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只顧著看山東東北的“落後”笑話

最近, 幾乎每個山東人的朋友圈都分享了一篇文章。 它既非爆紅雞湯體質, 也不是娛樂八卦搞笑款, 而是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全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發表的講話。

一篇以《山東終於意識到自己落後了》為題的微信文章刊出這一萬六千字的講話全文(請戳文末“閱讀原文”), 目前閱讀量突破百萬, 單條評論的點贊數最高已2.2萬。

▲ 2月22日, 劉家義在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發表講話

官方講話為啥這麼火?從以下精彩段落中, 或可窺見一二:

劉家義書記在講話中, 既敢於實力揭短, 把問題赤裸裸地擺出來——

●我們與標兵的差距越來越大。 經濟總量, 我省與廣東的差距由2008年的5860億擴大到2017年1.72萬億;與江蘇的差距由50億擴大到1.32萬億。

●全國互聯網企業百強我省只有2家, 排名都在60名以後, 滴滴打車、支付寶、微信紅包等具有超前引領作用的創新模式,

都沒原創在山東。

●現在我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落到了全國第8位, 高速公路雙向六車道的不足20%, 高鐵出省通道只有1條, 省內高鐵尚未實現互聯互通。

更直接犀利批評, 毫不含糊地指出“關鍵在黨、關鍵在人”, 不給“東部大省”的領導幹部留一點面子——

●有人講, 南方一些省的幹部遇到新矛盾新問題“向前看”, 用創新的思維尋找解決辦法;山東幹部遇到新矛盾新問題習慣於“向後看”, 看有沒有成規慣例可循、有沒有現成經驗可用。 一說新舊動能轉換, 有的同志第一反應, 看有什麼特殊的優惠政策、給多少錢, 給哪些專案, 有的只盯在給多少土地指標、環境容量上。

●有的部門不深入基層、不心系人民,

坐在辦公室想當然炮製一些空對空的文件、提出一些指標, 不管基層和企業能否辦得了、對人民有什麼好處、今天一督明天一查, “欽差大臣”滿天飛, 還要求地方黨政領導及相關部門甚至主要領導彙報, 安排線路看幾個“盆景”, 否則就是不重視, 一不高興就對你問責。

●我們一些幹部, 不缺學歷缺閱歷, 不缺經歷缺磨礪, 有的簡歷看上去很完美, 但每一步都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 基本功不扎實, 真本事不多。

……

有沒有大吃一驚?春節上班第一天的這份公開講話, 直擊山東省面臨的發展形勢及官場現狀, 直言不諱地揭露問題, 態度誠懇地承認差距, 敲響“山東落後了”的警鐘。 數千條留言中, 有人說, 每一條留言都是山東人積壓多年的憤懣。

隨著這份講話走紅廟堂與江湖, 山東的發展問題引發網友嚴肅思考, 更讓 “山東會不會成為第二個東北”再次成為熱議話題。

▲《山東終於意識到自己落後了》一文高贊評論截圖

講話與評論同頻共振, 在“山東感受自己落後了”這一話題下, 分析出官本位思想嚴重、創新能力不足、行銷環境不好等原因, 更為之找出種種佐證。 比如, 繼節前皇明董事長實名舉報德州市委書記後, 10天內山東再現民營企業家實名舉報官員;比如, 有網友講笑話, 滴滴在東營是違法的, 公車上天天廣播滴滴違法;再比如, 有人提到山東回鄉指南——讓市政府派車送你回老家才有面子,自己的車多好也沒官車送回來威風……

▲東營市交通運輸局網站截圖

種種言論,以具體細微的個案,以或嚴肅或戲謔的方式,呈現著山東現狀的諸多側面,從中不難讀出人們對山東更好發展的迫切期待,這也再次體現出講話切中問題癥結。不過,對於當下輿論中明顯“一邊倒”的狀態,公道君(ID:bjrbplb)認為很有必要提個醒。

客觀而言,山東作為GDP大省,在新舊動能轉換上,或許有些欠缺“船小好掉頭”的靈巧,亦沒有“白紙好作圖”的優勢。對於一個傳統濃厚、體量巨大、體制強勢的大省而言,極容易在還不錯的成績之中成為“溫水中的青蛙”,錯失發展機遇,直到如今驚覺落後。不過,這難道僅是某省存在的問題麼?

新舊動能轉換,毫無疑問是當下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面臨的重要議題。山東被選為綜合試驗區,寄託著國家對其的殷切期待,也面臨著先闖先行先試的要求。正因此,山東的種種問題才率先被細緻審視,由此發現出了許多真問題,邁出了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那麼,那些尚未被置於顯微鏡下的省份呢?有沒有創新動力不足、官本位思想嚴重、營商環境惡劣等類似問題?

在互聯網高度透明的輿論生態下,許多省份的問題都曾被置於全國人民的視野之下,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對省份的刻板印象。比如,一提到山西,人們的第一反應常常是塌方式腐敗;一提到東北,雪鄉宰客、“投資不過山海關”如今都成為繞不過去的話題……

必須看到,各省標籤中自然有某些特殊因素,表示這一問題在該省尤為嚴重;然而,其他省份也不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更不能忽視問題中的共性縮影。否則,就真是“五十步笑百步”了。

與其當吃瓜群眾,倒不如反求諸己。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更是前行的動力。拿別人已發現的問題對照自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方能讓每一次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認識問題,激蕩起更多解決問題的能量。

如果對照劉家義講話自我審查過後笑不出來,那就該如山東一樣拿出勇氣、痛下決心整治起來了!惟此,才是面對“山東會不會成為第二個東北”這一問題最正確的答案。

有人提到山東回鄉指南——讓市政府派車送你回老家才有面子,自己的車多好也沒官車送回來威風……

▲東營市交通運輸局網站截圖

種種言論,以具體細微的個案,以或嚴肅或戲謔的方式,呈現著山東現狀的諸多側面,從中不難讀出人們對山東更好發展的迫切期待,這也再次體現出講話切中問題癥結。不過,對於當下輿論中明顯“一邊倒”的狀態,公道君(ID:bjrbplb)認為很有必要提個醒。

客觀而言,山東作為GDP大省,在新舊動能轉換上,或許有些欠缺“船小好掉頭”的靈巧,亦沒有“白紙好作圖”的優勢。對於一個傳統濃厚、體量巨大、體制強勢的大省而言,極容易在還不錯的成績之中成為“溫水中的青蛙”,錯失發展機遇,直到如今驚覺落後。不過,這難道僅是某省存在的問題麼?

新舊動能轉換,毫無疑問是當下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面臨的重要議題。山東被選為綜合試驗區,寄託著國家對其的殷切期待,也面臨著先闖先行先試的要求。正因此,山東的種種問題才率先被細緻審視,由此發現出了許多真問題,邁出了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那麼,那些尚未被置於顯微鏡下的省份呢?有沒有創新動力不足、官本位思想嚴重、營商環境惡劣等類似問題?

在互聯網高度透明的輿論生態下,許多省份的問題都曾被置於全國人民的視野之下,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對省份的刻板印象。比如,一提到山西,人們的第一反應常常是塌方式腐敗;一提到東北,雪鄉宰客、“投資不過山海關”如今都成為繞不過去的話題……

必須看到,各省標籤中自然有某些特殊因素,表示這一問題在該省尤為嚴重;然而,其他省份也不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更不能忽視問題中的共性縮影。否則,就真是“五十步笑百步”了。

與其當吃瓜群眾,倒不如反求諸己。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更是前行的動力。拿別人已發現的問題對照自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方能讓每一次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認識問題,激蕩起更多解決問題的能量。

如果對照劉家義講話自我審查過後笑不出來,那就該如山東一樣拿出勇氣、痛下決心整治起來了!惟此,才是面對“山東會不會成為第二個東北”這一問題最正確的答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