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智慧化耳科手術電鑽的初步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 耳科手術中高速旋轉的電鑽鑽頭很容易碰到正常組織而造成副損傷,如何減少甚至避免電鑽造成的副損傷,一直是有待解決的問題。 一些學者嘗試用導航或手術機器人的方法來控制電鑽的運行,目前大多處於實驗室階段。 由實際耳科手術經驗可知,當術中出現鑽頭打滑、磨穿骨質、棉片纏繞等異常情況時容易造成正常組織結構的損傷。 在對鑽頭受力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多感測器資訊融合、微弱信號檢測等相關技術,我們對正常磨削(包括正常離開)、鑽頭打滑、磨穿骨質、棉片纏繞等各種情況下鑽頭受力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探索其規律,並利用該規律對電鑽的運行狀態進行即時識別,最終實現耳科手術電鑽的智慧化控制。

近年來,多感測器資訊融合技術和微弱信號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為本課題的成功實施提供了較強的技術背景。 材料與方法 基於耳科手術電鑽運行時鑽頭的受力分析,首先對第一台耳科手術電鑽進行改裝並合理佈置了多維力感測器、電流感測器、電壓感測器和轉速感測器,採用單一條件(同一操作者、最大電壓和3mm切割鑽頭),在新鮮豬肩胛骨上模擬進行正常磨削(包括正常離開)、鑽頭打滑、磨穿骨質、棉片纏繞等四種情況各1000次,採集感測器信號,分析其規律性,並提取出各種異常情況下的特徵信號;設計合適的多感測器資訊融合系統識別電鑽的運行狀態,統計識別率,並設計停機程式使電鑽在出現異常運行狀態時自動快速地停止磨削。

然後對第二台耳科手術電鑽進行改裝並安裝了多維力感測器、電流感測器和電壓感測器,採用複雜條件(最大電壓,10名不同的操作者,直徑2.5mm、4mm、5.9mm的切割鑽頭和直徑4.2mm的金剛石鑽頭)下,在屍頭顳骨上,每名操作者應用每種鑽頭模擬進行正常磨削(包括正常離開)、鑽頭打滑、磨穿骨質、棉片纏繞等四種情況各100次,採集感測器信號進行分析,應用多感測器資訊融合系統識別電鑽的運行狀態,統計識別率。 結果 單一條件下,在正常磨削(包括正常離開)、鑽頭打滑、磨穿骨質、棉片纏繞等每種情況下,各感測器信號變化的趨勢和過程大部分是一致的,可重複性強,有較強的規律性,能夠提取出異常情況(包括鑽頭打滑、磨穿骨質和棉片纏繞)發生初期的特徵信號;運用我們設計的BP神經網路,對正常磨削(包括正常離開)、鑽頭打滑、磨穿骨質、棉片纏繞的識別率分別為82.2%、75.6%、71.6%和70.2%;當融合系統識別出電鑽出現異常情況時,自動停機程式反應快速準確,能在0.2-0.3秒之內使電鑽停止磨削。
複雜條件下,各感測器信號變化的趨勢和過程大部分一致,可重複性較強,有較強的規律性,與單一條件下的結果相似;我們設計的BP神經網路對複雜情況下正常磨削(包括正常離開)、鑽頭打滑、磨穿骨質、棉片纏繞的平均識別率分別為81.3%、72.625%、68.575%和70.5%。

結論 本實驗利用多種感測器對各種情況下鑽頭受力變化過程進行分析,發現在正常磨削(包括正常離開)、鑽頭打滑、磨穿骨質、棉片纏繞等四種情況發生過程中,鑽頭的受力變化有一定的規律性,能夠提取出三種異常情況發生時的特徵信號,經合適的BP神經網路融合後能較好的識別電鑽的運行狀態,為最終實現耳科手術電鑽的智慧化控制提供了較好的基礎。 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這部分工作我們正在進行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