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些年,任天堂做過的新奇設備

一個多月前, 任天堂閃電公佈了名為“Nintendo Labo”的 Switch 外設/遊戲, 這個被任天堂稱作是“Switch 全新玩法”的玩意, 不僅是在主機遊戲圈, 在很多和主機遊戲關聯不大的地方也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不管你玩不玩 Switch, 也會讚歎任天堂設計師別出心裁的新思路 —— 用瓦楞紙配合 Switch 主機來進行拼裝, 實現“Make、Play、Discover”三位一體。

這已經不是任天堂第一次走這種新奇的路子, 來配合自家主機創造新玩法了。 打從任天堂涉足於遊戲領域以來, 他們一直在探索“坐在電視面前”玩遊戲之外的新視野, 這也是為什麼任天堂這三十多年來依舊是遊戲界最富有創造力的廠商之一。

R.O.B.

1985年, 任天堂在北美地區推出了 NES(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主機, 在機器首發的同時, 任天堂還推出了一個名為 R.O.B. 的機器人形控制器。

眾所周知, 由於“1983年電視遊戲崩潰”(Video game crash of 1983, 究其源頭的話, 雅達利和他們的《E.T.》就是壓斷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導致北美電視遊戲市場急速萎縮, 市場收入從1983年的32億美元暴跌到1985年的1億美元。 所以, 任天堂與他的 NES 就成為了分析師眼中能夠拯救市場的救世主。 他們相信 R.O.B. 討巧的機器人玩具外表和新奇的功能能夠吸引更多的人來嘗試電視遊戲。

可能光看圖片, 各位不知道 R.O.B. 是如何進行工作的。

事實上, R.O.B. 是通過感應 CRT 電視顯示幕上的光學閃爍來進行互動。 和同期推出的 NES 配套光槍外設“NES Zapper”的原理差不了太多, 他們都需要有 CRT 電視才能正常使用。 不過比較尷尬的是, R.O.B. 其實僅僅支持兩個 NES 的遊戲, 分別是《Gyromite》和《Stack-Up》。 在這兩款遊戲中, R.O.B. 主要的作用, 就是為遊戲中的角色製造通路, 按壓紅藍色的按鈕, 旋轉類似陀螺的圓盤, 就能開關管道等設施, 與遊戲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交互。

雖說 R.O.B. 的可用範圍只有兩款遊戲, 但是在不少媒體的眼中, 它依舊是一個富有創造力的新奇產物。 GameSpy 曾在“遊戲史上25個最聰明的舉措”中,

R.O.B. 的推出占得一席, 他們表示 R.O.B. 在某種程度上, 改變了當年電視遊戲的窘境。 而雅虎也曾將 R.O.B. 選座時史上最瘋狂的電視遊戲控制器, 可見 R.O.B. 在歐美媒體眼中的地位。

R.O.B. 存在的時間並不長, 但是任天堂依舊沒有忘記他。 R.O.B. 後來曾客串了許多任天堂的遊戲中, 包括《StarTropics》《F-Zero GX》《星際火狐》等作品。 R.O.B. 在《馬里奧賽車DS》以及 3DS/Wii U 的《任天堂全明星大亂鬥》中, 成為了一個可解鎖的角色, 任天堂還為它專門推出了一個 Amiibo。

Power Glove

Power Glove 可以說是 NES 時代任天堂最知名的外設了,有點酷勁的外形,配上當時主流科幻題材中,用手臂上的機械裝置實現複雜操作的設定,Power Glove 可以說是吸引了無數玩家的眼球。

所謂的知名,在當年來看,諷刺的意味更濃一些。Mattel 研發的 Power Glove 是基於 VPL Dataglove 設備進行設計開發的,不過與 Dataglove 通過磁感裝置來實現手部動作捕捉的設定不同,成品的 Power Glove 將磁感裝置改為了當時在同類型設備中常使用的超聲波定位功能,也就是說需要將配套的超聲波接受裝置依次安裝在電視上,來接受手套上的超聲波發射器,從而實現對手套動作的定位。

由於工期著實有些緊張,同時還要保證成本,所以開發人員最終確定使用了超聲波定位作為 Power Glove 的主要技術。不到半年的時間,開發人員成功的研製出了 Power Glove,最終它在1989年10月上市,僅在六個星期內就賣出了60多萬套。事實上,絕大多數 NES 遊戲都可以使用 Power Glove 來進行遊玩(雖然效果都不咋地),但是 Power Glove 的專屬“獨佔”遊戲最終只有兩款,其中一個還是在1987年就已發售的《Bad Street Brawler》,而另一個則是在1990年發售的《Super Glove Ball》。

《Glove Pilot》和《Manipulator Glove Adventure》則是兩款曾經公佈,但是最終並沒有發售過的 Power Glove 遊戲。從銷量來說,Power Glove 賣的還算不錯,總銷量接近100萬套,但在人們發現 Power Glove 能玩的遊戲其實沒什麼特別的意思之後,Power Glove 的銷售就開始逐步下滑,當年10月就退出了市場……但事實上,Power Glove 最終為 Mattel 的銷售收益達到了8800萬美元,還是賺了。

Virtual Boy

如果真的要說任天堂最失敗的遊戲機,想必很多玩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在1995年推出的 Virtual Boy。雖然在遊戲市場上,Virtual Boy 只存在了短短八個月左右的時間(1995年7月推出,1996年3月停產),但是在最早的 VR 遊戲探索上,任天堂早就邁出了第一步,只不過也是由於這次嚴重的錯誤,他們之後就很少涉足這一領域。

和 R.O.B. 與 Power Glove 兩個 NES 的追加設備不同,Virtual Boy 是一款實打實的獨立主機,擁有自己的遊戲陣容,並且和其他的遊戲主機有著截然不同的設計,通過模擬雙目的紅色顯示幕幕,來實現低階段的立體成像 3D 效果,在二十年前是非常先進的技術。但在 Virtual Boy 推出之後,市場的反響遠不及任天堂最初的預計,以至於許多已經公佈的作品,最後都沒有發售。

最要命的是,原本 Virtual Boy 的設計,是和現在的 VR 設備一樣,可以綁在頭上移動,而最終的零售版卻變為了一個架在支架上的固定設備,玩家需要把腦袋伸過去,保持不動才能獲得良好的遊戲體驗,這種略顯反人類的方式,再加上並不是那麼好的顯示效果,Virtual Boy 的命運也是可想而知……

Game Boy攝像頭

相比上面三個任天堂推出的新奇設備,Game Boy 攝像頭的命運就好了不少,更受玩家的追捧。在1998年2月上市的 Game Boy 攝像頭,可以拍攝 128x112 的黑白數位照片,並保存在卡帶的電池中,而如果想要把這些照片匯出來,則需要配合任天堂推出的 Game Boy Printer 來實現。

事實上,Game Boy Camera 不僅僅只支援 GameBoy,Game Boy Advance 也可以接上這款設備進行遊玩的,再配合攝像頭中自帶的“美顏”功能,給自拍後的照片塗上搞笑的筆劃,可以說是最早的自拍神器了……就算到了現在,也還有很多發燒友喜歡用 Game Boy Camera 拍攝風景照片,因為拍出來的效果,特別有那種復古風。

Nintendo Labo

“Make、Play、Discover”,這是 Nintendo Labo 的設計理念,讓玩家能夠通過動手製作、親自遊玩來發現這些紙模的工作原理。在前幾天任天堂舉辦的試玩會中能看到,有很多成年人帶著自己的孩子來一起組裝 Labo,對於一直只是坐在電視機前玩遊戲的人,以及已經對市面上普通的那些玩具免疫的孩子來說,Labo 的吸引力是極高的。

這下子我們才發現,原來 Switch 不僅僅只是一個打破主機和掌機界限的機器,它還是一個能夠將“玩”發揮到極致的設備,任天堂的這種操作和上面所介紹的那些都完全不同。很多人看到宣傳片的時候都有一個想法:這種玩法是怎麼做到的?為什麼紙模鋼琴就能準確奏出想要的音符?在真正解密之後我們發現,其實這都是 Switch 手柄功能的全面體現。

更有趣的是,通過軟體的功能,玩家還能用 Labo 來實現簡易的程式設計,兒童上手起來也會更加容易。果然,老任一直還是保持著那個童心。

4月20日,Nintendo Labo 就將正式發售,這款不僅僅傳播在遊戲圈的設備,能否真正擴展 Switch 的受眾人群,讓任天堂的新奇思想進一步擴散呢?真的很好奇。

Power Glove

Power Glove 可以說是 NES 時代任天堂最知名的外設了,有點酷勁的外形,配上當時主流科幻題材中,用手臂上的機械裝置實現複雜操作的設定,Power Glove 可以說是吸引了無數玩家的眼球。

所謂的知名,在當年來看,諷刺的意味更濃一些。Mattel 研發的 Power Glove 是基於 VPL Dataglove 設備進行設計開發的,不過與 Dataglove 通過磁感裝置來實現手部動作捕捉的設定不同,成品的 Power Glove 將磁感裝置改為了當時在同類型設備中常使用的超聲波定位功能,也就是說需要將配套的超聲波接受裝置依次安裝在電視上,來接受手套上的超聲波發射器,從而實現對手套動作的定位。

由於工期著實有些緊張,同時還要保證成本,所以開發人員最終確定使用了超聲波定位作為 Power Glove 的主要技術。不到半年的時間,開發人員成功的研製出了 Power Glove,最終它在1989年10月上市,僅在六個星期內就賣出了60多萬套。事實上,絕大多數 NES 遊戲都可以使用 Power Glove 來進行遊玩(雖然效果都不咋地),但是 Power Glove 的專屬“獨佔”遊戲最終只有兩款,其中一個還是在1987年就已發售的《Bad Street Brawler》,而另一個則是在1990年發售的《Super Glove Ball》。

《Glove Pilot》和《Manipulator Glove Adventure》則是兩款曾經公佈,但是最終並沒有發售過的 Power Glove 遊戲。從銷量來說,Power Glove 賣的還算不錯,總銷量接近100萬套,但在人們發現 Power Glove 能玩的遊戲其實沒什麼特別的意思之後,Power Glove 的銷售就開始逐步下滑,當年10月就退出了市場……但事實上,Power Glove 最終為 Mattel 的銷售收益達到了8800萬美元,還是賺了。

Virtual Boy

如果真的要說任天堂最失敗的遊戲機,想必很多玩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在1995年推出的 Virtual Boy。雖然在遊戲市場上,Virtual Boy 只存在了短短八個月左右的時間(1995年7月推出,1996年3月停產),但是在最早的 VR 遊戲探索上,任天堂早就邁出了第一步,只不過也是由於這次嚴重的錯誤,他們之後就很少涉足這一領域。

和 R.O.B. 與 Power Glove 兩個 NES 的追加設備不同,Virtual Boy 是一款實打實的獨立主機,擁有自己的遊戲陣容,並且和其他的遊戲主機有著截然不同的設計,通過模擬雙目的紅色顯示幕幕,來實現低階段的立體成像 3D 效果,在二十年前是非常先進的技術。但在 Virtual Boy 推出之後,市場的反響遠不及任天堂最初的預計,以至於許多已經公佈的作品,最後都沒有發售。

最要命的是,原本 Virtual Boy 的設計,是和現在的 VR 設備一樣,可以綁在頭上移動,而最終的零售版卻變為了一個架在支架上的固定設備,玩家需要把腦袋伸過去,保持不動才能獲得良好的遊戲體驗,這種略顯反人類的方式,再加上並不是那麼好的顯示效果,Virtual Boy 的命運也是可想而知……

Game Boy攝像頭

相比上面三個任天堂推出的新奇設備,Game Boy 攝像頭的命運就好了不少,更受玩家的追捧。在1998年2月上市的 Game Boy 攝像頭,可以拍攝 128x112 的黑白數位照片,並保存在卡帶的電池中,而如果想要把這些照片匯出來,則需要配合任天堂推出的 Game Boy Printer 來實現。

事實上,Game Boy Camera 不僅僅只支援 GameBoy,Game Boy Advance 也可以接上這款設備進行遊玩的,再配合攝像頭中自帶的“美顏”功能,給自拍後的照片塗上搞笑的筆劃,可以說是最早的自拍神器了……就算到了現在,也還有很多發燒友喜歡用 Game Boy Camera 拍攝風景照片,因為拍出來的效果,特別有那種復古風。

Nintendo Labo

“Make、Play、Discover”,這是 Nintendo Labo 的設計理念,讓玩家能夠通過動手製作、親自遊玩來發現這些紙模的工作原理。在前幾天任天堂舉辦的試玩會中能看到,有很多成年人帶著自己的孩子來一起組裝 Labo,對於一直只是坐在電視機前玩遊戲的人,以及已經對市面上普通的那些玩具免疫的孩子來說,Labo 的吸引力是極高的。

這下子我們才發現,原來 Switch 不僅僅只是一個打破主機和掌機界限的機器,它還是一個能夠將“玩”發揮到極致的設備,任天堂的這種操作和上面所介紹的那些都完全不同。很多人看到宣傳片的時候都有一個想法:這種玩法是怎麼做到的?為什麼紙模鋼琴就能準確奏出想要的音符?在真正解密之後我們發現,其實這都是 Switch 手柄功能的全面體現。

更有趣的是,通過軟體的功能,玩家還能用 Labo 來實現簡易的程式設計,兒童上手起來也會更加容易。果然,老任一直還是保持著那個童心。

4月20日,Nintendo Labo 就將正式發售,這款不僅僅傳播在遊戲圈的設備,能否真正擴展 Switch 的受眾人群,讓任天堂的新奇思想進一步擴散呢?真的很好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