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隱形殺手”間皮瘤浙江會越來越多 罪魁禍首與它有關

浙江線上-健康網2月24日訊對於大多數人而言, 間皮瘤是一個陌生的名字。

這是一種發病率不高, 但惡性度極大的腫瘤, 仿佛一個隱形殺手, 一旦“發功”, 受害者很難倖免。 而間皮瘤的發生, 與石棉有很大關係。 據瞭解, 80%以上的患者都直接或間接接觸過石棉。 一般情況下, 普通人群患間皮瘤的概率很低, 每10萬人中約有一個, 但職業人群的發病率往往是普通人的10倍, 也就是說, 1萬人中會有1個患者。

日前, 科技部批准了由浙江省醫學科學院上報的《中日加強石棉相關癌症診斷能力項目》, 這是全國範圍內, 首次由省級單位直接負責國家間的國際合作專案。

專案牽頭人, 浙江省醫學科學院研究員、省勞動衛生學支撐學科帶頭人張幸表示, 石棉的危害應引起重視。

他預計, 未來幾年, 浙江的間皮瘤患者將越來越多。 “希望通過這個項目, 提高我國對間皮瘤的診斷治療能力, 減輕傷害。 ”同時他呼籲國家早日出臺政策, 全面禁用石棉。

石棉纖維

致命的隱形殺手

當間皮瘤張開它的魔爪

2012年夏天, 南方多地出現極端高溫天氣。 杭州像一個巨大的火爐, 炙烤著每一寸土地。

肖萍(化名)和丈夫李志安(化名)在最熱的三伏天來到杭州, 兩個人的心情都有些沉重。

肖萍從沒有想過, 呼吸竟是這麼一件暢快而又奢侈的事。 她的胸口悶悶的, 像是壓著一塊大石頭, 氣息變得短而急, 走不了兩百米就氣喘吁吁。

這樣的症狀持續了一個月。 肖萍到醫院檢查, 被告知患了肺腺癌。 這樣的消息宛如晴天霹靂, 她和丈夫李志安都覺得難以置信, 她一向身體好, 怎麼會跟癌症沾上邊兒?

夫妻倆驅車從140公里外的寧波趕到杭州。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診室裡, 肖萍和李志安第一次聽到“間皮瘤”這個詞。

(網路配圖)

“不是肺癌啊。 ”李志安知道肺癌可怕, 但他從沒聽過間皮瘤, 得知是間皮瘤的那一刻, 他甚至暗暗松了一口氣, 可隨即, 他從醫生的話裡意識到,

這恐怕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病。

“後續要怎麼治療?”肖萍在聽完醫生的解釋後問了一句, 並表示自己一定會好好配合。

腫瘤內科主治醫師陳佳琦告訴她, 她的胸膜彌漫性增厚, 胸腔內有積液, 影響了肺部的擴張, 加劇了胸悶症狀, 要先處理胸腔積液, 然後進行化療。

聽到要化療, 肖萍心裡有些緊張。 她對化療的全部印象來自電視劇, 女主角患了癌症, 需要進行化療, 一頭烏黑秀麗的長髮全掉光了, 戴著帽子, 臉色慘白, 吃不下東西, 不久就瘦得“皮包骨”。

“真是可憐。 ”彼時, 搖頭感慨的肖萍沒有想到, 自己竟也會遭遇如此“戲劇人生”。

第一次接受化療, 想像中的痛苦並沒有到來。 肖萍看著藥水自針頭緩緩流入靜脈, 沒有劇烈的身體反應,

2個小時後結束, 與普通掛吊針沒什麼兩樣。 化療一次需要三天, 首尾兩天做預處理和觀察, 中間一天進行靜脈輸液。 21天為一個週期, 總共要進行4到6個週期。

漫長的夏天在無盡的蟬鳴聲和一次又一次的化療中度過。

也許是有了藥物助力, 肖萍明顯覺得肺又“活了”——呼吸不再那麼急促, 胸上的石頭仿佛也輕了一些。 她感到高興, 去醫院時漸漸有了笑容。 6個週期的化療結束, 肖萍情況穩定, 回到老家休養。 不到一年, 陳佳琦再一次見到了肖萍。 她依然是一頭清爽的短髮, 人瘦了一圈, 看上去有些憔悴。 肖萍的情況不太樂觀, 她形容肺像被一隻大手緊緊捏住, 喘氣異常費勁。

陳佳琦發現, 她的胸腔積液越來越多, 以前800~1000毫升的積液, 抽完後抗炎, 好幾天都不再“漲潮”,如今積液增加到2000~3000毫升,抽完沒多久,又像一口水井似的汩汩冒出,難以控制。

化療的效果也沒有第一次那樣明顯。不用去醫院的日子,肖萍整日整夜躺在床上,有時張著嘴,妄圖大口呼吸,像一條砧板上的魚。

李志安在私底下找過主治醫師陳佳琦幾次。妻子太痛苦了,他的心也揪著痛。陳佳琦不知道怎麼安慰他。

間皮瘤是惡性腫瘤,發病率很低,在惡性腫瘤中連前20都排不上,但殺傷力卻極大。以浙醫二院腫瘤內科為例,每年接診的間皮瘤患者約5~10人,但由於疾病隱匿性強,發現時多為晚期,治療情況穩定的,勉強“續命”3年,生存期超過5年的寥寥無幾。

“如果她不在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李志安雙眼漲得通紅,血絲浮在眼中,終究是克制不住洶湧噴薄的眼淚,失聲痛哭。只有在醫生面前,他才不用隱忍,回到妻子身邊時,他必須要當一個堅強偉岸的避風港,不動聲色地過濾掉所有壞消息。“不能再讓她擔心難過了。”

時隔多年,陳佳琦對肖萍和李志安這對夫妻仍然印象深刻,“太年輕了,真是可惜。”他遇到過的間皮瘤病人,發病時大多六七十歲,而肖萍,不過40出頭。兩人間的感情也讓陳佳琦感動。在他的記憶裡,肖萍每一次來醫院,李志安都陪在身邊,說話永遠溫柔淡定,化療時怕妻子累,他向護士借躺椅,鋪上毯子,又幫她洗腳。

第二次化療後,肖萍再次回家,一年之後就走了。她的結局,與大多數被確診的間皮瘤病人無異。還有一些病人,在反復的胸腔積液和胸膜增厚的折磨中離世,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

它曾是“工業寵兒”

如今被列為1類致癌物

為什麼會得間皮瘤?

浙江省醫學科學院研究員、勞動衛生學學科帶頭人張幸30多年來一直從事職業衛生領域的研究,他認為,間皮瘤患者中,80%以上與石棉有關。“一種是職業暴露,參與石棉製品的生產和加工,與石棉有直接接觸;另一種是環境暴露,長期處於石棉粉塵飛揚的環境中,不自主地被禍及。”

像這樣與石棉有過親密接觸的人,尤其是職業暴露,得間皮瘤的危險性會大大增加。

石棉,很多人對它的第一印象是中學科學實驗課上常與酒精燈“搭檔”出現的石棉網。

事實上,石棉是一種矽酸鹽礦物纖維,由於耐高溫、耐腐蝕、絕緣等特性,加上廉價、易於加工,它成了工業中最廣泛使用的原材料之一。世界各國在經濟高速發展階段,都曾大量使用石棉,我國也不例外。

石棉瓦

在我國北方,由於冬天氣溫較低,在戶外的輸油管、水管等,一般都會包裹上一層石棉材料用於保溫。而在南方,石棉則較多地用於工業領域,如作為保溫材料覆蓋在大型鍋爐的外側。

另外,石棉還被應用於建築材料中:在水泥中摻入10%至20%的石棉製成的石棉水泥,曾是隔熱、隔音牆板最常用的材料。

然而,在廣泛使用後,石棉的缺點也漸漸暴露。

破碎的含石棉材料像粉塵一般,極微小卻保持著纖維的形態。一旦吸入石棉粉塵,就會引起肺間質纖維化、胸膜炎,導致肺部纖維化和胸膜增厚,阻礙肺本身的張力。運氣差的病人,會增加患肺癌的危險性。

近年來逐漸躍入公眾視野的塵肺病也和石棉脫不了干係。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1類致癌物清單裡,石棉的名字赫然在列。

“更值得引起重視的是,長期低濃度接觸石棉會引起間皮瘤,這是一種惡性度很高的腫瘤,隱匿性極強,潛伏期長達20~40年。”張幸說,目前間皮瘤的確診難度很高,極易誤診漏診,而且我國尚未建立規範診斷體系和石棉相關腫瘤的篩查登記制度,治療更是鮮有辦法。由於診斷困難,國內報告的間皮瘤案例非常少,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每年約500人被診斷為間皮瘤,不少患者因為誤診為其他疾病而去世。

浙江一些地方曾“家家戶戶紡石棉”

受“石棉塵”危害人數或有40~50萬人

對於直接或間接接觸過石棉粉塵的人來說,間皮瘤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埋在體內,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突然爆炸。

根據張幸的調查結果,浙江每年因石棉引起的間皮瘤以及肺癌病例數目前達到兩位元數,由於較長的潛伏期,今後的防控形勢不容樂觀。

石棉與浙江的淵源,要追溯到上個世紀60年代,以家庭為單位的石棉作坊在浙江農村遍地開花,尤其是省境內的329國道沿線一帶,石棉製品的加工在上世紀80年代達到鼎盛時期,不少村更是出現過“家家戶戶紡石棉”的景象。

(網路配圖)

根據《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誌1985年第3卷第5期刊登的,由田農和李仕明執筆的《浙江農村石棉塵危害的初步調查》一文顯示,浙江境內石棉製品生產及加工企業截至1980年已擴大到51家,遍佈11個縣市75個鄉務工人數超過91000人,最高年份達到14萬餘人。文中兩位學者估算,由於石棉製品生產具有分散在農戶加工的特點,造成“一人紡線,全家受害”的局面,實際受“石棉塵”危害的人數大約在40~50萬人左右。這就意味著,他們患塵肺病、肺癌甚至間皮瘤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得多。

因為石棉帶來的安全隱患,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浙江省石棉加工點不斷減少。2011年,以責令限期改進、責令停產整頓、決定關閉三步走的方法,開展專項治理工作,逐步淘汰石棉生產企業。

如今,在浙江省已經很少能見到石棉製品廠,手紡石棉作坊更是幾乎絕跡。儘管如此,當年埋下的禍根已無法挽回。這幾年,浙江省每年都有十幾人被診斷為間皮瘤,張幸預計,未來幾年,浙江間皮瘤患者將越來越多。

“歐美許多發達國家有著這樣一個石棉使用發展軌跡:經濟騰飛時大量使用石棉,發展到一定階段意識到石棉的危害,開始限制使用甚至全面禁用石棉。”張幸說,上世紀90年代末期,歐洲全面禁用石棉,到了21世紀初,美國也開始全面禁用石棉。2006年,由石棉引發的疾病在日本爆發,數百人因此喪命,一度引起恐慌,自此,日本也開始禁用石棉。

而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工業發展進入快車道時,也開始大量使用石棉,近年來,儘管逐漸意識到石棉的危害,但僅僅是部分產業限制使用。

“歐美等發達國家為這種先發展後治病的模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希望我國能跳出這樣的怪圈,既然已知石棉的危害,就要嚴格限制直至全面禁用石棉,提倡使用相對安全的石棉替代品。”對於石棉的使用,張幸是絕對的反對派。

然而,要全面禁用石棉並不容易,還面臨著替代品技術不成熟、替代品性價比不如石棉高等各種問題。

儘管預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張幸覺得,仍然要做些什麼積極應對可能到來的“危機”。此次與日本合作,一方面是希望學習日本的經驗,能在預防、臨床和救治方面技術更加成熟,機制更加完善,另一方面,通過學習與交流,讓浙江乃至全國的臨床醫生提高間皮瘤的診斷水準,建立規範的診斷體系,將目前形成的“浙江經驗”,推廣至全國。

好幾天都不再“漲潮”,如今積液增加到2000~3000毫升,抽完沒多久,又像一口水井似的汩汩冒出,難以控制。

化療的效果也沒有第一次那樣明顯。不用去醫院的日子,肖萍整日整夜躺在床上,有時張著嘴,妄圖大口呼吸,像一條砧板上的魚。

李志安在私底下找過主治醫師陳佳琦幾次。妻子太痛苦了,他的心也揪著痛。陳佳琦不知道怎麼安慰他。

間皮瘤是惡性腫瘤,發病率很低,在惡性腫瘤中連前20都排不上,但殺傷力卻極大。以浙醫二院腫瘤內科為例,每年接診的間皮瘤患者約5~10人,但由於疾病隱匿性強,發現時多為晚期,治療情況穩定的,勉強“續命”3年,生存期超過5年的寥寥無幾。

“如果她不在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李志安雙眼漲得通紅,血絲浮在眼中,終究是克制不住洶湧噴薄的眼淚,失聲痛哭。只有在醫生面前,他才不用隱忍,回到妻子身邊時,他必須要當一個堅強偉岸的避風港,不動聲色地過濾掉所有壞消息。“不能再讓她擔心難過了。”

時隔多年,陳佳琦對肖萍和李志安這對夫妻仍然印象深刻,“太年輕了,真是可惜。”他遇到過的間皮瘤病人,發病時大多六七十歲,而肖萍,不過40出頭。兩人間的感情也讓陳佳琦感動。在他的記憶裡,肖萍每一次來醫院,李志安都陪在身邊,說話永遠溫柔淡定,化療時怕妻子累,他向護士借躺椅,鋪上毯子,又幫她洗腳。

第二次化療後,肖萍再次回家,一年之後就走了。她的結局,與大多數被確診的間皮瘤病人無異。還有一些病人,在反復的胸腔積液和胸膜增厚的折磨中離世,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

它曾是“工業寵兒”

如今被列為1類致癌物

為什麼會得間皮瘤?

浙江省醫學科學院研究員、勞動衛生學學科帶頭人張幸30多年來一直從事職業衛生領域的研究,他認為,間皮瘤患者中,80%以上與石棉有關。“一種是職業暴露,參與石棉製品的生產和加工,與石棉有直接接觸;另一種是環境暴露,長期處於石棉粉塵飛揚的環境中,不自主地被禍及。”

像這樣與石棉有過親密接觸的人,尤其是職業暴露,得間皮瘤的危險性會大大增加。

石棉,很多人對它的第一印象是中學科學實驗課上常與酒精燈“搭檔”出現的石棉網。

事實上,石棉是一種矽酸鹽礦物纖維,由於耐高溫、耐腐蝕、絕緣等特性,加上廉價、易於加工,它成了工業中最廣泛使用的原材料之一。世界各國在經濟高速發展階段,都曾大量使用石棉,我國也不例外。

石棉瓦

在我國北方,由於冬天氣溫較低,在戶外的輸油管、水管等,一般都會包裹上一層石棉材料用於保溫。而在南方,石棉則較多地用於工業領域,如作為保溫材料覆蓋在大型鍋爐的外側。

另外,石棉還被應用於建築材料中:在水泥中摻入10%至20%的石棉製成的石棉水泥,曾是隔熱、隔音牆板最常用的材料。

然而,在廣泛使用後,石棉的缺點也漸漸暴露。

破碎的含石棉材料像粉塵一般,極微小卻保持著纖維的形態。一旦吸入石棉粉塵,就會引起肺間質纖維化、胸膜炎,導致肺部纖維化和胸膜增厚,阻礙肺本身的張力。運氣差的病人,會增加患肺癌的危險性。

近年來逐漸躍入公眾視野的塵肺病也和石棉脫不了干係。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1類致癌物清單裡,石棉的名字赫然在列。

“更值得引起重視的是,長期低濃度接觸石棉會引起間皮瘤,這是一種惡性度很高的腫瘤,隱匿性極強,潛伏期長達20~40年。”張幸說,目前間皮瘤的確診難度很高,極易誤診漏診,而且我國尚未建立規範診斷體系和石棉相關腫瘤的篩查登記制度,治療更是鮮有辦法。由於診斷困難,國內報告的間皮瘤案例非常少,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每年約500人被診斷為間皮瘤,不少患者因為誤診為其他疾病而去世。

浙江一些地方曾“家家戶戶紡石棉”

受“石棉塵”危害人數或有40~50萬人

對於直接或間接接觸過石棉粉塵的人來說,間皮瘤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埋在體內,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突然爆炸。

根據張幸的調查結果,浙江每年因石棉引起的間皮瘤以及肺癌病例數目前達到兩位元數,由於較長的潛伏期,今後的防控形勢不容樂觀。

石棉與浙江的淵源,要追溯到上個世紀60年代,以家庭為單位的石棉作坊在浙江農村遍地開花,尤其是省境內的329國道沿線一帶,石棉製品的加工在上世紀80年代達到鼎盛時期,不少村更是出現過“家家戶戶紡石棉”的景象。

(網路配圖)

根據《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誌1985年第3卷第5期刊登的,由田農和李仕明執筆的《浙江農村石棉塵危害的初步調查》一文顯示,浙江境內石棉製品生產及加工企業截至1980年已擴大到51家,遍佈11個縣市75個鄉務工人數超過91000人,最高年份達到14萬餘人。文中兩位學者估算,由於石棉製品生產具有分散在農戶加工的特點,造成“一人紡線,全家受害”的局面,實際受“石棉塵”危害的人數大約在40~50萬人左右。這就意味著,他們患塵肺病、肺癌甚至間皮瘤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得多。

因為石棉帶來的安全隱患,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浙江省石棉加工點不斷減少。2011年,以責令限期改進、責令停產整頓、決定關閉三步走的方法,開展專項治理工作,逐步淘汰石棉生產企業。

如今,在浙江省已經很少能見到石棉製品廠,手紡石棉作坊更是幾乎絕跡。儘管如此,當年埋下的禍根已無法挽回。這幾年,浙江省每年都有十幾人被診斷為間皮瘤,張幸預計,未來幾年,浙江間皮瘤患者將越來越多。

“歐美許多發達國家有著這樣一個石棉使用發展軌跡:經濟騰飛時大量使用石棉,發展到一定階段意識到石棉的危害,開始限制使用甚至全面禁用石棉。”張幸說,上世紀90年代末期,歐洲全面禁用石棉,到了21世紀初,美國也開始全面禁用石棉。2006年,由石棉引發的疾病在日本爆發,數百人因此喪命,一度引起恐慌,自此,日本也開始禁用石棉。

而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工業發展進入快車道時,也開始大量使用石棉,近年來,儘管逐漸意識到石棉的危害,但僅僅是部分產業限制使用。

“歐美等發達國家為這種先發展後治病的模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希望我國能跳出這樣的怪圈,既然已知石棉的危害,就要嚴格限制直至全面禁用石棉,提倡使用相對安全的石棉替代品。”對於石棉的使用,張幸是絕對的反對派。

然而,要全面禁用石棉並不容易,還面臨著替代品技術不成熟、替代品性價比不如石棉高等各種問題。

儘管預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張幸覺得,仍然要做些什麼積極應對可能到來的“危機”。此次與日本合作,一方面是希望學習日本的經驗,能在預防、臨床和救治方面技術更加成熟,機制更加完善,另一方面,通過學習與交流,讓浙江乃至全國的臨床醫生提高間皮瘤的診斷水準,建立規範的診斷體系,將目前形成的“浙江經驗”,推廣至全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