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省兩辦印發河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河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

河北新聞網訊 日前, 河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 並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實施方案全文如下。

為深入推進我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儘快改善提升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品質, 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九屆六次全會精神,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順應農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期待, 統籌城鄉發展, 統籌生產生活生態, 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目標, 以農村垃圾、廁所糞汙、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 積極動員各方力量, 有效整合各種資源, 加快補齊我省農村人居環境短板, 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為新時代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聚焦重點領域, 強化工作銜接。 落實國家要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結合我省正在開展的美麗鄉村建設、深度貧困村改造提升、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等工作,

聚焦農村存在的垃圾、污水、廁所糞汙、村容村貌等最突出問題, 用3年時間集中攻堅, 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體改善。

——分級分工負責, 健全推進機制。 省級定方案、定目標、定標準、定政策, 市級抓協調、抓督導、抓配套, 縣級履行實施主體責任, 鄉村發動群眾積極參與, 有關部門各負其責, 形成上下聯動、部門協作、有力高效的工作推進機制。

——加強統籌謀劃, 解決關鍵問題。 實行縣域統籌規劃、鄉鎮連片推進、村莊整體實施。 建立政府主導、分級負擔、集體補充、群眾參與、社會支持、多元籌集的投融資機制。 堅持建管並重, 確保建得好用得上能持久, 穩定發揮效益。

——堅持分類指導, 分步有序推進。 針對不同地區和類別的村莊, 確定重點任務、整治目標、建設標準和技術模式, 堅持先易後難、示範引領、確保品質, 不搞一刀切, 扎實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切實增強農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 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觀, 基本形成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農村垃圾污水、衛生廁所、村容村貌治理體系, 村莊環境乾淨整潔有序, 長效管護機制基本建立, 農民環境衛生意識普遍增強。

平原地區、城市近郊區等有較好基礎和條件的農村, 以及重點生態功能區、重要旅遊景區周邊農村, 實現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全覆蓋, 基本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 廁所糞汙得到處理或資源化利用,

生活污水治理率明顯提高, 村莊綠化率達到30%以上, 村內道路全部硬化, 村容村貌顯著提升, 長效管護機制有效運行, 打造人居環境整治升級版, 率先建成一批美麗宜居村莊。

山區、丘陵區有一定基礎和條件的農村, 人居環境品質明顯改善, 力爭實現90%左右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治理, 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左右, 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得到有效治理, 村內道路狀況和村民出行條件明顯改善, 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 村容村貌明顯改觀。

深度貧困地區農村, 實現人居環境乾淨整潔的基本要求, 村莊生活垃圾得到全面清理, 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得到有效管控, 衛生廁所普遍推廣, 村莊道路硬化及綠化、美化、亮化水準明顯提升。

二、重點任務

(一)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2018年縣(市、區)行政村村域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達到90%, 2019至2020年在上述基礎上, 基本完成較大規模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 進一步提升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水準。

1. 清除歷史積存垃圾。 開展農村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 集中力量、限定時間、不留死角, 全面清理村莊內外、道路兩側、溝渠內、村莊周邊積存的建築和生產生活垃圾, 徹底清理房前屋後的糞便堆、雜物堆, 徹底解決垃圾“圍村”和村內“髒亂差”問題, 實現村莊周邊無垃圾積存、街頭巷尾乾淨通暢、房前屋後整齊清潔, 鄉鎮周邊、交通沿線、景區周圍無垃圾的目標。 禁止城市向農村堆棄垃圾, 防止城市垃圾“上山下鄉”。

2. 建立垃圾分類、收集和轉運體系。鼓勵開展農村垃圾分類試點,從源頭上將生活垃圾按照可堆肥垃圾、不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等類別分類,實現對可堆肥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終端處理,推進垃圾源頭減量化、收集分類化和處理資源化,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集中處理,力爭2018年每個縣(市、區)至少創建1個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點。建立健全村莊保潔制度,按照每100戶設置1名保潔員的標準,配備農村保潔員隊伍,負責村莊巷道衛生保潔和垃圾收集;村莊內按村民居住密度合理配備衛生收集設施,對露天垃圾池採取環保封閉措施。按照垃圾轉運的交通路線和轉運半徑,合理設置垃圾轉運站,建立方便適用的轉運體系,有效降低運輸成本,減少二次污染。在搞好試點基礎上,各市縣要結合實際加大垃圾分類處理推行力度,確定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和取締垃圾露天堆放、簡易填埋的時間表,確保2020年垃圾分類、收集和轉運體系基本建成。

3. 抓好垃圾終端處理。按照集中處理和分散處理相結合的原則,有條件的地方以市為單位,統一規劃佈局垃圾處理終端,逐步實現無害化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全覆蓋。以縣為單位,根據村莊人口分佈、地形地貌、運輸半徑等條件,因地制宜確定垃圾處理方式,城區周邊農村採取集中處理模式對垃圾進行衛生填埋或焚燒(發電、水泥窯);邊遠農村可採取建立陽光堆肥房、磁化降解等分散處理模式對垃圾進行處理。逐步取消簡易填埋,徹底整改或取締達不到環保標準的垃圾填埋場。

(二)大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按照群眾接受、經濟適用、維護方便、不污染公共水體的要求,堅持農村改廁與新型社區建設、易地搬遷、污水治理等工作統籌考慮、一併推進,大力開展農村戶用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同步實施廁所糞汙無害化治理、資源化利用。2018年、2019年分別完成廁所改造總任務量的三分之一,2020年底在基本完成廁所改造任務的基礎上提升糞汙無害化處理水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力爭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0%。

1. 因地制宜選擇改廁模式。鼓勵和推進農村戶用廁所退街、進院、入室,消除連茅圈和簡陋旱廁,引導農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結合鄉村旅遊發展,重點推進一批農村廁所旅遊化發展,提高廁所建設管理水準。在城鎮污水管網可延伸覆蓋到的村莊和農村社區,選擇使用水沖式廁所;在平原地區選擇使用三格化糞池式或雙甕式廁所;在山區和高寒缺水地區可選擇糞尿分集或雙坑交替式廁所。對於戶內無廁所,習慣使用公廁的村莊改建或新建衛生公共廁所。加強村民廣場、鄉村集市、中小學校、鄉鎮衛生院等人員密集活動場所衛生公廁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嚴格按照國家《農村戶廁衛生規範》(GB19379—2012)、《糞便無害化衛生要求》(GB7959—2012)實施。

2. 深入實施廁所糞汙治理。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支援專業化企業或個人進行改廁後的檢查檢修、定期收運、糞液糞渣資源化利用。在具備條件的村莊,建設專業化農業農村廢棄物集中處理中心,對畜禽養殖糞汙、廁所糞汙等廢棄物一併處理及資源化利用。落實畜禽規模養殖場主體責任制度,加快建設糞汙貯存、處理、利用設施,配套糞汙消納用地,實現資源迴圈利用。到2020年,糞汙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0%以上。

(三)積極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區位條件、村莊人口聚集度、污水產生量、經濟發展水準等,因地制宜確定農村污水治理技術路線和治理模式,確保處理方式簡便適用有效。2018年至2019年,全省農村生活污水管控水準明顯提升,具備條件的村莊建成集中或分散的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到2020年,全省農村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得到有效管控,廁所污水得到全面治理。

1. 梯次推進污水治理。對南水北調工程輸水沿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自然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域的村莊,優先解決污水治理問題,禁止在集中式引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設置排污口,嚴禁將處理後不達標或未經處理的污水排入河道;對經濟發展條件較好、人口聚集度較高的村莊,先行開展污水治理;其他地區污水排放得到有效管控。

2. 科學確定污水治理方式和技術。人口密集、污水排放相對集中的村莊,鼓勵採用集中處理方式進行處理;城市、縣城和鄉(鎮)近郊的村莊,生活污水就近納入城市、縣城和鄉(鎮)污水收集管網集中統一處理;針對佈局分佈散、人口規模較小、地形條件複雜(如山區)、污水不易集中收集、所處區位為非環境敏感的村莊,優先結合農村改廁工作採用三格式化糞池或淨化沼氣池等黑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

3. 加強污水管控。堅持控汙與治汙並重,將重點河道、幹支流農村垃圾整治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明確各級河長監管責任。引導村民樹立節水意識,鼓勵有條件農村開展生活用水計量計費,減少生活污水源頭排放。鼓勵採用各種方式,充分利用經處理後的生活污水,加強尾水回收利用。

(四)有效整治村容村貌。加快推進通村組道路、入戶道路建設,整治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大力提升農村建築風貌,健全傳統村落保護體系,推進村莊綠化,完善村莊公共照明設施。2018年,行政村主街道硬化率達到90%以上,自然村到主村有一條暢通安全的道路,村莊綠化亮化美化再上新臺階。到2020年,所有行政村完成街道硬化、夜間亮化和村莊美化建設任務,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善。

1. 推進村莊街道硬化。合理佈局村莊道路,村內主街道參照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建設,小街巷突出鄉土特色,出村通道安全通暢。因地制宜選擇路面硬化材料,積極利用當地資源和拆舊廢棄建築材料,鋪設石板路、青磚路、石臺階等,鼓勵生態化鋪裝。

2. 推進村莊綠化。根據村莊區位特點、自然條件、產業基礎等,充分利用村邊荒山、荒地、荒灘和環村路,因村而宜,大力實施環村林建設。以鄉土樹種為主,合理選擇經濟林、防護林、用材林、特用林樹種苗木,開展街道、庭院、隙地綠化和村邊道路、溝渠、坑塘綠化,因地制宜建設供村民休閒、游憩的公園綠地以及小果園、小菜園等,建設優美宜居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

3. 推進村莊亮化。在村莊主要街道兩側,文化廣場、學校、村民中心等重要場所安裝照明設施,科學設置照明設施間距,推廣使用節能燈具和新能源照明。在主要巷道按需要設置照明設施,方便群眾夜間出行。

4. 推進村莊美化。深入開展“三清一拆”(清雜物、清殘垣斷壁和路障、清庭院、拆除違章建築)行動,清理村莊內電線杆、牆體立面上的私塗亂畫、小標語、小廣告,營造乾淨整潔的公共空間和生活環境。開展美麗庭院創建行動,及時整理農家庭院、房前屋後、牆根角落的家什雜物,整齊堆放生產工具、生活用品、農用物資等物品,促進庭院內外整潔有序,與周邊景致和環境協調一致。到2020年,全省農村50%以上庭院建成美麗庭院,10%的庭院建成精品庭院。

5. 推進地名標誌設置標準化。加強和規範地名管理和地名標誌設置,滿足農村基礎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按照國家標準《地名標誌》(GB17733-2008)和地名管理有關規定,設置村、街、路、巷、門戶等地名標誌牌。

(五)加強村莊規劃管理。按照實用性原則,開展縣域鄉村規劃編制或修編,實行縣域統籌規劃,鄉鎮連片推進,村莊整體實施,到2020年,實現鄉村規劃管理全覆蓋。

1. 科學編制規劃。統籌“五級兩規一導則”,科學編制省市縣鄉村城鄉規劃、土地規劃和建設導則。各縣(市、區)要統籌搞好縣域村莊佈局調整優化,合理確定永久保留村,積極整治空心村。要根據村莊人居環境現狀兼顧中長期發展需要,編制或修編縣域鄉村建設規劃,既要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也要注重保護傳承農耕文化和鄉村文化。做好縣域鄉村建設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銜接,實行多規合一,推進清潔生產、營造綠色生活、發展生態經濟,推進生產、生活、生態互促共進。村莊規劃要突出實用性,符合農村實際、滿足農民需要、體現鄉村特色,明確人居環境整治重點,推行政府組織領導、村委會發揮主體作用、技術單位指導的村莊規劃編制機制。

2. 加強規劃管控。充分發揮村莊規劃的作用,框定村莊邊界,做到農房建設有規劃管理、行政村有村莊整治安排、生產生活空間合理分離,實現村莊規劃管理基本覆蓋。村莊規劃要通俗易懂,主要內容達到可實施深度,相關要求納入村規民約。強化村莊房屋建設管控,新建房屋嚴格按照村莊規劃進行,嚴格控制體量和建築風貌,突出鄉村特色和地域民族特點,加大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力度。鼓勵農村新建設區採用裝配式建築。加強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建立健全違法用地和建設查處機制。

(六)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

1. 建立完善投融資機制。根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基礎性、公益性特徵,本著政府主導、分級負擔,集體補充、群眾參與,社會支持、多元籌集原則,合理確定政府、村集體和農戶出資責任。對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無害化衛生公廁等農村衛生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管護主要由政府出資;對戶用廁所改造、戶用小型汙水處理等設施建設,由農戶適當出資,政府給予獎補,日常管護以農戶為主;對村莊綠化、美化、亮化及街道硬化等建設,由村集體、農戶適當出資,村民投工投勞,政府給予獎補,日常管護以村集體為主;政府財政資金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對貧困村人居環境整治,免除村集體和貧困人口出資。

3. 完善財政補貼和農戶付費合理分擔機制。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籌資機制,省市縣各級財政要加強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項目的支持力度,優化財政資金補貼方式,對積極性高、效果明顯的村莊和農戶實行重點獎補,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建立基於垃圾汙水處理績效的付費機制,實現從“買工程”向“買服務”轉變。有條件的地方建立住戶付費、村集體補貼、財政補助相結合的管護經費保障制度。鼓勵先行先試,在有條件的地區實行污水垃圾處理農戶繳費制度,既要保障運營單位獲得合理收益,又要綜合考慮村民經濟承受能力和意願等因素,合理確定繳費水準和標準。對參與垃圾分類和用水計量計費的農戶,給予垃圾汙水處理費減免等獎勵。完善農村污水垃圾處理費用調整機制,建立上下游價格調整聯動機制,價格調整不到位時,地方政府和具備條件的村集體可對運營單位給予合理補償。

三、發揮村民主體作用

(一)強化農村基層組織作用。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結合農村基層組織換屆選舉,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和黨員帶頭作用,帶領農民群眾移風易俗、改進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質。充分運用農村“一事一議”民主決策機制,實行人居環境整治專案公示制度,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等權益。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依法盤活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空閒農房及宅基地等途徑,多管道籌集資金用於人居環境整治。鼓勵成立農村環保合作社,組織發動村民積極出資、投工投勞,出主意、想辦法,依靠群眾的力量和智慧建設美麗家園。

(二)建立完善村規民約。建立健全村民評議會、環保理事會等群眾德治組織,通過群眾評議、老黨員老幹部監督等方式,褒揚鄉村新風,批評督促並糾正不良風氣和陋習,引導農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改善人居環境;結合村莊實際,將公共環境衛生整治、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管護、推進移風易俗、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明確農民維護公共環境責任,庭院內部、門前屋後環境整治由農民自己負責,村內公共空間整治以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自治為主。

(三)提高村民文明素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提高農民環境衛生意識,鼓勵講衛生、樹新風,擯棄亂扔、亂吐、亂貼等不文明行為,使優美的生活環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為農民的內在自覺要求,激發農民自願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內在動力。發揮農村家庭婦女積極作用,帶動全家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廣泛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深入開展“十星級文明農戶”“五好文明家庭”“美麗庭院”創建評選活動,以先進典型為引領,明確價值導向,弘揚傳統美德,凝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正能量。

四、完善支持政策

(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大政府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投入力度,實行省市獎補、縣級統籌,省市縣三級財政都要整合設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資金,列入年度預算。其中,省市專項資金主要用於垃圾污水治理、廁所改造、村容村貌整治等項目獎補。縣級政府統籌整合相關管道資金,有效保障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資金。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依法合規組織發行政府債券籌集資金,用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所獲土地增值收益和村莊整治增加耕地獲得的占補平衡指標收益,通過支出預算統籌安排支援當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創新政府支援方式,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以工代賑等多種方式,充分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二)拓寬金融支持管道。積極通過國家開發銀行河北省分行、中國進出口銀行河北省分行、農業發展銀行河北省分行等政策性金融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要求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爭取低息中長期信貸支持。創新多樣化抵質押擔保模式,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縣(市、區)信貸支持力度,特別是在縣域網點較多的各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要深入農村與企業和專案對接,在信貸投放計畫安排上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領域傾斜。支持收益較好、實行市場化運作的農村基礎設施重點專案開展股權和債券融資。積極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建設農村人居環境設施。

(三)創新推動社會力量參與。積極謀劃篩選一批符合條件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案納入PPP專案庫,通過推介會、融資需求對接會、媒體網路等平臺向社會推介,省市縣政府在專案安排上優先支援、申報國家示範並落實獎補資金,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垃圾治理、汙水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專案。引導有條件的地區將農村環境基礎設施與特色產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有機結合,實現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人居環境改善互促互進。引導相關部門、社會組織、個人通過捐資捐物、結對幫扶等形式,支援農村人居環境設施建設和運行管護。宣導新鄉賢文化,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四)強化技術和人才支撐。立足省內人才技術,借力京津智力資源,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關鍵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針對我省平原、山區、沿海、壩上等不同地域氣候環境特點,分類分級制定廁所改造、垃圾終端處理、污水治理及村容村貌提升技術標準和技術導則,開展典型設計,優化技術方案。加強農村人居環境專案建設和運行管理人員技術培訓,加快培養鄉村規劃設計、專案建設運行等方面的技術和管理人才。選派專業技術人員駐村指導,組織開展企業與縣鄉村對接農村環保技術和裝備,加強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樣式“四新”推廣應用,提高整治能力和水準。

五、實施步驟

(一)編制落實方案。各市縣要在摸清底數、總結經驗基礎上,做好與既有工作的銜接,圍繞鞏固已有、查漏補缺、提升重點、消滅空白對照本方案抓緊編制本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計畫,明確重點方向目標任務、建設專案、責任分工、資金籌措、考核驗收等內容。合理安排整治任務和建設時序,因地制宜,務求實效,集中力量解決急需問題,杜絕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省環境保護廳、省衛生計生委、省交通運輸廳、省林業廳等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制定專項方案,並加強對市縣工作的指導。2018年2月底前,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完成實施方案編制工作,並報送省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二)開展典型示範。借鑒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經驗做法,區分不同類型農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典型示範。在面上整體推進的同時,2018年重點開展示範縣、示範村創建活動,在全省選出30個黨政班子重視程度高、人居環境整治力度大、成效好的縣(市、區),100個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特別突出的村,予以表彰獎勵,並在全省推廣其經驗做法;已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的村莊,要對標新標準新要求查漏補缺,鞏固提升建設成果,當好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領頭羊”;城市和景區周邊、產業基礎較好的村莊,結合本地實際,尊重群眾意願,提升建設標準,打造人居環境整治升級版,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讓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廣大農民群眾。

(三)積極有序推進。深化放管服改革,對於人居環境整治建設專案,要簡化審批流程,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嚴格按照法定的範圍和規模標準進行招標投標,未達到法定規模標準的小型專案,監管部門不得強制專案建設單位履行招投標程式,財政部門要簡化資金撥付手續,加快資金撥付進度,確保資金及時到位。按照先易後難、先點後面、先規劃後實施、先建機制後建項目的原則,有序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依據總體目標任務,分區域分年度安排整治任務,集中力量打好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全面推廣典型試點示範的成熟做法、技術路線和建管模式,加快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方法技術可行、體制機制完善的基礎上,有條件的市縣可擴展治理領域,加快整治進度,提升建管水準。2019年基本完成平原地區、城市近郊區、重點生態功能區、重要旅遊景區、部分山區、丘陵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深入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2020年基本完成全省所有永久保留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構建起適應不同類型農村需要、運行穩定可靠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體系,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六、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強化舉措。省委、省政府統攬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由省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工作協調、組織推動、政策保障和督導考核,省財政廳要根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的資金需求量,做好資金籌措工作,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省環境保護廳、省衛生計生委、省發展改革委、省林業廳、省交通運輸廳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合力。縣(市、區)是組織實施的責任主體,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負主體責任,做好專案落地、資金使用、推進實施,對實施效果負責。市級黨委和政府做好上下銜接、域內協調和督促檢查工作。鄉鎮黨委和政府做好組織實施工作。實行市縣領導班子成員包村制度,定期聯繫指導工作。

(二)嚴格考核獎懲。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實行增比進位管理考核,堅持一季一調度、半年一觀摩、一年一考核。把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考核單列,制定考核辦法,明確考核標準,進行專項考核,考核結果同幹部使用直接掛鉤。對年終考核排名靠前的縣(市、區)給予通報嘉獎,對排名靠後的縣(市、區)全省通報,並對主要領導進行約談。省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省環境保護廳、省衛生計生委、省發展改革委、省林業廳、省交通運輸廳等有關部門制定驗收標準和辦法,對市縣進行評估、督導和驗收,評估驗收結果通報市縣黨委、政府,並報告省委、省政府,以適當形式向社會公佈。強化結果運用,將考核結果與省獎補資金直接掛鉤。

(三)健全治理標準和法治保障。省有關部門指導市縣因地制宜、分門別類制定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廁所糞汙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相關技術模式、施工建設、運行維護等標準規範,確保符合當地實際、措施具體可行。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立法工作,明確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基本要求、政府責任和村民義務;研究制定全省農村垃圾治理條例、鄉村清潔條例,鼓勵市縣結合實際,制定農村垃圾治理辦法、鄉村清潔辦法。

2. 建立垃圾分類、收集和轉運體系。鼓勵開展農村垃圾分類試點,從源頭上將生活垃圾按照可堆肥垃圾、不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等類別分類,實現對可堆肥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終端處理,推進垃圾源頭減量化、收集分類化和處理資源化,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集中處理,力爭2018年每個縣(市、區)至少創建1個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點。建立健全村莊保潔制度,按照每100戶設置1名保潔員的標準,配備農村保潔員隊伍,負責村莊巷道衛生保潔和垃圾收集;村莊內按村民居住密度合理配備衛生收集設施,對露天垃圾池採取環保封閉措施。按照垃圾轉運的交通路線和轉運半徑,合理設置垃圾轉運站,建立方便適用的轉運體系,有效降低運輸成本,減少二次污染。在搞好試點基礎上,各市縣要結合實際加大垃圾分類處理推行力度,確定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和取締垃圾露天堆放、簡易填埋的時間表,確保2020年垃圾分類、收集和轉運體系基本建成。

3. 抓好垃圾終端處理。按照集中處理和分散處理相結合的原則,有條件的地方以市為單位,統一規劃佈局垃圾處理終端,逐步實現無害化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全覆蓋。以縣為單位,根據村莊人口分佈、地形地貌、運輸半徑等條件,因地制宜確定垃圾處理方式,城區周邊農村採取集中處理模式對垃圾進行衛生填埋或焚燒(發電、水泥窯);邊遠農村可採取建立陽光堆肥房、磁化降解等分散處理模式對垃圾進行處理。逐步取消簡易填埋,徹底整改或取締達不到環保標準的垃圾填埋場。

(二)大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按照群眾接受、經濟適用、維護方便、不污染公共水體的要求,堅持農村改廁與新型社區建設、易地搬遷、污水治理等工作統籌考慮、一併推進,大力開展農村戶用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同步實施廁所糞汙無害化治理、資源化利用。2018年、2019年分別完成廁所改造總任務量的三分之一,2020年底在基本完成廁所改造任務的基礎上提升糞汙無害化處理水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力爭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0%。

1. 因地制宜選擇改廁模式。鼓勵和推進農村戶用廁所退街、進院、入室,消除連茅圈和簡陋旱廁,引導農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結合鄉村旅遊發展,重點推進一批農村廁所旅遊化發展,提高廁所建設管理水準。在城鎮污水管網可延伸覆蓋到的村莊和農村社區,選擇使用水沖式廁所;在平原地區選擇使用三格化糞池式或雙甕式廁所;在山區和高寒缺水地區可選擇糞尿分集或雙坑交替式廁所。對於戶內無廁所,習慣使用公廁的村莊改建或新建衛生公共廁所。加強村民廣場、鄉村集市、中小學校、鄉鎮衛生院等人員密集活動場所衛生公廁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嚴格按照國家《農村戶廁衛生規範》(GB19379—2012)、《糞便無害化衛生要求》(GB7959—2012)實施。

2. 深入實施廁所糞汙治理。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支援專業化企業或個人進行改廁後的檢查檢修、定期收運、糞液糞渣資源化利用。在具備條件的村莊,建設專業化農業農村廢棄物集中處理中心,對畜禽養殖糞汙、廁所糞汙等廢棄物一併處理及資源化利用。落實畜禽規模養殖場主體責任制度,加快建設糞汙貯存、處理、利用設施,配套糞汙消納用地,實現資源迴圈利用。到2020年,糞汙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0%以上。

(三)積極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區位條件、村莊人口聚集度、污水產生量、經濟發展水準等,因地制宜確定農村污水治理技術路線和治理模式,確保處理方式簡便適用有效。2018年至2019年,全省農村生活污水管控水準明顯提升,具備條件的村莊建成集中或分散的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到2020年,全省農村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得到有效管控,廁所污水得到全面治理。

1. 梯次推進污水治理。對南水北調工程輸水沿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自然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域的村莊,優先解決污水治理問題,禁止在集中式引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設置排污口,嚴禁將處理後不達標或未經處理的污水排入河道;對經濟發展條件較好、人口聚集度較高的村莊,先行開展污水治理;其他地區污水排放得到有效管控。

2. 科學確定污水治理方式和技術。人口密集、污水排放相對集中的村莊,鼓勵採用集中處理方式進行處理;城市、縣城和鄉(鎮)近郊的村莊,生活污水就近納入城市、縣城和鄉(鎮)污水收集管網集中統一處理;針對佈局分佈散、人口規模較小、地形條件複雜(如山區)、污水不易集中收集、所處區位為非環境敏感的村莊,優先結合農村改廁工作採用三格式化糞池或淨化沼氣池等黑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

3. 加強污水管控。堅持控汙與治汙並重,將重點河道、幹支流農村垃圾整治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明確各級河長監管責任。引導村民樹立節水意識,鼓勵有條件農村開展生活用水計量計費,減少生活污水源頭排放。鼓勵採用各種方式,充分利用經處理後的生活污水,加強尾水回收利用。

(四)有效整治村容村貌。加快推進通村組道路、入戶道路建設,整治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大力提升農村建築風貌,健全傳統村落保護體系,推進村莊綠化,完善村莊公共照明設施。2018年,行政村主街道硬化率達到90%以上,自然村到主村有一條暢通安全的道路,村莊綠化亮化美化再上新臺階。到2020年,所有行政村完成街道硬化、夜間亮化和村莊美化建設任務,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善。

1. 推進村莊街道硬化。合理佈局村莊道路,村內主街道參照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建設,小街巷突出鄉土特色,出村通道安全通暢。因地制宜選擇路面硬化材料,積極利用當地資源和拆舊廢棄建築材料,鋪設石板路、青磚路、石臺階等,鼓勵生態化鋪裝。

2. 推進村莊綠化。根據村莊區位特點、自然條件、產業基礎等,充分利用村邊荒山、荒地、荒灘和環村路,因村而宜,大力實施環村林建設。以鄉土樹種為主,合理選擇經濟林、防護林、用材林、特用林樹種苗木,開展街道、庭院、隙地綠化和村邊道路、溝渠、坑塘綠化,因地制宜建設供村民休閒、游憩的公園綠地以及小果園、小菜園等,建設優美宜居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

3. 推進村莊亮化。在村莊主要街道兩側,文化廣場、學校、村民中心等重要場所安裝照明設施,科學設置照明設施間距,推廣使用節能燈具和新能源照明。在主要巷道按需要設置照明設施,方便群眾夜間出行。

4. 推進村莊美化。深入開展“三清一拆”(清雜物、清殘垣斷壁和路障、清庭院、拆除違章建築)行動,清理村莊內電線杆、牆體立面上的私塗亂畫、小標語、小廣告,營造乾淨整潔的公共空間和生活環境。開展美麗庭院創建行動,及時整理農家庭院、房前屋後、牆根角落的家什雜物,整齊堆放生產工具、生活用品、農用物資等物品,促進庭院內外整潔有序,與周邊景致和環境協調一致。到2020年,全省農村50%以上庭院建成美麗庭院,10%的庭院建成精品庭院。

5. 推進地名標誌設置標準化。加強和規範地名管理和地名標誌設置,滿足農村基礎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按照國家標準《地名標誌》(GB17733-2008)和地名管理有關規定,設置村、街、路、巷、門戶等地名標誌牌。

(五)加強村莊規劃管理。按照實用性原則,開展縣域鄉村規劃編制或修編,實行縣域統籌規劃,鄉鎮連片推進,村莊整體實施,到2020年,實現鄉村規劃管理全覆蓋。

1. 科學編制規劃。統籌“五級兩規一導則”,科學編制省市縣鄉村城鄉規劃、土地規劃和建設導則。各縣(市、區)要統籌搞好縣域村莊佈局調整優化,合理確定永久保留村,積極整治空心村。要根據村莊人居環境現狀兼顧中長期發展需要,編制或修編縣域鄉村建設規劃,既要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也要注重保護傳承農耕文化和鄉村文化。做好縣域鄉村建設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銜接,實行多規合一,推進清潔生產、營造綠色生活、發展生態經濟,推進生產、生活、生態互促共進。村莊規劃要突出實用性,符合農村實際、滿足農民需要、體現鄉村特色,明確人居環境整治重點,推行政府組織領導、村委會發揮主體作用、技術單位指導的村莊規劃編制機制。

2. 加強規劃管控。充分發揮村莊規劃的作用,框定村莊邊界,做到農房建設有規劃管理、行政村有村莊整治安排、生產生活空間合理分離,實現村莊規劃管理基本覆蓋。村莊規劃要通俗易懂,主要內容達到可實施深度,相關要求納入村規民約。強化村莊房屋建設管控,新建房屋嚴格按照村莊規劃進行,嚴格控制體量和建築風貌,突出鄉村特色和地域民族特點,加大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力度。鼓勵農村新建設區採用裝配式建築。加強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建立健全違法用地和建設查處機制。

(六)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

1. 建立完善投融資機制。根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基礎性、公益性特徵,本著政府主導、分級負擔,集體補充、群眾參與,社會支持、多元籌集原則,合理確定政府、村集體和農戶出資責任。對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無害化衛生公廁等農村衛生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管護主要由政府出資;對戶用廁所改造、戶用小型汙水處理等設施建設,由農戶適當出資,政府給予獎補,日常管護以農戶為主;對村莊綠化、美化、亮化及街道硬化等建設,由村集體、農戶適當出資,村民投工投勞,政府給予獎補,日常管護以村集體為主;政府財政資金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對貧困村人居環境整治,免除村集體和貧困人口出資。

3. 完善財政補貼和農戶付費合理分擔機制。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籌資機制,省市縣各級財政要加強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項目的支持力度,優化財政資金補貼方式,對積極性高、效果明顯的村莊和農戶實行重點獎補,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建立基於垃圾汙水處理績效的付費機制,實現從“買工程”向“買服務”轉變。有條件的地方建立住戶付費、村集體補貼、財政補助相結合的管護經費保障制度。鼓勵先行先試,在有條件的地區實行污水垃圾處理農戶繳費制度,既要保障運營單位獲得合理收益,又要綜合考慮村民經濟承受能力和意願等因素,合理確定繳費水準和標準。對參與垃圾分類和用水計量計費的農戶,給予垃圾汙水處理費減免等獎勵。完善農村污水垃圾處理費用調整機制,建立上下游價格調整聯動機制,價格調整不到位時,地方政府和具備條件的村集體可對運營單位給予合理補償。

三、發揮村民主體作用

(一)強化農村基層組織作用。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結合農村基層組織換屆選舉,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和黨員帶頭作用,帶領農民群眾移風易俗、改進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質。充分運用農村“一事一議”民主決策機制,實行人居環境整治專案公示制度,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等權益。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依法盤活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空閒農房及宅基地等途徑,多管道籌集資金用於人居環境整治。鼓勵成立農村環保合作社,組織發動村民積極出資、投工投勞,出主意、想辦法,依靠群眾的力量和智慧建設美麗家園。

(二)建立完善村規民約。建立健全村民評議會、環保理事會等群眾德治組織,通過群眾評議、老黨員老幹部監督等方式,褒揚鄉村新風,批評督促並糾正不良風氣和陋習,引導農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改善人居環境;結合村莊實際,將公共環境衛生整治、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管護、推進移風易俗、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明確農民維護公共環境責任,庭院內部、門前屋後環境整治由農民自己負責,村內公共空間整治以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自治為主。

(三)提高村民文明素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提高農民環境衛生意識,鼓勵講衛生、樹新風,擯棄亂扔、亂吐、亂貼等不文明行為,使優美的生活環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為農民的內在自覺要求,激發農民自願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內在動力。發揮農村家庭婦女積極作用,帶動全家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廣泛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深入開展“十星級文明農戶”“五好文明家庭”“美麗庭院”創建評選活動,以先進典型為引領,明確價值導向,弘揚傳統美德,凝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正能量。

四、完善支持政策

(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大政府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投入力度,實行省市獎補、縣級統籌,省市縣三級財政都要整合設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資金,列入年度預算。其中,省市專項資金主要用於垃圾污水治理、廁所改造、村容村貌整治等項目獎補。縣級政府統籌整合相關管道資金,有效保障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資金。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依法合規組織發行政府債券籌集資金,用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所獲土地增值收益和村莊整治增加耕地獲得的占補平衡指標收益,通過支出預算統籌安排支援當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創新政府支援方式,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以工代賑等多種方式,充分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二)拓寬金融支持管道。積極通過國家開發銀行河北省分行、中國進出口銀行河北省分行、農業發展銀行河北省分行等政策性金融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要求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爭取低息中長期信貸支持。創新多樣化抵質押擔保模式,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縣(市、區)信貸支持力度,特別是在縣域網點較多的各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要深入農村與企業和專案對接,在信貸投放計畫安排上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領域傾斜。支持收益較好、實行市場化運作的農村基礎設施重點專案開展股權和債券融資。積極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建設農村人居環境設施。

(三)創新推動社會力量參與。積極謀劃篩選一批符合條件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案納入PPP專案庫,通過推介會、融資需求對接會、媒體網路等平臺向社會推介,省市縣政府在專案安排上優先支援、申報國家示範並落實獎補資金,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垃圾治理、汙水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專案。引導有條件的地區將農村環境基礎設施與特色產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有機結合,實現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人居環境改善互促互進。引導相關部門、社會組織、個人通過捐資捐物、結對幫扶等形式,支援農村人居環境設施建設和運行管護。宣導新鄉賢文化,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四)強化技術和人才支撐。立足省內人才技術,借力京津智力資源,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關鍵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針對我省平原、山區、沿海、壩上等不同地域氣候環境特點,分類分級制定廁所改造、垃圾終端處理、污水治理及村容村貌提升技術標準和技術導則,開展典型設計,優化技術方案。加強農村人居環境專案建設和運行管理人員技術培訓,加快培養鄉村規劃設計、專案建設運行等方面的技術和管理人才。選派專業技術人員駐村指導,組織開展企業與縣鄉村對接農村環保技術和裝備,加強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樣式“四新”推廣應用,提高整治能力和水準。

五、實施步驟

(一)編制落實方案。各市縣要在摸清底數、總結經驗基礎上,做好與既有工作的銜接,圍繞鞏固已有、查漏補缺、提升重點、消滅空白對照本方案抓緊編制本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計畫,明確重點方向目標任務、建設專案、責任分工、資金籌措、考核驗收等內容。合理安排整治任務和建設時序,因地制宜,務求實效,集中力量解決急需問題,杜絕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省環境保護廳、省衛生計生委、省交通運輸廳、省林業廳等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制定專項方案,並加強對市縣工作的指導。2018年2月底前,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完成實施方案編制工作,並報送省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二)開展典型示範。借鑒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經驗做法,區分不同類型農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典型示範。在面上整體推進的同時,2018年重點開展示範縣、示範村創建活動,在全省選出30個黨政班子重視程度高、人居環境整治力度大、成效好的縣(市、區),100個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特別突出的村,予以表彰獎勵,並在全省推廣其經驗做法;已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的村莊,要對標新標準新要求查漏補缺,鞏固提升建設成果,當好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領頭羊”;城市和景區周邊、產業基礎較好的村莊,結合本地實際,尊重群眾意願,提升建設標準,打造人居環境整治升級版,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讓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廣大農民群眾。

(三)積極有序推進。深化放管服改革,對於人居環境整治建設專案,要簡化審批流程,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嚴格按照法定的範圍和規模標準進行招標投標,未達到法定規模標準的小型專案,監管部門不得強制專案建設單位履行招投標程式,財政部門要簡化資金撥付手續,加快資金撥付進度,確保資金及時到位。按照先易後難、先點後面、先規劃後實施、先建機制後建項目的原則,有序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依據總體目標任務,分區域分年度安排整治任務,集中力量打好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全面推廣典型試點示範的成熟做法、技術路線和建管模式,加快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方法技術可行、體制機制完善的基礎上,有條件的市縣可擴展治理領域,加快整治進度,提升建管水準。2019年基本完成平原地區、城市近郊區、重點生態功能區、重要旅遊景區、部分山區、丘陵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深入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2020年基本完成全省所有永久保留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構建起適應不同類型農村需要、運行穩定可靠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體系,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六、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強化舉措。省委、省政府統攬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由省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工作協調、組織推動、政策保障和督導考核,省財政廳要根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的資金需求量,做好資金籌措工作,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省環境保護廳、省衛生計生委、省發展改革委、省林業廳、省交通運輸廳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合力。縣(市、區)是組織實施的責任主體,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負主體責任,做好專案落地、資金使用、推進實施,對實施效果負責。市級黨委和政府做好上下銜接、域內協調和督促檢查工作。鄉鎮黨委和政府做好組織實施工作。實行市縣領導班子成員包村制度,定期聯繫指導工作。

(二)嚴格考核獎懲。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實行增比進位管理考核,堅持一季一調度、半年一觀摩、一年一考核。把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考核單列,制定考核辦法,明確考核標準,進行專項考核,考核結果同幹部使用直接掛鉤。對年終考核排名靠前的縣(市、區)給予通報嘉獎,對排名靠後的縣(市、區)全省通報,並對主要領導進行約談。省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省環境保護廳、省衛生計生委、省發展改革委、省林業廳、省交通運輸廳等有關部門制定驗收標準和辦法,對市縣進行評估、督導和驗收,評估驗收結果通報市縣黨委、政府,並報告省委、省政府,以適當形式向社會公佈。強化結果運用,將考核結果與省獎補資金直接掛鉤。

(三)健全治理標準和法治保障。省有關部門指導市縣因地制宜、分門別類制定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廁所糞汙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相關技術模式、施工建設、運行維護等標準規範,確保符合當地實際、措施具體可行。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立法工作,明確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基本要求、政府責任和村民義務;研究制定全省農村垃圾治理條例、鄉村清潔條例,鼓勵市縣結合實際,制定農村垃圾治理辦法、鄉村清潔辦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