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闔家團圓話發展

李再興

春臨大地騰瑞氣, 福滿人間喜事多。 2月11日, 農曆臘月二十六, 往日靜謐的永順縣靈溪鎮洞坎村的一個土家村落——陳家坡熱鬧異常。 陳氏宗親們歡聚此處, 同吃團圓飯, 共敘發展情。

陳家坡地處半山腰, 一棟棟吊腳木樓依山而建, 隨形就勢如珍珠般散落在竹林和樹林中間。 村裡28戶中有26戶為陳姓人家, 陳家坡因此得名。

“春回大地, 天降吉祥。 今天我們這些陳氏後代和至愛親朋, 不畏路途遙遠, 拋開手中工作, 攜帶妻兒老小, 從全國各地趕來齊聚陳家坡, 共用團圓好時光, 這是托黨的好政策、托政府對我們土家山寨群眾關心的福……”當日下午兩點,

“主持人”陳業順發表著致辭, 陳家的300多名親人圍坐一起, 相互述說這些年發家致富的“秘訣”。

這是陳家坡陳氏宗親三百餘人團圓的第一年。

“平時大家都各忙各的, 都有事做, 很難相聚到一起, 尤其是小孩子對家族都不太熟悉, 很有必要把大家組織在一起, 常溝通、勤來往, 才能增加互相瞭解, 增進宗親感情。 ”家族團圓聚會的組織者陳健說。

陳健是土生土長的陳家坡人, 現年45歲的他在永順縣城經商, 生意越做越紅火。 在陳健看來, 多年的城市打拼, 越發覺得親情的可貴, 隨即提出了家族新春相聚的想法, 很快就得到了家族成員的積極回應。 為此, 陳健特意建了一個陳家坡親情微信群。

在群裡, 大家對家族聚會建言獻策, 討論熱火朝天, 採購物資、安排車輛、內勤保障等事務分工明確、安排妥當。

陳家聚會當日, 遷居在各地的陳家人都系上了同款紅圍巾, 齊聚祖屋前的院壩上, 個個笑容滿面、喜氣洋洋。 聚會的成員中, 年齡最長的80多歲, 最小的還不滿一歲。 多年未見, 有的人相互間一時還叫不出名字, 但只要站在那裡, 大家都明白是從陳家坡走出去的陳家親人。

陳健的叔叔陳愛軍告訴記者, 陳家坡的悠久歷史可追溯至明朝嘉靖年間, 陳家坡人源於“江西義門陳”陳氏, 世代忠孝為本、耕讀傳家、勤勞善良、尊老愛幼, 和同住于村落的彭姓和睦相處。 時至今日, 散佈全國各地的陳氏後人, 秉承著陳氏家風, 走上了各行各業,

許多人成為了各自崗位的精英, 為推動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發揮著應有之力。

醇香的是老酒, 沉澱的是親情。 相聚的美好時光裡, 老人們圍坐一起聊天談心, 回憶過往的酸甜苦辣;中年人打糍粑、做豆腐、掛燈籠、寫春聯, 暢談未來的發展奮進;小孩們或在一旁嬉戲玩耍、或三五成群跑進山寨摘柚子……好一幅其樂融融的畫面。

“好鬧熱啊!可惜我要值班, 來不了, 你們玩好吃好。 ”“今年我老婆孩子回去了, 明年我一定抽空回家和親人們相聚。 ”“活動太有意義了, 多發點照片, 讓我們解解眼饞……”遠在北京交通大學工作的陳秋生、在廣州市教育局工作的陳東、在深圳創業的陳鵬及在州人民醫院上班的陳群等因事不能到來的族人也在家族群裡紛紛發言,

透過手機螢幕共同感受著家族的溫暖親情。

“咚, 劈裡啪啦!咚, 劈裡啪啦……”震耳的禮炮聲中, 陳氏族人舉行了簡單又莊重的祭祖儀式, 大家合影留念, 同享團圓大餐。 陳家祖屋和屋前的茂林修竹見證了陳家坡一代代人的成長, 也見證了陳家親人血濃於水的家族情。

“我們會好好學習, 繼續秉承先祖們耕讀傳家、忠孝繼世、誠信立身的家族美德, 長大後為祖國富強、家鄉美麗、家族興旺作出自己的貢獻。 ”活動中, 陳健的兒子陳宿嶸道出了陳家後輩們的心聲。

“家族團圓是緬懷祖先、弘揚祖德、團結宗親、傳承文化的活動。 我們會把這樣的團圓聚會延續下去, 以動員全家族, 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援下, 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齊心協力打造‘土家竹梅山寨’, 共建美麗洞坎, 搞活鄉村旅遊, 讓親人們的生活更加幸福。 ”陳健信心滿滿地說。

(湘西網-團結報)

(李再興)

(滕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