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國醫大師王琦即墨開壇講中醫

青島財經日報訊2月24日, 著名國醫大師王琦在即墨古城大講堂開講。 王琦認為, 中醫學在自然科學中保持著原創、完整和領先狀態, 卻依然需要積極創新轉型。 世界思維方式的巨大變化促使中醫學轉型, 現代複雜性的科學思維更有利於認識和把握中醫, 多元文化交融為中醫學發展提供了歷史契機。

王琦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國家中醫體質與治未病研究院院長、主任醫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第四屆中央保健委員會會診專家,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首席科學家,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 王琦構建並完善了中醫體質學、中醫男科學、中醫藏象學、中醫腹診學四大學術體系, 開拓了中醫原創思維、中醫未病學等新的學科領域。

王琦的演講從中醫獨特的文化價值、中醫的文化內涵以及中醫文化的轉型三個方面入手。 從哲學、文化、科學的層面, 融會貫通, 鞭辟入裡, 直指中醫學的重大價值在於它是從人類生命的現在、過去和未來, 來解讀生命的全過程、全週期。 “懸壺濟世”“坐堂”“橘井泉香”“杏林春暖”這些浩瀚的中醫學中經典的醫學故事與豐富的實踐經驗,

被他順手拈來, 娓娓道出, 對自身傳統文化如此自信地如數家珍, 引動全場觀眾掌聲陣陣。

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 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 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 深入研究和科學總結中醫藥學, 對豐富世界醫學事業、推進生命科學研究具有積極意義。 王琦認為, 中醫學轉型的路徑中須有三個堅持:堅守中醫學的母體性與主體性, 堅定中醫學的再生性和持續性, 堅持中醫學的時代性與先進性。 中醫只有與世界同步, 才能立於世界。

部分精彩觀點:

1.一個人離開了社會, 肯定是這個人的健康已經出現問題。 人的身心和諧跟社會的和諧、跟集體的和諧都是健康問題。

這是中醫的生命觀。 所以我們在看病、看人的時候, 要把生命的個體放在社會的條件下、大自然的條件下, 這個人才是溫暖的人, 這就是中醫的理論思維。

2.養生不在養, 養生不在補。 現在一講養生就講進補, 我講養生跟全國人民都不一樣, 都不准補, 是反其道而行之。 養生的養, 是在怎麼起居、怎麼作息。 人的生命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大家不要養, 這叫做死於安樂, 生於憂患。 邵逸夫一百歲的時候每天還工作六個小時。 楊絳一百歲的時候還在寫書。 每個人都在工作的狀態。 要天天有事情做。 天天補來補去, 現在誰缺吃少穿呢?再補下去就不行了。 最好的辦法是讓體內生態保存得好, 不要亂補,

缺什麼補什麼。 最重要的是怡情養性, 有個愉悅的心情。

3.《黃帝內經》裡講得非常清楚: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只要把這幾句話做好, 不需要按照每天多少卡路里吃飯。 這就是養生。

4.《黃帝內經》裡講了關於“治未病”, 這是非常超前的觀點。 按照界定, 血糖6.99的人在醫生眼裡不是糖尿病人, 而血糖7.0的人卻是。 但是血糖6.99的人可能明天後天就是病人了, 所以病患就會越來越多, 擋都擋不住。 假如我們在6.8、6.9的時候就開始干預, 可能會有效地減少更多發病的人。 如果不把“治未病”這個問題提出來, 作為一個重要的理念, 永遠會被疾病拖著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