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友情的純粹認識

常言道, 在家靠父母, 出外靠朋友。 這種說法既表明了朋友的重要, 又表明了朋友的價值在於被依靠。 但是, 沒有可靠的實用價值能不能成為朋友?一切幫助過你的人是不是都能算作朋友?

他們說, 患難見知己, 烈火煉真金。 這又對友情提出了一種要求, 盼望它在危難之際及時出現。 能夠出現當然很好, 但友情不是應急的儲備, 朋友更不應該被故 意地考驗。

不知出於什麼原因, 我們這個缺少商業思維的民族在友情關係上竟然那麼強調實用原則和交換原則。

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麼。 不依靠事業、禍福和身份, 不依靠經歷、方位和處境, 它在本性上拒絕功利, 拒絕歸屬, 拒絕契約, 它是獨立人格之間的互相呼應和確認。 它使人們獨而不孤, 互相解讀自己存在的意義。 因此所謂朋友也只不過是互相使對方活得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在古今中外有關友情的萬千美言中,

我特別贊成英國詩人赫巴德的說法:“一個不是我們有所求的朋友, 才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友情都應該具有“無所求” 的性質, 一旦有所求, “求”也就成了目的, 友情卻轉化為一種外在的裝點。 我認為, 世間的友情至少有一半是被有所求敗壞的, 即便所求的內容乍一看並不是壞東西;讓友情分擔憂愁, 讓友情推進工作……, 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 那它自身又是什麼呢?應該為友情卸載重擔, 也讓朋友們輕鬆起來。 朋友就是朋友, 除此之外, 無所求。

其實, 無所求的朋友最難得, 不妨閉眼一試, 把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刪去, 最後還剩幾個?

友情因無所求而深刻, 不管彼此是平衡還是不平衡。 詩人周濤描寫過一種平衡的深刻:“兩棵在夏天喧嘩著聊了很久的樹,

彼此看見對方的黃葉飄落於秋風, 它們沉靜了片刻, 互相道別說:明年夏天見!”

楚楚則寫過一種不平衡的深刻:“真想為你好好活著, 但我, 疲憊已極。 在我生命終結前, 你沒有抵達。 只為最後看你一眼, 我才飄落在這裡。 ” 都是無所求的飄落, 都是詩化的高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