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加特林機槍:與“最後的武士”正面對決的“格林快炮”

央視網消息:喜歡軍事和歷史題材電影的小夥伴, 對湯姆·克魯斯主演的《最後的武士》應該不會陌生。 電影中阿湯哥帥氣迷人, 但給堂主帶來更大視覺衝擊力的, 卻是日本騎兵挑戰一種轉著管子冒火武器的畫面。

這種轉著管子, 瘋狂傾瀉火力的武器就是今天的主角——加特林機槍。

加特林機槍是美國醫生理查·加特林設計的。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 造成士兵大量傷亡, 在士兵痛苦的呻吟聲中,

加特林決定發明一種高射速武器, 提升士兵的火力密度, 減少戰場上的士兵數量。 加特林老先生做事也是雷厲風行, 在1861年年底就完成了該機槍的設計。

加特林機槍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左輪手槍轉膛發射的原理, 它擁有6個槍管, 槍身上有一個漏斗形鋼制供彈轉輪,

將子彈放入漏斗內, 只要搖動手柄, 各槍管就可以依次完成裝彈, 射擊, 退彈等動作, 完美解決了持續發射的問題。

更有趣的是, 加特林醫生個人更同情南方政府, 當時最有可能使用該槍的卻是北方軍。 不過, 北方軍方高層認為加特林的“政治立場”有問題, 拒絕採購他的機槍。

在加特林的不斷遊說和公關下, 才勉強獲得了聯邦軍僅僅12挺的訂單。 隨後這批機槍在著名的“七日會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聯邦軍在攻佔彼得斯堡時, 憑藉12挺加特林機槍和1.2萬發子彈, 就大敗南軍, 為攻取南軍的大本營理士滿鋪平了道路。

儘管加特林機槍火力兇猛,表現出色,但手搖射擊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射手在戰場上,由於殺紅了眼不能自控,會發瘋的把手柄轉的越來越快,很容易造成卡殼或炸膛。19世紀末期的洋務派更是以射速太快,子彈太貴為由,僅僅測試幾次之後就將加特林機槍束之高閣。

一直到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加特林機槍都在不斷進行改進,它的設計思路深深地影響了後世槍械的發展。在它出現20年後,美國槍械設計師梅可馨,在綜合了加特林機槍的設計思路基礎上,發明了使用火藥燃氣作為自動動力的梅可馨重機槍。

從此,機槍正式走上了戰爭的舞臺,大放異彩。想要瞭解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威虎堂微信公眾號,一起漲姿勢吧~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威虎堂”(weihutang_cntv),“威虎堂”是央視網原創軍事評論欄目。

儘管加特林機槍火力兇猛,表現出色,但手搖射擊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射手在戰場上,由於殺紅了眼不能自控,會發瘋的把手柄轉的越來越快,很容易造成卡殼或炸膛。19世紀末期的洋務派更是以射速太快,子彈太貴為由,僅僅測試幾次之後就將加特林機槍束之高閣。

一直到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加特林機槍都在不斷進行改進,它的設計思路深深地影響了後世槍械的發展。在它出現20年後,美國槍械設計師梅可馨,在綜合了加特林機槍的設計思路基礎上,發明了使用火藥燃氣作為自動動力的梅可馨重機槍。

從此,機槍正式走上了戰爭的舞臺,大放異彩。想要瞭解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威虎堂微信公眾號,一起漲姿勢吧~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威虎堂”(weihutang_cntv),“威虎堂”是央視網原創軍事評論欄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