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行車交通網+步行交通網 成都加快完善“慢行交通體系”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走到玉林路的盡頭, 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如趙雷的《成都》裡所唱的, 成都的文化底蘊就藏在生活的慢行中。 在去年召開的成都市委第十三屆二次全會上, 審議了《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送審稿)》, 明確提出要構建佈局合理、適度超前的現代化高品質基礎設施體系, 推動慢行交通成帶成網, 高標準打造天府綠道, 加快完善“慢行交通體系”。

那麼, 這項工程究竟有何亮點和特色?它的推進又會對我們成都的交通規劃提出哪些新的要求呢?近日,

成都市規劃局副巡視員萬小鵬、成都市規劃院所長王波做客新天府會客廳, 解讀了關心這項工程市民成都市民所關心的眾多問題。

成都市通學優先道規劃效果圖

慢性不僅指綠道

還包括生活出行的方方面面

說到慢性系統, 不少人第一時間就想起城市裡的綠道。

下班後在綠道上騎自行車、跑步等, 都很是愜意。 不過, 慢行並不僅僅是指綠道, 而是貫穿生活的點點滴滴。 “散步逛街、走路上學、騎著共用單車趕地鐵、下了公交走到單位, 這些都是慢行。 ”成都市規劃局副巡視員萬小鵬說。

資料顯示, 成都的小汽車擁有率已經超過了北京上海等國內一線城市, 出行的便捷成為不少人關注的焦點。 而在此刻, 推行慢行, 又是出於什麼考慮呢?成都市規劃局副巡視員萬小鵬表示, “城市要持續、健康的發展不能只是一味靠“快”, 也不能只是把目光放在修路架橋這些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上, 城市最重要的還是人, 只有準確把握人的實際需求、滿足人對出行環境、資源空間甚至大到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需要,

城市發展才是可持續的。 而慢行交通一直都是城市居民出行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根據我們最新的調查資料來看, 接近一半的出行是慢行出行, 這樣的大的出行需要勢必需要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適、更有品質的交通環境作為支撐, 這就是我們在思考和探索提升完善城市慢行系統的原因。 ”

成都市步行交通網規劃方案圖

打造自行車交通網+步行交通網

構建安全便捷舒適高品質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統

成都市規劃局副巡視員萬小鵬介紹, 在本次城市慢行系統規劃的編制過程中, 重點從自行車和步行這兩大交通方式出發, 構建了自行車交通網和步行交通網這“兩網”, 作為城市慢行交通系統的主體部分, 這“兩網”, 完整覆蓋了成都市“11+2”範圍中心城區的所有城市道路。 “我們也是以這兩張網為基礎, 開展增加保障慢行空間資源等方面的工作, 整體構建安全、便捷、舒適、高品質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統, 促進形成綠色交通體系, 打造和諧優先、特色鮮明、國際一流的慢行環境。

“兩網”中的第一張網是自行車交通網, 其中包括了自行車專用道和自行車主通道。 成都市規劃院所長王波表示, 自行車專用道是為滿足居民日常健身娛樂功能需求並兼顧部分上下班及上下學出行需要的騎行通道。 為滿足居民上下班和接駁等功能需求, 本次慢行規劃中依託城市次乾路及以上級別道路構建自行車主通道。 為了更準確的識別哪些是居民騎行需求大的道路通道, 本次規劃也與包括摩拜單車等共用單車企業展開合作, 通過分析騎行軌跡資料, 篩選判斷自行車出行需要較多的城市乾路, 通過增設機非物理隔離、拓寬非機動車道等方式, 提供能夠有效滿足居民日常騎行需要的網路空間。

“優斷面”“通節點”“強轉換”

未來真正實現慢下腳步品味城市

在慢行系統規劃的引導之下,成都市規劃局制定一系列實施方案,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優斷面”,就是針對全市中心城區範圍內非機動車道不符合標準的道路進行斷面改造,具體措施有增設機非物理隔離、拓寬非機動車道、取締違法路邊停車等。第二是“通節點”,摸排全市範圍內因為鐵路、河流等阻隔的慢行受阻節點,通過增設慢行穿越設施、過街設施等措施,加強慢行系統的連續性與安全性。第三是“強轉換”,針對包括地鐵站、公交站等公共交通站點,通過規劃建設立體慢行通道等方式,加強慢行交通與公共交通之間的銜接轉換。

“根據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目標,到2035年成都的綠色交通出行分擔比例目標超過85%,這其中包括了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可以說,安全、便捷、舒適的慢行交通系統使得居民綠色出行逐漸成為主導,讓大家真正實現慢下腳步,靜下心來,品味城市。”成都市規劃院所長王波說。

天府早報記者 周琴

“優斷面”“通節點”“強轉換”

未來真正實現慢下腳步品味城市

在慢行系統規劃的引導之下,成都市規劃局制定一系列實施方案,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優斷面”,就是針對全市中心城區範圍內非機動車道不符合標準的道路進行斷面改造,具體措施有增設機非物理隔離、拓寬非機動車道、取締違法路邊停車等。第二是“通節點”,摸排全市範圍內因為鐵路、河流等阻隔的慢行受阻節點,通過增設慢行穿越設施、過街設施等措施,加強慢行系統的連續性與安全性。第三是“強轉換”,針對包括地鐵站、公交站等公共交通站點,通過規劃建設立體慢行通道等方式,加強慢行交通與公共交通之間的銜接轉換。

“根據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目標,到2035年成都的綠色交通出行分擔比例目標超過85%,這其中包括了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可以說,安全、便捷、舒適的慢行交通系統使得居民綠色出行逐漸成為主導,讓大家真正實現慢下腳步,靜下心來,品味城市。”成都市規劃院所長王波說。

天府早報記者 周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