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勞森不歸事件,不要讓“籃球弱國無外交”的尷尬重演

勞森不歸事件的背後, 是CBA吸引力的不足

春節回來之後, 山東球迷估計是心塞塞的。 原本大好的衝冠形勢因為“勞森不歸事件”生了變數。

好好的外援, 過了一個冬歇期就落跑了, 這個變故也讓山東隊措手不及。

離季後賽的日子越來越近, 山東隊必須要有一顆紅心, 兩手準備的打算了。

據說已經有NBA球隊有意簽勞森。 錢掙的不一定比在中國多, 但事少離家近, 換你是勞森, 是不是也得掂量掂量?

現在的情況看, 勞森留在美國的可能性正在變大。 如果勞森一意孤行, 強行簽約留在NBA, 可能嗎?

這事理論上是不行的, 因為CBA外援想在NBA再就業, 需要獲得FIBA的澄清信, 而這個澄清信也同時需要得到中國籃協的確認。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 卻可能是另一番模樣。

“勞森不歸事件”在CBA歷史上並不是個例, 6年前前NBA狀元馬丁就在澄清信的問題上給中國籃協上過一課。

2011年, 彼時NBA正逢停擺期間,

很多大牌外援湧入到CBA聯賽淘金。 這其中就有馬丁、錢德勒和JR-史密斯等球迷熟悉的NBA球員。 當年籃協也算是未雨綢繆, 為了防止NBA開工以後這些外援隨意“逃跑”, 時任籃管中心書記劉曉農特地和FIBA以及NBA方面溝通, 希望三方合力堵住這個“口子”。 三方最終達成共識, 任何一個CBA外援要想從中國離開加盟NBA必須要獲得FIBA澄清信, 否則NBA就不會承認他自由人的身份。 中國籃協手中有這個緊箍咒, 才能有效的控制住這一個個“孫猴子”。

馬丁在CBA度過了一段失敗的旅程

2012年的年初, CBA費盡心力獲得的緊箍咒, 瞬間就被FIBA踩碎了。 新疆外援馬丁輕鬆繞過中國籃協, 在FIBA獲得了澄清信。

按照規定, FIBA為CBA外援開具澄清信, 必須要先將澄清信發給中國籃協, 得到肯定答覆之後才能給相應的球員開澄清信。 馬丁當年的獲得澄清信是鑽了春節假期的空子, 他巧妙的選擇申請時間, 導致FIBA發給中國籃協澄清信恰好是在春節7天假期。 按照FIBA的規定, 如果中國籃協超過7日沒有回復, 澄清信就被視為自動無效。

馬丁的這封澄清信耍了個心眼, 巧妙的繞過了中國籃協。 拿到澄清信的馬丁自然是獲得了自由身, 可以隨意和NBA球隊簽約。

此事之後, 中國籃協非常意外FIBA的做法, 也提出抗議, 但並沒有什麼實際效果。

“馬丁事件”發生之後, 錢德勒和JR-史密斯等這些同樣處境的NBA外援坐不住了, 他們看到了儘快重返美國的曙光。 時任廣廈總經理在得知“馬丁事件”之後在媒體上公開表達了對籃協的憤怒:“之前做了很多準備, 商量了很久出臺的措施, 現在完全沒有任何制約性。 我們俱樂部今年的投入、制定的一些計畫目標、付出的人力物力, 如果這樣搞, 就都白費了。 我們這些俱樂部現在就處於一個弱勢了, 一旦這樣, 我們能做什麼?我們毫無辦法。

籃協雖表態要吸取“馬丁事件”的教訓, 堅決不讓同類事情再次發生。 但僅僅一個月不到的時間, 錢德勒用實際行動結結實實的打了籃協的臉。 他同樣是在FIBA獲得了澄清信, 提前結束在CBA的生涯, 這一次FIBA連知會中國籃協的程式都省了。

因為錢德勒的提前出走, 導致廣廈在季後賽首輪時倉促更換外援, 球隊實力受到影響最後被北京橫掃出局。

一時間“籃球弱國無外交”的悲憤情緒在媒體中渲染開來。

6年時間過去了, 幾乎是同樣的時間點, 歷史怕是要再一次重演。

坊間關於勞森“落跑”原因有很多種說法, 但不管是哪一種, 就事論事的說, 毫無契約精神隨意撕毀合同的行為都是極不職業的。 他一個人的行為可能會毀掉山東隊整個賽季的努力。

勞森事件背後,拷問的不只是CBA制度問題

目前阻止勞森重返NBA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就是拒絕為其開具澄清信,而具體在操作層面中國籃球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之前已經有鮮活的例證。

從2012年到2018年,CBA一直在進步和發展,影響力也在變大,但我們的聯賽的真正的內核強大了多少,中國籃球在FIBA中的地位提升了多少,只有到了真正需要解決這些跨組織事件時才能真正顯現。

6年前,我們悲歎“籃球弱國無外交”,現在,改革後的中國籃協,硬了嗎?

但願當年的“馬丁事件”不要再來一遍,否則這一次不知道要打了多少人的臉。

一個有合同在身的外援,敢公然和球隊決裂,不遵守合同,自信從何而來?CBA有沒有強硬的制度保障這些俱樂部的利益?

6年前廣廈老總的無奈,正在成為山東隊的一聲歎息。

對於山東來說,不管“勞森不歸事件”最後以何種結局收場,對於球隊的傷害都是難以避免的。即使是澄清信手段起了作用,勞森帶著情緒重回山東,他出工不出力的打球豈不還是個坑?如果在這個時候被迫換外援,留給新外援磨合的時間太短,效果也很難保證。

一支球隊一個賽季的努力卻因為一個外援的變故而被左右,這件事留給CBA聯賽該反思的東西,絕不僅僅是制度上的問題。

勞森事件背後,拷問的不只是CBA制度問題

目前阻止勞森重返NBA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就是拒絕為其開具澄清信,而具體在操作層面中國籃球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之前已經有鮮活的例證。

從2012年到2018年,CBA一直在進步和發展,影響力也在變大,但我們的聯賽的真正的內核強大了多少,中國籃球在FIBA中的地位提升了多少,只有到了真正需要解決這些跨組織事件時才能真正顯現。

6年前,我們悲歎“籃球弱國無外交”,現在,改革後的中國籃協,硬了嗎?

但願當年的“馬丁事件”不要再來一遍,否則這一次不知道要打了多少人的臉。

一個有合同在身的外援,敢公然和球隊決裂,不遵守合同,自信從何而來?CBA有沒有強硬的制度保障這些俱樂部的利益?

6年前廣廈老總的無奈,正在成為山東隊的一聲歎息。

對於山東來說,不管“勞森不歸事件”最後以何種結局收場,對於球隊的傷害都是難以避免的。即使是澄清信手段起了作用,勞森帶著情緒重回山東,他出工不出力的打球豈不還是個坑?如果在這個時候被迫換外援,留給新外援磨合的時間太短,效果也很難保證。

一支球隊一個賽季的努力卻因為一個外援的變故而被左右,這件事留給CBA聯賽該反思的東西,絕不僅僅是制度上的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