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壇經中的兩則小故事,折射六祖惠能大智慧!今人得多學精修

《壇經》, 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 因記錄的都是六祖惠能法師的言行, 故又稱《六祖壇經》, 是佛教禪宗祖師惠能的言論集合, 由其弟子法海等集錄的一部佛教經典。 書中記載了惠能一生得法傳法的事蹟及啟導門徒的言教, 內容豐富, 文字通俗, 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

《壇經》的中心思想是“見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論, 提倡“頓悟見性”的修行觀。 所謂“唯傳見性法, 出世破邪宗”。 惠能法師所說的“性”, 指眾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 即“菩提自性, 本來清淨, 但用此心, 直接成佛”及“人雖有南北, 佛性本無南北”。 其思想與《涅槃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之說一脈相承, 互為依託。

另外, 《壇經》還主張唯心淨土觀點。 認為“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 不識身中淨土, 願東願西,

悟人在處一般”。 又說:“心地但無不善, 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 念佛往生難到。 ”惠能反對離開世間萬象空談佛法, 主張“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 他指出:“若欲修行, 在家亦得, 不必在寺。 在家能行, 如東方(現世世界)人心善;在寺不修, 如西方(極樂世界)人心惡”。

此經書到底如何呢?哲學詩畫為大家摘選了其中的兩個小故事, 一起來品讀, 悟得。

故事一:惠能的開悟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 惠能即會祖意, 三鼓入室。 祖以袈裟遮圍, 不令人見, 為說《金剛經》。 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言下大悟。 一切萬法, 不離自性。

譯文——五祖用柴棍敲了石碓三下後離去, 惠能便心領神會五祖用意, 于三更時分來到五祖方丈室。 五祖用袈裟遮成圍幔, 不使別人耳聞目見, 為其秘密傳授《金剛經》。 當說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 惠能即當下徹悟。 一切萬法, 不離妙明覺性。 如:濕性不離水, 熱性不離火, 甜味不離糖, 鹹味不離鹽。

故事二:惠明的大悟

逐後數百人來, 欲奪衣缽。 一僧俗娃陳, 名惠名, 先是四品將軍, 性行粗慥, 極意參尋, 為眾人先, 趁及惠能。 惠能擲下衣缽于石上, 曰:此衣表信, 可力爭耶。 能隱草莽中, 惠明至, 提掇不動。 乃喚雲:行者行者, 我為法來, 不為衣來。

惠能遂出, 盤坐石上, 惠明作禮雲:望行者為我說法。 惠能雲:汝既為法而來, 可屏息諸緣,

勿生一念, 吾為汝說。 明良久, 惠能雲:不思善, 不思惡, 正與麼時, 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

複問雲:上來密語密意外, 還更有密意否?惠能雲:與汝說者即非密也, 汝若返照, 密在汝邊。 明曰:惠明雖在黃梅, 實未省自己面目。 今蒙指示,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今行者即惠明師也。 惠能曰:汝若如是, 吾與汝同師黃梅。 善自護持。 明又問:惠明今後向甚處去?惠能曰:逢袁則止, 遇蒙則居。 明禮辭。

譯文——遲後有數百人追趕而來,想要奪取衣缽。其中有一位僧人,俗姓陳,法號惠明,在家時曾經做過四品將軍,性情粗躁,決意搶回衣缽,較其他人率先追及惠能。惠能將衣缽放在石頭上,說:這袈裟、缽盂是傳法的信物,豈可以用暴力奪取。惠能隱身於野草叢中,惠明趕到,提拿衣缽不動,於是轉變心念而疾聲高呼:行者行者,我為求法而來,無意奪取衣缽。

於是惠能出來,跏趺坐在石頭上面。惠明恭敬頂禮說:希望行者為我傳授無上禪法。惠能說:你既然為求禪法而來,可於無緣離戲中安住,不生一念取捨之心,我來為你直指心性。惠明靜默良久,惠能說:不思慮善,不思慮惡,於善惡未起時,即是惠明上座的本來面目,諸佛本源,法界實相,惠明言下大悟。

再問說:除了剛才的密語妙意外,還有其他密語妙意嗎?惠能說:你認為我有所隱藏嗎?為你傳法,不會隱藏絲毫密語妙意。如果你能反觀自心,妙意就在你左右。惠明說:我在黃梅參學已久,實在未曾省悟自己本來面目。今蒙直指心性,個中覺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現在行者即是我的師父。

惠能說:你雖然這樣想,但我與你依然同尊黃梅五祖為師,希望你善自護持心性。惠明又問說:我今後弘法利生的因緣在哪裡?惠能授記說:止步到袁州,蒙山居可留。惠明作禮,辭別而去。

譯文——遲後有數百人追趕而來,想要奪取衣缽。其中有一位僧人,俗姓陳,法號惠明,在家時曾經做過四品將軍,性情粗躁,決意搶回衣缽,較其他人率先追及惠能。惠能將衣缽放在石頭上,說:這袈裟、缽盂是傳法的信物,豈可以用暴力奪取。惠能隱身於野草叢中,惠明趕到,提拿衣缽不動,於是轉變心念而疾聲高呼:行者行者,我為求法而來,無意奪取衣缽。

於是惠能出來,跏趺坐在石頭上面。惠明恭敬頂禮說:希望行者為我傳授無上禪法。惠能說:你既然為求禪法而來,可於無緣離戲中安住,不生一念取捨之心,我來為你直指心性。惠明靜默良久,惠能說:不思慮善,不思慮惡,於善惡未起時,即是惠明上座的本來面目,諸佛本源,法界實相,惠明言下大悟。

再問說:除了剛才的密語妙意外,還有其他密語妙意嗎?惠能說:你認為我有所隱藏嗎?為你傳法,不會隱藏絲毫密語妙意。如果你能反觀自心,妙意就在你左右。惠明說:我在黃梅參學已久,實在未曾省悟自己本來面目。今蒙直指心性,個中覺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現在行者即是我的師父。

惠能說:你雖然這樣想,但我與你依然同尊黃梅五祖為師,希望你善自護持心性。惠明又問說:我今後弘法利生的因緣在哪裡?惠能授記說:止步到袁州,蒙山居可留。惠明作禮,辭別而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