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博為助力資訊共用“大動脈”打通

近兩年, “互聯網+政務服務”之風愈發強勁, 政府作為資料資源的“強勢”佔有者, 掌握80%以上資訊資料資源, 加之政府各部門資訊系統完備, 實現政務資訊資源分享看似“觸手可及”。

然而, 部門間資訊孤島、資訊分割導致群眾反復跑路的現象, 引發各方面廣泛詬病。 在1月22日舉行的國家發改委定時定主題新聞發佈會上,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嚴鵬程表示, 黨中央、國務院對此問題高度重視, 要求推進資料資源整合和開放共用。 作為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工作推進落實領導小組組長單位,

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集中攻堅, 打破部門資料各自為戰壁壘, 加快推進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

政務資訊資源分享的現狀

政務資訊資源分享, 不僅在於“佔有”, 更需要“互通”。 放眼望去, 各地雖出現不少大資料中心或資料共用平臺。 但稍作瞭解便發現, 所謂的大資料與資料同享並沒有建立在大資料基礎上, 往往只有其本身掌握的少量資訊資源。

各部門間資料隔離, 系統分立, 導致嚴重的“資訊孤島”問題, 政務資訊資源分享舉步維艱。

資訊孤島的形成原因具有其歷史客觀性。 一方面, 由於受資訊存儲、傳輸能力等制約, 各政府部門只能各自建設, 實現分散、孤立的資料存儲與使用;另一方面, 因為頂層設計不足, 形成了中央統籌指導、各地各系統自行開發建設的格局。

實現不了跨部門、跨系統、跨區域的政務資訊融合, 政務資訊資源分享就無從談起。 因此, 如何利用大資料打通政務資訊孤島亟待破題。

博為101異構資料獲取技術實現大資料獲取

消除資訊孤島, 除了建設制度、標準、規範以外, 亟需強有力的技術手段。 一直以來, 打破資訊孤島, 實現異構資料連通只能採用資料介面方式, 但因成本高、難度大、進度慢等原因, 即使國家牽頭、政府推進, 政務資訊資源分享工作依舊難以展開。

博為軟體獨立研發的101異構資料獲取引擎, 無需原開發商配合、無需系統原始程式碼、也無需資料庫開放, 即可實現資料即時獲取、精准融合和無縫集成。

這種技術擺脫資料介面, 顛覆了傳統的資訊孤島資源開放以資料庫為著眼點的思路, 開闢了新的異構資料集成、融合模式。

同時, 博為101異構資料獲取引擎, 不僅可生成給定系統的“讀”介面, 還可以生成“寫”介面, 即時採集Windows平臺的幾乎所有軟體, 實現結構化資料庫的輸出/導入, 整個過程不需要原始程式碼、不需開放底層資料庫, 打消資料安全疑慮同時, 保證了資料獲取的可持續性。

資訊共用“大動脈”已初步打通

截至目前, 全國資訊共用“大動脈”已經初步打通。

一是實現了71個部門、31個地方與國家共用交換平臺的對接, 建立了資料共用“大通道”。

二是打通了40餘個國務院部門垂直資訊系統, 共用了超600個資料項目, 推動人口、法人等重點領域資料基於共用網站提供查詢核驗服務,

初步實現16個重點領域的“資料通”“業務通”。

三是構建了涵蓋47萬項目錄的資料資源體系, 其中, 可共用目錄占90%, 可開放目錄占45%。

據介紹, 下一步, 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推動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 試點推進公共資料服務, 持續深入推進“資料通”、“業務通”, 以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讓資訊多跑路, 群眾少跑腿, 讓群眾更有獲得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