,早期的創業公司很快就死掉一大批,直到多年以後,人們才發現互聯網的真正價值。

最後說比特幣,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初期應用,如果它成功了,後續可以在物流行業、醫療行業、智慧合約等方面繼續應用。個人認為,“去中心化”這個概念有點太超前了,政府存在一天,一天都不會讓你去中心,與其費那個時間精力挖比特幣,不如老老實實幹點正事。

這幫科學怪人設計了一種方案,基於點對點技術,使得這個方案裡沒有伺服器,所有用戶地位平等,但這又導致了新的問題:如果每個使用者地位平等,那麼同一個交易,以誰的為准?比如甲花五塊錢買了杯可樂,乙非說甲花了十塊錢,那麼甲到底是花了五塊錢呢還是十塊錢呢?如果有中心伺服器,那麼這個問題是好解決的,一切以伺服器上的記錄為准,但這裡的情況是沒有伺服器,甲乙的地位是平等的,甲記的五塊和乙記的十塊產生了矛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怪人們採用了密碼學中的“非對稱加密演算法”,也就是公開金鑰和私密金鑰。這種演算法的原理這裡不展開,只說它能達到的效果,還以甲買可樂為例,首先,它能確定這筆交易是由甲發出的,確定之後立即將這筆交易在全網公佈,待所有用戶(實際上是51%的用戶)都確認這筆交易後,它就生效了,如果乙想推翻這筆交易,他就要以比甲更快的速度傳遍全網並得到全網的確認,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該筆交易確認後被封裝到一個塊中,另外規定每一筆新交易的輸入必須是某筆交易未花費的輸出,就這樣環環相扣,構成長長的資料鏈,這個鏈被稱為區塊鏈……

本書的作者認為,區塊鏈技術跟互聯網的HTTP協議類似,它通過某些共識演算法,打通各個環節,優點是很明顯的,應用前景也是很廣闊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作者說:“對於一項技術,特別是顛覆性技術而言,我們容易形成的誤判是,高估短期影響,低估長期影響。用同樣的道理去看創業機會,我認為,早期的機會遠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多,而中後期的機會卻會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如同當年的互聯網,互聯網概念剛出現時,著實火了一把,但泡沫吹得太大,早期的創業公司很快就死掉一大批,直到多年以後,人們才發現互聯網的真正價值。

最後說比特幣,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初期應用,如果它成功了,後續可以在物流行業、醫療行業、智慧合約等方面繼續應用。個人認為,“去中心化”這個概念有點太超前了,政府存在一天,一天都不會讓你去中心,與其費那個時間精力挖比特幣,不如老老實實幹點正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