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成都撒下“自行車”和“步行”兩張慢行交通網

慢行一直是成都人的生活方式, 散步逛街、走路上學、騎共用單車趕地鐵, 根據市規劃局最新的調查資料, 成都人接近一半的出行是慢行出行。 慢行交通的打造, 也是成都規劃建設的焦點。

去年召開的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上, 明確提出要構建佈局合理、適度超前的現代化高品質基礎設施體系, 推動慢行交通成帶成網, 高標準打造天府綠道, 加快完善“慢行交通體系”。

那麼, 成都的慢行交通體系是怎樣規劃的?成都市規劃局副局長萬小鵬和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四所所長王波接受了成都商報記者的專訪。

為何聚焦慢行交通?

成都人的出行需求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成都市規劃局副局長萬小鵬告訴記者, 慢行是散步逛街、走路上學, 是騎共用單車趕地鐵、下了公交走到單位……是貫穿成都人生活的點點滴滴。

隨著小汽車的日益普及, 現在似乎開車出行才是效率和舒適的體現, 修路和架橋才是城市交通規劃建設的重頭戲, 為什麼成都要把規劃建設的焦點放在慢行交通上?

“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 成都的城市建設發展速度都處於一個很快速的狀態, 包括小汽車出行日益增多。 但城市要持續、健康地發展不能只一味靠‘快’。 ”萬小鵬指出, 城市最重要的還是人, 慢行交通一直都是成都城市居民出行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成都人)接近一半的出行是慢行出行, 需要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適、更有品質的交通環境作為支撐, 這就是我們思考和探索提升完善城市慢行系統的原因。 ”

對於這個問題, 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四所所長王波補充到:“在城市的快速發展過程中, 隨著出行距離增加, 小汽車出行需求增大, 數量劇增, 修路架橋是城市在特定階段的必要應對。 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 ‘公交+慢行’是國內外大城市的必然選擇, 否則就會陷入交通擁堵與環境污染的困境。 ”他表示, 近年來, 成都的軌道交通加速建設, 進一步為“公交+慢行”創造了條件, 慢行的需求進一步加大, 人們對慢行安全、環境品質的要求也更高, 因此,

構建完善慢行交通系統和促進以慢行交通為代表的綠色交通出行是勢在必行的。

如何構建慢行交通系統?

撒下“步行”和“自行車”兩張網

目前, 《成都市慢行交通系統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編制完成。 在此次編制過程中, 成都重點從自行車和步行兩大交通方式出發, 構建了自行車交通網絡和步行交通網這“兩網”, 作為城市慢行交通系統的主體部分。 “這‘兩網’, 完整覆蓋了成都市‘11+2’範圍中心城區的所有城市道路, 我們也是以這兩張網為基礎, 開展增加保障慢行空間資源等方面的工作, 整體構建安全、便捷、舒適、高品質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統。 ”萬小鵬介紹。

那麼, 這兩張“網”是如何編織的?

自行車交通網:

規劃1856公里專用道

設置多級配套驛站

“第一張網是自行車交通網, 包括了自行車專用道和自行車主通道。 ”王波介紹, 自行車專用道是為滿足居民日常健身娛樂功能需求並兼顧部分上下班及上下學出行需要的騎行通道, 共計1856公里, 主要依託成都市中心城區環城生態區的楔形綠地、河流水系資源、城市公園、湖泊濕地等打造自行車專用道系統, 提供獨立安全、連續宜人的自行車專用騎行空間。 “我們重點選取了包括三環路、四環路等城市環路以及錦江、沙河等河流的濱水空間, 作為打造自行車專用道的載體。 ”

為了提升騎行品質, 自行車專用道沿線將與生態景觀緊密融合, 結合規劃建設用地設置多級配套驛站。 “騎累了, 還可以坐下來喝杯咖啡。

”萬小鵬舉例說, 如清水河自行車專用道, 起于三環路蘇坡立交, 止於菁蓉鎮中心, 沿清水河綠化帶敷設, 全長約20公里, 沿線串聯火車西站、菁蓉中心、電子科技大學、兩河森林公園等城市節點, 沿線設置自行車立體優先過街設施和休憩驛站, 確保連續無阻騎行, 打造安全通暢、舒適宜人的騎行環境。

此外, 為滿足居民上下班和接駁等功能需求, 規劃還依託城市次乾路及以上級別道路構建了自行車主通道。 “為了更準確地識別哪些是居民騎行需求大的道路通道, 我們也與共用單車企業展開了合作, 通過分析騎行軌跡資料, 篩選判斷自行車出行需求較多的城市乾路, 通過增設機非物理隔離、拓寬非機動車道等方式, 提供能夠有效滿足居民日常騎行需要的網路空間。 ”

步行交通網:

規劃1411公里“通學優先道”

“步行交通網是第二張網,包括了更為豐富的內涵。”王波指出,首先是以滿足學生上下學和家長接送出行需求為核心目的,選取成都市中心城區小學周邊鄰近道路作為通學優先道,總計規劃1411公里。“從道路慢行空間保障、車輛減速與引導等方面,大力提升學校周邊道路的慢行安全性,保障學生和接送家長安全上學、平安回家。”

其次,《規劃》重點選取以日常生活服務、購物休閒、接駁公交等慢行出行功能需要為主的城市道路,作為步行特色道進行打造。“主要包括臨街商業、餐飲或公服、綠地、廣場等集中的道路、地鐵站臨近的道路,通過保障步行空間、加強街道空間整體設計、強化與沿街建築及交通站點的便捷聯繫等方面,提升步行出行的舒適性與便捷性。”

此次規劃還選取了購物休閒片區、旅遊文化片區等休閒活動集聚的城市區域,結合步行出行的需求量,篩選部分道路作為步行專用道,禁止機動車通行,營造獨立、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

“兩網”基礎上

還有綠道等特色慢行系統

在“兩網”基礎之上,《規劃》還選取了具有特色功能的慢行通道,對其進行特色化建設打造,從而形成城市特色慢行系統。主要包括多彩慢行大道、錦城文化步道和城市綠道。

其中,多彩慢行大道是以集中展現城市特色風貌、延續城市核心文化為目的的特色慢行通道,通過對多彩慢行大道兩側不同城市功能進行分段控制,並根據沿線文化資源提出控制與引導措施,充分發揮展示城市形象魅力的作用。

錦城文化步道是串聯城市歷史文化與特色風貌片區的特色慢行通道,串聯杜甫草堂、人民公園、青羊宮等城市歷史文化與生態景觀節點的南河-錦江文化步道來進行構建,主要承擔傳承城市特色文化的功能。

城市綠道包括區域級綠道、城區級綠道、社區級綠道三個級別,通過區域級綠道構建市域生態山水格局骨架,通過城區級綠道主要串聯功能組團間的自然景觀和功能空間,再通過社區級綠道串聯公共服務設施,為市民提供連續舒適的綠色出行空間。

“成都市慢行交通系統的完善構建,是對綠色交通出行的極大推動,也是對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支撐。”王波說,根據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目標,到2035年成都的綠色交通出行分擔比例超過85%,這其中包括了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安全、便捷、舒適的慢行交通系統可以使得居民綠色出行逐漸成為主導,讓大家真正實現慢下腳步,靜下心來,品味城市。”

來源: 成都商報

步行交通網:

規劃1411公里“通學優先道”

“步行交通網是第二張網,包括了更為豐富的內涵。”王波指出,首先是以滿足學生上下學和家長接送出行需求為核心目的,選取成都市中心城區小學周邊鄰近道路作為通學優先道,總計規劃1411公里。“從道路慢行空間保障、車輛減速與引導等方面,大力提升學校周邊道路的慢行安全性,保障學生和接送家長安全上學、平安回家。”

其次,《規劃》重點選取以日常生活服務、購物休閒、接駁公交等慢行出行功能需要為主的城市道路,作為步行特色道進行打造。“主要包括臨街商業、餐飲或公服、綠地、廣場等集中的道路、地鐵站臨近的道路,通過保障步行空間、加強街道空間整體設計、強化與沿街建築及交通站點的便捷聯繫等方面,提升步行出行的舒適性與便捷性。”

此次規劃還選取了購物休閒片區、旅遊文化片區等休閒活動集聚的城市區域,結合步行出行的需求量,篩選部分道路作為步行專用道,禁止機動車通行,營造獨立、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

“兩網”基礎上

還有綠道等特色慢行系統

在“兩網”基礎之上,《規劃》還選取了具有特色功能的慢行通道,對其進行特色化建設打造,從而形成城市特色慢行系統。主要包括多彩慢行大道、錦城文化步道和城市綠道。

其中,多彩慢行大道是以集中展現城市特色風貌、延續城市核心文化為目的的特色慢行通道,通過對多彩慢行大道兩側不同城市功能進行分段控制,並根據沿線文化資源提出控制與引導措施,充分發揮展示城市形象魅力的作用。

錦城文化步道是串聯城市歷史文化與特色風貌片區的特色慢行通道,串聯杜甫草堂、人民公園、青羊宮等城市歷史文化與生態景觀節點的南河-錦江文化步道來進行構建,主要承擔傳承城市特色文化的功能。

城市綠道包括區域級綠道、城區級綠道、社區級綠道三個級別,通過區域級綠道構建市域生態山水格局骨架,通過城區級綠道主要串聯功能組團間的自然景觀和功能空間,再通過社區級綠道串聯公共服務設施,為市民提供連續舒適的綠色出行空間。

“成都市慢行交通系統的完善構建,是對綠色交通出行的極大推動,也是對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支撐。”王波說,根據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目標,到2035年成都的綠色交通出行分擔比例超過85%,這其中包括了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安全、便捷、舒適的慢行交通系統可以使得居民綠色出行逐漸成為主導,讓大家真正實現慢下腳步,靜下心來,品味城市。”

來源: 成都商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