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二舅說,搞數字貨幣能掙五六十萬要買賓士,被我勸止了

本文系刺蝟公社X快手“還鄉手記”非虛構故事大賽參選作品。

作者 | 鄧飛

快過年了, 我們決定回湖南過年。

2004年, 我第一次離開湖南, 去深圳, 因為我成為《鳳凰週刊》一名記者。 兩年後, 週刊搬到北京, 我也跟著去了北京, 後來轉身公益。 2014年, 我在新聞上看見上海到昆明的高鐵即將竣工, 中國東西拉通, 我似乎窺見了未來, 我們很快搬到杭州。

但我的根在沅江。

沅江, 地處湖南東北部, 洞庭湖濱, 總面積2177公里, 總人口近80萬人, 是中國商品糧、棉、苧麻、生豬和水產的重要產區, 有亞洲最大的濕地保護區, 是中國最早公佈的生態旅遊城市。

到了常德後, 小姨夫開車來接我們去沅江老家。 親友們很想看到我家著名的嚎九——她不足1歲, 能量驚人, 哭鬧的時候, 動靜大, 我們都叫她嚎九, 但小九畢竟太小, 不方便出門走親戚, 所以我只能帶大女兒三三回家。

鄉村遍地是垃圾

我的老家叫南大膳鎮同興村, 南大膳鎮名源於北宋期間, 鐘相楊么喊出“均貧賤、等富貴”, 在洞庭湖起義, 一次打敗宋軍, 設宴十余裡歡欣慶祝, 最南處就取名南大膳。 不過, 這場跳不出改朝換代、建立新的封建政權的農民起義很快被撲滅了。

爺爺家在沅江一個洞庭湖邊的村裡, 伯伯叔叔移民去了岳陽南湖島上。 幼時, 我們一家坐船。 經過大片蘆葦的漉湖鹿角, 在岳陽樓附近碼頭上岸。

夜裡, 我和妹妹總是趴在大風凜冽的船尾, 看三五隻追逐燈火的江豚, 歡喜拍手, 向它們大喊江豬子, 我們深信它們能夠聽到, 也在大叫, 回應我們。

初三那年, 我們從小鎮搬出來, 一台車裝著全部家當, 顛簸三四小時, 過渡口, 去了沅江縣城郊區的一個工廠。

年少時, 我們總是想離開自己的家鄉, 要去更大的世界看看, 打拼。 但後來, 我們會理解它, 親近它, 因為它是我們的源頭。

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空了, 它們的車像水一樣流進入了全國各地城鎮。 這次回家, 再次看見小鎮堵塞, 人群擁擠, 小街兩邊擺滿了各類廉價日用品店鋪門上張貼打折掃貨一件不留等海報, 促銷的音樂震耳欲聾, 充滿著過年喜慶之氣。

鄉村學校拆並後, 學生集中到鎮上學校, 令小鎮擁擠不堪。

小鎮邊的河流乾涸, 水葫蘆枯死一片, 塑膠袋飲料瓶快遞盒等各類垃圾丟在河裡, 家家戶戶窗門緊鎖, 我在想再過幾年他們可能要買空氣淨化器了。

這讓三三她們感覺失望, 不願意停留拍個照片。

是的, 我們把這條河流搞砸了,

當年, 它安靜而優美, 河流清澈, 水草肥美。 夏天, 很多人下河游泳, 歡聲笑語。

記憶中, 小時候的家鄉藍天白雲炊煙, 我天天放學就和一群孩子到屋後稻田裡去放火燒稻草烤紅薯芋頭追打田鼠, 幾個大人在溝渠用泥巴一堵, 用桶把水弄出去就可以抓魚, 我們跳進溝裡歡天喜地去幫忙抓魚, 總會被打賞幾條帶回家。

但現在鄉村污染嚴重, 令人憂心忡忡。

鄉村污染主要分為兩塊, 一是外來的白色污染, 電商下村極大拉動了內需, 但包裹和商品也給鄉村帶來了大量塑膠包裝, 它們被直接丟棄, 進入河流田野。 二則是鄉鎮居民的生活垃圾和廁所糞便排放。

小鎮逝去的河流, 令人無可奈何。

1990年代之前, 湖南鄉村家庭院裡都有一個漚肥池, 數平方大, 方方正正, 大家每天把各家的菜葉果皮剩飯菜等可腐爛物質等倒進去, 等發酵變成肥料, 定期清理挑去肥田。

農藥化肥大幅提升糧食產量, 方便又省事, 使鄉村迅速拋棄了鄉村有機垃圾漚肥。 但危害多年後終於浮現——農藥化肥大量使用令土壤板結, 對土地貢獻似乎已經抵達天花板,而農民形成農化依賴,沒有任何動力去分類和利用生活垃圾,造成多年嚴峻污染。

鄉村拋棄了家庭漚肥,在汙水處理缺失的鄉村,無數家庭的廁所裝上沖水,糞便只能直排進入當地河流湖泊,最終造成水體功能喪失。

初中同學見我回來,約在洞庭湖邊的北堤見面,女同學們詫異我最後做公益慈善。在她們印象裡,那年我年齡最小個頭也最小,但極為調皮搗蛋,動不得的要去動,戳不得的偏要去戳。

歲末湖區,天地蒼茫,我們詫異發現當年高大楊樹一棵都不見了,只有蘆葦了,同學解釋說楊樹雖然守護水土,給候鳥提供棲身之地,但蘆葦可以造紙長蘆筍增加收入,沅江變成了全亞洲最大的蘆葦產地。更多的湖邊,遍種著外來的義大利楊樹,它們瘋長,快速變錢,深得農民寵愛,但鳥都不願意落在樹上。

北堤內湖乾涸,車可以開進去,但這些在外打拼的年輕人,顯然沒有獲得較高文明——他們帶來很多食品在草地上開趴,但離開的時候沒有帶走垃圾。垃圾越來越多,最終形成一個破窗效應,沒有人會撿走垃圾,它們進入洞庭湖,日積月累,最後變成傷害回到我們身上來。

我想起了一件事。我們曾住在一棟三層樓裡,樓道有兩個廁所,臭氣熏天,從無清掃。一天,我突然決定自己動手去打掃,當我動手,意外吸引了樓裡的其他孩子參與——兩個,三個,直到幾乎所有孩子,大人們見了,既喜又愧,“阿耶,怎麼是一些伢崽在掃樓咯?”。

他們也參與進來,幫我們買了一根長長的管子方便清掃,也開始注意衛生,樓道從此潔淨。

2011年春,我在貴州山裡發起“免費午餐”,不抱怨,先動手做起來,做最簡單的改變,引發愛的連鎖反應。現在回頭來看,似有當年掃樓的隱約示範。

對比華北污染鄉村,這個小鎮暫時還沒有化工污染,居民患有腫瘤惡疾的並不多,這是不幸中的萬幸。但一些工作,我們要做到前面去。

我聯繫了益陽、沅江的公益組織,籌備小鎮志願隊,發起一個“為了孩子撿垃圾”的行動,撿起身邊塑膠垃圾,我們是普通人,暫時解決不了洞庭湖、河道和廁所的大問題,但我們可以開始做最簡單的事——撿起身邊塑膠垃圾,啟動人民和政府的衛生意識,進而聯合行動。

我們的家園不能是一個大垃圾場,我們可以生活更美好。

回歸自然,連接大地,孩子們很開心,這就是故鄉的力量。

不要想當然地幫家鄉親友創業

父親帶著我們幾個堂兄弟去同興村,給爺爺拜年。父親這些年越來越重視這事,他把墓地修了修,以身示範教授年輕人怎麼上香磕頭放炮仗。我和妹妹則勸說他戒酒以後,再把煙戒了,美國70多歲的老人家還開哈雷摩托全國旅行,科技這樣發展下去,人活到100歲一點問題都沒有。

臨別,我回頭看了看村莊。40年前,我就出生在這裡,和爺爺奶奶生活了幾年,讀了兩年小學,在這片田野裡燒火追田鼠溝渠裡抓魚釣黃鱔,無憂無慮,自由自在,那是我最好的時光。

大年初二,母親60歲生日。我們不想驚擾親友過年,家裡人在一起吃個飯唱個歌就好了。沒想到,仍然開了四大桌,家族龐大,人丁興旺。

飯店的隔壁就是南大鎮小學。三年級,我從村裡轉學過來,學校每天早上發饅頭,豆漿。但好景不長,當年的學校沒有心理輔導,我懷念我的村莊同學,整天鬱鬱寡歡,一些同學則對鄉村來的統稱“鄉里寶”,一年半後我爆發了,沖上去飛起一腳踹上一個男生的肚子,他滿地打滾。

五年級,我被勸退離開學校了,轉學到了外公村莊的新南小學。

我帶三三去過那個小學,破敗不堪,教室裡還養了好幾條黃牛。有一年暴風雪,教室裡冷得要死,一些同學手腳都凍瘡了,我們只能自力更生想辦法,在自己桌椅下挖土打洞,下課就燒紙或者點蠟燭,整個教室空氣污濁但暖烘烘起來。

後來,我做了公益,得到了眾多誇獎。但我知道我其實是在幫助過去的自己。

一個人以後做什麼,其實都和他的早年經歷有關係。

母親羞澀,不肯說話,讓我做代表說幾句。我感謝了親友們對我們這個家庭的支持——1996年,我考上大學,但那年沅江大水,我們都變成了災民,親戚們七手八腳湊齊學費,送我去了長沙,我一直記得這份相濡以沫。

現在,我們沒有祠堂和大家族了,大家都自立門戶,各自為戰,但我們還要能做彼此連接,互助共進。

家族永遠是一個人的港灣,走出去,最後還是要回來。

但如何正確幫助自己家人呢?

我是吃過虧的。2000年,我在長沙做記者了,收入和人脈資源逐漸增加,成為父母兩個家族最有出息的人,熱心一片,先後支持父親在家鄉做工廠,堂兄在長沙做物流公司,還幫助父親的朋友的兒子做有機蔬菜。

結果是,借款收不回,我還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處理一些糾紛衝突,他們還是都沒有成功。後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創業這種事情,是一個龐雜系統,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等很多條件,創業成功真的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和個人努力程度其實關係不大,也不是外來的資金、資源和支持就可以解決。

不安排設計他們的生活,不借較多的錢和不著急出主意,開始變成我的原則,去聆聽他們,一起分析問題,分享思維、方法,讓他們自己做決定,走自己的路。一個人,如果要走不同的路,他就需要去面對、忍受和消化不同的苦痛。能量始終守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我們南遷杭州,有幾十人辦公吃飯,我們需要後勤模組,我們邀請了母親、小姨和小姨夫來幫助我們,由一個好朋友志願贊助他們的工資,並監督和評估他們的工作。

捐款人的錢,一分錢都應有合法流向,我們必須嚴守紀律,做到公私分明。

我寫過一個國營單位一把手的故事,他花費數年,用各種方式把他七大姑八大姨等鄉村親戚引進單位,安排滲透各個部門,最終把持了整個單位,但結果是這個單位稍能幹的人都跑光了,因為他們認為做得再好,他們也爭不過一把手的親戚,他們不可能有上升的機會。

他看上去幫助了家人,實則為自己挖下一個天大的坑,他用一群外行淘汰了精英,他喪失了自己事業。

我的祖母姓毛,也有一個較大的家族。一個50歲的表哥在全國各地做消防裝置,但總是拿不回工程款,我們討論後達成共識:一、設法收回款項,減少損失。二、從外地撤回來,古人雲:釋近而謀遠者,勞而無功。三、回到家鄉,洞察趨勢,結合自己優勢,做自己可以把握的事情。四、專注做好一件事,做透做到極致,美好自然就會生髮。

一個計畫是,國家要在洞庭湖修一條環湖高速公路,長沙到小鎮以後只有1個多小時車程,這就是小鎮新的機會。

親戚們聚在一起,熱火朝天討論如何把各自家族的拋荒土地集中起來,做一個新業態的田園綜合體——農家樂、敬老院等,我也可以經常回家鄉,帶去一些流量或資源。單打獨鬥的小農承包生產已經窮途末路。土地流轉,聯合生產和農產品的規模化、品牌化是必然趨勢。

田野美麗依舊,親戚們試圖流轉土地,做農家樂、養老院。

家族土地連片發展,將提供了諸多就業機會——不同技能的家人可以各就各位、各盡其能、各取所取,順便也把養老問題解決了。

二舅說搞數字貨幣能掙五六十萬要買賓士,被我勸止了

現在,父親只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但都搬去岳陽。小鎮上只有母親這邊的親戚,他們本來人數眾多,一輪輪開枝散葉,逐漸形成了一個較大的網路。

大舅在鎮上開“慢慢遊”,以接送客人為生。二舅初中沒畢業,就行走江湖,啥活都幹過,現在銷售淨水設備、黑茶等貨品。洗手間裡,日用品品牌眾多——互聯網幫助每一個家庭平等獲得資訊和商品,城鄉差距也在減小。

震驚的是,他坐下來,磕磕巴巴給我講起數位貨幣,不是比特幣,但可以用於他們的貨品銷售。我誠實告訴他,我沒有聽懂,我也不懂這個,我需要詢問我的夥伴,我也提醒他最好不要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倒不是別的,只是每天做自己把握不住的事情,心裡會發虛,這個生命體驗不好。

他說他今年可能會賺50到60萬元。

然後,他說拿到錢了,他就去買車,賓士車。

我知道他的心思,全鎮第一台賓士可以飆升他的形象和品牌,是一個不動聲色卻又震撼人心的實力展示,幫助他能發展更多夥伴來做直銷,但我還是給出了我的意見:1、工作要高調,生活要低調,賓士車除了讓他倍有面子,但也會收穫嫉恨和小鎮吸毒者們對他下手的衝動。2、有點錢,要讓它活起來,再生錢,不要變成死錢。

我的父親好像是一個前車之鑒。早年,他在供銷社駐村點上班,向農民銷售農藥化肥白糖物質,然後收購他們的豬鬃牛皮等物質。他是一個仗義的人,明裡暗裡給了農民一些便利,所以他得到了一群農民朋友。

1989年之前,中國麻織品暢銷歐美,小鎮苧麻價格飆升,麻就是現金。父親經過他的鄉村朋友,也就更容易獲得大量苧麻。很快,他成為了小鎮闊佬。我們家有了小鎮第一台彩色電視機,

錢來得比較容易。父親把財富做了如下安排。一、蓋房。人們有錢都擠到小鎮來蓋,但他回到爺爺村莊蓋了一棟大樓房——中國男人都不願意錦衣夜行。二,借錢。他把錢借給他的各類朋友。一個夜裡,我聽到客廳有人哭,一個叔叔找他借錢開店,後來他是小鎮摩托車總銷售,成功實現彎道超車。

又是能量守恆定律,好運氣一定不會長久。1989年,國際社會制裁中國,喪失管道的苧麻價格暴跌,這讓爸爸始料不及,他以為他一直可以賺錢賺下去。

一個晚上,他騎摩托車摔了一跤。躺了幾天後,他賣掉了摩托車。

二舅聽了我說的,說他明白了。

2月19日,長沙,湘江邊。

我在一個餐廳裡敲打文字,湖南陡然降溫,江水滔滔,春天很快就要到來了。

*鄧飛,《鳳凰週刊》編委、原記者部主任。從業十年寫下一百多篇調查報告,成為中國知名的調查記者。2011年轉身公益,先後發起免費午餐,大病醫保和兒童防侵等7個公益專案,幫農產出村的e農計畫和提升鄉村人力資源的青螺學堂,支持鄉村有尊嚴、可持續成長,尤其是免費午餐影響中央政府每年投入160億元改善鄉村兒童營養狀況。

對土地貢獻似乎已經抵達天花板,而農民形成農化依賴,沒有任何動力去分類和利用生活垃圾,造成多年嚴峻污染。

鄉村拋棄了家庭漚肥,在汙水處理缺失的鄉村,無數家庭的廁所裝上沖水,糞便只能直排進入當地河流湖泊,最終造成水體功能喪失。

初中同學見我回來,約在洞庭湖邊的北堤見面,女同學們詫異我最後做公益慈善。在她們印象裡,那年我年齡最小個頭也最小,但極為調皮搗蛋,動不得的要去動,戳不得的偏要去戳。

歲末湖區,天地蒼茫,我們詫異發現當年高大楊樹一棵都不見了,只有蘆葦了,同學解釋說楊樹雖然守護水土,給候鳥提供棲身之地,但蘆葦可以造紙長蘆筍增加收入,沅江變成了全亞洲最大的蘆葦產地。更多的湖邊,遍種著外來的義大利楊樹,它們瘋長,快速變錢,深得農民寵愛,但鳥都不願意落在樹上。

北堤內湖乾涸,車可以開進去,但這些在外打拼的年輕人,顯然沒有獲得較高文明——他們帶來很多食品在草地上開趴,但離開的時候沒有帶走垃圾。垃圾越來越多,最終形成一個破窗效應,沒有人會撿走垃圾,它們進入洞庭湖,日積月累,最後變成傷害回到我們身上來。

我想起了一件事。我們曾住在一棟三層樓裡,樓道有兩個廁所,臭氣熏天,從無清掃。一天,我突然決定自己動手去打掃,當我動手,意外吸引了樓裡的其他孩子參與——兩個,三個,直到幾乎所有孩子,大人們見了,既喜又愧,“阿耶,怎麼是一些伢崽在掃樓咯?”。

他們也參與進來,幫我們買了一根長長的管子方便清掃,也開始注意衛生,樓道從此潔淨。

2011年春,我在貴州山裡發起“免費午餐”,不抱怨,先動手做起來,做最簡單的改變,引發愛的連鎖反應。現在回頭來看,似有當年掃樓的隱約示範。

對比華北污染鄉村,這個小鎮暫時還沒有化工污染,居民患有腫瘤惡疾的並不多,這是不幸中的萬幸。但一些工作,我們要做到前面去。

我聯繫了益陽、沅江的公益組織,籌備小鎮志願隊,發起一個“為了孩子撿垃圾”的行動,撿起身邊塑膠垃圾,我們是普通人,暫時解決不了洞庭湖、河道和廁所的大問題,但我們可以開始做最簡單的事——撿起身邊塑膠垃圾,啟動人民和政府的衛生意識,進而聯合行動。

我們的家園不能是一個大垃圾場,我們可以生活更美好。

回歸自然,連接大地,孩子們很開心,這就是故鄉的力量。

不要想當然地幫家鄉親友創業

父親帶著我們幾個堂兄弟去同興村,給爺爺拜年。父親這些年越來越重視這事,他把墓地修了修,以身示範教授年輕人怎麼上香磕頭放炮仗。我和妹妹則勸說他戒酒以後,再把煙戒了,美國70多歲的老人家還開哈雷摩托全國旅行,科技這樣發展下去,人活到100歲一點問題都沒有。

臨別,我回頭看了看村莊。40年前,我就出生在這裡,和爺爺奶奶生活了幾年,讀了兩年小學,在這片田野裡燒火追田鼠溝渠裡抓魚釣黃鱔,無憂無慮,自由自在,那是我最好的時光。

大年初二,母親60歲生日。我們不想驚擾親友過年,家裡人在一起吃個飯唱個歌就好了。沒想到,仍然開了四大桌,家族龐大,人丁興旺。

飯店的隔壁就是南大鎮小學。三年級,我從村裡轉學過來,學校每天早上發饅頭,豆漿。但好景不長,當年的學校沒有心理輔導,我懷念我的村莊同學,整天鬱鬱寡歡,一些同學則對鄉村來的統稱“鄉里寶”,一年半後我爆發了,沖上去飛起一腳踹上一個男生的肚子,他滿地打滾。

五年級,我被勸退離開學校了,轉學到了外公村莊的新南小學。

我帶三三去過那個小學,破敗不堪,教室裡還養了好幾條黃牛。有一年暴風雪,教室裡冷得要死,一些同學手腳都凍瘡了,我們只能自力更生想辦法,在自己桌椅下挖土打洞,下課就燒紙或者點蠟燭,整個教室空氣污濁但暖烘烘起來。

後來,我做了公益,得到了眾多誇獎。但我知道我其實是在幫助過去的自己。

一個人以後做什麼,其實都和他的早年經歷有關係。

母親羞澀,不肯說話,讓我做代表說幾句。我感謝了親友們對我們這個家庭的支持——1996年,我考上大學,但那年沅江大水,我們都變成了災民,親戚們七手八腳湊齊學費,送我去了長沙,我一直記得這份相濡以沫。

現在,我們沒有祠堂和大家族了,大家都自立門戶,各自為戰,但我們還要能做彼此連接,互助共進。

家族永遠是一個人的港灣,走出去,最後還是要回來。

但如何正確幫助自己家人呢?

我是吃過虧的。2000年,我在長沙做記者了,收入和人脈資源逐漸增加,成為父母兩個家族最有出息的人,熱心一片,先後支持父親在家鄉做工廠,堂兄在長沙做物流公司,還幫助父親的朋友的兒子做有機蔬菜。

結果是,借款收不回,我還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處理一些糾紛衝突,他們還是都沒有成功。後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創業這種事情,是一個龐雜系統,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等很多條件,創業成功真的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和個人努力程度其實關係不大,也不是外來的資金、資源和支持就可以解決。

不安排設計他們的生活,不借較多的錢和不著急出主意,開始變成我的原則,去聆聽他們,一起分析問題,分享思維、方法,讓他們自己做決定,走自己的路。一個人,如果要走不同的路,他就需要去面對、忍受和消化不同的苦痛。能量始終守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我們南遷杭州,有幾十人辦公吃飯,我們需要後勤模組,我們邀請了母親、小姨和小姨夫來幫助我們,由一個好朋友志願贊助他們的工資,並監督和評估他們的工作。

捐款人的錢,一分錢都應有合法流向,我們必須嚴守紀律,做到公私分明。

我寫過一個國營單位一把手的故事,他花費數年,用各種方式把他七大姑八大姨等鄉村親戚引進單位,安排滲透各個部門,最終把持了整個單位,但結果是這個單位稍能幹的人都跑光了,因為他們認為做得再好,他們也爭不過一把手的親戚,他們不可能有上升的機會。

他看上去幫助了家人,實則為自己挖下一個天大的坑,他用一群外行淘汰了精英,他喪失了自己事業。

我的祖母姓毛,也有一個較大的家族。一個50歲的表哥在全國各地做消防裝置,但總是拿不回工程款,我們討論後達成共識:一、設法收回款項,減少損失。二、從外地撤回來,古人雲:釋近而謀遠者,勞而無功。三、回到家鄉,洞察趨勢,結合自己優勢,做自己可以把握的事情。四、專注做好一件事,做透做到極致,美好自然就會生髮。

一個計畫是,國家要在洞庭湖修一條環湖高速公路,長沙到小鎮以後只有1個多小時車程,這就是小鎮新的機會。

親戚們聚在一起,熱火朝天討論如何把各自家族的拋荒土地集中起來,做一個新業態的田園綜合體——農家樂、敬老院等,我也可以經常回家鄉,帶去一些流量或資源。單打獨鬥的小農承包生產已經窮途末路。土地流轉,聯合生產和農產品的規模化、品牌化是必然趨勢。

田野美麗依舊,親戚們試圖流轉土地,做農家樂、養老院。

家族土地連片發展,將提供了諸多就業機會——不同技能的家人可以各就各位、各盡其能、各取所取,順便也把養老問題解決了。

二舅說搞數字貨幣能掙五六十萬要買賓士,被我勸止了

現在,父親只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但都搬去岳陽。小鎮上只有母親這邊的親戚,他們本來人數眾多,一輪輪開枝散葉,逐漸形成了一個較大的網路。

大舅在鎮上開“慢慢遊”,以接送客人為生。二舅初中沒畢業,就行走江湖,啥活都幹過,現在銷售淨水設備、黑茶等貨品。洗手間裡,日用品品牌眾多——互聯網幫助每一個家庭平等獲得資訊和商品,城鄉差距也在減小。

震驚的是,他坐下來,磕磕巴巴給我講起數位貨幣,不是比特幣,但可以用於他們的貨品銷售。我誠實告訴他,我沒有聽懂,我也不懂這個,我需要詢問我的夥伴,我也提醒他最好不要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倒不是別的,只是每天做自己把握不住的事情,心裡會發虛,這個生命體驗不好。

他說他今年可能會賺50到60萬元。

然後,他說拿到錢了,他就去買車,賓士車。

我知道他的心思,全鎮第一台賓士可以飆升他的形象和品牌,是一個不動聲色卻又震撼人心的實力展示,幫助他能發展更多夥伴來做直銷,但我還是給出了我的意見:1、工作要高調,生活要低調,賓士車除了讓他倍有面子,但也會收穫嫉恨和小鎮吸毒者們對他下手的衝動。2、有點錢,要讓它活起來,再生錢,不要變成死錢。

我的父親好像是一個前車之鑒。早年,他在供銷社駐村點上班,向農民銷售農藥化肥白糖物質,然後收購他們的豬鬃牛皮等物質。他是一個仗義的人,明裡暗裡給了農民一些便利,所以他得到了一群農民朋友。

1989年之前,中國麻織品暢銷歐美,小鎮苧麻價格飆升,麻就是現金。父親經過他的鄉村朋友,也就更容易獲得大量苧麻。很快,他成為了小鎮闊佬。我們家有了小鎮第一台彩色電視機,

錢來得比較容易。父親把財富做了如下安排。一、蓋房。人們有錢都擠到小鎮來蓋,但他回到爺爺村莊蓋了一棟大樓房——中國男人都不願意錦衣夜行。二,借錢。他把錢借給他的各類朋友。一個夜裡,我聽到客廳有人哭,一個叔叔找他借錢開店,後來他是小鎮摩托車總銷售,成功實現彎道超車。

又是能量守恆定律,好運氣一定不會長久。1989年,國際社會制裁中國,喪失管道的苧麻價格暴跌,這讓爸爸始料不及,他以為他一直可以賺錢賺下去。

一個晚上,他騎摩托車摔了一跤。躺了幾天後,他賣掉了摩托車。

二舅聽了我說的,說他明白了。

2月19日,長沙,湘江邊。

我在一個餐廳裡敲打文字,湖南陡然降溫,江水滔滔,春天很快就要到來了。

*鄧飛,《鳳凰週刊》編委、原記者部主任。從業十年寫下一百多篇調查報告,成為中國知名的調查記者。2011年轉身公益,先後發起免費午餐,大病醫保和兒童防侵等7個公益專案,幫農產出村的e農計畫和提升鄉村人力資源的青螺學堂,支持鄉村有尊嚴、可持續成長,尤其是免費午餐影響中央政府每年投入160億元改善鄉村兒童營養狀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