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化州關閉4000多家養豬場“綠水青山”重現

“今年過年回來, 發現家鄉大變樣啦!”“臭氣熏天的豬舍不見了, 大江小河的水變清了。 ”“之前河邊都不敢站久一點, 現在我們吃完飯都去那兒散步……”今年春節, 記者回到家鄉——廣東省化州市過年時, 發現親朋好友都紛紛驚歎家鄉發生的巨大變化。

這得益於過去一年, 當地政府持續開展的畜牧養殖污染整治工作。 記者從化州市環保局瞭解到, 去年化州共依法關閉畜禽禁養區養殖場4486家, 有效削減了養殖污染對江河水質的污染負荷。 流經化州的兩大河流——鑒江和羅江的水質得到了有效改善。 去年, “國考斷面”——鑒江江口門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III類水質標準,

達成率較2016年提高了23.5。

超4000家養豬場關閉 “綠水青山”重現

大年初二, 大學生阿傑帶著一家老小來到離家不遠的化州市石灣街道博帶村遊玩, 該村博帶河兩岸, 大片的花海開放正盛, 與不遠處的白瓦平房、青山綠樹相呼應。 這樣的美景也引得各方遊客爭相拍照。

往年還有點黑臭的博帶河已經變清了許多, 空氣中也沒有了異味。 “不僅有花海, 還有‘綠水’作伴, 感覺很愜意。 ”阿傑一邊幫家人拍照, 一邊笑著對記者說。

“化州是傳統的‘生豬養殖縣’, 每年都有近300萬頭豬供應本地以及珠三角城市。 ”化州市環保局負責人告訴記者, “不過全市養殖業處於粗放式無序發展階段, 大量養殖廢物通過溝渠直排入河流,

嚴重影響江河水庫水質, 也對河兩岸的居民生活影響較大。 ”

為此, 去年化州市全力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 重新劃定了禁養區, 將禁養區面積從近500平方公里增加到1170平方公里。 統計資料顯示, 去年化州共關閉畜禽禁養區養殖場4486家, 拆除欄舍面積達45.6萬平方米, 禁養區退養生豬近百萬頭。

養豬戶轉型:“產值翻了幾番”

禁養區不能養豬了, 養殖戶的收入是否會受到影響?記者走訪發現, 不少養殖戶以此為契機, 進行了產業“轉型”。

市民黎世權的養殖場距離羅江僅300米, 原有養殖欄1500平方米, 年出欄量1600頭左右。 在去年7月關停後, 黎世權引進資金技術, 聯合成立了化州市永健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利用原有拆除欄舍轉制經營“吊水魚”,

實現廢水零排放, 年產約100萬斤。 “原來年產值大約240萬元, 現在預計可達到1500萬元, 翻了幾番。 ”該公司另一名合夥人謝權告訴記者。

現在, 謝權準備再擴大養殖規模, 並通過開發珠三角市場、建立網上商城等路子, 在增加收入的同時, 也為其他關停的養殖場提供可複製的模式經驗。

化州市環保局負責人告訴記者, 現在市政府在繼續抓緊畜禽污染整治工作的同時, 也在推廣宣傳轉型成功的案例, 請他們為其他養豬戶“講講課”, 讓大家的收入都能提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