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定了!推遲到校新學期全面鋪開

近年來, 我省寧波市、杭州市拱墅區、江山市等多地在小學實施早上推遲上學(以下簡稱推遲上學)改革, 受到學生、家長、教師和社會各方的普遍歡迎和好評。

在深入實地調研、多方聽取意見的基礎上, 近期, 浙江省教育廳出臺《關於在小學施行早上推遲上學工作的指導意見》(浙教基〔2018〕11號), 就在全省範圍內實施推遲上學作出部署、提出具體要求。 據瞭解, 全省範圍指導實施推遲上學, 在全國尚屬首例。

推遲上學, 是堅持以生為本育人理念、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的重要改革舉措。 推遲上學, 能確保小學生每天有10小時充分的睡眠時間、充裕的早餐時間、從容的上學時間,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能更好落實幼小銜接, 優化小學生作息時間, 保證學生精力充沛, 提高學習效率;也是主動回應家庭需求, 回應社會關切, 緩解小學“上學早、放學早、接送難”矛盾, 增進家庭親子交流, 提升學生及家庭幸福指數, 提高教育服務能力的民生之舉。

推遲上學可確保學生充足的睡眠時間

推遲上學的立足點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小學生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期, 腦科學研究表明, 睡飽、吃好對這一階段孩子的大腦發育至關重要。 《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明確“家校配合保證小學生每天10小時睡眠時間”。 2016年浙江省中小學教育品質綜合評價監測結果顯示,

睡眠是我省學生發展指數中較低的指數之一, 在被調查的四年級學生中, 只有54.1%的學生每天睡眠時間9小時及以上。 兒童睡眠不足, 直接影響身體生長發育, 還會影響他們的情緒, 對心理上的發育也有影響。 推遲上學時間, 可以讓孩子們多睡一會, 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 使他們更有精神、情緒更好, 為一天的學習和生活提供積極保障。

推遲上學可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早餐時間

早餐是人一天中十分重要的一餐, 不吃早餐, 或者早餐的質和量不夠, 容易引起能量和營養素的不足, 降低上午的學習效率。 2016年浙江省中小學教育品質綜合評價監測資料表明, 學生每天吃早餐與早餐不規律的學生在學業表現上差異顯著,

吃好早餐對學生學習的積極影響遠超學生參加校外補課等方面的優勢。 由於上學時間早, 很多學生無法在家好好享用早餐, 尤其是家離學校較遠的學生, 早餐往往都是在攤點上甚至是在路上匆忙解決的, 早餐的量和營養攝入都不能保證。 推遲上學時間, 可以讓孩子們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吃飽、吃好早餐, 家長們也有機會為孩子準備品種豐富、營養全面的早餐, 從而促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推遲上學可使幼小銜接更為自然

推遲上學, 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更具有現實意義。 尤其是小學一年級學生, 剛從幼稚園的自由上學模式轉入小學的制度化模式, 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有一段過渡適應期。

推遲上學時間, 一年級學生與幼稚園上學時間基本一致, 可為孩子們創設良好的幼小銜接環境。

推遲上學可緩解小學“上學早、放學早、接送難”矛盾

近年來, 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每年都有建議、提案呼籲小學早上推遲上學。 在省教育廳前期組織的調研過程中, 多數小學家長對推遲上學有強烈的期盼, 當地教育行政部門、交警部門負責人, 學生、教師、校長代表等各方對小學早上推遲上學的做法普遍表示贊同和歡迎。 從國內外的實證來看, 推遲上學是可行的;從我省一些地方試點情況來看, 推遲上學確實是一項順應民意、順乎人性的教育改革, 社會反響十分積極。

適當推遲學生到校時間

各地各小學可根據年段、季節等因素靈活調整上學時間,

其中要求小學一二年級學生早上最遲到校時間不得早於8:00, 冬季還應適當延遲。 學校應設定學生早上到校的彈性時間區段, 學生可以在學校設定的彈性時間區段內根據各自情況決定具體到校時間。 彈性到校時間區段應清楚體現在學校的作息時間表中, 接受各方監督。

科學設置早上上課時間

繼續嚴格執行中小學不得早於8:00組織學生上課的規定, 各地各小學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上午上課時間, 其中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上午上課時間不得早於8:30。

合理安排上午下午課時

在執行國家規定的小學周課時一二年級26個標準課時、三至六年級30個標準課時(每課時教學時間按40分鐘計)總量的前提下, 各地各小學要按照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要求,科學論證,大膽創新,合理安排上下午課時及課時教學時間。在保證國家規定的教學時間總量的同時,借鑒寧波、拱墅、江山等地推遲上學的做法,小學上午可安排4個課時或3個課時,每課時教學時間可40分鐘或35分鐘,也可“長短課”相結合。

規範學生在校學習時間

按國家有關規定,小學生每天在校學習時間不超過6小時。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是指列入學校作息時間表、由學校統一組織、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教學活動時間,包括晨會、早操及課間操、大課間體育活動和面向全體學生的社團活動、自修、作業整理等的時間,不包括就餐、午休和面向部分學生的託管服務等時間。學校不得組織集體早自修,寄宿制學校也不得組織通校學生參加在學校的晚自修。推遲上學後,在不突破規定的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前提下,放學時間可相應延遲。

1. 全面調查充分溝通。學校實施推遲上學工作前要作充分的調查分析,向學生、家長、教師等群體作全面摸底,瞭解對推遲上學的普遍意向。

2. 制定詳細工作方案。方案內容包括學生家長教師調查情況、早高峰交通影響評估、作息時間調整安排、課程調整安排、早到學生管理及活動安排等。

3. 妥善安排早上值勤管理。學校要安排好早上值勤教師,強化對早到學生的管理服務,切實負責好學生到校後的秩序維護、安全管理。

4. 妥善安排早到學生活動。學校在確保學生周課時總量不變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早到學生的活動,提供必要的活動場所,豐富早到學生的活動內容。

試點先行,積極推進

《指導意見》要求,2018年每個設區市應有至少1個縣(市、區)先行試點,在小學實施推遲上學改革,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再逐步推開。到2019年,各縣(市、區)均應在區域內部分小學或整體實施推遲上學改革。

因地制宜,差異實施

《指導意見》提出,各地各校要貼近學生、家長等的實際需求,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年段之間可多樣化、差異化實施推遲上學改革。推遲上學可在小學低年級先實施,再拓展到小學所有年級;可在城區小學先實施,條件成熟的也可整體推進個性化實施。不同區域、不同季節,因地因校因時安排,不搞“一刀切”。

浙江省教育廳關於在小學施行早上推遲

上學工作的指導意見

各市、縣(市、區)教育局:

近年來,我省多地在小學實施早上推遲上學改革,受到學生、家長、教師和社會各方的普遍歡迎和好評。為進一步落實教育部頒佈的《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科學合理安排小學上學時間,保證小學生充足睡眠,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現就在全省範圍的小學施行早上推遲上學工作(以下簡稱推遲上學)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充分認識推遲上學的積極意義

推遲上學,是堅持以生為本育人理念、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的重要改革舉措。推遲上學,能確保小學生每天有10小時充分的睡眠時間、充裕的早餐時間、從容的上學時間,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能更好落實幼小銜接,優化小學生作息時間,保證學生精力充沛,提高學習效率;也是主動回應家庭需求,回應社會關切,緩解小學“上學早、放學早、接送難”矛盾,增進家庭親子交流,提升學生及家庭幸福指數,提高教育服務能力的民生之舉。

二、務實推進推遲上學改革

1. 試點先行,積極推進。2018年每個設區市應有至少1個縣(市、區)先行試點,在小學實施推遲上學改革,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再逐步推開。到2019年,各縣(市、區)均應在區域內部分小學或整體實施推遲上學改革。

2. 因地制宜,差異實施。各地各校要貼近學生、家長等的實際需求,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年段之間可多樣化、差異化實施推遲上學改革。推遲上學可在小學低年級先實施,再拓展到小學所有年級;可在城區小學先實施,條件成熟的也可整體推進個性化實施。不同區域、不同季節,因地因校因時安排,不搞“一刀切”。

三、合理安排小學作息時間

1. 適當推遲學生到校時間。各地各小學可根據年段、季節等因素靈活調整上學時間,其中要求小學一二年級學生早上最遲到校時間不得早於8:00,冬季還應適當延遲。學校應設定學生早上到校的彈性時間區段,學生可以在學校設定的彈性時間區段內根據各自情況決定具體到校時間。彈性到校時間區段應清楚體現在學校的作息時間表中,接受各方監督。

2. 科學設置早上上課時間。繼續嚴格執行中小學不得早於8:00組織學生上課的規定,各地各小學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上午上課時間,其中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上午上課時間不得早於8:30。

3. 合理安排上午下午課時。在執行國家規定的小學周課時一二年級26個標準課時、三至六年級30個標準課時(每課時教學時間按40分鐘計)總量的前提下,各地各小學要按照《關於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浙教基〔2015〕36號)要求,科學論證,大膽創新,合理安排上下午課時及課時教學時間。在保證國家規定的教學時間總量的同時,借鑒寧波、拱墅、江山等地推遲上學的做法,小學上午可安排4個課時或3個課時,每課時教學時間可40分鐘或35分鐘,也可“長短課”相結合。

4. 規範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按國家有關規定,小學生每天在校學習時間不超過6小時。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是指列入學校作息時間表、由學校統一組織、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教學活動時間,包括晨會、早操及課間操、大課間體育活動和面向全體學生的社團活動、自修、作業整理等的時間,不包括就餐、午休和面向部分學生的託管服務等時間。學校不得組織集體早自修,寄宿制學校也不得組織通校學生參加在學校的晚自修。推遲上學後,在不突破規定的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前提下,放學時間可相應延遲。

四、把握好推遲上學工作的重點環節

1. 全面調查充分溝通。學校實施推遲上學工作前要作充分的調查分析,向學生、家長、教師等群體作全面摸底,瞭解對推遲上學的普遍意向。認同度較高、條件較成熟的可實施推遲上學。實施前,學校需全面瞭解每位家長對推遲送孩子上學的接受情況,重點梳理部分家庭有特殊原因、不能推遲上學的學生情況。對確需早到的部分學生,學校應開通綠色通道,允許其適當提早到校,消除學生及家長顧慮。

2. 制定詳細工作方案。學校要根據調查摸底情況,制定推遲上學工作整體方案,方案主要應包括:學生家長教師調查情況、早高峰交通影響評估、作息時間調整安排、課程調整安排、早到學生管理及活動安排、門衛管理、執勤安排、安全保障措施、溝通宣傳要點、預估問題分析及解決措施等。

3. 妥善安排早上值勤管理。對部分推遲上學確有困難、需提前到校的學生,學校要安排好早上值勤教師,強化對早到學生的管理服務,切實負責好學生到校後的秩序維護、安全管理。做到學生到校時間有彈性,學校管理無盲區,保障學生進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導,全程有管護。

4. 妥善安排早到學生活動。學校在確保學生周課時總量不變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早到學生的活動,並提供必要的活動場所。早到學生以體育運動、閱讀等自主形式活動,有條件的要開放體育館、運動場、圖書館、閱覽室等,也可以跨年級、跨班級組織學生開展體育、科技、藝術等社團活動,豐富早到學生的活動內容。推遲上學後,學校不得以各種理由變相要求全體學生提前到校,也不得拒絕有特殊情況的學生適當提早到校。學校不得在設定的到校時間區段進行集體補課或上新課,也不得與社會培訓機構合作進行有償服務,不得向學生及家長收取任何費用。

五、切實強化推遲上學的工作保障

1. 加強組織領導。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站在關愛學生、服務社會、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高度,加強領導,因地制宜,統籌協調,積極平穩有序推進推遲上學工作。學校要精心策劃,周密安排,認真組織好推遲上學工作,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率和教育教學品質。教科研部門要加強對學校推遲上學後的作息安排、課程安排和教育教學組織的研究和指導。

2. 健全工作制度。學校要建立健全推遲上學服務工作相關制度,主要包括家校銜接制度、學生管理制度、教師值勤制度、志願服務制度、檢查考核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確保推遲上學服務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推遲上學管理工作可引聘符合相關條件的家長義工、志願者人士等參與,並由學校統一管理,統一安排。

3. 加大宣傳引導。取得學生、家長、教師和社會各方的普遍認同是順利實施推遲上學改革的前提和保障。學校要通過問卷調查、召開家長會、致家長信等形式,掌握家長需求,主動答疑釋惑,凝聚家長共識,形成家校合力;要進一步統一教職工的思想認識,引導廣大教職工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創新意識,更加主動投身教育教學改革。各地各校要加大推遲上學積極導向的宣傳力度,傳播先進教育理念,爭取社會各方協同支持;要求真務實,不斷總結完善,如有好的做法和經驗,及時做好宣傳,形成良好的教育改革輿論氛圍。

各地各小學要按照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要求,科學論證,大膽創新,合理安排上下午課時及課時教學時間。在保證國家規定的教學時間總量的同時,借鑒寧波、拱墅、江山等地推遲上學的做法,小學上午可安排4個課時或3個課時,每課時教學時間可40分鐘或35分鐘,也可“長短課”相結合。

規範學生在校學習時間

按國家有關規定,小學生每天在校學習時間不超過6小時。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是指列入學校作息時間表、由學校統一組織、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教學活動時間,包括晨會、早操及課間操、大課間體育活動和面向全體學生的社團活動、自修、作業整理等的時間,不包括就餐、午休和面向部分學生的託管服務等時間。學校不得組織集體早自修,寄宿制學校也不得組織通校學生參加在學校的晚自修。推遲上學後,在不突破規定的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前提下,放學時間可相應延遲。

1. 全面調查充分溝通。學校實施推遲上學工作前要作充分的調查分析,向學生、家長、教師等群體作全面摸底,瞭解對推遲上學的普遍意向。

2. 制定詳細工作方案。方案內容包括學生家長教師調查情況、早高峰交通影響評估、作息時間調整安排、課程調整安排、早到學生管理及活動安排等。

3. 妥善安排早上值勤管理。學校要安排好早上值勤教師,強化對早到學生的管理服務,切實負責好學生到校後的秩序維護、安全管理。

4. 妥善安排早到學生活動。學校在確保學生周課時總量不變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早到學生的活動,提供必要的活動場所,豐富早到學生的活動內容。

試點先行,積極推進

《指導意見》要求,2018年每個設區市應有至少1個縣(市、區)先行試點,在小學實施推遲上學改革,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再逐步推開。到2019年,各縣(市、區)均應在區域內部分小學或整體實施推遲上學改革。

因地制宜,差異實施

《指導意見》提出,各地各校要貼近學生、家長等的實際需求,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年段之間可多樣化、差異化實施推遲上學改革。推遲上學可在小學低年級先實施,再拓展到小學所有年級;可在城區小學先實施,條件成熟的也可整體推進個性化實施。不同區域、不同季節,因地因校因時安排,不搞“一刀切”。

浙江省教育廳關於在小學施行早上推遲

上學工作的指導意見

各市、縣(市、區)教育局:

近年來,我省多地在小學實施早上推遲上學改革,受到學生、家長、教師和社會各方的普遍歡迎和好評。為進一步落實教育部頒佈的《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科學合理安排小學上學時間,保證小學生充足睡眠,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現就在全省範圍的小學施行早上推遲上學工作(以下簡稱推遲上學)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充分認識推遲上學的積極意義

推遲上學,是堅持以生為本育人理念、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的重要改革舉措。推遲上學,能確保小學生每天有10小時充分的睡眠時間、充裕的早餐時間、從容的上學時間,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能更好落實幼小銜接,優化小學生作息時間,保證學生精力充沛,提高學習效率;也是主動回應家庭需求,回應社會關切,緩解小學“上學早、放學早、接送難”矛盾,增進家庭親子交流,提升學生及家庭幸福指數,提高教育服務能力的民生之舉。

二、務實推進推遲上學改革

1. 試點先行,積極推進。2018年每個設區市應有至少1個縣(市、區)先行試點,在小學實施推遲上學改革,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再逐步推開。到2019年,各縣(市、區)均應在區域內部分小學或整體實施推遲上學改革。

2. 因地制宜,差異實施。各地各校要貼近學生、家長等的實際需求,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年段之間可多樣化、差異化實施推遲上學改革。推遲上學可在小學低年級先實施,再拓展到小學所有年級;可在城區小學先實施,條件成熟的也可整體推進個性化實施。不同區域、不同季節,因地因校因時安排,不搞“一刀切”。

三、合理安排小學作息時間

1. 適當推遲學生到校時間。各地各小學可根據年段、季節等因素靈活調整上學時間,其中要求小學一二年級學生早上最遲到校時間不得早於8:00,冬季還應適當延遲。學校應設定學生早上到校的彈性時間區段,學生可以在學校設定的彈性時間區段內根據各自情況決定具體到校時間。彈性到校時間區段應清楚體現在學校的作息時間表中,接受各方監督。

2. 科學設置早上上課時間。繼續嚴格執行中小學不得早於8:00組織學生上課的規定,各地各小學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上午上課時間,其中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上午上課時間不得早於8:30。

3. 合理安排上午下午課時。在執行國家規定的小學周課時一二年級26個標準課時、三至六年級30個標準課時(每課時教學時間按40分鐘計)總量的前提下,各地各小學要按照《關於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浙教基〔2015〕36號)要求,科學論證,大膽創新,合理安排上下午課時及課時教學時間。在保證國家規定的教學時間總量的同時,借鑒寧波、拱墅、江山等地推遲上學的做法,小學上午可安排4個課時或3個課時,每課時教學時間可40分鐘或35分鐘,也可“長短課”相結合。

4. 規範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按國家有關規定,小學生每天在校學習時間不超過6小時。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是指列入學校作息時間表、由學校統一組織、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教學活動時間,包括晨會、早操及課間操、大課間體育活動和面向全體學生的社團活動、自修、作業整理等的時間,不包括就餐、午休和面向部分學生的託管服務等時間。學校不得組織集體早自修,寄宿制學校也不得組織通校學生參加在學校的晚自修。推遲上學後,在不突破規定的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前提下,放學時間可相應延遲。

四、把握好推遲上學工作的重點環節

1. 全面調查充分溝通。學校實施推遲上學工作前要作充分的調查分析,向學生、家長、教師等群體作全面摸底,瞭解對推遲上學的普遍意向。認同度較高、條件較成熟的可實施推遲上學。實施前,學校需全面瞭解每位家長對推遲送孩子上學的接受情況,重點梳理部分家庭有特殊原因、不能推遲上學的學生情況。對確需早到的部分學生,學校應開通綠色通道,允許其適當提早到校,消除學生及家長顧慮。

2. 制定詳細工作方案。學校要根據調查摸底情況,制定推遲上學工作整體方案,方案主要應包括:學生家長教師調查情況、早高峰交通影響評估、作息時間調整安排、課程調整安排、早到學生管理及活動安排、門衛管理、執勤安排、安全保障措施、溝通宣傳要點、預估問題分析及解決措施等。

3. 妥善安排早上值勤管理。對部分推遲上學確有困難、需提前到校的學生,學校要安排好早上值勤教師,強化對早到學生的管理服務,切實負責好學生到校後的秩序維護、安全管理。做到學生到校時間有彈性,學校管理無盲區,保障學生進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導,全程有管護。

4. 妥善安排早到學生活動。學校在確保學生周課時總量不變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早到學生的活動,並提供必要的活動場所。早到學生以體育運動、閱讀等自主形式活動,有條件的要開放體育館、運動場、圖書館、閱覽室等,也可以跨年級、跨班級組織學生開展體育、科技、藝術等社團活動,豐富早到學生的活動內容。推遲上學後,學校不得以各種理由變相要求全體學生提前到校,也不得拒絕有特殊情況的學生適當提早到校。學校不得在設定的到校時間區段進行集體補課或上新課,也不得與社會培訓機構合作進行有償服務,不得向學生及家長收取任何費用。

五、切實強化推遲上學的工作保障

1. 加強組織領導。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站在關愛學生、服務社會、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高度,加強領導,因地制宜,統籌協調,積極平穩有序推進推遲上學工作。學校要精心策劃,周密安排,認真組織好推遲上學工作,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率和教育教學品質。教科研部門要加強對學校推遲上學後的作息安排、課程安排和教育教學組織的研究和指導。

2. 健全工作制度。學校要建立健全推遲上學服務工作相關制度,主要包括家校銜接制度、學生管理制度、教師值勤制度、志願服務制度、檢查考核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確保推遲上學服務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推遲上學管理工作可引聘符合相關條件的家長義工、志願者人士等參與,並由學校統一管理,統一安排。

3. 加大宣傳引導。取得學生、家長、教師和社會各方的普遍認同是順利實施推遲上學改革的前提和保障。學校要通過問卷調查、召開家長會、致家長信等形式,掌握家長需求,主動答疑釋惑,凝聚家長共識,形成家校合力;要進一步統一教職工的思想認識,引導廣大教職工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創新意識,更加主動投身教育教學改革。各地各校要加大推遲上學積極導向的宣傳力度,傳播先進教育理念,爭取社會各方協同支持;要求真務實,不斷總結完善,如有好的做法和經驗,及時做好宣傳,形成良好的教育改革輿論氛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