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6年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獲得者分享苦與樂

都市時報記者 李垚垚

李文昌在山崖上進行地質研究 供圖

地質專家李文昌、王國食品集團有限公司、CIMMYT玉米資源種質創新和新品種選育及應用、“雲麥53”的選育及應用……近日,

在雲南省科技廳的帶領下, 分別榮獲2016年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傑出貢獻獎、(科技創業類)一等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多位專家們, 為大家揭示了多年來榮譽背後他們所承載的艱辛。

巔峰榮譽背後的35年地質情

35年來, 他帶領團隊在找礦實踐和地質理論創新等方面屢獲重大突破, 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家礦產資源短缺的局面。 今年3月份, 他榮獲“2016年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突出貢獻獎”獎章, 再次登上了榮譽的巔峰。 他就是原雲南省地質調查局局長、總工程師、博士生導師李文昌。

研究地質, 早出晚歸、風餐露宿是常事;為了找礦, 多陡的山崖都要翻過去, 多深的山谷也要越過……1981年,

從昆明地質學校畢業的李文昌, 本有在城市工作的機會, 他卻主動放棄了。 李文昌說:“那是我自身對專業的喜歡, 苦過、累過後也會有發現、收穫, 心情自然也舒暢了。 ”

2008年, 李文昌向省政府正式提出的開展“雲南省三年找礦計畫”被採納。 2010—2012年, 該計畫累計投入79億元, 發現突破4個超大型、15個大型礦床等。 成果入選2013年雲南十大科技進展, 頒獎詞中這樣評價他的成就:有深藏不露的底蘊, 有石破天驚的欣喜, 雲南三年地質找礦, 找到潛在價值超過5萬億元的寶藏。

“王國食品”讓雲南罐頭走向世界

自1976年元陽縣罐頭廠開始, 歷經41年的發展, 王國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創造了雲南生產出口罐頭食品的最好歷史水準。 企業連續三屆被認定為全國優秀食品工業龍頭企業,

並獲得2016年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科技創業類)一等獎。

“按照歐洲的罐頭儲藏標準, 最短儲藏時間要達到4年左右, 但剛開始我們的儲藏時間最長僅1年多。 而現在我們的出口罐頭品質已經達到最好水準, 出口的產品也從單一的水果罐頭到現在的洋薊、青刀豆、甜椒、甜玉米等各個種類。 ”王國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趙素留回憶起31年從業經歷, 有欣慰也有感慨。

目前, 昆明王國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有12項自主智慧財產權、出口潛力巨大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高端罐藏食品, 入選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目錄, 占雲南入選總量的1.6%;7項具有較強創新性和競爭性、獨特先進性的綠色優質安全罐頭食品,

被認定為雲南省重點新產品。

新品種選育提升玉米營養含量

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 但普通的玉米裡面含有醇溶蛋白, 人吃了後不容易消化, 而且它的蛋白質利用率低、維生素含量低, 在很多以玉米為主食的地區, 因維生素補充不足, 而導致夜盲症高發。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CIMMYT玉米資源種質創新和新品種選育及應用專案, 突破了諸多瓶頸, 增加乾旱地區玉米產量、提高玉米營養價值, 獲得2016年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13—2015年, 專案育成的14個優良雜交玉米品種推廣應用1404.0萬畝, 平均每年為社會增加11.7億元的經濟效益, 產生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帶動了整個雲南玉米產業的發展。

“雲麥53”被引入緬甸、老撾種植

經過20餘年的選育,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聚合了高產抗病廣適綜合性狀十分突出的小麥新品種“雲麥53”。 2012年, 在麗江2400米海拔地區, 部級實打驗收單產724.5公斤, 創國家冬播春性小麥實收最高單產紀錄;2015年6月麗江市級實打驗收單產700.1公斤;2015年鎮雄縣種植在山地的單產達675.8公斤。

麥類課題組主持人、國家小麥改良中心雲南分中心主任于亞雄介紹, “雲麥53”是雲南省唯一通過國審的小麥新品種。 2013~2015年單品種累計種植405.52萬畝, 新增糧1.74億公斤, 新增產值4.04億元。 除雲南省16個州(市), 四川、貴州、重慶、湖北等均有種植外, 還引入緬甸、老撾種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