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抗戰中,手榴彈不到關鍵時刻都不捨得仍,為什麼?

手榴彈, 是抗戰時期中國軍隊最主要的殺敵武器之一。 當時戰士們使用的都是木柄手榴彈, 然而,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一開始這種手榴彈並不適合亞洲人使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

當時的八路軍戰士, 可以看見其胸前掛有2顆手榴彈, 木柄很長

原來這種木柄手榴彈剛開始是仿製德國的24式手榴彈而來, 全長有35釐米, 全重有一斤多, 對亞洲人的體型而言, 顯得太長太重, 攜帶不方便, 仍又仍不遠。 為此, 中國軍隊專門設計了一款小型木柄手榴彈, 將全長減為245毫米, 彈徑等也大幅度減小, 裝藥量從170克降為50克。 這樣一來, 手榴彈的投擲距離大幅提升, 士兵也能攜帶更多。

八路軍軍工人員正在製作手榴彈彈體模具

據後來在八路軍軍工部擔任過手榴彈技師的石成玉回憶, 他1937年在河北邢臺的七裡河裡撈出了不少被國軍丟棄的木柄手榴彈。 通過自行拆解, 瞭解裡面的構造。 然後以3塊錢做本錢, 裝上新的黑火藥、引信和木柄, 拿出去銷售。 按他的計算, 不算鑄鐵彈體, 每枚手榴彈的成本是五角錢。 很快, 石成玉就帶著妻子和弟弟一起建立起一個手工作坊, 每天能生產40多枚手榴彈, 提供給附近的八路軍和抗日遊擊隊。

一名小戰士身上背著9枚手榴彈

“邊區造”手榴彈

後來, 大家也習慣把這種手榴彈稱為“邊區造”手榴彈, 逐漸成為了中國軍隊抗擊日寇的招牌裝備之一。 當時, 一枚手榴彈成本是五毛錢, 按當時的物價來說, 吃一碗粉才幾分錢, 這五角錢也算是相當貴的價格了。 所以, 八路軍常常用“一枚手榴彈合幾斤小米”來教育戰士們節約使用武器彈藥, 絕不是現在的抗戰劇中我方子彈常常無限量的情景。 對此, 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