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大突破!鼻咽癌遠處轉移預測準確性有望提高至75%

廣東專家團隊重大發現!添加“分子標籤”, 鼻咽癌遠處轉移預測準確性可提高至75%

金羊網訊 記者符暢、通訊員余廣彪報導:廣東專家團隊在鼻咽癌分子標記物研究方面獲得重要進展!記者近日獲悉,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馬駿教授團隊歷時五年的鼻咽癌分子標誌物研究取得突破, 在世界範圍內首次報導一組mRNA指南已經將21-基因檢測推薦用於激素受體陽性、淋巴結陰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 評估患者疾病復發風險, 並根據檢測結果決定是否在內分泌治療的基礎上增加化療。 研究發現, 信使RNA (mRNA) 作為多種分子事件調控的靶標,

其表達改變作為分子預後指標有一定地臨床應用前景。

13個基因構成的分子標籤(DMGN)能有效預測鼻咽癌患者同期化療獲益

基於此, 是否存在一組基因的表達改變可以預測鼻咽癌患者的轉移風險?如果有, 是否可以用於指導臨床治療選擇?對此,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馬駿教授團隊開展現今國際最大規模的鼻咽癌分子標誌物研究。

團隊通過表達譜晶片對接受治療後有無出現遠處轉移的鼻咽癌組織全基因組表達水準進行對比分析, 從數萬個基因中初步鎖定137個差異表達基因, 再用回歸分類器的統計方法, 從410例患者中篩選13個遠處轉移相關的基因構建分子標籤, 將病人分為高風險組和低風險組。

結果顯示, 高風險組患者5年遠處轉移率高達37%, 低風險組則僅為9%。

研究還發現, 利用這組分子標籤可以區分哪些鼻咽癌患者可以從同期化療獲益。 對於低轉移風險組的患者, 接受同期化療其 5年遠處轉移率可從16%降低至5%;而對於高風險組患者則無顯著改善, 提示這部分患者同期化療尚不足夠, 可能需要進一步強化治療, 例如誘導化療, 放療後的維持化療, 或者聯合靶向藥物甚至免疫治療等。

DMGN與臨床指標相結合構建列線圖

“也就是說, 可以對高風險、低風險或無風險轉移的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 一方面能夠減輕患者的痛苦, 另一方面也能節省治療的經濟成本。 ”馬駿教授說。

此外, 研究團隊還將分子標籤與N分期等臨床指標相結合, 構建鼻咽癌遠處轉移線列圖, 和單純臨床N分期預測遠處轉移57%的準確性相比, 鼻咽癌遠處轉移線列圖預測準確性可達75%, 提高了18%。 該研究結果在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的患者樣本中也得到驗證。

DMGN和臨床指標構建的列線圖可提高鼻咽癌患者遠處轉移風險預測的準確性

前景:未來患者可更便捷接受檢測

據悉, 作為後續研究, 馬駿教授團隊還研發出“鼻咽癌轉移風險預測試劑盒”, 即一個可同時對13個鼻咽癌遠處轉移風險相關基因進行檢測的技術平臺。

據介紹, 該試劑盒採用的檢測標本, 取材自臨床常規可獲取的石蠟組織(FFPE),方便易行。 目前該試劑盒正在申報國家專利, 還處於待審批過程中。

馬駿教授表示, 今後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可以很便捷地接受這一檢測。 這有助於指導臨床醫生的治療選擇, 低風險患者實行單純同期化療, 對判斷為高遠處轉移風險的患者實行積極隨訪和強化治療, 為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提供有力依據。 同時, 對有效提高鼻咽癌患者生存期, 降低個人、社會和政府醫療成本支出, 以及更合理配置有限醫療資源也具有重要意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