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快速溝通贛江兩岸新老城區經濟圈

——南昌重大重點工程連線 之 紅穀隧道

編者按:重大重點工程是一座城市、一個地方的發展命脈。 近年來, 南昌市通過實施一批重大重點項目, 全力完善市政基礎設施, 提升城市承載功能, 城市建設進程不斷加快, 城市面貌日新月異。 今起推出“南昌重大重點工程連線”系列報導, 全面跟進報導我市重大重點工程項目進展情況。

2015年6月, 紅穀隧道專案浮運沉放千里贛江第一節沉管;

2016年8月, 浮運沉放第12節沉管;

2017年1月, 紅穀隧道實現了全面貫通;

……

作為國內江河規模最大、長度最長的過江沉管隧道工程——紅穀隧道一直以來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昨日, 記者從市政公用集團紅穀隧道項目部瞭解到, 目前, 紅穀隧道的各項工作都在有序推進, 本月即將開始攤鋪隧道北線瀝青, 預計6月底紅穀隧道就可具備通車條件。

規劃

隧道可實現最快3分鐘過江

據介紹, 紅穀隧道由南昌市政公用集團融資代建, 由中鐵隧道集團負責施工。 紅穀隧道工程位於南昌大橋和八一大橋之間, 連接紅穀灘新區與東岸老城區。 隧道起點位於豐和中大道與怡園路交叉口東側, 路線自西向東沿怡園路下方佈設, 下穿紅谷中大道、贛江中大道, 並以直線形式穿越贛江, 東岸以地下互通立交形式分別接沿江中大道、中山西路、朝陽洲中路, 隧道主線全長約2650米。

該隧道按城市主幹路、雙向六車道標準設計,

設計行車速度為50公里/小時。 隧道建設工期為42個月, 預計在2017年6月底完工。 紅穀隧道建成後, 將大大緩解南昌大橋與八一大橋的過江交通壓力。 市民開車從隧道過江, 最快3分鐘就能抵達對岸。

設施

內設疏散通道和應急避難大廳

中鐵隧道集團南昌紅穀隧道項目部負責人王立軍告訴記者, 該工程於2014年1月開工, 是世界上在江河中游修建的首座沉管隧道。 施工中, 戰勝了超大體量沉管預製混凝土防滲抗裂、急流迴旋區沉管掉頭、時隔半年沉放沉管的接頭差異沉降等系列重大風險。 在紅穀隧道專案施工過程中, 研發並產生了首次在江河中游修建沉管隧道等12項世界和國內的首創技術,

產生了70多項發明、實用專利。

同時, 該項目還建設了目前國內最大的水下疏散中心, 配備了全長194米的逃生通道和兩個總面積達331.8平方米的消防水池和一個消防泵房, 隧道一旦發生危險, 乘客可迅速到達500多平方米的疏散大廳, 通過專門通道, 90秒即可到達地面安全地帶。

隧道內發生交通事故怎麼辦?據介紹, 若發生交通事故, 隧道內共設置了26處疏散通道和一個可容納471人的應急避難大廳。 遇突發情況, 群眾可通過避難大廳的爬梯到達地面, 也可通過隧道內的橫向疏散通道前往另一旁管段。

本月開始攤鋪隧道北線瀝青

昨日, 記者在紅谷隧道的施工現場看到, 目前隧道的各項工作都在有序推進, 隧道主體結構已全部完成。

市政公用集團紅穀隧道專案副經理萬超告訴記者, “我們4月份將開始隧道北線瀝青攤鋪工作, 預計6月底紅穀隧道就可以具備通車條件。 ”

記者還瞭解到, 紅穀隧道建成後, 機動車可以實現3分鐘快速穿越贛江, 能夠減少南昌大橋約30%的交通壓力, 能夠減少八一大橋約11%的交通壓力, 對朝陽大橋的交通壓力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對於構建贛江兩岸的新舊城區經濟圈、助推紅穀灘CBD中心的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將給南昌經濟發展帶來質的飛躍, 有力促進南昌實現“沿江而下, 雙城夾江”的城市格局。 (記者 林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