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蘭馬:大、中、小企業靠怎樣去盈利?

中國新時代, 應該是個性創業或說個性發展的最好時代。 今年是2018年, 中國改革開放進入後40年時代, 後40年的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具有個性發展的“新時代”, 而這個“新”在於智慧化, 在於物聯網, 在於區塊鏈, 在於共用機制,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中國如何發達變強, 世界如何變小, 社會仍然由大、中、小企業組成系統的經濟實體, 那麼它們又是如何去盈利呢?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蘭馬策劃思想的“十大原則”中, 其中“第十大原則”——小微企業, 生存下來, 掙鈔票;中型企業, 發展起來, 賺名譽;大型企業, 強大起來,
贏文化, 就隱藏了關於“大、中、小企業”是如何去盈利, 如何成長起來的方法與思想。 其實, 簡單地說, 企業從小到大, 從弱到強, 建立了盈利的“5個階段”, 即“掙錢——來錢——生錢——賺錢——贏錢”等5個盈利時期。

“掙錢”階段, 創業初期, 沒有員工, 沒資源, 沒資金, 沒關係, 一切都是“沒”, 所以需要自己的雙手去爭取資源, 爭取專案, 爭取業務, 一切都需要自己去爭取, 用爭取來的硬性資源或軟資源轉換成“現金”或資金, 以及人才, 所以靠自己的“雙手”去“爭”就成了企業存活的關鍵, 這也是文化人創業成功率低於野蠻人創業的主要原因。

“來錢”階段, 初創企業開始有了一些盈利, 考慮雇傭幫手, 用更多的“雙手”去“爭取”資源與資金, 獲得更多搶佔市場空間的人力。

“來”之繁體字為“十字架下站著三個人”, 三人為眾, 企業開始出現雇傭關係, 企業主成了雇主, 企業也出現了員工, 在十字架下也制定了一些企業制度, 朝著企業化方向發展。

“生錢”階段, 靠單純的資源盈利, 也是辛苦錢, 於是依靠平臺去盈利, 站在平臺上創造“牛市”,

讓“錢生錢”, 於是出現了資本市場, 平臺型企業, 資本運作與平臺思維是企業盈利的主要思想。

“賺錢”階段, 企業開始“跨界”, 除了企業盈利, 還有“兼顧”社會責任、品牌文化等隱形價值, 兼顧投資未來, 打造企業品牌價值與企業家形象, 為企業持續經營、持續發展創造軟勢力。

“贏錢”階段, 這是企業盈利的最高階段, 也是企業從小到大, 從弱到強的標誌。 “贏錢”的企業, 具有很強的危機意識, 重視盈利, 注重口碑與品牌, 強調文化傳承, 基業長青, 以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其目的就是成就企業王道, 造福企業的同時, 回報整個社會, 企業也成為社會財富重要的組成部分。

所以, 經過以上分析, 我們不管在創業哪個階段, 都要按照不同階段的發展原則,

運用有效的方法去盈利, 為企業發展創造屬於那個階段的堅實基礎, 那樣企業才不會走彎路, 更不會走入思路, 否則欲速則不達, 後果不堪設想。

譬如說, “掙錢”階段, 創業初期, 就不能用所謂的品牌傳播去“盈利”, 就應該用自己的“能力”與“苦力”去“爭取”一些資源, 讓這些資源轉換成“資金”, 這樣企業才會存活下來。 我, 也就是蘭馬, 在2008年創業, 我用80萬元(當時實繳)註冊成立了一家房地產廣告策劃, 因為我做過媒體, 做過房產公司策劃總監, 廣告公司副總, 自以為關係過硬, 資源豐富, 毫不猶豫高薪聘請著名廣告公司供職過的策劃專家、設計師, 以及業務員, 我卻在公司搞培訓, 定戰略, 定文化, 就是不用自己的“雙手”去“爭取”業務,

把資源轉換“資金”, 甚至利用自己的媒體資源為剛成立的公司做形象廣告, 等到錢燒光了, 業務還沒來, 所謂公司的人才也開始辭職了, 最後剩下了一個無助的“我”。 這給了我很痛很苦的教訓, 我的第一次創業就這樣失敗了。 所以, 創業請一定要做到——到哪座山就要唱哪首山歌, 唱錯了, 自然失敗無疑!

創業,永遠是階段性,階段性必然有階段性的本質,按照階段性的本質去所想,去所做,那樣就會越走越順利,越順利就會更容易走到成功的彼岸,以及達到美好的未來!

創業,永遠是階段性,階段性必然有階段性的本質,按照階段性的本質去所想,去所做,那樣就會越走越順利,越順利就會更容易走到成功的彼岸,以及達到美好的未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