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新時代對台工作重要思想的科學思維

2018年對台工作會議2月1日至2日在京舉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出席會議並講話。 他強調,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思想, 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對台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

筆者認為,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思想, 關鍵是自覺運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五大科學思維, 在真正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

■關於戰略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從全民族根本利益的高度,

將對台工作放在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視野中展開。 他指出,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這個戰略判斷, 指出了對台工作所處的時代背景, 明確了對台工作在國家戰略全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為對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一)提高戰略執行力, 服從服務于民族復興戰略大局。 當前, 我國正處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期, 對台工作要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營造和平穩定的台海環境, 確保大國崛起的歷史進程不受臺灣問題干擾。

(二)保持戰略定力, 堅持在發展中解決臺灣問題。 習近平指出, “發展是党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對台工作概莫能外, 同樣要貫徹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的戰略思想, 堅信兩岸關係態勢會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朝著有利於我的方向演變, 不為風險所懼、不為干擾所惑、不因臺灣政局變化而失去定力, 穩步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三)增強戰略感召力, 鞏固祖國和平統一的精神基礎。 近代以來, 海峽兩岸每個華夏兒女始終都擁有“把民族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做一個走到哪裡都受到尊重的堂堂中國人”的民族夢想。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提出, 找到了兩岸同胞團結奮鬥的最大公約數。 習近平指出, “中國夢是兩岸共同的夢”, “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 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具有強大的戰略感召力和凝聚力。

■關於創新思維

新時代兩岸關係發展面臨新形勢, 出現了諸多新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思想堅持理論和實踐創新, 不斷與時俱進, 實現了對台工作新突破。

(一)國家統一理論創新。 從“解放臺灣”, 到“一綱四目”, 到“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 到江澤民同志“八項主張”, 到胡錦濤同志“12·31”講話”, 國家統一理論在實踐中與時俱進, 不斷創新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 運用創新思維, 豐富和發展了國家統一理論。 2013年2月20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連戰時指出, “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兩岸和平統一, 是新一屆中共中央領導集體的責任”, 並在不同場合再次強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通向和平統一的正確道路”。

2013年2月15日, 俞正聲同志在對台工作會議上指出, “我們黨在對台工作實踐中形成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 豐富了國家統一理論和中央對台工作的大政方針, 具有長期指導意義。 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必由之路, 也是我國和平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 豐富了“和平統一”的內涵, 將“和平”從統一的方式和手段, 拓展成為統一的過程和階段。 這個階段, 就是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為統一奠定物質和精神基礎的初級階段。 從國家統一理論的創新視角看, 就可以很好地理解中央提出的“兩岸融合發展”“兩岸一家親”“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等理念。

(二)兩岸交流實踐創新。 一是在2015年實現了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 這是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 將兩岸交流互動提升到新高度, 開闢了兩岸關係發展新空間。 二是從2014年2月到2015年10月, 兩岸事務負責人分別在大陸、臺灣舉行四次正式會面, 以正式官銜會晤、協商、互訪, 實現了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兩岸關係的重要突破。 三是明確“官民有別”原則, 在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情況下, 全面中止兩岸官方溝通, 同時積極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和兩岸人民心靈契合。 四是以“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以互利共贏方式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替代大陸單方面讓利臺灣的做法, 引導兩岸經貿合作理性健康發展。五是創新舉措,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

■關於辯證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思想,運用辯證思維舉要馭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

(一)善於抓住主要矛盾,通過大陸自身發展來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取決於兩岸綜合實力的消長,關鍵在於大陸自身的發展進步。習近平指出,“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我們要保持自身發展勢頭,同時採取正確政策措施做好臺灣工作。”如果“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順利實現,中國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屆時,大陸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將全面發展和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優越性將進一步彰顯。“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大陸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現代化水準遠遠超越臺灣,將對臺灣民眾產生巨大吸引力。中國內政外交國防的綜合實力大幅提高,美日等分裂勢力在臺灣問題上對我的牽制作用將明顯降低。大陸的發展到了文能收臺灣民眾之心、武可懾分裂勢力之魂的時候,兩岸和平統一自然水到渠成。

(二)善於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兩岸關係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個層面,兩岸局勢因臺灣政黨輪替和民意變化而跌宕起伏。在紛繁複雜的現象背後,習近平抓住一個中國原則這個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問題,形象地將一個中國原則比作兩岸關係的“錨”,“錨定了,就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在十九大報告中,他進一步指出,“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臺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將兩岸關係界定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運行,以不變應萬變。

■關於法治思維

作為依法治國的重要一部分,對台工作同樣需要法治思維。解決好臺灣問題,既需要兩岸政治家的智慧,也需要運用法律手段。十八屆四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運用法治方式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運用法律手段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加強兩岸司法執法合作,共同打擊跨境違法犯罪,依法保護兩岸同胞權益”,從三個層次系統闡述了依法治國與兩岸關係發展的聯繫,將兩岸關係納入法治軌道。

(一)運用法治方式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島內政治發展環境複雜,週期性選舉對兩岸關係的衝擊影響比較大,給兩岸關係發展增添諸多不確定性。運用法治手段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是要將兩岸交流成果轉變為各自的法律檔,以法律的確定性排除或減少政治不確定性因素的干擾,降低兩岸關係發展風險,保障兩岸關係發展成果。島內無論誰上臺、哪個政黨執政,都必須遵守法律確定下來的制度框架,兩岸關係發展就能夠超越臺灣的選舉政治。

(二)運用法律手段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反“獨”促統。運用法律手段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反“獨”促統,主要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反分裂國家法》。憲法規定,“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反分裂國家法》規定,“‘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法律具有強制性質,對“台獨”分裂勢力造成強大威懾,斷絕了臺灣走向“獨立”的任何可能。自《反分裂國家法》頒佈之後,“台獨”勢力再也不敢心存僥倖,公開叫嚷“法理台獨”、“台獨建國”。

(三)加強兩岸司法執法合作,共同打擊跨境違法犯罪,依法保護兩岸同胞權益。隨著兩岸關係深入發展,兩岸利益糾紛問題、合法維權問題、跨區域犯罪問題的出現將會是一種常態,客觀上要求加強兩岸法律上的合作。目前,大陸逐步完善涉台法律體系,在兩岸投資保障、台商權益保障、智慧財產權保護等領域做了大量工作。大陸各地各部門嚴格執行《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及其實施細則,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為處理台商經貿糾紛提供了法治保障。

■關於底線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思想體現了居安思危的意識,強調對台工作的底線思維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

(一)強調底線思維,基於對島內業已存在和潛在的各種不利因素的憂患意識。在兩岸“統獨”問題上,國民黨只想在和平上搭便車,在發展上占便利,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民進黨只想如何將“兩岸”和平轉為“兩國”,從不放棄“台獨”主張,2016年上臺後放任縱容“台獨”勢力大搞“去中國化”、文化“台獨”、漸進式“台獨”。兩岸民間誤解、敵視的情況依然存在。2018年底,臺灣面臨“九合一”選舉,不排除“台獨”勢力為爭取選票鋌而走險,製造台海緊張局勢。這些都要求我們增強對台工作的憂患意識。

(二)強調底線思維,就是要防止和堅決反對“台獨”。底線是由量變到質變的一個臨界值,兩岸關係一旦突破這個底線,其性質就會發生顛覆性變化。“我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一切分裂祖國的活動都必將遭到全體中國人堅決反對。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三)強調底線思維,並不意味著安於維持兩岸現狀。不是說只要臺灣不獨立,對台工作就萬事大吉了。底線思維是從壞處著想,爭取更好的結果。在反對“台獨”的基礎上,我們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既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思想體現的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是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應用,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思想的靈魂。我們要學習和掌握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準確貫徹和堅決執行中央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推動對台工作在新時代有新氣象、新作為。

(作者系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辦公室臺灣工作處處長)

引導兩岸經貿合作理性健康發展。五是創新舉措,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

■關於辯證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思想,運用辯證思維舉要馭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

(一)善於抓住主要矛盾,通過大陸自身發展來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取決於兩岸綜合實力的消長,關鍵在於大陸自身的發展進步。習近平指出,“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我們要保持自身發展勢頭,同時採取正確政策措施做好臺灣工作。”如果“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順利實現,中國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屆時,大陸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將全面發展和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優越性將進一步彰顯。“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大陸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現代化水準遠遠超越臺灣,將對臺灣民眾產生巨大吸引力。中國內政外交國防的綜合實力大幅提高,美日等分裂勢力在臺灣問題上對我的牽制作用將明顯降低。大陸的發展到了文能收臺灣民眾之心、武可懾分裂勢力之魂的時候,兩岸和平統一自然水到渠成。

(二)善於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兩岸關係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個層面,兩岸局勢因臺灣政黨輪替和民意變化而跌宕起伏。在紛繁複雜的現象背後,習近平抓住一個中國原則這個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問題,形象地將一個中國原則比作兩岸關係的“錨”,“錨定了,就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在十九大報告中,他進一步指出,“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臺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將兩岸關係界定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運行,以不變應萬變。

■關於法治思維

作為依法治國的重要一部分,對台工作同樣需要法治思維。解決好臺灣問題,既需要兩岸政治家的智慧,也需要運用法律手段。十八屆四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運用法治方式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運用法律手段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加強兩岸司法執法合作,共同打擊跨境違法犯罪,依法保護兩岸同胞權益”,從三個層次系統闡述了依法治國與兩岸關係發展的聯繫,將兩岸關係納入法治軌道。

(一)運用法治方式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島內政治發展環境複雜,週期性選舉對兩岸關係的衝擊影響比較大,給兩岸關係發展增添諸多不確定性。運用法治手段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是要將兩岸交流成果轉變為各自的法律檔,以法律的確定性排除或減少政治不確定性因素的干擾,降低兩岸關係發展風險,保障兩岸關係發展成果。島內無論誰上臺、哪個政黨執政,都必須遵守法律確定下來的制度框架,兩岸關係發展就能夠超越臺灣的選舉政治。

(二)運用法律手段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反“獨”促統。運用法律手段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反“獨”促統,主要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反分裂國家法》。憲法規定,“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反分裂國家法》規定,“‘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法律具有強制性質,對“台獨”分裂勢力造成強大威懾,斷絕了臺灣走向“獨立”的任何可能。自《反分裂國家法》頒佈之後,“台獨”勢力再也不敢心存僥倖,公開叫嚷“法理台獨”、“台獨建國”。

(三)加強兩岸司法執法合作,共同打擊跨境違法犯罪,依法保護兩岸同胞權益。隨著兩岸關係深入發展,兩岸利益糾紛問題、合法維權問題、跨區域犯罪問題的出現將會是一種常態,客觀上要求加強兩岸法律上的合作。目前,大陸逐步完善涉台法律體系,在兩岸投資保障、台商權益保障、智慧財產權保護等領域做了大量工作。大陸各地各部門嚴格執行《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及其實施細則,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為處理台商經貿糾紛提供了法治保障。

■關於底線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思想體現了居安思危的意識,強調對台工作的底線思維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

(一)強調底線思維,基於對島內業已存在和潛在的各種不利因素的憂患意識。在兩岸“統獨”問題上,國民黨只想在和平上搭便車,在發展上占便利,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民進黨只想如何將“兩岸”和平轉為“兩國”,從不放棄“台獨”主張,2016年上臺後放任縱容“台獨”勢力大搞“去中國化”、文化“台獨”、漸進式“台獨”。兩岸民間誤解、敵視的情況依然存在。2018年底,臺灣面臨“九合一”選舉,不排除“台獨”勢力為爭取選票鋌而走險,製造台海緊張局勢。這些都要求我們增強對台工作的憂患意識。

(二)強調底線思維,就是要防止和堅決反對“台獨”。底線是由量變到質變的一個臨界值,兩岸關係一旦突破這個底線,其性質就會發生顛覆性變化。“我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一切分裂祖國的活動都必將遭到全體中國人堅決反對。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三)強調底線思維,並不意味著安於維持兩岸現狀。不是說只要臺灣不獨立,對台工作就萬事大吉了。底線思維是從壞處著想,爭取更好的結果。在反對“台獨”的基礎上,我們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既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思想體現的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是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應用,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思想的靈魂。我們要學習和掌握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準確貫徹和堅決執行中央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推動對台工作在新時代有新氣象、新作為。

(作者系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辦公室臺灣工作處處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