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器官捐獻 讓生命走的更遠——蘭大一院春節期間完成3例器官捐獻移植手術

“我捨不得他, 這麼年輕就離開了我們, 我希望他的離開更有價值也更有意義, 捐出的器官能使有需要的人得到更好治療, 讓更多的生命可以延續, 我堅信丈夫也會同意我的這個決定。 ”悲痛而又飽含希望的話語是親人的深情, 使愛和生命得以傳播和延續。 2018年2月24日, 晚上10點04分, 一場器官捐獻手術在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實施。 捐獻者是33歲的務工人員海龍(化名), 他捐獻的器官至少能救治5人。

搶救無效後家屬同意捐獻器官

2018年2月12日, 海龍在家門口行走時, 因意外交通事故造成顱腦重型損傷, 隨即被急診送到高臺縣人民醫院。 入院當天, 他在接受“開顱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後雙側瞳孔回縮, 但持續處於深昏迷狀態。 經過醫生近10天的搶救, 最終被診斷為腦死亡, 全家人沉浸在無限的悲痛的時候, 提出了器官捐獻意願。 當地醫院即刻向我院發起求助,

我院相關專家獲知這一情況立即向李汛院長彙報, 在李院長的部署下, 我院派出會診工作組奔赴高臺。

2月22日下午3時, 我院會診工作組到達高臺縣人民醫院, 經專家會診認為:患者深昏迷, 腦幹反射消失, 已符合腦死亡臨床診斷標準, 適合器官捐獻。 妻子獲知會診結果後,

再次明確表達了器官捐獻的意願。 我院相關專家即刻向甘肅省紅十字會彙報情況, 並在紅十字會監督下連夜將患者轉運到我院進行更好的生命體征支持。

2月23日11時, 海龍抵達我院重症醫學科。 入科後, 醫生在積極給予生命支持同時, 即刻開始腦死亡判定程式。 經體格檢查、經顱多普勒及腦電圖檢查後結果符合腦死亡標準, 12小時後複測結果一致。 2月24日13時, 醫院宣佈“腦死亡診斷成立”。 在甘肅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和我院器官捐獻協調員見證下, 患者父母親及妻子親筆簽下了器官捐獻志願書, 要求捐獻肝、腎、角膜。

蘭大一院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倫理委員會對捐獻申請進行了倫理審查, 認為本次申請符合倫理原則。

讓愛和生命得以傳播和延續

“雖說我的兒子腦部受傷了, 他的各個器官還是好的, 把這些器官獻給別人, 讓更多的患者獲得健康。 ”海龍的父親不斷低聲重複著。

“孩子和父親的關係非常好, 孩子太小, 還不知道爸爸離開的真正含義, 我希望等以後孩子長大了。

我可以給他講爸爸的故事, 讓孩子知道父親的生命在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著。 ” 海龍的愛人丁女士哽咽著、呢喃著。

這些沉重、悲痛而又樸實的話語飽含著親人的深情, 讓愛和生命得以傳播和延續。

2月24日22點04分, 患者在停用升壓藥、停止呼吸機輔助呼吸10分鐘後心跳完全停止。 相關手術隨即展開,半小時後器官獲取手術完成,在遺體恢復儀容後,我院為海龍組織了簡短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場的醫護人員向逝者深鞠躬默哀,表達來自我院醫護人員深深的敬意。

他延續了3人的生命將讓3位患者重見光明

經國家器官分配與共用系統匹配產生的三名患者經過積極準備後,開始移植手術,肝移植由我院院長李汛親自主刀,腎移植由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吳建永教授主刀。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鄭樹森院士親自到場,其團隊也參與了此次手術,為手術成功保駕護航。

器官移植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是一場與死神的較量。2月25日淩晨4點,一台肝移植及兩台腎移植手術均成功結束。3名患者病情穩定,入住重症醫學科。愛爾眼庫目前已確定3名角膜移植患者,手術將在1周內完成。

在這場與時間較量的戰鬥中,50余名醫護人員不眠不休24小時,大家堅守崗位、連續作戰,用辛勤的汗水和高度的責任心完成了此次救治任務。

海龍走了,卻有三名患者接受了這份生命的禮物,他的名字將會永遠鐫刻在甘肅省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的紀念碑上,受到社會各界的尊重和緬懷。

近年來,我院不斷強化捐獻工作流程,加強協調員隊伍建設,積極為捐獻工作人員提供後勤保障等。在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背景下,我院器官移植工作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的相關政策,實現器官捐獻工作的穩步健康發展,秉持醫者仁心,為促進甘肅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相關閱讀

器官捐獻是指自然人生前自願表示在死亡後,由其執行人將遺體的全部或者部分器官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獻意願的自然人死亡後,由其直系親屬將遺體的全部或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

我國2010年開展器官捐獻工作,隨著群眾對器官捐獻公益事業的認可,近些年器官捐獻公益事業得到了長足進步。目前,我國已經完成15011例器官捐獻,共捐出41509個器官。不過與每年需30萬例器官移植的量相比,目前還遠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公佈《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中國遵循國際上公認的倫理學原則,結合國情推動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充分保障捐獻者和接受者的權利。國家成立了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也都成立器官捐獻管理分中心,很多醫院也都成立了器官捐獻及移植管理機構,進一步規範和促進醫院移植工作。

蘭大一院普外科擁有16個亞專業,2004年就已經建立了器官移植中心,同時,開展的外科ERCP技術處於全國領先水準,還擁有全國領先的甘肅省幹細胞庫。蘭大一院普外科成功實施甘肅省第一例肝臟移植、首例活體肝臟移植及首例肝腎聯合移植,被衛生部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委員會認定為甘肅省第一家開展人體肝臟移植技術的醫療單位。目前,蘭大一院在甘寧青三個省完成肝移植例數最多的一家醫院。醫院於2013年12月3日成功開展人體器官捐獻移植,幫組多名受捐者獲得新生,受捐患者術後均恢復良好。此後,我院開展多例器官移植手術,為更多患者帶去生的希望。

相關手術隨即展開,半小時後器官獲取手術完成,在遺體恢復儀容後,我院為海龍組織了簡短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場的醫護人員向逝者深鞠躬默哀,表達來自我院醫護人員深深的敬意。

他延續了3人的生命將讓3位患者重見光明

經國家器官分配與共用系統匹配產生的三名患者經過積極準備後,開始移植手術,肝移植由我院院長李汛親自主刀,腎移植由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吳建永教授主刀。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鄭樹森院士親自到場,其團隊也參與了此次手術,為手術成功保駕護航。

器官移植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是一場與死神的較量。2月25日淩晨4點,一台肝移植及兩台腎移植手術均成功結束。3名患者病情穩定,入住重症醫學科。愛爾眼庫目前已確定3名角膜移植患者,手術將在1周內完成。

在這場與時間較量的戰鬥中,50余名醫護人員不眠不休24小時,大家堅守崗位、連續作戰,用辛勤的汗水和高度的責任心完成了此次救治任務。

海龍走了,卻有三名患者接受了這份生命的禮物,他的名字將會永遠鐫刻在甘肅省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的紀念碑上,受到社會各界的尊重和緬懷。

近年來,我院不斷強化捐獻工作流程,加強協調員隊伍建設,積極為捐獻工作人員提供後勤保障等。在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背景下,我院器官移植工作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的相關政策,實現器官捐獻工作的穩步健康發展,秉持醫者仁心,為促進甘肅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相關閱讀

器官捐獻是指自然人生前自願表示在死亡後,由其執行人將遺體的全部或者部分器官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獻意願的自然人死亡後,由其直系親屬將遺體的全部或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

我國2010年開展器官捐獻工作,隨著群眾對器官捐獻公益事業的認可,近些年器官捐獻公益事業得到了長足進步。目前,我國已經完成15011例器官捐獻,共捐出41509個器官。不過與每年需30萬例器官移植的量相比,目前還遠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公佈《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中國遵循國際上公認的倫理學原則,結合國情推動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充分保障捐獻者和接受者的權利。國家成立了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也都成立器官捐獻管理分中心,很多醫院也都成立了器官捐獻及移植管理機構,進一步規範和促進醫院移植工作。

蘭大一院普外科擁有16個亞專業,2004年就已經建立了器官移植中心,同時,開展的外科ERCP技術處於全國領先水準,還擁有全國領先的甘肅省幹細胞庫。蘭大一院普外科成功實施甘肅省第一例肝臟移植、首例活體肝臟移植及首例肝腎聯合移植,被衛生部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委員會認定為甘肅省第一家開展人體肝臟移植技術的醫療單位。目前,蘭大一院在甘寧青三個省完成肝移植例數最多的一家醫院。醫院於2013年12月3日成功開展人體器官捐獻移植,幫組多名受捐者獲得新生,受捐患者術後均恢復良好。此後,我院開展多例器官移植手術,為更多患者帶去生的希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